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pltbd"></progress><cite id="pltbd"><span id="pltbd"><ins id="pltbd"></ins></span></cite><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l></strike><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pan id="pltbd"></span>
<span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span>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ruby id="pltbd"><video id="pltbd"><del id="pltbd"></del></video></ruby>
<th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th>

《卷三 釋言第二》爾雅注疏 邢昺作品集

[疏]釋曰:《說文》曰:“直言曰言。”仲尼曰:“言以足志。”介之推曰:“言,身之文也。”然則言者發于志而形于聲,所以文章于身者也。《論語》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左傳》趙簡子稱子太叔“遺我以九言”,皆以一句為一言也。《漢書》東方朔云“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則以一字為一言也。雖一句一字有異,要以今古方國殊別,學者莫能通,是以《方言》云:“皆古今語也,初別國不相往來之言也。”今或同,而舊書雅記、故俗語不失其方,而后人不知,故為之作釋也,是曰“釋言”。

殷、齊,中也。(《書》曰:“以殷仲春。”《釋地》曰:“?巨齊州以南。”)

[疏]“殷、齊,中也”。○釋曰:殷、齊皆謂正中也。注“《書》曰:以殷仲春”者,《堯典》文。案彼云:“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孔安國以殷為正,中、正義同故也。云“《釋地》曰:?巨齊州以南”者,彼注云:“?巨,去也。齊,中也。”謂中州為齊州,是齊得為中也。

斯、讠多,離也。(齊、陳曰斯。讠多,見《詩》。○讠多音侈。)

[疏]“斯、讠多,離也”。○釋曰:斯,析。讠多,張。皆分離也。孫炎曰:“斯,析之離。”郭云“齊、陳曰斯”者,《方言》文。《陳風·墓門》云:“斧以斯之。”是也。云“讠多,見《詩》者,《小雅·巷伯》云:“哆兮侈兮,成是南箕。”鄭箋云:“因箕星之哆而又侈大之。”是也。讠多、侈音義同。

謖、興,起也。(《禮記》曰:“尸謖。”○謖,所六切。)

[疏]“謖、興,起也”。○釋曰:謖、興皆作起也。注“《禮記》曰:尸謖”者,《祭統》文也。

還、復,返也。(○還音旋。)

[疏]“還、復,返也”。○釋曰:皆回返也。《春秋》書師還,又曰“至河乃復”之類是也。

宣、徇,彳扁也。(皆周彳扁也。○徇,辭峻切。)

[疏]“宣、徇,彳扁也”。○釋曰:皆周彳扁也。《大雅·江漢》云:“來旬來宣。”毛傳云:“旬,彳扁。”鄭箋云:“宣,彳扁。”是皆為周彳扁也。徇、旬音義同。

ㄞ、遽,傳也。(皆傳車驛馬之名。○ㄞ音日。傳,張戀切。)

[疏]“ㄞ、遽,傳也”。○釋曰:皆傳車驛馬之名。文十六年《左傳》曰:“楚子乘ㄞ會師于臨品。”又僖三十三年云:“使遽告于鄭。”又成五年曰:“晉侯以傳召伯宗。”是皆謂今驛也。

蒙、荒,奄也。(奄,奄覆也。皆見《詩》。)

[疏]“蒙、荒,奄也”。○釋曰:皆謂奄覆。《唐風》云:“葛生蒙楚。”孫炎曰:“荒大之奄。”《周南》云:“葛ぱ荒之。”故郭云“皆見《詩》”。

告、謁,請也。(皆求請也。○告音谷。)

[疏]“告、謁,請也”。○釋曰:皆謂求請也。成二年《左傳》曰:?克對齊侯曰:“晉與魯、衛,兄弟也。來告曰:‘大國朝夕釋憾于敝邑之地。’”《詩》敘云:“無險讠皮私謁之心。”

肅、?雍,聲也。(《詩》曰:“肅?雍和鳴。”)

