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冰1.劉 佳2
(1.中共青島市委黨校,山東 青島 266071;2.青島市圖書館,山東 青島 266034)
關鍵詞:區域;信息共享空間;圖書館;延伸服務
摘 要:本文提出圖書館可通過區域性信息共享空間的建立來積極應對挑戰,并就區域性信息共享空間的內容、結構以及搭建方案進行了詳細論述。
中圖分類號:G2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 (2010)01-0075-03
1 區域性信息共享空間的概念
在眾多對于信息共享空間的闡釋中.作為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工作組的領導人D.Beagle的解釋得到了最為廣泛的認可。1999年,他認為,信息共享空間有兩個層面的含義:(1)在邏輯層面上,它是一種獨特的在線環境。在該環境下,用戶通過圖形用戶界面可以獲得多種數字服務,通過安裝在網絡工作站上的搜索引擎可以同時檢索館藏以及其它數字資源。(2)在物理層面上,它是一種新型的物理設施或空間。能夠在整合的數字環境下管理工作空間并提供服務,這種空間可以是圖書館的一個部門、一個樓層或者一個獨立的物理設施,它構成了一種新的信息環境,并在第一種模式基礎上增加了圖書館員和新的服務。因此,信息共享空間可定義為圍繞綜合數字環境,利用方便的互聯網絡、功能完善的電腦軟硬件設施以及內容豐富的圖書館資源,在訓練有素的參考咨詢館員、專家、寫作指導等各方面的教師的共同支持下, 提供信息的獲取和與之相關的各種參考咨詢服務,以培育用戶的信息素養,促進用戶的學習、交流、協作和研究。
區域性信息共享空間又不同于某一個圖書館內部的信息共享空間,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為它是一個圖書館群的信息共享空間。它有兩個層次上的含義。一個層次上,它是某一個圖書館內部的信息共享空間:另一個層次上,它又是跨行業、跨部門、跨空間、跨讀者群體的信息共享空間,是通過相互協議達成的機制來運營.在圖書館網絡的任意一個節點即可以實現單點登錄式的各種資源享用.從而為公共的讀者群體提供一站式服務與無縫服務的結合虛擬環境與真實體驗的服務模式。
2 區域性信息共享空間的內容與結構
從上述概念我們可以引申出將區域性信息共享空間的信息服務模型劃分為3層結構,即物理層、邏輯層和支持層。
2.1物理層。物理層包括建筑設施、硬件設備與服務設施等。建筑設施包括信息總臺、協作學習室、閱覽室、電子教室、多媒體制作室、訓練指導室、寫作實驗室、輸入輸出站、休閑區:硬件設備包括計算機網絡及其接口、服務器、PC機、筆記本電腦、公共查詢機、電視機、播放機、音響系統、打印機、復印機、掃描儀、刻錄機、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投影儀、屏幕、黑板、白板、桌椅等。服務設施包括參考咨詢臺、電腦技術支持臺、殘障輔助設施等。
2.2邏輯層。邏輯層包括軟件系統、知識與信息資源、技術和虛擬環境等。軟件系統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獲取電子資源必需的軟件工具、辦公自動化套件、視音頻播放與編輯軟件、圖形掃描與處理軟件、網頁制作與瀏覽軟件、光盤刻錄軟件、即時通訊軟件、數學工具軟件、GIS軟件、統計工具軟件、防病毒、防惡意軟件與防火墻軟件等:知識與信息資源包括印刷型書籍、電子期刊、電子圖書、電子報紙、學位論文、知識導航系統、網絡原生資源、標準、專利等;技術包括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電子技術、信息分類技術、情報技術、文學藝術等等:虛擬環境包括學術研討人際關系、信息共享空間門戶網站、網上合作學習社區、網上課件和各種培訓課程等。
2.3支持層。支持層包括組織機構、規范與機制、人員、用戶培訓、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和資金等。組織機構包括各類型圖書館(信息技術部門、參考咨詢部門、對外服務崗位等)、網絡中心、遠程教育中心、資源共享中心等:規范與機制包括數據操作與交換的規范和標準、各機構內部的管理制度、各機構之間的約束與共識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人員包括參考咨詢專家、技術專家、在線的學科專家、圖書館員、多媒體工作者等等:用戶培訓應用的內容包括最新信息技術的應用、應用軟件的使用、數字資源與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等:服務質量評價體系的內容包括服務項目、服務效果和用戶反應等方面:資金主要指的是構建信息共享空間所需的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