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pltbd"></progress><cite id="pltbd"><span id="pltbd"><ins id="pltbd"></ins></span></cite><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l></strike><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pan id="pltbd"></span>
<span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span>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ruby id="pltbd"><video id="pltbd"><del id="pltbd"></del></video></ruby>
<th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th>

《第8章 英國開拓澳大利亞殖民地》澳大利亞史 斯科特作品集

精彩看點

尼古拉·博丹的探險——法蘭西人的威脅——里斯頓灣的殖民地——霍巴特安置地的建立——菲利普港的建立——達爾林普爾港的建立——拿破侖下令占領杰克遜港——英國在澳大利亞的海上力量——“星盤”號——芮福·達令出任總督——新南威爾士邊界的延伸——西港和喬治王海峽的殖民地——英國對整個澳大利亞宣布領土**

馬修·弗林德斯指揮“調查”號在澳大利亞南部海岸進行探險,在相遇灣遇上了名為“地理”號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科考船,這艘船由尼古拉·博丹船長指揮。馬修·弗林德斯已經得知有一艘法蘭西探險遠征隊被派到澳大利亞海域,因為在他離開英國前,法蘭西**曾向英國申請通行護照。英國海軍部批準并簽發了護照。毫無疑問,在未知海域遇上外國船只使馬修·弗林德斯感到非常驚訝。由于不清楚對方的意圖,他命船員立即清理船舶以防受襲。

然而,尼古拉·博丹正在進行的是和平科考任務。如果“地理”號是一艘探險船,那么尼古拉·博丹應該是一位最沒有開拓野心的船長。如果法蘭西人的目的是開拓殖民地,那么尼古拉·博丹無論從經驗閱歷還是個人性情方面,都不可能是法蘭西**的最佳人選。

1802年4月8日黃昏時分,兩艘船的指揮官會面了。馬修·弗林德斯登上了“地理”號,并在第二天早上與尼古拉·博丹共進早餐。他們愉快地聊了各自的航行經歷。“地理”號在“調查”號起航前九個月就從歐洲出發了,如果不是尼古拉·博丹的行程太過悠閑,說不定他會在馬修·弗林德斯之前發現澳大利亞南部海岸。尼古拉·博丹和馬修·弗林德斯在杰克遜港再次重逢時,一名法蘭西軍官對馬修·弗林德斯說:“啊,船長,如果我們沒有將大把時間花在范迪門斯地的貝殼和蝴蝶標本身上,你們不會在我們之前發現南部海岸。”真實情況的確如此,法蘭西人的探險范圍只有一百五十英里,從墨累河口到班克斯海角。詹姆斯·格蘭特的“納爾遜夫人”號曾在此處登陸。

法蘭西探險隊回到歐洲后,在巴黎出版了一本有關這次航行經歷的書,還在書后附上了地圖冊。地圖上是從威爾遜角到大澳大利亞灣的拿破侖陸地。拿破侖陸地的主要地區都用法文命名。譬如,斯賓塞灣被命名為波拿巴海灣,圣文森特灣被命名為約瑟芬海灣。法蘭西人用他們的海事部長的名字命名了馬修·弗林德斯曾經去過的袋鼠島。出版地圖集時,馬修·弗林德斯正被查爾斯·馬修·伊西多爾·德加囚禁在毛里求斯,當時的情況在前面一章已經說過。但法蘭西軍官知道馬修·弗林德斯的新發現,也明白拘禁他可以避免他的著作先于法蘭西人出版。

“地理”號與“調查”號在澳大利亞南部海岸相遇

在拿破侖戰爭時期,由于英法兩國之間的仇恨和嫉妒愈演愈烈,再加上法蘭西發表了尼古拉·博丹在澳大利亞海域的新發現以及印有“拿破侖大陸”的地圖,外界自然會猜測法蘭西**有在澳大利亞建立殖民地的意圖。但這種猜測并沒有事實依據。地圖上出現拿破侖的名字只是為了表達法蘭西人對自己領袖的敬意,因為之前的法蘭西地圖上從未出現過拿破侖的名字。但這樣做并不意味著法蘭西人覬覦澳大利亞的土地,他們只想對拿破侖贊助此次航行的行為表達感謝。

尼古拉·博丹(1754—1803)