[疏]“肅、?雍,聲也”。○釋曰:和樂聲也。注“《詩》曰:肅?雍和鳴”者,《周頌·有聲》文也。

格、懷,來也。(《書》曰:“格,爾來庶。”懷,見《詩》。)

[疏]“格、懷,來也”。○釋曰:謂招來也。注“《書》曰:格,爾眾庶”者,《商書·湯誓》文也。云“懷,見《詩》”者,《周頌·時邁》云:“懷柔百神。”

畛、?,致也。(皆見《詩傳》。)

[疏]“畛、?,致也”。○釋曰:《曲禮》曰:“畛于鬼神。”昭元年《左傳》:“叔向日:?祿以德。”《周頌·武》篇云:“耆定爾功。”毛傳曰:“耆,致也。”王肅云:“致定其大功。”謂誅紂定天下。是毛讀耆為?,故注云“見《詩傳》”。

侈、怙,恃也。(今江東呼母為忄多,音是。)

[疏]“忄多、怙,恃也”。○釋曰:皆依恃也。郭云:“今江東呼母為忄多。”《小雅·蓼莪》云:“無父何怙,無母何恃。”是也。

律、?,述也。(皆敘述也,方俗語耳。)

[疏]“律、?,述也”。○釋曰:皆敘述也,方俗語異耳。律管所以述氣。?者,述行之也。《大雅·文王有聲》云“?駿有聲”之類是也。

俞、?,然也。(《禮記》曰:“男唯女俞。”?者,應也,亦為然。○?音答。)

[疏]“俞、?,然也”。○釋曰:皆然應也。“《禮記》曰:男唯女俞”者,《內則》文也。?,古答字,故為應也。

豫、臚,敘也。(皆陳敘也。)

[疏]“豫、臚,敘也”。○釋曰:皆陳敘也。事豫備者,亦有敘也。《漢書》云:“典客,秦官,大初元年更名大鴻臚。”韋昭曰:“鴻,大也。臚,陳敘也。以禮大陳敘賓客也。”又《莊子》云:“大儒臚傳。”是也。

庶幾,尚也。(《詩》曰:“不尚息焉。”)

[疏]“庶幾,尚也”。○釋曰:尚謂心所希望也。注“《詩》曰:不尚息焉”者,《小雅·菀柳》篇文也。鄭箋云:“尚,庶幾也。”以心所念尚即是庶幾,義相反覆,故引之。

觀、指,示也。(《國語》曰:“且觀之兵。”)

[疏]“觀、指,示也”。○釋曰:示謂呈見于人也。注“《國語》曰:且觀之兵”者,案《周語》:穆三將征犬戎,祭公謀父諫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觀兵。......犬戎氏以其職來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觀之兵。’無乃廢先王之訓而王幾頓乎!”是也。《論語》曰:“指其掌。”謂舉當以示人也。

若、惠,順也。(《詩》曰:“惠然肯來。”)

[疏]“若、惠,順也”。○釋曰:“順,不逆也。”《書》“曰若稽古”,謂順考古道也。《詩·邶風·終風》云:“惠然肯然。”言有順心然后可來是也。

敖、?無,傲也。(《禮記》曰:“無?無,無敖。”傲,慢也。○傲,五報切。?無,好吾切。)

[疏]“敖、?無,傲也”。○釋曰:皆謂傲慢。《周頌·絲衣》云:“不吳不敖。”注“《禮記》曰:無?無無傲”者,《投壺》文也。案彼云:“魯令**辭曰:‘??無,?敖,?亻背立,?逾言。亻背立、逾言有常爵。’”是也。

幼、鞠,稚也。(《書》曰:“不念鞠子哀。”)

[疏]“幼、鞠,稚也”。○釋曰:《方言》云:“稚,年小也。”《曲禮》曰:“幼子常視無誑。”《書》曰:“兄亦不念鞠子哀。”是皆謂年小也。“《書》曰”者,《周書·康誥》文也。

