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pltbd"></progress><cite id="pltbd"><span id="pltbd"><ins id="pltbd"></ins></span></cite><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l></strike><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pan id="pltbd"></span>
<span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span>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ruby id="pltbd"><video id="pltbd"><del id="pltbd"></del></video></ruby>
<th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th>
論意識形態對圖書事業的影響 http://www.liqianming.com http://www.liqianming.com/LunWen/2017-02-03/141348.html 陳雪梅(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圖書館,廣東 廣州 510665) 關鍵詞:圖書館;藏書史;意識形態 摘要:意識形態影響圖書的收藏。執政者鼓勵和支持收藏符合自身意識形態的書籍,限制或禁止不同意識形態圖書的流通。意識形態有時還影響書目分類和人們對圖書館學的認識。這種影響不可避免,但未必都是合理的;其影響力隨時代、文化和圖書性質而不同。探討意識形態的影響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圖書館與社會的關系及圖書館工作的性質。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 (2010)0

論意識形態對圖書事業的影響


  • 時間:2017-02-08 11:55:17
  • 來源:本站發布
  • 作者:陳雪梅

陳雪梅(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圖書館,廣東 廣州 510665)

關鍵詞:圖書館;藏書史;意識形態

摘要:意識形態影響圖書的收藏。執政者鼓勵和支持收藏符合自身意識形態的書籍,限制或禁止不同意識形態圖書的流通。意識形態有時還影響書目分類和人們對圖書館學的認識。這種影響不可避免,但未必都是合理的;其影響力隨時代、文化和圖書性質而不同。探討意識形態的影響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圖書館與社會的關系及圖書館工作的性質。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 (2010)01-0025-03

引言

近代英國圖書館學家、曼切斯特圖書館第一任館長愛德華茲(Edward Edwards。1812-1886)在其代表作《圖書館紀要》(Memoirs of Libraries,1859)中闡述過公共圖書館的兩個原則:圖書館不應受政黨的影響:圖書館是公共事業。

美國圖書館協會1948年通過、1996年再次確認的美國《圖書館權利法案》(Libray Bill of Rights)規定,圖書館資料不能根據作者的出身、經歷或見解不同而受到排除:不能由于信仰和觀點的不同對圖書館資料加以排斥或禁止:圖書館為完成提供信息、啟迪思想的責任而抵制審查:圖書館與一切抵抗壓制表現自由、思想自由的個人、團體合作:圖書館不能因為利用者的出身、年齡、經歷、觀點的不同而拒絕或限制其利用圖書館的個人權利。日本圖書館協會1979年5月30日修訂和通過的日本《圖書館自由宣言》規定,圖書館擁有收集和提供資料的自由;圖書館嚴守使用者的秘密,反對一切審查。

圖書既具備物質形態,又具有意識形態,是人們某種意識的反映。而人們的意識任何時候都要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受時代的局限;受階級、階層及個人社會地位、社會經歷的制約:受社會風尚、地域習俗的浸染。所有這些反映到人的頭腦里.折射到典籍中,就使典籍具有了各種不同的意識形態。

圖書是社會的產物,又直接影響社會。具有不同意識形態的書籍勢必發揮不同的社會作用,結果,圖書的出版、收藏、流通和使用難免受到意識形態的影響和操控,以維護政權的穩定。事實上,無論處于何種時代和文化.也不論是何種類型的圖書館.完全不受意識形態影響是不可能的。本文擬探討意識形態對圖書事業影響的具體方式。

1 鼓勵收藏符合自身意識形態的書籍

圖書是人類的思想文化產品,藏書是人類文化活動的重要形式,因而帶有明顯的意識形態傾向性。歷代帝王或統治者對藏書的喜惡以及他們提出的政策.無不直接或間接地關系到當時藏書業的興衰。秦始皇“焚書坑儒”時,記載秦代國史的《秦記》以及秦朝博士官掌管的《詩》、《書》、百家語等就不在燒毀之列。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學說奉為官學。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里,統治階級把儒家學說奉為正統思想.視儒家學說的代表作為指導一切政治思想、文化學術和社會意識的經典,把重要儒學典籍稱為“經書”.把研究儒家經典的學問稱作“經學”。經學在我國封建社會中占據著思想文化的統治地位,因此,歷代經學書籍汗牛充棟,一直占據古籍四大部類之首,據《四庫全書總目》的統計,達1773部、20427卷。

除官府藏書外,寺院收藏受統治者的影響也很大。唐代偉大的佛學家、佛經翻譯家玄奘就曾說過,“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沒有法事,又哪來佛籍呢?經書是寺觀傳教布道的基本工具.中國宗教對藏書的影響主體表現在藏經、刻經、抄經、傳經、護經之中。寺觀藏書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形式多樣,既保留了大量的紙質宗教典籍,又留下了數量可觀的石刻經片。

宗教界一方面尋求統治者和主流意識形態的支持,另一方面積極扶持宗教書籍的出版、收藏和流通。印刷技術的革新最先被應用到宗教上.顯示出歷史上人們對宗教的重視以及當時宗教書籍需求的旺盛,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宗教意識形態對圖書事業的影響。公元868年4月15日刻印的《金剛經》,是現存最早的雕版印本實物。雕版術剛問世時印得最多的是佛教的宣傳品,包括佛像和佛卷。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是我國印刷史上的重要變革時期.鉛印成為印刷業的主流。1879年,英國人克拉科(J.D.Clack)在上海開始用煤氣引擎輪轉印刷機.使鉛印效率極大地提高,成為書刊的主要印刷方法。最初鉛印書籍多為宗教宣傳品,如《圣經》、教義問答及各類勸善書.也有教會學校的書籍。

回到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