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圖書館特色建設:節約與效益:以人為本
摘 要:圖書館在不斷加強科學管理、完善各種規章制度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把管理和制度更加人性化,更貼近讀者;圖書館圍繞學校教學和科研打造特色建設,提高館藏質量;發揮古典文獻資源和所有信息資源,充分利用書目數據庫,開展各種科研活動為各類讀者服務,服務中在節約和效益上下功夫,開展各類教育和咨詢活動,提高信息素質教育,建設“書香校園”達到資源共享。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09)02-0009-03
近幾年來,隨著國家科技、信息、網絡化事業的迅猛發展.圖書館的先進的管理系統和現代化設備以及經費的增長、圖書館館員中高等學歷者比例上升,使圖書館事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在事業興旺發達的同時,如何建設特色的圖書館,在特色建設中如何把節約型和效益型并重并付諸實踐,就成為我們探討的問題之一。
l特色建設
圖書館的特色建設應以全面實現圖書館功能建設為前提,以圍繞學校的發展目標為教學、科研服務為中心,以科學管理機制為手段,以實現資源共享、讀者滿意為目標,使圖書館的效益得到提高。
1.1 現代圖書館的功效。圖書館其本質是信息資源體系,這個信息資源系統是由信息資源、信息人員、信息設備、信息管理和信息需求等組成。它的功能早在1975年國際圖聯在法國里昂召開的圖書館職能科學討論會上就已提出:一是保存人類文化遺產,二是社會教育,三是傳遞科學情報,四是開發智力資源。這些要求,對于我們今天仍有相當大的借鑒作用。如何實現這些功能,就要求圖書館工作者大力開展信息資源的保存維護工作.進一步搞好信息資源的創造和發展,進而對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達到資源共享。圖書館工作人員相當程度上影響著、控制著信息資源的選擇、調整、保存和傳播。通過圖書館傳播將影響學校的教育,影響學生的精神世界,達到開發智力教育人才之目的,為提高教育質量而努力。
1.2館藏質量是為學校發展提供服務的基礎。我院圖書館館藏豐富,圍繞傳承醫學精華、弘揚民族文化為特色,充分利用現有豐富的古典醫學文獻,有計劃的進行開發和利用,文獻資源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我院目前已形成以中西醫學、藥學類中外文文獻資源為主,兼顧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類文獻,并以古籍文獻為特色的館藏體系。特別是中醫類文獻收藏齊全,總收藏量居河南省之首,現有各類館藏紙質圖書80萬余冊,另有電子圖書30萬冊.光盤資料1500佘張,數據庫20個,學生人均圖書80冊,為學校的教學提供有力的保障。
1.3古典文獻、醫藥精華、充分利用、社會共享,又是我館建設的一大特色。
1.3.1對館藏古籍44000余冊包括明、清時代的刻本、活字本、手抄本等版本形式的整理,其中進行整理鑒定的善本118種,887冊,100余種稿本、抄本。
1.3.2 自建古籍書目數據庫27000余冊,其他部分正在積極建設,進入《全國中醫善本聯合目錄》的古文獻中醫部分19種118冊。其中代表性著作有: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張時徹的《急救良方》,明·萬歷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楊繼洲的《針灸大成》,明·萬歷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沈洪宸的《外科啟玄》,元末明初刻本,張佰端的《悟真篇》等,從而把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展現在讀者面前。
1.3.3緊緊圍繞古籍文獻資源,開展各種科研活動。從2003年開始.我館承接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史文獻研究所下達的“中醫藥科技信息數據庫”——中醫古文獻數據庫的部分工作。已經完成了許多古文獻解析標引和許多部著作校對工作,如《本草經解》、《本草必用》、《醫方論》、《奇方類編》以及《外科啟玄》、《醫學正印種子篇》等。如此開發古籍資源,擴大了讀者的使用。
1.3.4為高職、高學歷的重點讀者群做好服務。比如我們積極配合學院的專家、學者開展學術研究。如我院教授路世才、侯文學、游佩秀等在《河南中醫學院學報》的2004年1-6期連載了“對中醫文獻中骨學部分考證”,以及許敬生教授主編的《唐宋金元名醫大成——醫學全書》,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1.3.5伸展海內外。我館豐富的中醫藥古籍信息文獻資源,不僅服務于我院科研教學,而且不斷向外擴展和宣傳,吸引了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前來參觀學習和訪問。其中有:美國加洲氣功學院杰瑞·強生院長一行到圖書館古籍書庫參觀,并向我館贈送了有關氣功方面的圖書;韓國東義科學大學國際交流處郭榮圭教授一行到圖書館古籍書庫參觀訪問:河南省高工委書記劉春良等同志曾到古籍書庫進行調研、視察和指導工作。至于我院的師生員工運用古籍文獻,繼承創新更是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