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燕,劉 懿
(遼寧師范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9)
關鍵詞:危機;高校專業資料室;圖書館;災害防范機制
摘要:危機背景下,借鑒國外著名圖書館防災經驗,針對高校專業資料室防災措施的缺失,提出構建高校專業資料室災害防范機制:“以人為本”的應急文化意識的培育;以高校圖書館為中心的區域防災聯合體的建立;危機預案的制定與實施;建立信息資源的異地備份制度。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0)02-0105-02
1 國外著名圖書館防災經驗
1.1 面對危機,預防是關鍵。著名的牛津大學圖書館將危機預案分為危機控制管理、風險評估、危機預防、危機準備、危機反應與災后恢復等六大部分。根據危機控制的不同階段和具體工作的不同,在“危機控制管理”部分,實現了分工明確:危機管理人員、危機反應負責人員、危機搶救負責人員、危機恢復負責人員、新聞官員、“持續服務”負責人員、館藏保護負責人員以及危機控制小組成員。并設置了“風險分析與評估模板”.對圖書館可能面臨的潛在危機進行識別并加以預防。
1.2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的危機預案中的人事分工由“館藏應急工作協調人、館藏災難協調人、應急預案委員會、館藏管理負責人、館藏流通部負責人與館藏資源登記人、館藏保護工作人員和館藏搶救小組”組成,并對各方承擔的功能與任務作了詳細規定。
1.3保護讀者、館員的生命安全是圖書館制定危機預案的第一要務。作為美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大學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在制定危機預案時,把“保護讀者、員工的生命安全”作為圖書館應對一切危機事件時首先要遵循的原則,同時對圖書館員工參與危機搶險工作的時間進行了嚴格限定,并提出要重視災后員工的心理咨詢與輔導工作。
1.4數字時代.圖書館信息系統與數字資源的危機應運而生。哈佛大學就指出,必須對關鍵性的數據進行異地備份,對館內的IT設備的存放位置、生產廠家和使用的軟件等信息進行記錄,并隨時與數據供應商和IT設備供應商保持聯系。
1.5迅速、有效地開展應急救援行動,是將危機事件的后果降到最低的重要保證。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圖書館必須與本館員工、相關機構與個人(如救援設備供應商、救援工作咨詢人員)保持通訊渠道的暢通。在這方面,哈佛大學圖書館在制定危機預案時,對本館員工的聯系方式(如工作電話、家庭電話與電子郵件)、救援設備供應商與數據供應商以及救援工作咨詢人員的聯系方式都記錄在危機預案中。~旦發生危機事件,可以迅速與相關單位和個人取得聯系。
2高校專業資料室防災措施的缺失
近年來.種族沖突對文化的破壞以及恐怖襲擊、戰爭等給圖書館及其所存儲的“社會歷史記憶”帶來的損失和災難令人觸目驚心。現在,處在數字時代范式轉變中的圖書館又出現了新的災難類型——數字資源的保護問題,例如系統安全、新介質信息的安全、網絡安全等。圖書館防災已經引起許多國家圖書館的重視.而且有些圖書館已經有了防災、減災的實踐經驗與教訓。
2.1 自然災害
1966年.佛羅倫薩的洪水沖毀了意大利國家中心圖書館中的200萬卷文件資料;2002年夏天發生的洪水給波蘭、捷克和德國的檔案館和圖書館帶來了巨大損失:2004年9月德國魏瑪圖書館的大火毀壞了數以萬計的珍本、善本圖書。
1976年7月28日,我國發生的7.8級唐山地震死亡24萬多人.17萬余人重傷,唐山市區90%以上的建筑物倒塌或嚴重毀壞。唐山市區的河北礦冶學院(現河北理工大學)圖書館、華北煤炭醫學院圖書館、唐山師專圖書館和唐山市圖書館建筑物倒塌或嚴重破壞,館藏文獻遭受不同程度損壞。同時,1995年1月17日凌晨在日本神戶、大阪一帶發生的7.2級地震,6000余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000億美元。許多圖書館損失慘重。以神戶工業大學附屬圖書館為例,館舍頂棚破壞、墻體龜裂變形、墻皮脫落,部分門窗損壞:大量書架翻倒、破損;各閱覽室、書庫、辦公室的書刊散落地面:室內電子計算機、影視設備被砸或翻落地面.圖書館失去正常的服務功能。
2.2次生災害
自然災害與人為災害之間界限模糊,大多自然災害可以引發其他次生災害(如汶川地震帶來的泥石流、山體滑坡、堰塞湖等),是不亞于地震災害的一種震害形態。1923年,日本關東地震次生火災燃燒2天多.東京市的日本橋區等地域包括圖書館在內的所有建筑毀于一旦。唐山地震時,河北礦業學院圖書館老館由于不明原因誘發火災,燒毀了館藏的全部書刊;華北煤炭醫學院圖書館館舍倒塌后書刊又遭雨水浸泡,書刊損失達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