(元) 白仁甫[1]撰
* * *
[1] 白仁甫(1226—1306年以后)——白樸,字仁甫,一字太素,號蘭谷先生,真定人。《錄鬼簿》載其劇作十五種,現存《梧桐雨》、《墻頭馬上》、《東墻記》及佚曲二種。白樸之父華,仕金(《金史》、《新元史》均有傳),金將亡時,華奉命出外,把白樸(七歲)交托給好友詩人元好問(遺山)撫養。開封城(金首都)破,樸母被元軍擄去,迄無消息。好問帶他到北方居住,教他讀書。他不吃葷腥,說:“俟見吾親,當如初。”后來,白華北歸,以詩謝好問:“顧我真成喪家狗,賴君曾護落巢兒。”父子卜居于滹沱河北之真定。后徙家金陵。元中統初,江淮經略使史天澤將力薦之于朝,樸再三遜謝不仕。現存雜劇外,有詞百馀首,名《天籟集》,其中有與劇作家李文蔚詞一首。生平事跡略見于元·王博文,明·孫大雅,清·朱彝尊、王鵬運諸人為《天籟集》所作序、跋。(楊希洛刻本原有戴名世序,見《南山集》卷二,今樸集無此序,當系因文字獄之故刪去。又,明·陳霆《渚山堂詞話》卷三,記其裔孫白永盛托霆刊行《天籟集》事。)
楔子
(沖末扮張守珪[1]引卒子上,詩云)坐擁貔貅[2]鎮朔方,每臨塞下受降王;太平時世轅門靜,自把雕弓數雁行。某姓張,名守珪,見任幽州節度使。幼讀儒書,兼通韜略,為藩鎮之名臣,受心膂[3]之重寄。且喜近年以來,邊烽息警,軍士休閑。昨日奚契丹部擅殺公主,某差捉生使安祿山率兵征討,不見來回話。左右,轅門前覷者,等來時報復我知道。(卒云)理會的。(凈扮安祿山上,詩云)軀干魁梧膽力雄,六蕃文字頗皆通。男兒若遂平生志,柱地撐天建大功[4]。自家安祿山是也。積祖[5]以來,為營州雜胡。本姓康氏,母阿史德,為突厥覡者,禱于軋犖山戰斗之神而生某。生時有光照穹廬[6],野獸皆鳴,遂名為軋犖山。后母改嫁安延偃,乃隨安姓,改名安祿山。開元年間,延偃攜某歸國,遂蒙圣恩,分隸張守珪部下。為某通曉六蕃言語,膂力過人,現任捉生討擊使。昨因奚契丹反叛,差我征討,自恃勇力深入,不料眾寡不敵,遂致喪師。今日不免回見主帥,別作道理。早來到府門首也。左右,報復去,道有捉生使安祿山來見。(卒報科)(張守珪云)著他進來。(安祿山做見科)(張守珪云)安祿山征討勝敗如何?(安祿山云)賊眾我寡,軍士畏怯,遂至敗北。(張守珪云)損軍失機,明例不宥。左右推出去,斬首報來。(卒推出科)(安祿山大叫云)主帥不欲滅奚契丹耶?奈何殺壯士。(張守珪云)放他回來。(安祿山回科)(張守珪云)某也惜你驍勇,但國有定法,某不敢賣法市恩;送你上京,取圣斷,如何?(安祿山云)謝主帥不殺之恩。(押下)(張守珪云)安祿山去了也。(詩云)須知生殺有旗牌,只為軍中惜將才;不然斬一胡兒首,何用親煩圣斷來。(下)(正末扮唐玄宗駕,旦扮楊貴妃,引高力士、楊國忠、宮娥上)(詩云)高祖乘時起晉陽,太宗神武定封疆。守成繼統當兢業,萬里河山拱大唐[7]。寡人唐玄宗是也。自高祖神堯皇帝,起兵晉陽,全仗我太宗皇帝,滅了六十四處煙塵,一十八家擅改年號,立起大唐天下。傳高宗、中宗,不幸有宮闈之變;寡人以臨淄郡王,領兵靖難,大哥哥寧王讓位于寡人。即位以來,二十馀年,喜的太平無事,賴有賢相姚元之、宋璟、韓休、張九齡同心致治,寡人得遂安逸。六宮嬪御雖多,自武惠妃死后,無當意者。去年八月中秋,夢游月宮,見嫦娥之貌,人間少有;昨壽邸楊妃[8],絕類嫦娥,已命為女道士,既而取入宮中,策為貴妃,居太真院。寡人自從太真入宮,朝歌暮宴,無有虛日。高力士,你快傳旨排宴,梨園子弟[9]奏樂,寡人消遣咱。(高力士云)理會的。(外扮張九齡押安祿山上)(詩云)調和鼎鼐理陰陽,位列鹓班[10]坐省堂;四海承平無一事,朝朝曳履侍君王。老夫張九齡是也,南海人氏,早登甲第,荷圣恩直做到丞相之職。近日邊帥張守珪解送失機蕃將一人名安祿山,我見其身軀肥矮,語言利便,有許多異相。若留此人,必亂天下。我今見圣人,面奏此事,早來到宮門前也。(入見科)(云)臣張九齡見駕。(正末云)卿來有何事?(張九齡云)近日邊臣張守珪解送失機蕃將安祿山,例該斬首,未敢擅便,押來請旨。(正末云)你引那蕃將來我看。(張九齡引安祿山見科,云)這就是失機蕃將安祿山。(正末云)一員好將官也。你武藝如何?(安祿山云)臣左右開弓,一十八般武藝,無有不會,能通六蕃言語。(正末云)你這等[11]肥胖,此胡腹中何所有?(安祿山云)惟有赤心耳[12]。(正末云)丞相不可殺此人,留他做個白衣將領。(張九齡云)陛下,此人有異相,留他必有后患。(正末云)卿勿以王夷甫識石勒[13],留著怕做甚么?兀那左右,放了他者。(做放科)(安祿山起謝云)謝主公不殺之恩。(做跳舞科)(正末云)這是甚么?(安祿山云)這是胡旋舞[14]。(旦云)陛下,這人又矬矮[15],又會舞旋,留著解悶倒好。(正末云)貴妃,就與你做義子[16],你領去。(旦云)多謝圣恩。(同安祿山下)(張九齡云)國舅,此人有異相,他日必亂唐室,衣冠受禍不小。老夫老矣,國舅恐或見之,奈何?(楊國忠云)待下官明日再奏,務要屏除為妙。(正末云)不知后宮中為什么這般喧笑?左右,可去看來回話。(宮娥云)是貴妃娘娘與安祿山做洗兒會[17]哩。(正末云)既做洗兒會,取金錢百文,賜他做賀禮。就與我宣祿山來,封他官職。(宮娥拿金錢下)(安祿山上見駕科,云)謝陛下賞賜。宣臣那廂使用?(正末云)宣卿來不為別,卿既為貴妃之子,即是朕之子,白衣不好出入宮掖,就加你為平章政事者。(安祿山云)謝了圣恩。(楊國忠云)陛下,不可,不可!安祿山乃失律邊將,例當處斬;陛下免其死足矣,今給事宮庭,已為非宜,有何功勛,加為平章政事?況胡人狼子野心,不可留居左右,望陛下圣鑒。(張九齡云)楊國忠之言,陛下不可不聽。(正末云)你可也說的是。安祿山,且加你為漁陽節度使,統領蕃漢兵馬,鎮守邊庭,早立軍功,不次升擢。(安祿山云)感謝圣恩。(正末云)卿休要怨寡人,這是國家典制,非輕可也呵。(唱)
【仙呂端正好】則為你不曾建甚奇功,便教你做元輔,滿朝中都指斥鑾輿[18]。眼見的平章政事難停住,寡人待定奪些別官祿。
【幺篇】且著你做節度漁陽去,破強寇,永鎮幽都。休得待國家危急才防護,常先事設權謀,收猛將,保皇圖,分鐵券,賜丹書,怎肯便辜負了你這功勞簿。(同下)
(安祿山云)圣人[19]回宮去了也。我出的宮門來。叵奈楊國忠這廝,好生無禮,在圣人前奏準,著我做漁陽節度使,明升暗貶。別的都罷,只是我與貴妃有些私事,一旦遠離,怎生放的下心?罷罷罷,我這一去,到的漁陽,練兵秣馬,別作個道理。正是:畫虎不成君莫笑,安排牙爪好驚人。(下)
* * *
[1] 張守珪——唐開元時,官幽州長史、兼御史中丞、營州都督、河北節度副大使。時契丹·奚屢為邊患,守珪常擊敗之,后擒斬其首領,兩《唐書》有傳。本劇所寫張守珪因安祿山戰事失利,送至京師就戮之事,見于唐·劉肅《大唐新語》卷一。《舊唐書·安祿山傳》則謂安祿山因盜羊事發,守珪欲棒殺之,見其肥壯,釋令為捉生、偏將。
[2] 貔貅(pí xiū皮休)——猛獸。相傳:上古曾有人驅貔貅等猛獸作戰,因而作為勇猛的軍隊的代稱。
[3] 心膂(lǚ)——膂,脊骨。心和膂,都是身體上重要部分;比喻親信的程度。
[4] 詩云:軀干……——原本無四句詩,據《古今雜劇》本補。
