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pltbd"></progress><cite id="pltbd"><span id="pltbd"><ins id="pltbd"></ins></span></cite><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l></strike><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pan id="pltbd"></span>
<span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span>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ruby id="pltbd"><video id="pltbd"><del id="pltbd"></del></video></ruby>
<th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th>
基于CiteSpaceIII的機構知識圖譜構建研究 http://www.liqianming.com http://www.liqianming.com/LunWen/2017-02-02/141818.html 劉雯鄒明慧 (東北大學圖書館,遼寧沈陽110819) [摘要]利用信息可視化方法,以CiteSpaceⅢ為分析工具,以東北大學為例構建了機構知識圖譜。從圖形說和方法說上對知識圖譜的概念進行了總結,進一步揭示了機構知識圖譜的內涵,介紹了CiteSpaceⅢ軟件的分析方法。機構知識圖譜構建主要包括機構科研成果整體分布情況,機構研究主題分布和發展趨勢,機構內科研人員合作關系三方面內容。機構知識圖譜的構建可以為機構進行科研統計和發展重點學科提供信息,可以為圖書館等信息服務機構開展學科服務提供科學依據。

基于CiteSpaceIII的機構知識圖譜構建研究


  • 時間:2017-02-08 12:38:31
  • 來源:本站發布
  • 作者:劉雯,鄒明慧

3 東北大學機構知識圖譜構建

筆者以WebofScienceTM核心合集中為數據源,檢索時間范圍為1995~2015年,檢索式條件為“ADDRESS:(northeastXernuniv)ANDADDRESS:(shenyang)ANDDOCUMENTTYPES:(Article)”,共檢索到東北大學在WebofScienceTM核心合集中發表的Article類型的論文10787篇。利用CiteSpaceⅢ可視化分析工具,從機構研究成果整體情況、機構研究主題分布以及機構作者合作關系3個方面對東北大學的機構知識圖譜進行構建。

3.1 機構科研成果整體情況

3.1.1 發文量

發文量反映的是一個機構知識產出數量的指標。WebofScienceTM核心合集經過嚴格的遴選,收錄了10,000多種世界權威的、高影響力的學術期刊和超過11萬個國際會議的學術期刊,內容涵蓋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生物醫學、社會科學、藝術與人文等領域,最早回溯至1900年[11]。WebofScienceTM核心合集包括著名的三大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ExXpanded,SocialScienceCitationIndex,Arts&HumanitiesCitaXtionIndex[12]。這些數據庫中收錄的期刊審稿制度規范科學,發表的論文質量較高,可以對科研機構的學術水平評價等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圖1是東北大學1995~2015年WebofScienceTM核心合集論文數量的分布圖。從整體來看,東北大學發文量逐年增長,尤其在2013~2014年論文總數增長較快,這說明在2013~2014年間機構取得了較多的科研成果。同時,通過WebofScience平臺上的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ESI)數據庫,可以查找到東北大學2005年至今在ESI收錄期刊上發文量及被引頻次相關信息,包括總發文量,總被引頻次,篇均被引頻次,高水平論文數,高水平論文被引頻次,高水平論文篇均被引頻次。原始數據及標準化后的數據分別如表1和表2所示[13],將標準化數據繪制成折線圖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從“2007~2011”這個時間段開始,機構總發文量逐年上升,同時篇均被引頻次卻在逐年下降。在“2008~2012”這個時間段內,高水品論文總數和高水品論文篇均被引頻次達到了峰值,隨后幾個時間段內均成下降趨勢。由此可知,科研成果不僅要注重數量,同時也要注重質量。篇均被引頻次和高水平論文數量能夠反映出一個機構的科研實力,隨著論文總數的增加,還應進一步提高論文水平,進而提升科研機構的綜合實力。

3.1.2 論文研究領域分布

圖3是東北大學1995~2015年部分WOS核心合集論文研究領域分布,由圖3可知,東北大學于1995~2015年在WOS核心合集收錄的論文中,冶金工程、材料科學、工程類等方面的論文占據較大比例,分別是18%、17%以及13%。這說明東北大學在材料與冶金以及工程方面的科研成果比較豐富。物理、化學、計算機科學以及自動化控制系統方面的論文分別占了8%、7%、7%和4%,這說明東北大學在物理化學以及計算機與自動化控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績。通過論文研究領域的整體分布圖,可以了解機構的重點學科。

將論文發表時間設定在近五年,通過統計得到近五年發表論文所屬研究領域的分布如圖4所示,發現近五年論文總量排名靠前的學科分別是材料科學15%,工程類15%,冶金工程14%,環境科學生態學9%;緊隨其后的是物理、計算機科學和化學均是7%,自動化控制系統占5%。通過對近五年論文所屬研究領域的比較可以發現,機構在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在近五年有所提升,環境科學生態學是近年來發展較快的優勢學科。

3.1.3論文來源分布

選取1995~2015年東北大學發文量前500的期刊進行統計,統計結果如圖5所示。由圖5可知,這些期刊上的發文數量呈現一個冪指分布。

為了解各個期刊發文量隨時間的變化并及期刊之間的對比,選擇總排名前15的期刊,以每五年為時間窗統計各個期刊發文量每個時間段的發文量變化,如圖6所示。由圖6可知,發文量較多的期刊主要研究主題為材料與冶金以及物理化學等方面。其中,東北大學研究人員在“MATHEMATI5CAL PROBLEMSIN ENGINEERING”“MATERIALSSCI5ENCEANDENGINEERINGASTRUCTURALMATERIALS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PROCESSING”“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和“JOURNALOFIRONANDSTEELRESEARCHIN5TERNATIONAL”4種期刊近五年的發文量較高。

3.1.4 論文所屬基金項目分布

將論文所屬的基金項目分布情況進行統計整理如圖7所示。由圖7可知,東北大學1995~2015年在WOS核心合集中收錄的屬于基金項目的論文中,占據比例較多的分別是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占據比例分別是36%和16%。中國國家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中國國家高技術研究與發展計劃863計劃,中國111工程和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占據比例分別為6%、3%、2%和4%。中國博士后基金和高等教育博士專業研究基金分別為3%和2%,教育部和科技部基金分別占據4%和1%,國外寄國際合作基金占據3%。另外,省(市)級基金占了7%,東北大學基金占了1%。由此可見,東北大學發表的論文受到了國際、國家級、省(市)級以及校級的相關基金的廣泛支持,基金種類分布比較廣泛。其中,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所占比例最多,國內外高校與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項目所占比例較少,機構之間以及國際之間的合作還有待加強。

回到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