逸、愆,過也。(書曰:“汝則有逸罰。”○{侃言}音懋。)

[疏]“逸、愆,過也”。○釋曰:皆謂咎過也。注云“《書》曰:汝則有逸罰”者,案《商書·盤庚》云:“惟予一人有佚罰。”《費誓》云:“汝則有常刑。”無云“汝則有逸罰”者,師讀不同故也。或者其在今文乎?愆者,《左傳》曰“禮義不愆”之類是也。

疑、休,戾也。(戾,止也。疑者亦止。)

[疏]“疑、休,戾也”。○釋曰:戾,止也。《書》曰:“疑謀勿成。”《月令》云:“百工休是。”疑、休皆為止也。

疾、齊,壯也。(壯,壯事,謂速也。齊亦疾。)

[疏]“疾、齊,壯也”。○釋曰:急疾、齊整皆于事敏速︹壯也。

忄戒、褊,急也。(皆急狹。○忄戒,紀力切。褊,必淺切。)

[疏]“忄戒、褊,急也”。○釋曰:忄戒與亟同。《大雅·靈臺》云:“經始勿亟。”《文王有聲》云:“匪棘其欲。”《禮記》引此詩作“匪革其猶”。革亦急也。忄戒、亟、棘、革,字雖異,音義同。《魏風·葛屨》云:“維是褊心。”又《廣雅》云:“忄戒,謹也。”褊,狹陋也。是皆急狹也。

貿、賈,市也。(《詩》曰:“抱布貿絲。”○賈音古。)

[疏]“貿、賈,市也”。○釋曰:謂市買賣物也。注“《詩》曰:抱布貿絲”者,《衛風·氓》篇文也。《大雅·瞻?》云“如賈三倍”也。

?、陋,隱也。(《禮記》曰:“?用席。”《書》曰:“揚側陋。”○?,符佛切。)

[疏]“?、陋,隱也”。○釋曰:皆幽隱也。注“《禮記》曰:?用席”者,案《有司徹》云:“有司官徹饋,饌于室中西北隅,南面,如饋之設,右幾,?用席。”是也。云《禮記》者,誤也。云“《書》曰:揚側陋”者,《堯典》文也。

遏、<辶筮>,逮也。(東齊曰遏,北燕曰<辶筮>,皆相及逮。○<辶筮>音誓。)

[疏]“遏、<辶筮>,逮也”。○釋曰:逮謂相及也。注“東齊曰遏,北燕曰<辶筮>”者,《方言》文也。

征、邁,行也。(《詩》曰:“王于出征。”邁亦行。)

[疏]“征、邁,行也”。○釋曰:皆出行也。注“《詩》曰:王于出征”者,《小雅·六月》文也。云“邁亦行”者,《詩》云:“周王于邁。”是也。

圮、敗,覆也。(謂毀覆。○圮,彼美反。)

[疏]“圮、敗,覆也”。○釋曰:圮毀、敗壞皆傾覆也。《書》曰:“祖乙圮于耿。”

薦、原,再也。(《易》曰:“水薦至。”今呼重蠶為<原蟲>。○薦音賤。)

[疏]“薦、原,再也”。○釋曰:皆重再也。孫炎云:“薦,草生之再也。”郭云“《易》曰:水薦至”者,《周易·坎卦》象辭也。云“今呼重蠶為<原蟲>”者,《周禮·夏官·馬質》云“禁原蠶”者是也。

撫、敉,撫也。(撫,愛撫也。敉義見《書》。○撫音武。)

[疏]“撫、敉,撫也”。○釋曰:皆憐撫也。《方言》云:“宋衛?陶之間謂愛曰撫。”故注云:“撫,愛撫也。”云“敉義見《書》”者,《大誥》云“予翼以于敉寧武圖功”之類是也。

?瞿、?求,瘠也。(齊人謂瘠瘦為?求。○?瞿音衢。?求音求。)