[5] 積祖——歷代祖先;年代很久的意思。《舊唐書·安祿山傳》:“安祿山,營州柳城雜種胡人也。本無姓氏,名軋犖山。母阿史德氏,亦突厥巫師,以卜為業。突厥呼斗戰為軋犖山,遂以名之。……冒姓為安。及長,解六蕃語,為互市牙郎。”
[6] 穹廬——北方民族居住的氈帳,就是帳篷。
[7] 詩云:高祖……——原本無四句詩,據《古今雜劇》本補。以下所敘唐代初年各事,均見于史籍及說部各書,不一一注明。
[8] 壽邸(dǐ底)楊妃——壽邸,指壽王李瑁的府邸。壽王是唐玄宗的第十八個兒子;楊貴妃本是壽王的妃子,后被玄宗奪去,所以這里說是“壽邸楊妃”。
[9] 梨園子弟——唐玄宗挑選了三百人在梨園里演習音樂,他親自教他們演奏。那些人被稱為“皇帝梨園子弟”;后來“梨園子弟”成為戲劇演員的通稱。《舊唐書·音樂志·一》:“玄宗……教太常樂工子弟三百人為絲竹之戲,音響齊發,有一聲誤,玄宗必覺而正之,號為皇帝**,又云梨園**,以置院近于禁苑之梨園。”
[10] 鹓班——鹓,是鳳凰一類的鳥。鹓班,或稱鹓行,指朝臣的行列。
[11] 這等——這樣,這般。
[12] 惟有赤心耳——《開天傳信記》:“上嘗問曰:此胡腹中何物,其大如是?祿山尋聲應曰:腹中更無他物,唯赤心耳。”
[13] 王夷甫識石勒——王衍,字夷甫,晉朝的司徒。石勒,羯族,年幼時,跟人到洛陽作買賣,王衍看見了,對左右的人說:“向者胡雛,吾觀其聲視有奇志,恐將為天下之患。”(見《晉書·載記》)后來,石勒果然作了后趙的皇帝。本劇這段對話,見于《大唐新語》卷一:“范陽節度使張守珪奏裨將安祿山頻失利,送就戮于京師。(張)九齡批曰:‘……守珪軍令若行,祿山不宜免死。’及到中書,九齡與語久之,因奏曰:‘祿山狼子野心,而有逆相,臣請因罪戮之,冀絕后患。’玄宗曰:‘卿勿以王夷甫識石勒之意,誤害忠良。’更加官爵,放歸本道。”
[14] 胡旋舞——天寶時,康居國所獻的樂舞名。白居易《胡旋女》:“天寶季年時欲變,臣妾人人學園轉。中有太真外祿山,二人最道能胡旋。梨花園中冊作妃,金雞障下養為兒。”自注:“天寶末,康居國獻之。”《舊唐書·安祿山傳》:“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風焉。”
[15] 矬矮(cuó ǎi痤藹)——肥胖而短小。
[16] 就與你做義子——《舊唐書·楊貴妃傳》:“祿山母事貴妃。”
[17] 洗兒會——亦稱洗三;小孩生下的第三天,大人替他洗澡,親朋會集慶賀,叫做“洗兒會”。唐宋時代已有這種風俗。唐·王建《宮詞》:“妃子院中初降誕,內人爭乞洗兒錢。”
[18] 指斥鑾輿——鑾輿,亦作乘輿,皇帝坐的車子,因作為皇帝的代詞。指斥鑾輿,就是斥責皇帝的意思,在封建社會里是一種極大的罪名。《冊府元龜》卷六一二“刑法部·定律令”:“元和十二年七月己酉勅……如是本犯十惡五逆及指斥鑾輿,妖言不順,假托休咎者,宜具事申奏聞。”《元史·刑法志一》列“指斥乘輿”為“十惡”中“大不敬”罪。
[19] 圣人——封建時代臣下對皇帝的一種敬稱。《資治通鑒》天寶十四載:“馮神威至范陽宣旨。(安)祿山踞床微起,亦不拜。曰:圣人安隱(穩)?”胡注:“圣人,謂上(指玄宗)也。”《舊唐書·昭宗紀》:“帝曰:吾昨與卿等歡飲,不覺太過,何致此耶?皇后曰:圣人依他軍容語。”
第一折
(旦扮貴妃引宮娥上,云)妾身楊氏,弘農人也。父親楊玄琰,為蜀州司戶。開元二十二年,蒙恩選為壽王妃。開元二十八年八月十五日,乃主上圣節,妾身朝賀,圣上見妾貌類嫦娥,令高力士傳旨度為女道士,住內太真宮,賜號太真。天寶四年,冊封為貴妃,半后服用,寵幸殊甚。將我哥哥楊國忠,加為丞相,姊妹三人封做夫人,一門榮顯極矣。近日邊庭送一蕃將來,名安祿山,此人猾黠,能奉承人意,又能胡旋舞。圣人賜與妾為義子,出入宮掖,日久情密[1],不期我哥哥楊國忠,看出破綻,奏準天子,封他為漁陽節度使,送上邊庭。妾心中懷想,不能再見,好是煩惱人也。今日是七月七夕,牛女相會,人間乞巧令節;已曾分付宮娥排設乞巧筵在長生殿,妾身乞巧一番。宮娥,乞巧筵設定不曾?(宮娥云)已完備多時了。(旦云)咱乞巧則個。(正末引宮娥挑燈拿砌末[2]上,云)寡人今日朝回無事,一心只想著貴妃;已令在長生殿設宴,慶賞七夕。內使,引駕去來。(唱)
【仙呂八聲甘州】朝綱倦整,寡人待痛飲昭陽,爛醉華清。卻是吾當[3]有幸,一個太真妃傾國傾城。珊瑚枕上兩意足,翡翠簾前百媚生;夜同寢,晝同行,恰似鸞鳳和鳴。
(帶云)寡人自從得了楊妃,真所謂朝朝寒食,夜夜元宵也。(唱)
【混江龍】晚來乘興,一襟爽氣酒初醒,松開了龍袍羅扣,偏斜了鳳帶紅鞓[4]。侍女齊扶碧玉輦,宮娥雙挑絳紗燈。順風聽,一派簫韶令。(內作吹打喧笑科)(正末云)是那里這等喧笑?(宮娥云)是太真娘娘在長生殿乞巧排宴哩。(正末云)眾宮娥,不要走的響,待寡人自看去。(唱)多咱是胭嬌簇擁,粉黛施呈。
【油葫蘆】報接駕的宮娥且慢行,親自聽,上瑤階那步近前楹,悄悄蹙蹙款把紗牕映,撲撲簌簌風飐珠簾影。我恰待行,打個囈掙[5],怪玉籠中鸚鵡[6]知人性,不住的語偏明。
(內作鸚鵡叫云)萬歲來了,接駕。(旦驚云)圣上來了!(做接駕科)(正末唱)
【天下樂】則見展翅忙呼萬歲聲,驚的那娉婷,將鑾駕迎。一個暈龐兒畫不就,描不成。行的一步步嬌,生的一件件撐[7],一聲聲似柳外鶯。
(云)卿在此做甚么?(旦云)今逢七夕,妾身設瓜果之會,問天孫乞巧[8]哩。(正末看科,云)排設的是好也。(唱)
【醉中天】龍麝焚金鼎,花萼插銀瓶,小小金盆種五生,供養著鵲橋會丹青[9],把一個米來大蜘蛛兒抱定;攙奪盡六宮寵幸,更待怎生般智巧心靈。
(正末與旦砌末科,云)這金釵一對,鈿盒一枚[10],賜與卿者。(旦接科,云)謝了圣恩也。(正末唱)
【金盞兒】我著絳紗蒙,翠盤盛,兩般禮物堪人敬;趁著這新秋節令,賜卿卿,七寶金釵盟厚意,百花鈿盒表深情。這金釵兒教你高聳聳頭上頂,這鈿盒兒把你另巍巍[11]手中擎。
(旦云)陛下,這秋光可人,妾待與圣駕亭下閑步一番。(正末做同行科)(唱)
【憶王孫】瑤階月色晃疏欞,銀燭秋光冷畫屏,消遣此時此夜景;和月步閑庭,苔浸的凌波羅襪冷。
(云)這秋景與四時不同。(旦云)怎見的與四時不同?(正末云)你聽我說。(唱)
【勝葫蘆】露下天高夜氣清,風掠得羽衣輕,香惹丁東環佩聲,碧天澄凈,銀河光瑩,只疑是身在玉蓬瀛。
(旦云)今夕牛郎織女相會之期,一年只是得見一遭,怎生便又分離也?(正末唱)
【金盞兒】他此夕把云路鳳車乘,銀漢鵲橋平。不甫能[12]今夜成歡慶,枕邊忽聽曉雞鳴,卻早離愁情脈脈,別淚雨泠泠。五更長嘆息,則是一夜短恩情。
(旦云)他是天宮星宿,經年不見,不知也曾相憶否?(正末云)他可怎生不想來?(唱)
【醉扶歸】暗想那織女分,牛郎命,雖不老,是長生;他阻隔銀河信杳冥,經年度歲成孤另[13],你試向天宮打聽,他決害了些相思病。
(旦云)妾身得侍陛下,寵幸極矣;但恐容貌日衰,不得似織女長久也。(正末唱)
【**花】偏不是上列著星宿名,下臨著塵世生。把天上姻緣重,將人間恩愛輕,各辨著真誠[14],天心必應,量他每何足稱?
