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大夫褚澄云:凡成胎,以精血先后而分男女。陰血(母)先至,陽精(父)后沖,縱氣來乘于血,血開裹精,外陰內陽,乃成坎卦,為陰中之陽,孕胎為男;陽精先至,陰血后沖,兩旁橫氣助于精,精開裹血,外陽內陰,乃成離卦,為陽中之陰,孕胎為女。
《道藏經》云:經水凈后,一日、三日、五日,交則生男;二日、四日、六日,合則孕女。蓋經后一、三、五為奇數,屬陽;二、四、六為偶數,屬陰故也。
《圣濟經》云:因氣左動則屬陽,陽資之則成男;因血右動則屬陰,陰助之則成女也。此因氣屬陰,血屬陰,左為天之道而屬陽,右為地之道而屬陰故也。
東垣先生云:經后一二日,血海始凈,交感則精盛其血而生男;經后四五日,血海既旺,交感則血盛其精生女也。六七日之后,**既閉,交而不孕也。此以血海精血虛實而定男女之形也。
丹溪翁云:乾坤者,陰陽之情性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男女者,陰陽之儀象也。陰陽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處,名曰**。一系在下,上有兩岐,一達于左,一達于右。精勝其血,則陽為之主,受氣于左**而男形成;精不勝血,則陰為之主,受氣于右**而女形成。
又,駁氣(即精氣混雜不專之亂氣)受于左右**之時,或為生,或為三四子之屬。
又,駁氣甚者,受于左右**之間,而成陰陽人(倭稱二形人)。遇男子而為妻,娶女子則成夫也。
程明謙云:褚澄之論男女交媾,以精先泄則生女,精后泄而生男。然世間夫婦,孰不欲男。此說殊不可信。東垣先生云:經水凈后一二日交則生女,經水凈后四五日交則生男。然有四五日之前交而不孕,有八九日之后交而成胎者。此說亦謬矣。俞子木《廣嗣要語》,著方立圖,力主陰實陽虛、陽實陰虛之論,皆未脫東垣之窠臼。觀世上羸之夫、怯弱之婦,屢屢受胎;而氣血方剛,精力過人之男婦,反艱于嗣續,何也?
朱丹溪之說,專責婦人**經水,然富貴之家,侍妾既多,其中竟無經水調暢之婦耶?有與前夫生子者,然嫁后夫則無子。不足信矣!
程鳴謙云:父母之生子,猶天地之生物。坤為地道,其性為順,必賴天之乾元以生物;母之生子,須得父之精氣以助,其以父為主乎?以母為立乎?蓋交感之時,夫婦百脈齊至,不拘老少強弱,康寧病患,精泄易難,皆稟父精以成胎,豈可分為主輔之別哉!
夫婦交媾,百脈參差,則不論老少強弱,康寧病患,精泄易難,悉難成胎。
其子有男女之辨,不以精血先后為拘,不以經凈日時為拘,不以日時陰陽為拘,不以父母強弱為拘,僅以精血百脈齊到而分別耳。陽精百脈齊到,勝其陰血則生男;陰血百脈齊到,勝其陽精則生女也。
香月啟益按:受胎之說,諸賢之論已詳。程鳴謙等輩,義理精微,正千古之誤。
張介賓云:交媾之時,精血相裹之說,乃臆說也。男女交媾之時,兩情和暢,本無血至之說。此誠確當之說。
丹溪翁生、陰陽人論:丹溪此論,其義理精微,甚利學人,然有穿鑿附會之嫌。
生、陰陽人之類,皆人事之變,惜昔未有詳論。此賢認為,此乃人傀(怪異之人),大多語焉不詳。《宋史》載云:有男子之陰器生于脊,女子之陰器生于頭者。劉敬叔《異苑》載:晉代李宣之妻,孕后額上生瘡,兒從瘡出,長大乃為大將,名曰胡兒。
《史記》載:陸終氏娶鬼女,從左脅下生三子,又從右脅下生三子,計六人。及長,保家衛國,子孫繁衍。
《因果經》載云:釋迦佛祖自摩耶夫人右脅生。
《五雜俎》載云:嘉靖年中,米鑒之妻二月十一日生一子,十二日又生一子,十三日復產第三子。宋宣和六年,有商販某男,孕后生子。
陳后山《叢談》載:郯城某民妻,生二十一子,雙生七胎。
婦人上唇生黑痣者,多生雙胎(按:《神相全編》云:人中有兩黑痣者,多雙生;人中上窄下寬者,主子孫多;上寬下窄者,主子孫少;上下均窄,而中心寬者,主子嗣多病多憂;上下直而深者,主兒孫滿堂;上下干而淺者,主無子。
上述各論,皆載史書,乃人事之變,非常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