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秋紅.張熙默
(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北京100875)
關鍵詞:網絡環境;高等學校;學科資料室;讀者服務
摘要:本文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重點分析了網絡環境下高等學校學科資料室的現狀,論述了學科資料室服務的變化,提出了網絡環境下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具體策略以及網絡環境下對學科資料室館員的素質要求。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0)04-0082-03
作為高校文獻資源保障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學科資料室,它不僅是與中心館聯網的資料室,更在高校文獻信息保障體系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圖書館為教學科研服務的最前線,其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教學科研質量。本文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分析了學科資料室應如何充分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結合學校圖書館和學科資料室現有的文獻信息資源,為高層次讀者提供深層次的服務。
1 學科資料室現狀
上個世紀,高等學校為了加強學科和專業建設,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大都設有資料室,與學校圖書館共同構成了學校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資料室在高等學校的教學和科研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高等學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原有的資料室管理模式暴露出諸多弊端,甚至出現了生存危機。
教育部2002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規程》(修訂版)中有關資料室的規定是:“高等學校的院系(所)資料室是全校文獻保障體系的組成部分,在業務和資源配置上,接受學校圖書館的指導與協調。應面向全校開放,提供文獻信息服務,實行資源共享。”在此,進一步明確了資料室的任務、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地位。
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形勢.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起國內很多高校開始對資料室進行改革.現在的高校資料室是多種管理模式并存。我校圖書館自2002年開始對全校大部分資料室進行統一管理.成立了分館管理部,陸續成立了19個學科資料室和分館,學科資料室的管理全權劃歸圖書館,文獻資源的組織與管理由圖書館統一承擔,館員由圖書館聘任,學科資料室只是作為圖書館的派出機構,重點為相關院系所的教師和研究生服務。經過幾年的實踐,這種管理模式較好地發揮了學科資料室優勢,真正實現了校內資源共建、服務共享,提升了學校文獻保障體系為教學科研服務的水平。
2 網絡環境下學科資料室服務的變化
2.1 服務觀念的轉變
傳統的資料室服務重藏輕用,閉關自守,這種服務理念已不能適應現代網絡環境下讀者對的文獻信息資源的需求。現代學科資料室可以充分開發和利用紙本文獻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實現文獻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服務觀念上更具開放性、主動性、針對性與多樣性。
2.2服務模式的轉變
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科資料室的服務模式由原來的以書為中心向以讀者為中心轉變。前者主要是圍繞藏書展開,讀者服務的范圍和水平也受限于藏書的布局和規模,讀者始終是被動的。網絡時代,受讀者獲取文獻信息資源途徑的多樣化、市場化以及快餐文化的影響,學科資料室館員需要深入研究本專業高層次讀者對文獻信息資源的需求,為讀者提供有針對性、個性化的服務,館員可以通過網絡為讀者傳遞各種載體的文獻信息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需求。
2.3服務內容的轉變
在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科資料室讀者服務工作在內容上發生了重大改變。就外借服務而言,通過圖書館和資料室主頁可以進行常規性的讀者服務工作。比如:圖書館與資料室的概況介紹、館藏文獻資源的結構布局、書刊流通與檢索等等。讀者可以足不出戶地完成書刊的網上預約與續借,極大地方便了讀者。就閱覽服務而言,可以通過網絡信息傳遞的各種手段將文獻信息傳遞給讀者。就咨詢服務而言,網絡環境下,讀者不用親自到資料室,通過E-mail以及其它一些即時聯絡工具就可以及時得到良好的服務。
3 網絡環境下學科資料室讀者服務策略
3.1建立學科資料室網站.提供實時優質服務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需要存儲、傳播的信息越來越多,信息的種類和形式越來越豐富,21世紀的讀者特別是高校教師和研究生層次的讀者更需要隨時從網上獲取大量信息,信息獲取便利、準確、快捷、全面,不受時空限制。從讀者的文獻信息需求以及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來說,建立學科資料室網站是可以為讀者提供深層次服務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