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全有 靳國偉
(河南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河南新鄉 453007)
關鍵詞:河南省;圖書館;館史
摘 要:2009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河南省圖書館百年》一書,史料翔實,內容豐富,結構完備。該書以一本地方圖書館史的形式成書,必然將充實目前我國圖書館史研究的空白,促進整個圖書館史的研究,加強以省市等為重點的地方區域史的研究,同時為各省市圖書館史的研究提供參照。至于該書的不足之處,一是史論結合不夠,二是忽視口述史料。總體而言,該書成績凸顯,必將對圖書館史事業的研究和發展都大有裨益,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地方圖書館史的重要著作。
中圖分類號:G25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0)02-0137-03
作為中國近現代史上成立較早的公共圖書館.河南省圖書館為迎接其百年華誕.于2009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了王愛功、張松道主編,任大山負責編輯和組織工作的《河南省圖書館百年》。這是一本史料翔實,內容豐富、結構完備,以畫冊形式,突出河南省圖書館這一區域性的圖書館史為主的新作。其出版再現了河南省圖書館事業的風雨歷程和圖書館人的執著艱辛,是河南省圖書館人精心鑄造的世紀篇章。它必將推動我國整個圖書館史的研究,也將成為地方圖書館史研究的必不可少的參照。
《河南省圖書館百年》是一部圖書館史的厚重之作。統觀該書,有以下優點值得廣大治史者借鑒。
1史料翔實
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是治史必須遵循的原則,而要做到這一點,掌握大量的史料必不可少,畢竟,史料是歷史研究的基礎和起點。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研究歷史必須根據史料來研究,馬克思主義者強調歷史學家必須掌握大批史料,沒有史料的史學家一如巧婦難作無米之炊。正如馬克思曾強調指出:“在形式上,敘述方法必須與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須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種發展形式,探尋這些形式的內在聯系。只有這項工作完成以后,現實的運動才能適當地敘述出來。這點一旦做到,材料的生命一旦觀念地反映出來,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好象是一個先驗的結構了。”[1]
非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學家也強調占有材料,在近代中國有代表性的資產階級史學家傅斯年有這樣的言論。他說:“近代的歷史學只是史料學,利用自然科學供給我們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著的史料,所以近代史學所達到的范域.自地質學以至目下新聞紙,而史學外的達爾文論,正是歷史方法之大成。”[2]作為一部厚重之作,《河南省圖書館百年》一書的作者們十分重視史料的收集、整理。該書在編寫過程中,動員了古籍部、報刊部、借閱部等幾乎全館的力量,離退休干部也提供了大量資料和咨詢。編者先后赴河南省檔案館、河南省博物館、開封市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國家第一歷史檔案館、第二歷史檔案館、南京市圖書館、山東省圖書館、陜西省圖書館、臺灣歷史博物館等單位查閱資料,收集史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的圖片資料,由于年代久遠和中國近代戰爭不斷,河南省圖書館曾數次遷移,《河南省圖書館百年》又是以圖片為主,搜集起來較為困難,特別是抗戰期間的圖片,幾乎空白。為此,編者前往河南南陽等地,尋訪省圖書館遷宛史跡,收集了大量珍貴圖片。正是在掌握了大量史料,并對其進行認真閱讀、詳細整理、精心歸納、匯總和編纂,才能將這本畫冊形式的《河南省圖書館百年》呈現在讀者面前.很好地還原了河南省圖書館歷史的本來面目。
2 內容豐富、結構完備
隨著數碼技術的日新月異,電腦制版技術的提高,大約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圖文并茂、以畫冊形式出現的圖書大量出現。《河南省圖書館百年》一書在創作之初,館長王愛功就提出“不僅要用文字記述河南圖書館發展歷史,而且還要用更生動、更直觀,圖文并茂的一本書來展示河南圖書館百年發展歷程”。秉承著這一原則,《河南省圖書館百年》以畫冊形式成書,包含著豐富、直觀的歷史信息的圖片引導著讀者走進歷史的現場,觸摸歲月的留痕,其價值是不言而喻的。而隨著歷史的發展,它的文獻價值將日益提高。同時本書圖文并茂,以圖領文的成書風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本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可謂內容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