尼古拉·博丹的航行并沒有政治意圖,也不是海軍軍官。他的探險之旅是由法蘭西學院的科學團隊發起的。近半個世紀以來,法蘭西學者們對地球南部的興趣一直很濃厚。很早以前,法蘭西航海家們就進行過海上探險,譬如路易·安托萬·德·布甘維爾、馬可—約瑟夫·馬里翁·杜·迪弗倫、德·拉佩魯茲伯爵和安托萬·布魯尼·當特爾卡斯托。尼古拉·博丹的探險目的與先輩們一樣。經過十年的革命斗爭,1799年,拿破侖被推選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執政官。據說,他不僅想讓自己的**成為決策效率高和軍事戰績顯赫的表率,還希望在科學、藝術及文學等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當法蘭西學院提出想繼續探索澳大利亞南部區域時,拿破侖欣然同意并提供了支持。此外,不管是已經發表的航行歷史還是相關的私人文件,都不能證明法蘭西人想在澳大利亞建立殖民地,或尼古拉·博丹在澳大利亞的科考任務帶有這樣的目的。

路易·安托萬·德·布甘維爾(1729—1811)

然而,尼古拉·博丹的探險之旅引起了英國人的恐慌。英國人擔心法蘭西人會將澳大利亞的其他地方占為己有。這種擔心刺激了英國人進行殖民擴張的野心。這一說法僅僅是猜測,并沒有現實依據,但其本身已經很有說服力。英國**不想在杰克遜港附近設立一塊專門用來流放罪犯的殖民地,或任何類似的外國殖民地。英國東印度公司也擔心被英國趕出印度的法蘭西人會和毛里求斯的法蘭西人聯合,對殖民地構成威脅。1803年,菲利普·吉德利·金認為如果他沒有搶占先機,范迪門斯地很可能已經被法蘭西人占領。因此,在接到英國的指令前,菲利普·吉德利·金派出“納爾遜夫人”號在德文特河流域建立了安置地。在給英國國務大臣的信中,他這樣解釋自己的計劃:“必須阻止法蘭西人占領這些島嶼的東部領土。”菲利普·吉德利·金將新建的殖民地取名為塔斯馬尼亞。

英國的第一次拓殖行動是在里斯頓灣展開的。1803年,海軍上尉約翰·鮑恩帶領一支五十人的小分隊在里斯頓灣登陸。但由于登陸點不太便利,1804年,海軍中校大衛·柯林斯決定在霍巴特建立安置地,放棄了原來的登陸點。

菲利普·吉德利·金新建安置地的初衷是防止法蘭西人捷足先登。1802年,約翰·默里發現了菲利普港。1803年,查爾斯·格萊姆斯對這里進行了全面探測。查爾斯·格萊姆斯和他的探險隊發現了亞拉河。他們長途跋涉,走到了現在的墨爾本城市北邊。如果英國人真的想開拓殖民地,那么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應該將維多利亞州開拓為殖民地。但事實上,當時的英國人并沒有拓殖計劃,因為他們在悉尼已經有足夠的地方安置罪犯和殖民者。約翰·默里和馬修·弗林德斯在報告中分析說菲利普港的土壤十分肥沃。因此,在菲利普港建立據點以備未來不時之需是很有必要的。但菲利普·吉德利·金坦率地說占領菲利普港的直接原因是:“法蘭西人極有可能在菲利普港拓殖,我認為這是他們科考的主要目的。”

拿破侖(1769—1821)

英國東印度公司

于是,1803年10月,大衛·柯林斯率領“加爾各答”號和“海洋”號,從英國出發前往菲利普港,隨行的還有三百名罪犯、一支海軍護衛隊和一位民事官員。大衛·柯林斯并沒有花很多時間尋找建立殖民地的最佳地點,甚至沒有派船巡查亞拉河沿岸。他讓所有人在將大海與菲利普港的東邊隔開的半島海灘登陸,但他并不愿意在當地建立永久性殖民地,甚至從到達的那一刻起,他就十分排斥這個港口。積極樂觀的海軍上尉詹姆斯·欣斯頓·塔奇在一本小冊子中記錄了此次經歷。顯然,他對菲利普港的未來充滿希望,寫道:“我看見第二個羅馬在一群烏合之眾手中冉冉升起。我看見它對整個世界發號施令,這里是法律和藝術的樂園。這個帝國帶著自豪感和優越感俯瞰北半球的蠻族之輩。在似幻似真、富麗堂皇的帝國之夢里,我沉迷在錯覺和想象中。”一個叫巴克利的罪犯逃到菲利普港,與當地土著生活了三十三年。

1804年6月,菲利普·吉德利·金批準大衛·柯林斯率領全體人員從菲利普港撤到范迪門斯地的德文特河。大衛·柯林斯非常高興。正如前面所說,他將安置地從里斯頓灣遷到了威靈頓山附近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當時,那里被稱為平頂山。

