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pltbd"></progress><cite id="pltbd"><span id="pltbd"><ins id="pltbd"></ins></span></cite><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l></strike><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pan id="pltbd"></span>
<span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span>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ruby id="pltbd"><video id="pltbd"><del id="pltbd"></del></video></ruby>
<th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th>
圖書閱讀率下降原因之探析 http://www.liqianming.com http://www.liqianming.com/LunWen/2017-02-03/141275.html 海永雯(開封大學圖書館,河南 開封 475004)關鍵詞:圖書;閱讀率下降;閱讀方法摘 要:分析了造成全民圖書閱讀率逐年下降的原因,探討了在網絡環境下,對如何引導讀者正確閱讀,重新燃起讀者的閱讀激情,提出了一些建議和對策。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0)03-0114-021 圖書閱讀率下降的原因1.1 互聯網的沖擊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2008年開展的第五次國民閱讀調查顯示,在文字媒體中,互聯網閱讀率已達36.5%,而圖書閱讀率僅為34.7%(比2005年

圖書閱讀率下降原因之探析


  • 時間:2017-02-08 11:51:12
  • 來源:本站發布
  • 作者:海永雯

海永雯

(開封大學圖書館,河南 開封 475004)

關鍵詞:圖書;閱讀率下降;閱讀方法

摘 要:分析了造成全民圖書閱讀率逐年下降的原因,探討了在網絡環境下,對如何引導讀者正確閱讀,重新燃起讀者的閱讀激情,提出了一些建議和對策。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0)03-0114-02

1 圖書閱讀率下降的原因

1.1 互聯網的沖擊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2008年開展的第五次國民閱讀調查顯示,在文字媒體中,互聯網閱讀率已達36.5%,而圖書閱讀率僅為34.7%(比2005年降低了14%)。網絡閱讀首次超過了圖書閱讀。

閱讀趨勢正呈現數字化、多元化、個性化三大特點,傳統圖書閱讀率下降已不可避免,網絡閱讀的興起也不可逆轉。數字也許最能說明問題:至2008年,中國網民總數已達到3.16億人,其中青年人(18歲至30歲)占98%。人們通過手機短信支付方式,一本書一兩元對讀者來說根本不是負擔。網絡在提高交流速度的同時,又在迅速地降低交流的成本,使人們以更低廉的價格獲得閱讀機會。

網絡改變一代人的閱讀習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閱讀的本質在于形成一個人文化底蘊的積累,只有細讀、深讀、精讀,才能真正吸取書本養分。事實上,人們通過網絡閱讀容易導致淺閱讀,過量的淺閱讀又會使人更加浮躁,特別是對青少年的成長更是不利。因此,無論閱讀哪種媒體,都要面臨內容選擇的問題。利弊關鍵在人,而不在工具。讀書率的下降只是反映了信息受眾的分流,我們現在最應該做的工作是引導讀者讀什么書,而不是通過什么讀。溫家寶總理也提出,讀書要有選擇,讀那些有閃光思想和高貴語言的書,讀那些經過時代淘汰而巍然獨存下來的書。

1.2 圖書出版業的混亂與出版者、作者創新能力的弱化

圖書出版業的混亂,表現在書價過高、盜版書猖獗。現在圖書出版的品種越來越多,價位越來越高,人們都感嘆越來越買不起書,書價和人們的收入不成正比。如兒童版的《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定價120元、《中國兒童百科全書》定價198元等等,很多家長都是在書店看好書,然后在網上購買。一位語文老師感嘆說,價格高會導致城市貧困家庭的孩子和農村孩子遠離圖書,價格高也導致人們趨向買盜版書。盜版圖書充斥市場,主要以價格低廉招來一大批讀者。

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新書總量達到二十多萬種,但真正的新書或者有創意的書比例并不高,大部分是重復出版和變相炒冷飯。圖書市場表面繁榮的背后是創新意識的貧乏和創新能力的弱化,其主要體現在出版者創新能力和作者創新能力的弱化。一方面,在利益的驅動下,一些作者不是精益求精,而是片面追求效益與速度,導致作品質量日益下降,讀者閱讀興趣自然也大大降低。在選題方面,重復與跟風現象嚴重,目前熱門的評“紅學”,一些出版社為了湊數,把過去與紅學相關的評論全部重新搜羅,當作暢銷書跟風出版。文學類書籍放眼望去,仍然是不停地重復和翻印名著,難覓新的佳作。讀者的購買力和閱讀欲望自然也跟著下降。另一方面,出版者缺少創新意識,也是影響讀者閱讀的一個重要因素。為了生存和經濟效益,一些出版社創新意識淡薄,不愿花功夫出版真正有市場有讀者的精品力作,而是熱衷于短平快的產品,追逐眼前利益,滿足于炒冷飯和跟風,出版的圖書不是內容平淡無奇就是平庸乏味,真正的精品力作少而又少,常常讓讀者產生好書讀完了的感嘆,自然大大降低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1.3 功利性閱讀

古人的閱讀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目標,兼顧了個人與社會的發展要求;隨著自然科學的突飛猛進,人們的閱讀越來越趨向于功利性質,閱讀成為一種工具,全世界都呈現出重技術、輕人文的單向發展趨勢,功利性閱讀成為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閱讀的目標已不是為完善個人心智而進行的心理體操,變成了獲取某種職位、資格的敲門磚。在現代社會,大多情況下讀書不是讀書者的內在需求,而是被迫為之。對于這樣的情況,讀書是一件痛苦的事,人們享受不到任何的快樂,閱讀者的態度是消極的,受這種持續反復的閱讀模式的控制,將影響讀者今后對閱讀的親近感。閱讀者一旦有了其他選擇,將不可避免地選擇逃避。

“功利性閱讀”的缺陷所導致的后果現在越來越明顯,它直接導致了當今學生的文化底蘊不足、人文素養太低,即所謂“有知識,沒文化;有技能,沒素質”。如果學生在小學、中學不能養成閱讀有文化和思想品位的文章、書籍的習慣,那么到了大學,由于就業競爭的壓力,什么外語、電腦等級考試,還有考研、托福以及外界的各種誘惑等,就很難再靜下心來閱讀那些人文書籍。

回到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