(旦云)妾想牛郎織女,年年相見,天長地久,只是如此,世人怎得似他情長也?(正末唱)
【金盞兒】咱日日醉霞觥,夜夜宿銀屏;他一年一日見把佳期等。若論著多多為勝,咱也合嬴。我為君王猶妄想,你做皇后尚嫌輕;可知道斗牛星畔客,回首問前程。
(旦云)妾蒙主上恩寵無比,但恐春老花殘,主上恩移寵衰,使妾有龍陽泣魚[15]之悲,班姬題扇[16]之怨,奈何?(正末云)妃子,你說那里話?(旦云)陛下,請示私約,以堅終始。(正末云)咱和你去那處說話去。(做行科)(唱)
【醉中天】我把你半亸[17]的肩兒憑,他把個百媚臉兒擎。正是金闕西廂叩玉扃,悄悄回廊靜,靠著這招彩鳳,舞青鸞,金井梧桐樹影;雖無人竊聽,也索[18]悄聲兒海誓山盟。
(云)妃子,朕與卿盡今生偕老,百年以后,世世永為夫婦,神明鑒護者。(旦云)誰是盟證?(正末唱)
【賺煞尾】長如一雙鈿盒盛,休似兩股金釵另;愿世世姻緣注定。在天呵做鴛鴦常比并,在地呵做連理枝生[19]。月澄澄,銀漢無聲,說盡千秋萬古情。咱各[20]辦著志誠,你道誰為顯證?有今夜度天河相見女牛星。(同下)
* * *
[1] 日久情密——原本無,據《古今雜劇》本補。
[2] 砌末——或作切末。劇中人物所拿的、用以表演情節的小件東西,相當于現代話劇中的小道具。
[3] 吾當——劇中多用作帝王自稱之詞,與“吾”同;當,語助詞。敦煌變文《伍子胥變文乙》:“吾當不用弟語,遠來就父同誅,奈何?”
[4] 鞓(tīnɡ廳)——皮帶。
[5] 囈(yì藝)掙——或作寱掙、意掙。就是打寒噤,猛然吃驚,發怔。
[6] 鸚鵡——《明皇雜錄·逸文》:“天寶中,嶺南獻白鸚鵡,養之宮中,歲久,頗聰慧,洞曉言詞,上及貴妃皆呼為雪衣女。性即馴擾,常縱其飲啄飛鳴,然亦不離屏幃間。”(據《事文類聚》引)
[7] 撐(chēnɡ瞠)——或作撐達;美。
[8] 乞巧——唐宋時代的一種風俗。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蛛絲乞巧》:“帝與貴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華清宮游宴。時宮女輩陳瓜花酒饌列于庭中,求恩于牽牛織女星也。又各捉蜘蛛閉于小合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八亦云:“又以綠豆、小豆、小麥于磁器內,以水浸之,生芽數寸,以紅藍彩縷束之,謂之種生。……至初六日、七日晚,貴家多結彩樓于庭,謂之乞巧樓。鋪陳魔喝樂、花、瓜、酒、炙、筆、硯、針、線,或兒童裁詩,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謂之乞巧。”本劇所說的種五生、乞巧、蜘蛛結網等事,就是這種風俗的具體內容。
[9] 丹青(zhènɡ證)——用彩色畫的畫幅。,同幀,畫幅。
[10] 金釵一對,鈿盒一枚——唐·陳鴻《長恨歌傳》:“定情之夕,授金釵鈿合以固之。”白居易《長恨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11] 另巍巍——高高地,孤立高聳的樣子。
[12] 不甫能——或作不付能;或作甫能、付能、副能,義均同。剛剛、剛才的意思。“不”字起加強語氣的作用,與否定義不同。
[13] 孤另——孤單、孤獨;今口語謂之孤零零。
[14] 辨著真誠——“辨”,或作“辦”。辨著真誠,本著真情實意。
[15] 龍陽泣魚——戰國時,魏王的寵臣龍陽君,釣魚時忽然哭泣起來;對王說:開始釣起魚來很高興,以后,釣的多了,就把開始釣起的魚丟掉。天下具有美色的人很多,都想得到王的寵幸;我恐怕將來也會像被丟的魚一樣,被王丟棄,所以很傷心(見《戰國策·魏策四》)。
[16] 班姬題扇——班姬,指班倢伃(jié yú杰于),她擅長詩歌,為漢成帝所寵;后被讒失寵,作《怨歌行》,用扇子比喻自己被遺棄的遭遇。《文選》班倢伃《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17] 亸(duǒ朵)——下垂。
[18] 索——須,要,應。
[19] 在天呵二句——白居易《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20] 咱各——為“咱彼各”之省語;猶今北語之“咱倆”,咱們兩個,含有親昵的語氣。
第二折
(安祿山引眾將上,云)某安祿山是也。自到漁陽,操練蕃**馬,精兵見有四十萬,戰將千員。如今明皇年已昏眊,楊國忠、李林甫[1]播弄朝政;我今只以討賊為名,起兵到長安,搶了貴妃,奪了唐朝天下,才是我平生愿足。左右,軍馬齊備了么?(眾將云)都齊備了。(安祿山云)著軍政司先發檄一道,說某奉密旨討楊國忠等。隨后令史思明[2]領兵三萬,先取潼關,直抵京師,成大事如反掌耳。(眾將云)得令。(安祿山云)今日天晚,明日起兵。(詩云)統精兵直抵潼關,料唐家無計遮攔[3];單要搶貴妃一個,非專為錦繡江山。(同下)(正末引高力士,鄭觀音抱琵琶,寧王吹笛,花奴打羯鼓,黃翻綽[4]執板,捧旦上)(正末云)今日新秋天氣,寡人朝回無事,妃子學得霓裳羽衣舞[5],同往御園中沉香亭下,閑耍一番。早來到也。你看這秋來風物,好是動人也呵。(唱)
【中呂粉蝶兒】[6]天淡云閑,列長空數行征雁;御園中夏景初殘,柳添黃,荷減翠,秋蓮脫瓣;坐近幽闌[7],噴清香玉簪花綻。
(帶云)早到御園中也。雖是小宴,倒也整齊。(唱)
【叫聲】共妃子喜開顏,等閑等閑,御園中列饌;酒注嫩鵝黃[8],茶點鷓鴣斑[9]。
【醉春風】酒光泛紫金鍾,茶香浮碧玉盞;沉香亭畔晚涼多,把一搭兒[10]親自揀、揀;粉黛濃妝,管弦齊列,綺羅相間。
(外扮使臣上,詩云)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11]。小官四川道差來使臣,因貴妃娘娘好啖鮮荔枝,遵奉詔旨,特來進鮮。早到朝門外了。宮官,通報一聲,說四川使臣來進荔枝[12]。(做報科)(正末云)引他進來。(使臣見駕科,云)四川道使臣進貢荔枝。(正末看科,云)妃子,你好食此果,朕特令他及時進來。(旦云)是好荔枝也。(正末唱)