第三個為防止法蘭西人拓殖建立的英屬殖民地是位于范迪門斯地北部海岸的達爾林普爾港殖民地。英國國務大臣在寄給菲利普·吉德利·金的信中表示,英國非常擔心尼古拉·博丹的探險之旅,但**最擔心的是巴斯海峽竟然沒有英國的殖民地。現在,人們已經充分認識到巴斯海峽作為貿易通道的重要性。當時,為了避免出現緊急情況,英國批準了菲利普港的拓殖試驗。現在,英國**認為出于“政治意義上的必要性”,應該派兵占領達爾林普爾港。海軍陸戰中尉威廉·帕特森被派出執行這項任務。1804年,威廉·帕特森帶領一百五十人到達了目的地。曾在德文特河發生的事又在新殖民地上演,最初選擇的拓殖地點再次被遺棄。威廉·帕特森將安置點設在了約克鎮,距現在的朗塞斯頓城只有幾英里。但不到一年,約克鎮又被遺棄了。當時鎮子已經初具規模。

德文特河

雖然沒有任何歷史證據表明拿破侖**曾計劃在澳大利亞建立殖民地,而且尼古拉·博丹的探險目的與外界的猜測并無關系,但也不能說在拿破侖戰爭期間,處在殖民初期的悉尼是絕對安全的。法蘭西君主也知道那里軍事力量薄弱。有人曾向毛里求斯總督查爾斯·馬修·伊西多爾·德加提出建立殖民地的建議。與尼古拉·博丹一起探險的自然科學家弗朗索瓦·佩龍,在回程途中留給查爾斯·馬修·伊西多爾·德加一本記事本,上面是關于澳大利亞殖民地的記錄。弗朗索瓦·佩龍指出,澳大利亞殖民地的現有軍事力量并不足以自保,眾多政治犯是殖民地的防御軟肋。他還說:“如果法蘭西**愿意制訂奪取或摧毀澳大利亞殖民地的計劃,只要提起法蘭西,每個愛爾蘭人都會舉手加入。”甚至已經有人向拿破侖提供了詳細信息,告訴他應該如何襲擊悉尼。弗朗索瓦·佩龍認為“這是很容易得手的”,從布羅肯灣切入,再往北攻,“就可以迅速占領”新殖民地。他繼續說:“現在我們還能輕易消滅它,但再過二十五年就不好說了。”如果條件有利,法蘭西人一定會奮力一搏。1810年,毛里求斯的法屬殖民地因缺乏補給陷入困境。拿破侖寫信給查爾斯·馬修·伊西多爾·德加,命他“攻下杰克遜港的英屬殖民地,因為那里有大量物資。”但1810年的英國的海上力量非常強大,法蘭西第一帝國根本不敢對英屬殖民地有任何舉動。查爾斯·馬修·伊西多爾·德加甚至連毛里求斯的殖民地都自顧不暇,根本無法派出軍隊遠赴澳大利亞的杰克遜港。當時,英國艦隊在海上牢牢封鎖了毛里求斯。霍雷肖·納爾遜在特拉法加擊敗了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海上艦隊,他的勝利使英國的海上力量猶如曼徹斯特或倫敦一樣堅不可摧。

弗朗索瓦·佩龍(1775—1810)

英國的海上力量不僅保證了杰克遜港及其周圍幾個殖民地的安全,還確保了英國在19世紀對整個澳大利亞的殖民統治。拿破侖在滑鐵盧大敗后,曾有流言說法蘭西人覬覦澳大利亞的殖民地。當時的法蘭西人在拿破侖戰爭中已經徹底失敗,他們想抓住機會取代殖民帝國也是可以理解的。19世紀上半葉,澳大利亞依然是一塊空曠的大陸,正在發展中的英屬殖民地在東海岸有一些零散的安置地,在范迪門斯地也有兩個小安置點。除此之外,英國再也沒有占領過其他任何地方。在西港和國王島,一些獵殺海豹的獵人偶爾會使用當地的幾個草棚。有時,捕鯨船船員也會在獵物出沒的海灣登陸,但那些海灣并沒有定居點。澳大利亞的原始大地上沒有馬蹄飛揚,也沒有羊群出沒,只有皮膚黝黑的土著人在廣袤無垠的平原上游蕩。這片氣候宜人、富饒美麗的棲息地對任何想要在海外擴張的歐洲國家來說,都具有非常大的誘惑。但當時,唯一能與英國抗衡的大國只有法蘭西。西班牙的殖民版圖正在迅速解體;葡萄牙忙著處理內政,無意重振昔日的輝煌;荷蘭的殖民版圖止步于爪哇島,無法再繼續擴張。歐洲其他國家也無意開拓殖民地。

