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pltbd"></progress><cite id="pltbd"><span id="pltbd"><ins id="pltbd"></ins></span></cite><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l></strike><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pan id="pltbd"></span>
<span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span>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ruby id="pltbd"><video id="pltbd"><del id="pltbd"></del></video></ruby>
<th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th>
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實踐與思考 http://www.liqianming.com http://www.liqianming.com/LunWen/2017-02-03/141601.html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教學模式;信息檢索摘 要:本文分析了信息素質教育的內涵與主要內容,提出了通過改進信息檢索課教學內容、借助圖書館網站以及經常性的信息素質教育講座等形式,構建高校信息素質教育的平臺,加強對大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的若干舉措。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09)05-0170-03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素質作為終身學習和知識創新的必備技能已成為世界各國教育界關注的焦點。當代大學生是我國信息化建設的潛在主體,他們的

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實踐與思考


  • 時間:2017-02-08 12:10:27
  • 來源:本站發布
  • 作者:仲超生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教學模式;信息檢索摘 要:本文分析了信息素質教育的內涵與主要內容,提出了通過改進信息檢索課教學內容、借助圖書館網站以及經常性的信息素質教育講座等形式,構建高校信息素質教育的平臺,加強對大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的若干舉措。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09)05-0170-03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素質作為終身學習和知識創新的必備技能已成為世界各國教育界關注的焦點。當代大學生是我國信息化建設的潛在主體,他們的信息素質教育程度將直接影響到我國社會信息化的發展水平。作為信息素質教育的主戰場,高校圖書館應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努力為在校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環境。筆者試就目前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現狀及存在問題予以分析.并結合實踐經驗提出提高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措施,以同道商榷。l 信息素質教育的內涵

“信息素質”(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是從圖書館素質(library literacy)等概念發展演化而來的.最早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Paul Zurkowski在1974年提交的一份報告中提出。他認為信息素質是人們在工作中運用信息、學習信息技術、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概念內涵也在發生著變化。到了20世紀80年代,信息素質這一概念不僅包括各種信息技術和技能、而且涉及到了個體對待信息的態度,如信息需求、確定與利用信息的愿望、對信息價值的評價與判斷、對信息的合理與準確利用、對信息的接受與評估等。直到1989年,美國圖書館協會(AIA)提出了一個被普遍接受的信息素質定義:“具有信息素質能力的人,能夠充分地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并能有效地檢索、評價和利用信息。即掌握了各種學習方法,知道怎樣組織知識,發現和使用信息。這些人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因為他們不管碰到什么問題或做什么樣的決定時.都能夠發現必要的信息。”信息素質教育主要包括三個部分:信息意識教育、信息能力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1.1 信息意識教育

信息意識是指信息主體捕捉、判斷信息并及時抓住有用信息的敏感力,也就是對信息的敏感程度。信息意識包括信息主體意識、信息獲取意識、信息傳播意識、信息保密意識、信息更新意識、信息守法意識等。它們都是個體適應環境、實現自我發展的重要基礎。在信息化社會中,信息無時不在、無時不有,只有具備敏銳信息意識的人,才能善于發現信息、挖掘信息并有效地利用信息。對大學生的信息意識教育,就是要培養他們具有敏銳的信息觀察力,善于從大量繁雜的信息中發現并利用有價值的信息,為實現個體的行為目標服務。1.2信息能力教育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獲取能力、信息加工處理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等。信息能力是信息社會中人們賴以生存、生活、學習的基本能力,因此被譽為“進入信息社會的通行證”。而對大學生的信息能力教育就是培養他們在學習、生活及科研活動中如何及時、準確地捕獲、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教育也是信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通過信息能力教育使大學生了解信息源、掌握信息檢索的技巧和方法,并對獲得的信息能夠按照特定的目的和要求.進行分類排序、查考鑒別、篩選剔除。1.3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道德是整個信息活動中的行為準則,是調節信息創造者、信息服務者、信息使用者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對人們獲取信息的行為有一定的約束作用,通過這種約束,信息才會安全、無傷害而且有秩序地傳播。對大學生的信息道德教育就是培養他們在信息活動中能夠自覺遵循信息倫理與道德準則規范自身的信息行為,如不制作傳播與消費不良信息,不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商業秘密、穩私權,不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犯罪活動,能夠合理利用他人的信息成果等。良好的信息道德是保持信息社會信息秩序穩定的重要保障,也是構成現代大學生健全品質的重要內容。2 當代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現狀2.1 信息意識淡薄

當代大學生信息源主要還是來自于課堂,其中大部分平時只忙于專業課的學習,缺乏信息敏感性,除了寫畢業論文.平時一般不會就某個研究課題去圖書館查閱資料,缺乏利用圖書館資源和網絡資源獲取更多知識和有效信息的意識。大多數學生上網一半以上時間用來從事與學習無直接關系的活動,如聊天、看電影、玩游戲等。《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2%的學生表示經常利用網絡查找資料。2.2信息能力偏低

回到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