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pltbd"></progress><cite id="pltbd"><span id="pltbd"><ins id="pltbd"></ins></span></cite><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l></strike><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pan id="pltbd"></span>
<span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span>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ruby id="pltbd"><video id="pltbd"><del id="pltbd"></del></video></ruby>
<th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th>
論多重館藏模式下的數字圖書館建設問題 http://www.liqianming.com http://www.liqianming.com/LunWen/2017-02-03/117756.html 于國英(遼寧師范大學圖書館,遼寧 大連 116029)關鍵詞:館藏發展模式;文獻數字化;數字化合理布局摘 要:以計算機及其網絡為代表的電子技術,催生了“數字圖書館”,文獻數字化已成潮流。電子文獻正逐步成為文獻流通主流載體,但印刷型文獻還將長期存在,圖書館已進入多種文獻載體多重收藏與管理的狀態。要認識這一時期特點,認清傳統文獻的優勢和電子文獻應起的作用,抓住管理的重點和難點,做好文獻資源建設與管理。館藏文獻數字化要合理布局和規劃,立足本館實際,體現本館特色,做好數字圖書館的建設。中圖分類號:G253 文獻

論多重館藏模式下的數字圖書館建設問題


  • 時間:2017-02-07 21:40:14
  • 來源:本站發布
  • 作者:于國英

于國英

(遼寧師范大學圖書館,遼寧 大連 116029)

關鍵詞:館藏發展模式;文獻數字化;數字化合理布局

摘 要:以計算機及其網絡為代表的電子技術,催生了“數字圖書館”,文獻數字化已成潮流。電子文獻正逐步成為文獻流通主流載體,但印刷型文獻還將長期存在,圖書館已進入多種文獻載體多重收藏與管理的狀態。要認識這一時期特點,認清傳統文獻的優勢和電子文獻應起的作用,抓住管理的重點和難點,做好文獻資源建設與管理。館藏文獻數字化要合理布局和規劃,立足本館實際,體現本館特色,做好數字圖書館的建設。

中圖分類號:G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0)03-0050-03

  圖書館正處在巨大變革時期,“數字圖書館”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對傳統圖書館的認識。這場變革不僅改變了文獻的傳播形式,而且在文獻管理及使用的觀念、方法上都產生巨大變化。文獻數字化進程發展迅猛,電子文獻勢必成為文獻流通主流載體,但印刷型文獻仍有優勢,短時期不能退出歷史舞臺,各種載體文獻多重收藏與管理將是圖書館未來的工作特點。圖書館管理要適應這個特點,籌劃好館藏文獻數字化的布局,充分發揮館藏文獻的作用。

1 多重館藏發展模式下圖書館的藏書狀況

  目前館藏文獻大都還以印刷型為主。上世紀70年代出現的電磁型和縮攝型載體,沒有影響印刷文獻的收藏。電子文獻技術的出現開闊了文獻傳播技術的視野,改變了人們觀念,發展速度很快,逐步成為文獻流通主流載體,這種趨勢不可逆轉,但需經過長時間過渡。

1.1 館藏文獻在一定時期內還會以印刷文獻為主

  從館藏數量上看,印刷文獻占據各館絕對優勢。據對2000年全國80多家國家情報單位調查,有46.4%的單位能提供50種以下電子出版物,提供服務超過500種的單位只占總數23.2%,其中主要是國家圖書館(3731種),和一些省級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以遼寧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該館截至2002年9月,館藏文獻總量已達1,265,713冊(件),而其中光盤942件,只占其0.07%,購買國內光盤數據庫3種,購買國內網上數據庫(含鏡像)7種和國外數據庫(含鏡像)1種,其中含電子期刊29,448種。可這些期刊的原文資料只是1994年以后,不能承擔起完整的檢索功能。因此一部分文獻服務仍然靠印刷文獻。

  從建設投入看,電子資源成本高,不但基本建設需要大投入,就是日常維護的費用也相當巨大。科學院系統和高校館近些年投入明顯加大,其中很大比例用于電子資源的維護與更新。而占我國圖書館絕大數量的公共館經費不足,尤其是區(縣)級館,無力進行電子資源建設。據國家統計局顯示的數字,2000年國家用于公共圖書館的經費總支出157173萬元,其中用于省級、縣級圖書館88081萬元,占56%。經費總支出中購書費用40575萬元,占25.8%,其它為事業用費。在用于省、縣級圖書館經費支出中購書經費22147萬元,也僅占25.1%。2000年全國公共圖書館購買圖書975萬冊,按全國13億人口計算每萬人擁有75本新書。2001年縣級圖書館購書花費7626萬元,購書329萬冊(件)。全國縣級圖書館2227個,平均每館3.42萬元,購新書1477.3冊。在這種經費狀況下,要大規模上馬電子資源,圖書館難以應付。

  從文獻出版狀況看,2001年全國新書91416種,重版重印書63110種,出版期刊8889種,而電子出版物2396種,所占比例甚少。至于引進文獻也是如此,2001年全國進口圖書、報紙、期刊累計432951種,而電子出版物累計5969種。目前電子出版物基本是影視和音樂類作品。適合圖書館收藏的電子出版物,大都是圖書情報單位制作的各種數據庫(包括封裝型和網絡型),種類甚少,而且產品很貴,得有一定的經費保障才能購買。即使各種回溯型數據庫再多,也不能囊括已出版過的文獻,因此在一段時間內還不能完全靠電子文獻服務。

  從文獻管理看,現有經驗和管理章法都是針對印刷型文獻特點制定的,人們已經習慣。電子文獻形態是虛擬的,使用與管理都別于傳統文獻。不但要有圖書館學知識,還要有計算機操作、外語和綜合分析等能力。網絡利用深不可測,對其管理、開發與使用需有一批專業人員。

  應該看到,印刷文獻雖然有一定存在的社會基礎,但與電子文獻相比存在著許多不足,如單體儲存容量小,出版周期較長,不便于資源共享等。電子文獻在這些方面的優勢很快使人們認同。它容量大,傳播速度快,存儲方便,便于資源共享。但電子文獻及其支撐技術在圖書館普及與應用還待一定時日,人們需逐步了解、熟悉并提高使用電子文獻的能力。同時也期望計算機技術本身的提高與進步,如體積小型化、傳輸無線化、系統軟件中文化、降低成本等。

回到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