【迎仙客】香噴噴味正甘,嬌滴滴色初綻;只疑是九重天謫來人世間。取時難,得后慳;可惜不近長安,因此上教驛使把紅塵踐。
(旦云)這荔枝顏色嬌嫩,端的可愛也。(正末唱)
【紅繡鞋】不則向金盤中好看,便宜將玉手擎餐;端的個絳紗籠罩水晶寒[13]。為甚教寡人醒醉眼,妃子暈嬌顏,物稀也人見罕。
(高力士云)陛下,酒進三爵[14],請娘娘登盤演一回霓裳之舞。(正末云)依卿奏者。(正旦做舞)(眾樂攛掇科)(正末唱)
【快活三】囑付你仙音院[15]莫怠慢,道與你教坊司[16]要迭辦[17],把個太真妃扶在翠盤[18]間,快結束宜妝扮。
【鮑老兒】雙撮得泥金衫袖挽,把月殿里霓裳按;鄭觀音琵琶準備彈,早搭上鮫綃襻[19];賢王[20]玉笛,花奴羯鼓,韻美聲繁;壽寧[21]錦瑟,梅妃[22]玉簫,嘹亮循環。
【古鮑老】屹剌剌[23]撒開紫檀[24],黃翻綽向前手拈板,低低的叫聲玉環,太真妃笑時花近眼;紅牙筋趁五音擊著梧桐[25]按,嫩枝柯猶未乾,更帶著瑤琴音泛。卿呵,你則索[26]出幾點瓊珠汗。
(旦舞科)(正末唱)
【紅芍藥】腰鼓聲乾[27],羅襪弓彎,玉佩丁東響珊珊;即漸里[28]舞云鬟,施呈你蜂腰細,燕體翻,作兩袖香風拂散。(帶云)卿倦也,飲一杯酒者。(唱)寡人親捧杯玉露甘寒,你可也莫得留殘[29],拼著個醉醺醺直吃到夜靜更闌。
(旦飲酒科)(凈扮李林甫上,云)小官李林甫是也,見為左丞相之職。今早飛報將來,說安祿山反叛,軍馬浩大,不敢抵敵,只得見駕。(做見駕科)(正末云)丞相有何事這等慌促?(李林甫云)邊關飛報,安祿山造反,大勢軍馬殺將來了。陛下,承平日久,人不知兵,怎生是好?(正末云)你慌做甚么?(唱)
【剔銀燈】止不過奏說邊庭上造反,也合看空便[30],覷遲疾緊慢;等不的俺筵上笙歌散,可不氣丕丕冒突[31]天顏?那些個齊管仲鄭子產[32],敢待做假忠孝龍逢比干[33]?
(李林甫云)陛下,如今賊兵已破潼關,哥舒翰[34]失守逃回,目下就到長安了。京城空虛,決不能守,怎生是好?(正末唱)
【蔓菁菜】險些兒慌殺你個周公旦[35]。(李林甫云:)陛下,只因女寵盛,讒夫昌,惹起這刀兵來了。(正末唱)你道我因歌舞壞江山,你常好[36]是占姦[37],早難道[38]羽扇綸巾,笑談間破強虜三十萬。
(云)既賊兵壓境,你眾官計議,選將統兵,出征便了。(李林甫云)如今京營兵不滿萬,將官衰老,如哥舒翰名將尚且支持不住,那一個是去得的?(正末唱)
【滿庭芳】你文武兩班,空列些烏靴象簡,金紫羅襕[39],內中沒個英雄漢,掃蕩塵寰。慣縱的個無徒祿山,沒揣的[40]撞過潼關,先敗了哥舒翰。疑[41]昨宵向晚[42],不見烽火報平安。
(云)卿等有何計策,可退賊兵?(李林甫云)安祿山部下蕃漢兵馬四十馀萬,皆是一以當百,怎與他拒敵?莫若陛下幸蜀,以避其鋒,待天下兵至,再作計較。(正末云)依卿所奏。便傳旨,收拾六宮嬪御,諸王百官,明日早起,幸蜀去來。(旦作悲科,云)妾身怎生是好也!(正末唱)
【普天樂】恨無窮,愁無限,爭奈倉卒之際,避不得驀嶺登山。鑾駕遷,成都盼,更那堪浐水[43]西飛雁,一聲聲送上雕鞍;傷心故園,西風渭水,落日長安。
(旦云)陛下怎受的途路之苦?(正末云)寡人也沒奈何哩!(唱)
【啄木兒尾】端詳了你上馬嬌[44],怎支吾[45]蜀道難[46]!替你愁那嵯峨峻嶺連云棧[47];自來驅馳可慣,幾程兒捱得過劍門關[48]?(同下)
* * *
[1] 楊國忠、李林甫——楊國忠,本名釗,無學術拘檢,蒲博無行,為宗黨所鄙;是楊貴妃的族兄,得玄宗的信任,代李林甫為右相兼劍南節度等使,權勢傾一時。后隨玄宗西逃時,至馬嵬驛,被軍士圍殺。李林甫,唐之宗室,為人陰險,面柔而有狡計,口蜜腹劍,善伺人主意,故為玄宗所重用,為宰相十九年。天寶之亂,與楊、李二人有極大關系。(見兩《唐書》本傳)
[2] 史思明——安祿山的部將,安死后,他自立為“大燕皇帝”,被其子史朝義所殺。
[3] 遮攔——阻攔,抵擋。
[4] 高力士、鄭觀音、寧王、花奴、黃翻綽——高力士,玄宗最得力的宦官,官至冠軍大將軍、右監門衛大將軍,封渤海郡公。后為李輔國所構貶。鄭觀音,樂工,善彈琵琶,事跡無考。寧王,名憲,玄宗的長兄,讓位于玄宗,死后謚為讓皇帝;善吹玉笛,常與玄宗在一起宴游。花奴,寧王之子汝陽王李璡的樂工,善擊羯鼓(從西域傳入的打擊樂器)。黃翻綽,樂工,善打板拍,又善詼諧,極得玄宗歡心。
[5] 霓裳羽衣舞——舞曲名,本名婆羅門,后改此名。白居易和元微之《霓裳羽衣曲歌》:“由來能事各有主,楊氏創聲君造譜。”自注云:“開元中,西涼節度使楊敬述造。”王灼《碧雞漫志》三:“霓裳羽衣曲,說者多異,予斷之曰:西涼創作,明皇潤色,又為易美名。其他飾以神怪者,皆不足信也。”
[6] 〔中呂粉蝶兒〕——此曲曲文,與關漢卿《緋衣夢》一折〔點絳唇〕極相似,不知兩者誰先?〔點絳唇〕云:“是看這天淡云閑,幾行征雁,秋將晚,衰柳凋殘。”
[7] 幽闌——《古今雜劇》本、《元明雜劇》本均作“幽蘭”;《盛世新聲》五作“雕欄”。
[8] 酒注嫩鵝黃——四川出產的一種淡黃色名酒。陸游《游漢州西湖》:“兩川名醖避鵝黃。”自注:“鵝黃,漢中酒名,蜀中無能及者。”
[9] 茶點鷓鴣斑——福建特制的一種茶碗,上面有鷓鴣斑點的花紋。“斑”,原本作“班”,據《盛世新聲》改。秦觀《滿庭芳·詠茶》:“香泉涌乳,金縷鷓鴣斑”。宋·蔡襄《茶錄》:“凡欲點茶,先須熁盞令熱,冷則茶不熱。”
[10] 一搭兒——一塊兒,一帶;指方位。
[11] 長安回望繡成堆四句——唐詩人杜牧《過華清宮》的詩句。
[12] 四川使臣來進荔枝——《新唐書·楊貴妃傳》:“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宋人筆記《碧雞漫志》、《能改齋漫錄》、《楊太真外傳》等書中均有記載。
