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河南省圖書館:中州叢刻摘 要:民國時期,古籍整理出版繁榮,國立圖書館和各個省立圖書館利用自身的藏書和藏版優勢,刊刻古籍,且對于地方文獻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尤其重視。河南省圖書館從其建館伊始至今,堅持一貫搜集整理地方文獻的優良傳統。民國二十一年,井俊起擔任館長以后,加大了對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的力度,刊刻了以常氏兄弟著作為代表的中州叢刻。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09)02-0123-03
民國時期.中國古籍整理出版出現十分繁榮的景象.以中華書局和商務印書館兩大出版機構展開古籍出版領域的競爭。其結果是中華書局的《四部備要》和商務印書館的《四部叢刊》、《叢書集成初編》等大型古籍叢書得以重新刊刻.促進了中國古籍新一輪的刊刻高潮。各級圖書館在這種大環境下,不僅著力于文獻的保存和收藏,也根據自己的館藏特色,致力于古籍的出版發行工作。如“南京國學圖書館以館藏之多珍,與方針之所重,印行珍本為特多。次則山東省館兼有博物館之性質,藏金石甚多,故所出如《漢魏石經殘字》、《兩漢印帚》等,皆蔚為巨制,間亦有影印之珍本(如《穆天子傳》)。此外如浙館之印行目錄學著作,贛館之重印豫章叢書,豫館之籌刊中州叢刻,陜館之印行碑林目錄,以及皖館之編行鄉賢像傳,皆吾人所聞知,其未聞而出有佳籍者,猶不在鮮也。”河南省圖書館籌刊之中州叢刻,因其“匯刊中州叢書,表彰先正著述,用意甚善”,亦得到督學戴夏、周邦道的肯定。
1 中州叢刻籌刊緣起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井俊起任河南省圖書館館長。期間,河南省圖書館有感于“本省名人著述未刻者頗多,深恐日久湮沒。茲特登報訪購,陸續校刊匯為中州叢刻,以廣流傳。”遂致力于中州文獻的搜集工作。為此,河南省圖書館在《河南圖書館學刊》上,連續登出“河南圖書館征求本省書籍例程:1、自明清至近歲,凡本省先正遺著、稿本、副本,或流布未廣之刊本,或曾經批校之古書,不論何部何類一律征求。2、自漢以來,本省先正遺書之刊本,不論本省人刊、外省人刊一律征求。其在匯刊本之內者,單送、全送均可。3、本省人刊行或印行書籍,不論單行匯刻,凡未習見者,一律征求。4、上列各書應征辦法,如次:甲、代為保存,乙、收買,丙、錄副,丁、代為刊印。5、上列四項,除甲項外,由本館與應征人酌量議價或其他酬報06、本例程自公布日施行。整個例程,詳細規定了中州文獻的征集范圍.即凡屬河南省本省先正的遺著,無論是何種版本、何種部類,均在應征范圍之內。并詳細地制定出“代為保存”、“收買”、“錄副”、“代為刊印”等酬謝辦法,以保證地方文獻的順利征集。
民國二十二年,河南省圖書館刊成《石田野語》,“本館自刊之中州叢刻,已刊成《石田野語》一種,系祥符常秋崖先生遺著。其書系讀書札記,與陳詩庭《讀書證疑》相類,海內學者所當重視。現由本館開始發行,楷書,精刊,二卷,定價一元二角。”
這則消息,交待《石田野語》一書的內容、版式,又重點強調了該書是作為中州叢刻(亦稱中州叢刊)中的一種而出版。與《石田野語》一起刊刻的書還有常茂績《臆見隨筆》、王協之《毛詩析疑》、張調元《左傳服氏解誼》、李子金《隱山鄙事》等書。
2常氏《石田野語》、《臆見隨筆》之刊刻
常茂徠(1787 ~1874),字逸山,號秋崖,清開封祥符人,道光五年拔貢,屢試不遇,功保偃師、登封教諭,同治末年逝世。“秋崖尤精氏族制度之學,河洛學士奉為大師,著書二十余種,亡佚泰半,《石田野語》二卷,幸免厄。”茂績“生而穎異嗜學不倦,自經史百家及星歷陰陽術數諸書無不讀.必究原本……性方嚴慎,交游尤厭見貴客。”常茂績著有《周易補象》、《毛詩鳥獸蟲魚草木集解》、《左傳筮辭解義》、《讀書偶得》、《臆見隨筆》、《汴梁建置規模辨》、《正閏訓》、《學吟庵詩草》等書,而存者僅《臆見隨筆》二卷。可見,常氏兄弟具有很高的學術造詣,堪稱祥符的文化名人。
常茂徠大部分手稿歷經眾人遞藏,遺失頗多。“其(常茂徠)稿舊藏公婿劉南卿毓楠家,嗣為公之彌甥馮紹庭先生汝騏攜至京師,星巖先生汝驥又攜至江右,時聯奎亦隨先生往。辛亥政變聯奎乃得奉以歸里,而遺失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