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昆杰
(上海市靜安區圖書館,上海200040)
關鍵詞:圖書館;移動閱讀;閱讀推廣
摘要:文章針對實體圖書館閱讀狀況,探討圖書館在推廣移動閱讀、培養和激發廣大讀者的閱讀熱情和新的閱讀理念、引導讀者在向數字化閱讀轉變過程中可采取的閱讀推廣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3)09-0008-02
收稿日期:2013-07-08
作者簡介:陳昆杰(1972-),上海市靜安區圖書館助理館員。
1移動閱讀的認識及服務難點
1.1移動閱讀與傳統書本式閱讀的比較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科技水平的日益更新,網上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等移動閱讀帶來的多元化的閱讀方式對傳統的紙質書籍閱讀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圖書館應該隨著民眾閱讀習慣的改變,在推廣移動閱讀中充分發揮其核心作用,承擔社會責任,履行社會職能,實現社會功能。
調查顯示,上海周邊地區,公眾使用手機、電子閱讀器移動閱讀的比例為74.07%,公眾“非常了解”移動閱讀的比例為24.38%,“知道一點”的為59.97%,“聽說過”的為12.74%,“不知道”的為2.91%。可見移動閱讀在上海周邊地區還是有很高的普及率。同時公眾使用移動閱讀的目的也具有多樣化趨勢,主要以“生活娛樂”和“打發時光”為主。而對于傳統的書本式閱讀,調查顯示,主要有以下類型:
①“實用性閱讀”,即以提高自身素質,提升自身競爭力,用以應對來自社會的競爭壓力為目的。比如:閱讀各種教育培訓、技術技能輔導,資格職稱考試類等書籍。
②“消遣性閱讀”,即以放松心情、消磨時間、隨波逐流不以獲取知識為目的。比如:閱讀娛樂類小說、社會流行的話題類小說、網絡小說等書籍。
③“學術性閱讀”,即以課題研究、查找資料用以完成課題、撰寫論文為目的。比如:閱讀學術性雜志、專題著作、百科文獻等書籍。
通過調查發現,人們利用電子設備進行移動閱讀目的和傳統的書本式閱讀的目的有著一定的區別性,但也存在一定的交互性。簡單地說,大多數人書本式閱讀的目的是獲取實用性的知識,以應付社會競爭的需要,移動閱讀的目的主要是消遣娛樂,打發時光。
1.2資源建設是提供移動閱讀服務的保障
圖書館要開展移動閱讀服務,數字資源建設是保障。目前大部分圖書館的數字館藏資源都是讀者到圖書館通過該館局域網內部使用,有些圖書館使用VPN身份認證后通過互聯網可以遠程訪問,但是由于沒有適合移動閱讀的數字資源,這兩種方法都不能為讀者提供移動閱讀服務。即使有極少圖書館開展移動閱讀服務,也僅限于圖書的目錄資源訪問。
1.3為移動閱讀提供的服務模式有待改變
目前圖書館提供移動閱讀服務的模式主要有SMS、WAP網站兩種模式。主要服務內容及特點如表1所示。
SMS模式雖然可以提供即時的信息提醒,但是內容過于簡單,能夠提供的服務模式也較少,不適合更深層次信息服務的發展。而WAP模式雖然可以增加數字閱讀、在線互動等功能,但是由于網站的收藏、保存和打開在移動設備上實現不方便,讀者使用率不高。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圖書館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探索適合圖書館的APP內容及服務模式。APP在服務內容上集合了SMS和WAP的所有功能,且具有使用快捷方便、直觀性強、拓展性強的特點。
2圖書館開展移動服務的應用對策
2.1圖書館的自身建設是開展移動閱讀服務的保障
2.1.1豐富的資源建設。豐富的閱讀資源是圖書館開展各項服務的基礎,圖書館要開展移動閱讀服務,一方面要通過有計劃、有步驟、合理購買數字資源產品(電子圖書、電子雜志、多媒體數據庫等)來豐富自己的數字資源館藏;另一方面,利用本館豐富的藏書資源,將具有本館特色的資源逐步數字化,以吸引有特殊需要的讀者。更為重要的是要有針對性地對互聯網上的資源進行收集、整理、加工,創建一個較為完善的,集知識、趣味于一體的,集成電子圖書、電子期刊、多媒體視頻的數字資源數據庫,創建具有自己個性的移動閱讀服務平臺,才能吸引那些喜歡圖書館藏書又熱衷于書本式閱讀的讀者群體,吸引帶著各種閱讀目的的讀者自覺地利用數字館藏。
2.1.2創建具有個性特色的移動閱讀服務平臺。移動閱讀服務的開展對于實體圖書館來說起步已經較晚。許多商業性的網站很早就開展了這項服務。所以實體圖書館只有利用自己本身的優勢,拿出自己個性,辦出自己的特色,這樣才能吸引讀者來利用數字館藏。筆者做了如圖1所示的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