特拉法加海戰

滑鐵盧戰役

1824年,法蘭西**派出“星盤”號前往澳大利亞南部海域,由迪蒙·迪爾維爾擔任指揮官。法蘭西**對外界宣稱,這次探險純粹是為了科學。幾年后,英國**證實了法蘭西**的說法。英國內政大臣說:“種種懷疑某外國勢力試圖建立殖民地的不實流言已經傳到英國**。”但早在1802年至1804年,這一流言就已經廣為人知,1824年至1827年又開始流傳,再加上法蘭西船只在澳大利亞海域活動,難免不讓英國**起疑。此外,1802年至1804年,英國占據了具有戰略意義的菲利普港、德文特和達爾林普爾港,在1824年至1827年又占領了澳大利亞南部的西港、西部的奧爾巴尼和北部的梅爾維爾島三個戰略要點。

迪蒙·迪爾維爾(1790—1842)

芮福·達令總督對法蘭西人可能會染指澳大利亞的猜測感到十分焦慮。后來,他寫信給英國**時,甚至提醒**還沒有將整個澳大利亞的管轄權授予總督,暗示**應該在這方面作出改變。托馬斯·布里斯班總督后的所有總督都將自己的管轄范圍定在西部至東經135°之間,因為正如前文所說,起初,人們并不知道新荷蘭和新南威爾士實際上是一座大島的東西兩面。馬修·弗林德斯的航行已經證明這一點。1818年至1822年,菲利普·帕克·金的進一步研究表明,如果占領澳大利亞北部的梅爾維爾島和巴瑟斯特島,英國一定會獲得一筆寶貴財富。但英屬殖民地并沒有在東經135°邊界以內,而是在邊界外邊。1824年,英國皇家艦艇“他瑪”號的船長詹姆斯·布雷默在梅爾維爾島上建了一個罪犯安置地,正式將梅爾維爾島和巴瑟斯特島連接了起來,并歸英國所有。1825年,芮福·達令被任命為新南威爾士的總督,他的管轄范圍從東經135°擴展到了東經129°。這樣一來,梅爾維爾島和巴瑟斯特島都被劃入了英國的統治范圍。但澳大利亞西岸依然不屬于英國。如果法蘭西人再次出現,并試圖在澳大利亞西岸建立殖民地,那么英國人并沒有理由阻止。于是,芮福·達令向英國**提了一個大膽的建議,要求**給他發一份新的委任狀,任命他為整個澳大利亞的總督。他說:“如此一來,就有了禁止法蘭西人在澳大利亞西岸建立殖民地的理由。”幸運的是,英國根本沒有用到這一外交謊言。1826年,法蘭西船長迪蒙·迪爾維爾來到澳大利亞考察,但他根本無意占領澳大利亞的任何地方。

芮福·達令(1772—1858)

菲利普·帕克·金(1791—1856)(右一)

1826年11月,S.賴特船長負責建立的西港安置地有五十人,其中一半是罪犯。西港安置地僅維持了一年。1828年底,英國人確信法蘭西人的威脅已經消除,西港殖民地的任務也已經達到,便荒廢了這塊安置地。1827年,梅爾維爾島的安置地被遷到了拉弗爾斯灣。喬治王海峽的奧爾巴尼安置地比較重要,因為新上任的指揮官埃德蒙·洛克伊爾上校收到芮福·達令的指示,如果安置地出現法蘭西人,他必須告訴法蘭西人整個澳大利亞都是“屬于英國國王陛下的”。實際上,這是英國首次對外宣布對整個澳大利亞的領土**。1827年1月21日,埃德蒙·洛克伊爾正式合并了殖民地。1831年,奧爾巴尼被納入澳大利亞西部的殖民管轄范圍,成了英國的永久性殖民地。

1829年,芮福·達令命埃德蒙·洛克伊爾宣布英國對整個澳大利亞的領土**,雖然這件事已經得到確證,但法蘭西人從未給埃德蒙·洛克伊爾宣布這一聲明的機會。同年,“挑戰”號船長查爾斯·弗里曼特爾接到英國的命令,占領了天鵝河。有人建議在天鵝河流域建立殖民地,正式“對新南威爾士之外的土地”宣布領土**。十年后,擔任殖民地內務大臣的約翰·羅素在他的回憶錄中記載:一天,一位法蘭西**官員來拜訪他,并向他詢問英國在澳大利亞有多少領土。他回答:“全部!”那位官員只好作罷。當時,英國在澳大利亞的每一處海岸都設了安置地。通過這種方式,英國宣布了對澳大利亞的領土**。拿破倉戰爭期間,英國在海上實力方面的領先優勢以及長期的海上霸權優勢,使拓殖初期的澳大利亞被成功納入英國的統治范圍內。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