[13] 絳紗籠罩水晶寒——比喻荔枝殼紅肉白。絳紗,深紅色的紗,指荔枝殼。
[14] 陛下,酒進三爵——原本缺,據《古今雜劇》本補。
[15] 仙音院——國家音樂機關。唐代設有仙韶院,《唐會要》三十“雜錄”:“(開成)四年三月敕:每月賜仙韶院樂官料錢二千貫文。”元蒙未統一中國之前,中統元年,設有仙音院,掌管樂工供奉祭享等事,后改稱玉宸院;之后,無仙音院之名,而元雜劇中屢用之。
[16] 教坊司——唐代設立的音樂機關。《新唐書·百官志·三》:“武德后,置內教坊于禁中。……開元二年,又置內教坊于蓬萊宮側。……京都置左右教坊,掌俳優雜技。以中官為教坊使。”
[17] 迭辦——準備、辦理。
[18] 翠盤——表演《霓裳羽衣舞》的圓盤形的舞場。
[19] 鮫綃襻(pàn判)——鮫綃,鮫人織的絲。故事傳說,南海中有鮫人室,水居如魚,不廢機織(見《述異記》)。襻,系衣服的紐帶。
[20] 賢王——《古今雜劇》本、《元明雜劇》本均作“寧王”,是指寧王李憲,善吹玉笛;有貴妃偷吹寧王玉笛而被責之事。
[21] 壽寧錦瑟——《盛世新聲·中呂》、《詞林摘艷·中呂》引此曲均作“壽寧錦箏”。壽寧,不詳;或據《雍熙樂府》六改為“寧王錦瑟”,非是,因上句吹笛者已為寧王,則彈瑟(或箏)者必非寧王。
[22] 梅妃——據宋人《梅妃傳》記載:梅妃,姓江,名采,莆田人,善文詞;開元中,選侍玄宗,大見寵幸,后為楊貴妃所妒忌。安祿山陷長安,不知所終。
[23] 屹剌剌——或作各剌剌、扢剌剌;形容聲響。
[24] 紫檀——用紫檀木制作的板拍。
[25] 梧桐——指琴;古時以梧桐木制琴。
[26] 則索——只須,只得。
[27] 腰鼓聲乾——唐·溫庭筠《過華清》詩:作“風乾羯鼓樓”。唐·南卓《羯鼓錄》:“羯鼓出外夷,以戎夷之鼓,故曰羯鼓。其聲促急,破空透遠,特異眾樂。明皇極愛之。嘗聽琴未終,遽止之曰:速命花奴持羯鼓來,為我解穢。”《新唐書·禮樂志》:“帝又好羯鼓,而寧王善吹橫笛。……帝常稱:羯鼓,八音之領袖,諸樂不可方也。……其聲焦殺,特異眾樂。”羯鼓形如漆桶,背在腰間,可以兩面敲擊,亦名腰鼓。
[28] 即漸里——漸漸地、緩慢地。
[29] 莫得留殘——勸人喝酒、干杯,不要剩下。《舞媚娘歌》:“少年唯有歡樂,飲酒那得留殘?”黃庭堅〔西江月〕:“杯行到手莫留殘,不道月斜人散。”
[30] 空(kònɡ控)便——有空、方便(的時候);“空”念去聲。
[31] 冒突——冒犯、唐突。
[32] 齊管仲、鄭子產——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時為齊國相,政治家。子產,即公孫僑,字子產,春秋時為鄭國卿,賢臣。二人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這里用以諷刺李林甫。
[33] 龍逢、比干——龍逢,即關龍逢,夏朝的忠臣;比干,商朝的忠臣:均因諫諍皇帝而被殺,用來責斥李林甫。
[34] 哥舒翰——突厥人,唐代有名的將軍。安祿山叛唐時玄宗命他為太子先鋒兵馬元帥,率軍防守潼關,兵敗被俘、殺。這里說他“失守逃回”,非。
[35] 周公旦——就是姬旦,周武王的弟弟,曾攝政輔佐成王;周代的政治家。
[36] 常好——或作暢好,或省作暢,義同;就是正、正好。
[37] 占姦——或作占奸;奸佞。
[38] 早難道二句——豈不聞諸葛亮“羽扇綸巾”談笑從容地打敗強敵三十萬的事嗎?此用蘇軾〔滿江紅〕詞“羽扇綸巾,強虜灰飛煙滅”之意。
[39] 金紫羅襕——高級官員穿的服裝。按品級高下,有紫襕、緋襕、綠襕等區別。
[40] 沒揣的——沒料到的,猛然的。
[41] ——“怪”字的俗體字。
[42] 向晚——傍晚。唐·李頎《送魏萬之京》詩:“街苑砧聲向晚多。”
[43] 浐水——水名,源出陜西藍田縣,流經長安縣境。
[44] 上馬嬌——雙調曲牌名;這里是雙關語。
[45] 支吾——或作枝梧;意為抵抗,這里引申為應付、對付之意。
[46] 蜀道難——古樂府曲名;李白《蜀道難》:“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里用“蜀道難”對“上馬嬌”,曲名對曲名,又含意雙關。
[47] 連云棧——從陜西通往四川的棧道。
[48] 劍門關——在今四川劍閣縣北面,形勢極險峻。
第三折
(外扮陳玄禮[1]上,詩云)世受君恩統禁軍,天顏喜怒得先聞;太平武備皆無用,誰料狂胡起戰塵。某右龍武將軍陳玄禮是也。昨因逆胡安祿山倡亂,潼關失守,昨日宰臣會議,大駕暫幸蜀川,以避其鋒。今早飛報說,賊兵離京城不遠。圣主令某統領禁軍護駕,軍馬點就多時,專候大駕起行。(正末引旦及楊國忠、高力士,并太子、扈駕郭子儀、李光弼[2]上)(正末云)寡人眼不識人,致令狂胡作亂;事出急迫,只得西行避兵,好傷感人也呵!(唱)
【雙調新水令】五方旗招飐[3]日邊霞,冷清清半張鑾駕;鞭倦裊,鐙慵踏,回首京華,一步步放不下。
(帶云)寡人深居九重,怎知閭閻貧苦也!(唱)
【駐馬聽】隱隱天涯,剩水殘山五六搭;蕭蕭林下,壞垣破屋兩三家;秦川遠樹霧昏花,灞橋衰柳風瀟灑;煞不如[4]碧窗紗,晨光閃爍鴛鴦瓦。
(眾扮父老上,云)圣上,鄉里百姓叩頭。(正末云)父老有何話說?(眾云)宮闕,陛下家居;陵寢,陛下祖墓;今舍此欲何之?(正末云)寡人不得已,暫避兵耳。(眾云)陛下既不肯留,臣等愿率子弟,從殿下[5]東破賊,取長安。若殿下與至尊皆入蜀,使中原百姓,誰為之主?(正末云)父老說的是。左右,宣我兒近前來者。(太子做見科)(正末云)眾父老說,中原無主,留你東還,統兵殺賊。就令郭子儀、李光弼為元帥,后軍分撥三千人,跟你回去。你聽我說。(唱)
【沉醉東風】父老每忠言聽納,教小儲君專任征伐。你也合分取些社稷憂,怎肯教別人把江山霸,將這顆傳國寶你行留下。(太子云)兒子只統兵殺賊,豈敢便登天位?(正末唱)剿除了賊徒,救了國家,更避甚稱孤道寡?
