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館員最早產生于美國.1981年美國卡內基一梅隆大學圖書館率先推出這一服務.當時被稱為“跟蹤服務”。國內學科館員制度最早是在1998年由清華大學圖書館推出的。之后,國內有幾十所重點大學圖書館開展了學科館員服務。高職院校也應跟上時代發展的趨勢,結合高職教育的特點,探索建立適合高職院校的學科館員制度,開展學科館員服務。
1 高職院校建立學科館員制度的必然性
學科館員是指通過圖書館與院系學科師生的交流,加強資源建設,促進參考咨詢服務。學科館員制度的建立正是高校圖書館努力提高服務水平,與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相適應的一項新措施,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建立學科館員制度顯得尤為重要。
1.1 高職院校發展的客觀需要
隨著高職院校的發展.各院校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互相之間更加重視通過不斷提升自己的市場影響力、提高辦學質量、建立品牌專業、加強校企聯系等方式來獲得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學科建設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高職院校時刻根據市場發展的動態,設置新專業,大力推進專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學科館員可以向院系部提供更多的市場發展動態信息及重點專業建設、教學資源建設的文獻信息保障,緊密結合學校的發展,重點加強學校的學科特色和專業品牌特色的信息資源建設,并為其提供深層次、全方位的文獻信息服務。
1.2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對象及特點的需要
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資源日益豐富.作為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的對象是專業性較強的教師、科研人員和學生,各學科的專業人員到圖書館希望能方便快捷、準確地找到所需文獻.而一般的參考館員無法為其提供深層次的咨詢服務。基于這種需求學科館員制度的建立也就成為必然.即組織一批既熟悉本館所擁有的各種信息資源,具有較強的文獻信息檢索、組織能力,又熟悉某學科教學科研情況,懂得某學科專業知識的圖書館員承擔起專門為某學科讀者提供深層次信息服務的工作。
1.3高職院校圖書館員良性發展的需要
隨著社會專業分工對技能型人才要求的細化,高職院校圖書館人員結構正逐步實現年輕化、知識化、高學歷化,他們掌握了文獻信息工作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部分館員同時具有其他專業的學科背景.但在現有的管理體制下,許多館員多年來所學的專業知識難以更好地發揮作用。建立學科館員制度正好解決這一矛盾.學科館員的工作具有挑戰性,能充分發揮和利用他們的專業優勢,激發他們的責任感和成就感,給他們提供自我價值實現的平臺。
2高職院校學科館員的工作職責
從學科館員誕生之日起,其工作職責就需要一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讀者需求的增加、文獻載體的多樣化而不斷發展變化,在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科館員的工作職責可以借鑒一些已推出學科館員制度的高校,主要內容有:定期編寫對口院系學科的讀者參考資料:負責試用、評價對口院系學科的參考工具和電子資源:經常性地為對口院系師生提供利用圖書館的指導和培訓:負責收集、鑒別和整理對口院系學科的網絡信息資源,并在圖書館主頁上按學科大類建立鏈接網頁:協助對口院系師生進行相關課題的文獻檢索:掌握所負責學科國內外的發展動態,經常閱讀專業文獻等。
3 高職院校學科館員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3.1 學科館員要有豐富的圖情知識和深厚的學科專業知識底蘊
學科館員必須精通圖情知識,能夠在對本館所擁有的各類信息資源全面了解的基礎上,具備按用戶的需求將有效信息從龐大無序的信息源中提取、鑒別、篩選、拓展、再造的工作技能。對自己所要對口服務的學科能夠深入進去.了解這些學科的歷史與發展趨勢.同時學科館員要利用深厚的學科專業知識來分析、判斷互聯網上的資源質量和利用價值,為讀者提供最新的國內外學術動態和前沿信息。
3.2學科館員要有甘于奉獻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學科館員要有“以人為本、服務至上”的理念,以個性化的學科知識服務滿足不斷增長的用戶需求,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甘為教學和科研人員做嫁衣。同時,學科館員要有團結協作的精神,為了圖書館創新服務、重塑圖書館形象的戰略任務,學科館員要加強組織內部成員間的合作態度.自覺地認同肩負的責任并愿意為此目標共同奉獻.學科館員發揚團結協作的團體精神可以使學科服務永遠保持活力、煥發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