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網絡環境;信息服務;服務模式;高校圖書館
摘 要:本文從網絡環境對高校圖書館的影響以及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現狀入手,重點論述了如何提高高校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水平等問題。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09)03-0063-02
1 網絡環境對高校圖書館的影響
1.1 圖書館的功能、地位和作用發生了變化。傳統圖書館的服務是建立在紙質文獻基礎上的,圖書館也僅僅被視為“借借還還”的場所,圖書館的發展潛力也局限于收藏具體文獻資源的規模及相應的處理能力上,讀者的滿意程度與實際館藏的多少有著直接的關系。網絡環境創造的卻是一個全新的信息交換環境,大大超越了傳統信息傳播中的局限.使圖書館傳統資源的開發利用相對弱化。圖書館的發展戰略開始轉變為開發、鏈接和傳遞全球信息資源,成為突破傳統圖書館時空限制的信息服務中心。評價圖書館工作水平的標準.主要體現在信息服務效率是否高效化、信息服務資源是否網絡化和服務人員素質是否高層次化等。
1.2傳統的館藏文獻資源結構發生變化。傳統意義上的文獻資源主要是紙質載體的印刷型文獻,這一時期的圖書館就是圍繞印刷型的文獻收藏與管理,形成以物理實體館藏為主。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引入.文獻資源的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既有傳統的印刷型文獻.又有近年來大量出現的非紙質文獻(電子出版物以及各種館藏書目數據庫等)。同時還有越來越多的網絡資源(虛擬館藏)開始為圖書館所利用。圖書館的館藏形式多表現為物理實體+電子館藏+網絡信息+文獻信息多樣化并存的格局,形成包括傳統文獻、電子出版物和網絡信息在內的三種強大的信息資源,從以“藏”為中心轉變到以“用戶”為主的新的發展理念。
1.3傳統的信息服務方式受到挑戰。傳統高校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是以印刷型文獻為主,圍繞具體文獻進行采訪、整理、流通從而實現知識信息傳遞的服務方式。這種傳統的服務方式是以實物為載體的“物流”帶動“信息流”,信息的傳遞受物質載體的局限,難以拓展流通空間,不便提高開放性、時效性和流通率。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光盤技術的應用,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圖書情報部門操作手段的革命性變化。文獻信息檢索的方式轉變為光盤檢索、聯機檢索和網絡檢索。信息服務的手段由手工操作變為計算機操作,采用自動化、網絡化的服務手段。這樣.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服務在發揮實物文獻的同時,拓展了信息的流動空間,提高了信息的傳播速度,促使圖書館從以自我中心的服務方式到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方式轉變。
2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現狀
2.1傳統的借閱服務。借閱服務是圖書館最傳統、最基本的一項服務,在當今信息時代,它仍是圖書館信息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就目前情況來看,全國各個高校這一服務仍然占有很大比例,在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完善的重點院校,學校或院系的電子閱覽室能夠為師生提供較大程度上的電子信息服務。然而在眾多的中小高等院校,學校的基礎設施及硬件裝備仍然不能很好的跟上網絡時代的步伐,學生享受電子信息服務的程度受到了制約。從另一方面來看,目前各高校圖書館在原有借閱服務的基礎上,開展了館際互借、文獻傳遞等業務,為廣大讀者提供大量教學和科研急需的文獻。
2.2連機公共檢索目錄(OPAC)在很多高校圖書館得以提供和應用。連機公共檢索目錄(OPAC),是20世紀70年代末由美國一些大學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共同開發的文獻信息服務系統。我國的OPAC起步較晚,但隨著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OPAC在技術上可以說跟上了世界的發展水平,在建設上貫徹以用戶為中心,方便讀者的原則,體現了自身特色,部分高校圖書館OPAC系統采用了標準化、統一化的界面,大大減輕了用戶檢索負擔。個別高校還建立了聯合目錄查詢系統.提供國內外部分高校圖書館藏目錄的“一站式”訪問,既可同時檢索到多所高校的館藏目錄,大大方便了讀者,又提高了文獻利用率。
2.3數據庫資源服務。網上的信息資源是以數據庫的形式存在,數據庫以其海量的存儲和檢索利用方便成為網絡信息服務的重要手段。現在高校圖書館均引進了大量的數據庫資源,讀者可以在學校電子閱覽室或校園網上檢索到所需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