(太子云)既為國家重事,兒子領詔旨,率領郭子儀、李光弼回去也。(做辭駕科)(眾軍不行科)(正末唱)
【慶東原】前軍疾行動,因甚不進發?(眾軍吶喊科)一行人覷了皆驚怕,嗔忿忿停鞭立馬,惡噷噷[6]披袍貫甲,明[7]掣劍離匣,齊臻臻[8]雁行班排,密匝匝[9]魚鱗似亞[10]。
(陳玄禮云)眾軍士說,國有奸邪,以致乘輿播遷[11];君側之禍不除,不能斂戢眾志。(正末云)這是怎么說?(唱)
【步步嬌】寡人呵萬里煙塵,你也合嗟訝;就勢兒把吾當唬,國家又不曾虧你半掐[12];因甚軍心有爭差,問卿咱[13],為甚不說半句兒知心話?
(陳玄禮云)楊國忠專權誤國,今又與吐蕃[14]使者交通,似有反情,請誅之以謝天下。(正末唱)
【沉醉東風】據著楊國忠合該萬剮,斗[15]的個祿山賊亂了中華;是非寡人股肱難棄舍,更兼與妃子骨肉相牽掛;斷遣盡枉展污[16]了五條刑法[17]。把他剝了官職,貶做窮民,也是陣殺。允不允,陳玄禮將軍鑒察。
(眾軍怒喊科)(陳玄禮云)陛下,軍心已變,臣不能禁止,如之奈何?(正末云)隨你罷。(眾殺楊國忠科)(正末唱)
【雁兒落】數層槍,密匝匝,一聲喊,山摧塌;元來是陳將軍號令明,把楊國忠施行[18]罷。
(眾軍仗劍擁上科)(正末唱)
【撥不斷】語喧嘩,鬧交雜,六軍不進屯戈甲,把個馬嵬坡[19]簇合沙[20],又待做甚么?唬的我戰欽欽[21]遍體寒毛乍[22]。吃緊的[23]軍隨印轉,將令威嚴,兵權在手,主弱臣強。卿呵,則你道波,寡人是怕也那不怕?
(云)楊國忠已殺了,您眾軍不進,卻為甚的?(陳玄禮云)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正末唱)
【攪箏琶】高力士道與陳玄禮,休沒高下,豈可教妃子受刑罰?他見請受[24]著皇后中宮,兼踏著寡人御榻。他又無罪過,頗賢達;須不似周褒姒舉火取笑[25],紂妲己敲脛覷人[26]。早間把他個哥哥壞了,總便有萬千不是,看寡人也合饒過他,一地胡拿[27]。
(高力士云)貴妃誠無罪,然將士已殺國忠,貴妃在陛下左右,豈敢自安,愿陛下審思之。將士安,則陛下安矣。(正末唱)
【風入松】止不過鳳簫羯鼓間琵琶,忽剌剌[28]板撒紅牙;假若更添個六么花十八[29],那些兒是敗國亡家。可知道陳后主[30]遭著殺伐,皆因唱**花。
(旦云)妾死不足惜,但主上之恩,不曾報得,數年恩愛,教妾怎生割舍?(正末云)妃子,不濟事了,六軍心變,寡人自不能保。(唱)
【胡十八】似恁地對咱,多應來變了卦。見俺留戀著他,龍泉三尺手中拿,便不將他刺殺,也將他嚇殺。更問甚陛下,大古[31]是知重俺帝王家?
(陳玄禮云)愿陛下早割恩正法。(旦云)陛下,怎生救妾身一救?(正末云)寡人怎生是好!(唱)
【落梅風】眼兒前不甫能栽起合歡樹,恨不得手掌里奇擎[32]著解語花[33],盡今生翠鸞同跨;怎生般愛他看待他,忍下的教橫拖在馬嵬坡下!
(陳玄禮云)祿山反逆,皆因楊氏兄妹;若不正法,以謝天下,禍變何時得消?望陛下乞與楊氏,使六軍馬踏其尸[34],方得憑信。(正末云)他如何受的?高力士,引妃子去佛堂中,令其自盡,然后教軍士驗看。(高力士云)有白練在此。(正末唱)
【殿前歡】他是朵嬌滴滴海棠花,怎做得鬧荒荒亡國禍根芽?再不將曲彎彎遠山眉兒畫,亂松松云鬢堆鴉,怎下的磣磕磕馬蹄兒臉上踏!則將細裊裊咽喉掐,早把條長攙攙素白練安排下。他那里一身受死,我痛煞煞獨力難加。
(高力士云)娘娘去罷,誤了軍行。(旦回望科,云)陛下好下的也!(正末云)卿休怨寡人!(唱)
【沽美酒】沒亂殺,怎救拔?沒奈何,怎留他?把死限俄延[35]了多半霎,生各支[36]勒殺,陳玄禮鬧交加。
(高力士引旦下)(正末唱)
【太平令】怎的教酩子里[37]題名單罵,腦背后著武士金瓜。教幾個鹵莽的宮娥監押,休將那軟款[38]的娘娘驚唬。你呀,見他,問咱,可憐見唐朝天下。
(高力士持旦衣上,云)娘娘已賜死了,六軍進來看視。(陳玄禮率眾馬踐科)(正末做哭科,云)妃子,閃殺寡人也呵!(唱)
【三煞】不想你馬嵬坡下今朝化,沒指望長生殿里當時話。
【太清歌】恨無情卷地狂風刮,可怎生偏吹落我御苑名花。想他魂斷天涯,作幾縷兒彩霞。天那,一個漢明妃遠把單于嫁,止不過泣西風淚濕胡笳;幾曾見六軍廝踐踏,將一個尸首臥黃沙?
(正末做拿汗巾哭科,云)妃子不知那里去了?止留下這個汗巾兒,好傷感人也!(唱)
【二煞】誰收了錦纏聯窄面吳綾襪[39],空感嘆這淚斑斕擁項鮫綃帕。
【川撥棹】痛憐他不能勾水銀灌玉匣[40],又沒甚彩宮娃,拽布拖麻,奠酒澆茶;只索淺土兒權時葬下,又不及選山陵,將墓打。
【鴛鴦煞】黃埃散漫悲風颯,碧云黯淡斜陽下;一程程水綠山青,一步步劍嶺巴峽;唱道[41]感嘆情多,恓惶淚灑,早得升遐[42],休休卻是今生罷。這個不得已的官家,哭上逍遙玉驄馬。(同下)
* * *
[1] 陳玄禮——玄宗禁衛軍的將領,官右龍武大將軍,扈從玄宗至蜀。
[2] 郭子儀、李光弼——都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名將,兩《唐書》有傳。
[3] 招飐(zhǎn產)——同招展;風吹飄蕩的樣子。
[4] 煞不如二句——是說:荒野一片凄涼景色,的確比不上宮庭內的碧紗窗和鴛鴦瓦好看。
[5] 殿下——封建時代,對王、諸侯、皇太子的尊稱。這里指唐玄宗的太子李亨(唐肅宗);下文“小儲君”就是指他。“儲君”是太子的代稱。
[6] 惡噷(hēn狠陰平)噷——惡狠狠。
[7] 明(diū丟)——或作明丟丟;明亮的樣子。,狀明亮的副詞。
[8] 齊臻(zhēn真)臻——整整齊齊。
[9] 密匝匝——嚴嚴實實,周圍嚴密。
[10] 亞——同壓;這里是挨擠的意思。
[11] 乘輿播遷——乘輿,皇帝的車乘,因作為皇帝的代稱。播遷,流離遷徙。乘輿播遷,皇帝逃難。
[12] 半掐(qiā葜)——掐,用手指甲掐東西叫做掐;半掐,形容極微小的意思。
[13] 咱(zɑ匝)——用在人稱語尾之詞,讀輕音,無意。如俺咱、你咱等均是。
[14] 吐蕃——唐代居住在今**一帶的少數民族。
[15] 斗——這里同逗;挑引,引起。
[16] 展污——沾污、玷辱、弄臟。
[17] 五條刑法——即五刑;一般指封建時代的笞、杖、徒、流、死五種刑法。
[18] 施行——依法處決。
[19] 馬嵬(wéi維)坡——地名,在今陜西省興平縣西。
[20] 簇合沙——緊緊包圍著的意思。沙,語尾,無義。
[21] 戰欽欽——即戰戰兢兢;驚懼害怕的樣子。
[22] 寒毛乍——寒毛豎立,形容受驚時的樣子。
[23] 吃緊的——或作赤緊的;當真,真正,實在。
[24] 請受——領受;有時徑作糧餉、薪俸解。
[25] 周褒姒舉火取笑——褒姒,周幽王的寵妃。她平常不愛笑,幽王派人燒起烽火(古代作戰時,用以告急求援的一種信號),各路諸侯救兵都到了,可是并沒有一個敵人。褒姒看見這種情形,大笑不止。后來,真的有敵人來攻,再燒烽火,誰也不來援救,西周王朝被滅亡了。
[26] 紂妲己敲脛(jìnɡ凈)覷人——妲己,商紂王的寵妃。冬天,她看見一個人光著腳過河,覺得很奇怪,就派人抓他,把他的小腿敲開,看看里面骨髓,以驗血氣的盛衰。后來,商紂王為周武王所滅。
[27] 一地胡拿——一地,一味的、一個勁兒的。胡拿,胡做,亂捉摸;現在北方話叫做胡抓沙。
[28] 忽剌剌——形容紅牙板的敲擊聲。
[29] 六么花十八——“六”字原本缺,據《碧雞漫志》補。六么,亦名綠腰、樂世、錄要,唐宋時琵琶曲名。〔六幺花十八〕為〔六么〕曲之一疊。《碧雞漫志》三:“此曲內一疊名花十八,前后十八拍,又花四拍,共二十二拍,……六么至花十八,益奇。”
[30] 陳后主二句——陳后主,名叔寶,陳朝最后一個皇帝。昏庸懦弱,沉溺于酒色,隋軍圍攻時,他還在城里飲酒賦詩,結果當了俘虜。〔玉樹**花〕是他所作的歌曲名。
[31] 大古——或作大古里、特古里。總算,大概算;有時作特意、特別解。
[32] 奇擎(qínɡ晴)——就是擎;高舉。
[33] 解語花——玄宗對楊貴妃的昵稱。《開元天寶遺事·下》:“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葉白蓮數枝盛開,帝與貴戚宴賞焉。左右皆嘆羨。久之,帝指貴妃示于左右曰:爭如我解語花?”
[34] 馬踏其尸——《舊唐書·楊貴妃傳》:“從幸至馬嵬,禁軍大將陳玄禮密啟天子,誅國忠父子。既而四軍不散,玄宗遣力士宣問。對曰:賊本尚在。——蓋指貴妃也。力士復奏。帝不獲已,與妃訣,遂縊死于佛堂。時年三十八,瘞于驛西道側。”(《新唐書·后妃傳》同。)《楊貴妃外傳》記之較詳,云:“上入行宮,撫妃子出于廳門,至馬道北墻口而別之,使力士賜死。妃泣涕嗚咽,語不勝情,乃曰:愿大家好住。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乞容禮佛。帝曰:愿妃子善地受生。力士遂縊于佛堂前之梨樹下。……祭后,六軍尚未解圍。以繡衾覆床,置驛庭中,敕玄禮等入驛視之。玄禮抬其首,知其死,曰:是矣。而圍解。瘞于西郭之外一里許道北坎下,妃時年三十八。”又云:“妃之初瘞,以紫褥裹之。及移葬,肌膚已消釋矣,胸前猶有紫香囊在焉。中官葬畢以獻,上皇置之懷袖。又令畫工寫妃形于別殿,朝夕視之而欷歔焉。”史籍及說部所記如此,無“馬踏其尸”之事。大概后來民間傳說敷衍夸大,遂成此說。
[35] 俄延——延遲,拖延時間。
[36] 生各支——或作生各札、生扢支、生扢扎、生圪支、生趷支、生各查、生可擦、生磕擦,義均同。含有勉強作成之意,猶如說:硬,愣,或活活地。
[37] 酩子里——或作冥子里、瞑子里;就是暗地里、背地里,有時作忽然、平白無故解。
[38] 軟款——靦腆,溫柔,柔緩的樣子。
[39] 吳綾襪——《楊太真外傳》:“妃子死日,馬嵬媼得錦袎襪一只。相傳:過客一玩百錢,前后獲錢無數。”吳綾襪,當指此。
[40] 水銀灌玉匣——玉匣,指棺材。把水銀灌在棺材里,可以防止尸體腐爛。只有皇帝、后妃的棺材里,才能這樣做。
[41] 唱道——或作暢道。真正是,端的是,簡直是的意思。元曲〔雙調·鴛鴦煞〕的定格,第五句開頭一定要用這兩字。
[42] 升遐——或作登遐。帝王死了叫升遐,意猶升天。
第四折
(高力士上云)自家高力士是也。自幼供奉內宮,蒙主上抬舉[1],加為六宮提督太監。往年主上悅楊氏容貌,命某取入宮中,寵愛無比,封為貴妃,賜號太真。后來逆胡稱兵,偽誅楊國忠為名,逼的主上幸蜀。行至中途,六軍不進,右龍武將軍陳玄禮奏過,殺了國忠,禍連貴妃。主上無可奈何,只得從之,縊死馬嵬驛中。今日賊平無事,主上還國,太子做了皇帝。主上養老退居西宮,晝夜只是想貴妃娘娘。今日教某掛起真容[2],朝夕哭奠;不免收拾停當,在此伺候咱。(正末上,云)寡人自幸蜀還京,太子破了逆賊,即了帝位。寡人退居西宮養老,每日只是思量妃子。教畫工畫了一軸真容供養著,每日相對,越增煩惱也呵。(做哭科)(唱)
【正宮端正好】自從幸西川還京兆,甚的是月夜花朝;這半年來白發添多少?怎打疊[3]愁容貌!
【幺篇】瘦巖巖[4]不避群臣笑,玉叉兒[5]將畫軸高挑,荔枝花果香檀卓,目覷了傷懷抱。
(做看真容科)(唱)
【滾繡球】險些把我氣沖倒,身謾靠,把太真妃放聲高叫。叫不應雨淚嚎啕。這待詔[6]手段高,畫的來沒半星兒差錯;雖然是快染能描,畫不出沉香亭畔回鸞舞,花萼樓前上馬嬌,一段兒妖嬈。
【倘秀才】妃子呵,常記得千秋節,華清宮宴樂;七夕會,長生殿乞巧:誓愿學連理枝比翼鳥;誰想你乘彩鳳,返丹霄,命夭。
(帶云)寡人越看越添傷感,怎生是好?(唱)
【呆骨朵】寡人有心待蓋一座楊妃廟,爭奈無權柄,謝位辭朝。則俺這孤辰[7]限難熬,更打著[8]離恨天[9]最高。在生時同衾枕,不能勾死后也同棺槨。誰承望馬嵬坡塵土中,可惜把一朵海棠花零落了。
(帶云)一會兒身子困乏,且下這亭子去閑行一會咱。(唱)
【白鶴子】那身離殿宇,信步下亭皋,見楊柳裊翠藍絲,芙蓉拆胭脂萼。
【幺】見芙蓉懷媚臉,遇楊柳憶纖腰[10];依舊的兩般兒點綴上陽宮,他管一靈兒瀟灑長安道。
【幺】常記得碧梧桐陰下立,紅牙箸手中敲;他笑整縷金衣,舞按霓裳樂。
【幺】到如今翠盤中荒草滿,芳樹下暗香消;空對井梧陰,不見傾城貌。
(做嘆科,云)寡人也怕閑行,不如回去來。(唱)
【倘秀才】本待閑散心,追歡取樂,倒惹的感舊恨,天荒地老。怏怏歸來鳳幃悄,甚法兒,捱今宵、懊惱?
(帶云)回到這寢殿中,一弄兒[11]助人愁也。(唱)
【芙蓉花】淡氤氳串煙裊,昏慘剌[12]銀燈照;玉漏迢迢,才是初更報。暗覷清霄,盼夢里他來到。卻不道口是心苗,不住的頻頻叫。
(帶云)不覺一陣昏迷上來,寡人試睡些兒。(唱)
【伴讀書】一會家心焦懆,四壁廂[13]秋蟲鬧,忽見掀簾西風惡,遙觀滿地陰云罩;俺這里披衣悶把幃屏靠,業[14]眼難交。
【笑和尚】原來是滴溜溜繞閑階敗葉飄,疏剌剌刷落葉被西風掃,忽魯魯風閃得銀燈爆,廝瑯瑯鳴殿鐸,撲簌簌動朱箔,吉丁當玉馬兒[15]向檐間鬧。
(做睡科,唱)
【倘秀才】悶打頦[16]和衣臥倒,軟兀剌[17]方才睡著。(旦上云)妾身貴妃是也。今日殿中設宴,宮娥,請主上赴席咱。(正末唱)忽見青衣走來報,道太真妃將寡人邀、宴樂。
(正末見**,云)妃子,你在那里來?(旦云)今日長生殿排宴,請主上赴席。(正末云)分付梨園子弟齊備著。(旦下)(正末做驚醒科,云)呀,元來是一夢。分明夢見妃子,卻又不見了。(唱)
【雙鴛鴦】斜亸翠鸞翹,渾一似出浴的舊風標[18],暎著云屏一半兒嬌。好夢將成還驚覺,半襟情淚濕鮫綃。
【蠻姑兒】懊惱,窨約[19],驚我來的又不是樓頭過雁,砌下寒蛩,檐前玉馬,架上金雞;是兀那[20]窗兒外梧桐上雨瀟瀟。一聲聲灑殘葉,一點點滴寒梢,會把愁人定虐[21]。
【滾繡球】這雨呵,又不是救旱苗,潤枯草,灑開花萼;誰望道秋雨如膏,向青翠條,碧玉梢,碎聲兒剝[22],增百十倍歇和芭蕉。子管里[23]珠連玉散飄千顆,平白地瀽甕番盆下一宵,惹的人心焦。
【叨叨令】一會價緊呵,似玉盤中萬顆珍珠落;一會價[24]響呵,似玳筵前幾簇笙歌鬧;一會價清呵,似翠巖頭一派寒泉瀑;一會價猛呵,似繡旗下數面征鼙操;兀的不惱殺人也么哥!兀的不惱殺人也么哥!則被他諸般兒雨聲相聒噪。
【倘秀才】這雨一陣陣打梧桐葉凋,一點點滴人心碎了。枉著金井銀床緊圍繞,只好把潑[25]枝葉做柴燒,鋸倒。
(帶云)當初妃子舞翠盤時,在此樹下;寡人與妃子盟誓時,亦對此樹;今日夢境相尋,又被他驚覺了。(唱)
【滾繡球】長生殿那一宵,轉回廊,說誓約,不合對梧桐并肩斜靠。盡言詞絮絮叨叨,沉香亭那一朝,按霓裳舞六么,紅牙箸擊成腔調,亂宮商鬧鬧炒炒。是兀那當時歡會栽排下,今日凄涼廝輳著,暗地量度。
(高力士云)主上,這諸樣草木,皆有雨聲,豈獨梧桐?(正末云)你那里知道,我說與你聽者。(唱)
【三煞】潤濛濛楊柳雨,凄凄院宇侵簾幕;細絲絲梅子雨,妝點江干滿樓閣;杏花雨紅濕闌干,梨花雨玉容寂寞;荷花雨翠蓋翩翻,豆花雨綠葉瀟條:都不似你驚魂破夢,助恨添愁,徹夜連宵。莫不是水仙弄嬌,蘸楊柳灑風飄。
【二煞】[26]似噴泉瑞獸臨雙沼,刷刷[27]似食葉春蠶散滿箔;亂灑瓊階,水傳宮漏,飛上雕檐,酒滴新槽。直下的更殘漏斷,枕冷衾寒,燭滅香消。可知道夏天不覺,把高鳳麥[28]來漂。
【黃鐘煞】順西風低把紗窗哨,送寒氣頻將繡戶敲,莫不是天故將人愁悶攪!度鈴聲響棧道,似花奴羯鼓調,如伯牙水仙操[29];洗黃花,潤籬落,漬蒼苔,倒墻角,渲湖山,漱石竅,浸枯荷,溢池沼;沾殘蝶粉漸消,灑流螢焰不著,綠窗前促織叫,聲相近雁影高,催鄰砧處處搗,助新涼分外早。斟量來這一宵雨和人緊廝熬,伴銅壺點點敲;雨更多,淚不少。雨濕寒梢,淚染龍袍,不肯相饒,共隔著一樹梧桐直滴到曉。(下)[30]
題目 安祿山反叛兵戈舉
陳玄禮拆散鸞鳳侶
正名[31] 楊貴妃曉日荔枝香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 * *
[1] 抬舉——提拔,提高地位之意,今口語仍然這樣說。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妍蚩優劣寧相遠?大都只在人抬舉。”本書《虎頭牌》第三折之抬舉,為照料、撫養之意,與此稍異。
[2] 真容——畫像。
[3] 打疊——與打當、打點義同;就是安排,準備。
[4] 瘦巖巖——或作瘦懨(yān淹)懨;瘦弱無力的樣子。
[5] 玉叉兒——《古今雜劇》本、《元明雜劇》本均作“玉儀兒”。
[6] 待詔——漢代,被**征辟到京師去作官的人,稱為“待詔公車”。唐代設翰林院,內有待詔之所,凡善于文詞、經術及僧道、卜祝、術藝、書奕的人,都養在里面,隨時等待皇帝的詔命,所以這些人被稱為“待詔”。這里指的是畫待詔。
[7] 孤辰——星相迷信說法:孤辰,指不吉之星,主孤寡。《后漢書·方術傳》:“孤虛之術”,注:“孤,謂六甲之孤辰,若甲子旬中無戌亥,是為孤也。”
[8] 更打著——或作更和著、更加著;更加上之意。
[9] 離恨天——佛教神話傳說:須彌山頂正中有一天為帝釋天,四方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個天。民間傳說,三十三天中,以離恨天為最高。
[10] 見芙蓉二句——本于白居易《長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語意。
[11] 一弄兒——一派,一古腦兒,一塊兒。
[12] 昏慘剌——即昏暗;慘剌,語尾無義。
[13] 壁廂——邊,旁。四壁廂,就是四邊、四圍。壁廂,亦有單用壁或廂的,義同。
[14] 業——古念niè與“孽”通;就是佛教所說的冤業、業障的意思。元劇中常當作詈罵之詞,多用于自怨自詈的場合,如業眼、業身軀、業骨頭等。
[15] 玉馬兒——古代建筑,在房檐下懸掛玉片,風吹過,互相撞擊發聲,這種東西叫玉馬兒,后來用鐵片代替,稱鐵馬;多用于高大建筑。
[16] 悶打頦——悶悶地,無聊。打頦,或作答孩、打孩,語助詞。
[17] 軟兀剌——癱軟,沒有勁兒。兀剌,語助詞。
[18] 風標——指優美的容態、風度、品格。
[19] 窨(yìn印)約——窨,地窖;與陰、隱、暗等義相近。約,隱約。窨約,就是暗中謀度,心里思忖的意思。
[20] 兀那——就是那;指點詞。
[21] 定虐——《古今雜劇》本、《元明雜劇》本均作“定謔”。與定害義同;打擾、擾害的意思。本書《秋胡戲妻》二折、《合汗衫》二折之“定害”,均同此義。
[22] 剝——形容雨打在樹葉上的聲音。
[23] 子管里——或作只管里;即“只管”之意。
[24] 一會價——指極短促的時間,今口語仍通用。價,語尾詞,無義;略如今語之兒、個、地等字的用法。
[25] 潑——輕蔑、厭惡、詈罵的意思;略近于今北京話的“破玩意兒”的“破”字。
[26] ——形容泉水噴流的聲音。
[27] 刷刷——形容蠶吃桑葉的聲音。
[28] 高鳳麥——高鳳,東漢時人。他專心讀書,日夜不息。一天,他看守曬的麥子,忽然下了大雨,把麥子都漂走了,他手里還拿著竹竿,口里還念著書,一點兒也不知道。本書《倩女離魂》中“一場雨淹了中庭麥”,也是指的這個故事。
[29] 伯牙水仙操——伯牙,春秋時的一個善鼓琴的人。水仙操,曲名,相傳是他作的。
[30] (下)——原本缺,據《古今雜劇》本、《元明雜劇》本補。
[31] 題目正名——《繼志齋》本、《酹江集》本均作:“高力士離合鸞鳳侶,安祿山反叛兵戈舉;楊貴妃曉日荔枝香,唐明皇秋夜梧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