[疏]“?瞿、?求,瘠也”。○釋曰:皆瘦瘠也。鄭玄《周禮注》云:“瘦,?瞿。腐,敗。”郭云:“齊人謂瘠瘦為?求。”

桄、?,充也。(皆充盛也。○?,俱永反。)

[疏]“桄、?,充也”。○釋曰:孫叔然本恍作光。《書》云:“光被四表。”《說文》云?是火光也。是皆充盛也。

屢、?匿,亟也。(親?匿者亦數,亟亦數也。○亟,虛記切。)

[疏]“屢、?匿,亟也”。○釋曰:亟猶數也。《詩·頌》曰:“屢豐年。”《左傳》曰:“諸夏親?匿。”親?匿者,恩信必數。故注云:“親?匿者亦數。”

靡、罔,無也。

[疏]“靡、罔,無也”。○釋曰:無,不有也。《詩》云:“靡神不舉。”《書》曰:“罔有攸赦。”皆是。

爽,差也。爽,忒也。(皆謂用心差錯,不專一。○差,初加切。)

[疏]“爽,差也。爽,忒也”。○釋曰:廣異言也。爽謂差錯,又為忒變。孫炎曰:“忒,變雜不一。”郭云:“皆謂用心差錯,不專一。”《詩·衛風》云:“女也不爽。”《大雅·瞻?》云:“鞫人忮忒。”

佴,貳也。(佴次為副貳。○佴,而志切。)

[疏]“佴,貳也”。○釋曰:佴,次也。次即副貳之義。

劑、翦,齊也。(南方人呼翦刀為劑刀。○劑,即隨切。)

[疏]“劑、翦,齊也”。○釋曰:皆為齊截也。郭云:“南方人呼翦刀為劑刀。”《釋器》:“金鏃、翦羽謂之鏃。”

饣賁、餾,稔也。(今呼{攸食}飯為饣賁,饣賁熟為餾。○饣賁音分。餾,力又切。)

[疏]“饣賁、餾,稔也”。○釋曰:稔,熟也。孫炎曰:“蒸之曰饣賁,均之曰餾。”郭云:“今呼{攸食}飯為饣賁,饣賁熟為餾。”《說文》云:“饣賁,一蒸米也”。“餾,飯氣流也。”然則蒸米謂之饣賁,饣賁必餾而熟之。故言“饣賁、餾,稔也”。《大雅·?酌》云:“可以饣奔饣喜。”饣賁、饣奔音義同。

媵、將,送也。(《左傳》曰:“以媵秦穆姬。”《詩》曰:“遠于將之。”○媵,以正切。)

[疏]“媵、將,送也”。○釋曰:皆謂送行也。孫炎曰:“將行之送也。”注云“《左傳》曰:以媵秦穆姬”者,案僖五年晉“執虞公及其大夫并伯,以媵秦穆姬”。杜注云:“秦穆姬,晉獻公女。送女曰媵,以屈辱之。”云“《詩》曰:遠于將之”者,《邶風·燕燕》衛莊姜送歸妾之詩也。

作、造,為也。

[疏]“作、造,為也”。○釋曰:謂營為也。皆見《鄭風·緇衣》篇。

{非食}、饣侯,食也。(《方言》云:“陳楚之間相呼食為{非食}。”○{非食}音非。)

[疏]“{非食}、饣侯,食也”。○釋曰:皆飯食也。注“《方言》云:陳楚之間相呼食為{非食}”者,案彼云:“{非食}、饣乍,食也。陳楚之內相謁而食麥饣?謂之{非食},楚曰饣卞。凡陳楚之郊、南楚之外相謁而餮或曰饣卞,或曰饣占。秦魯之際河陰之間曰饣急(惡恨切)饣豈(五恨切)。此真秦語也。”《大雅·公劉》云:“乃裹饣侯糧。”

鞫、究,窮也。(皆窮盡也。見《詩》。)

[疏]“鞫、究,窮也”。○釋曰:皆窮盡也。《大雅·云漢》云:“鞫哉庶正。”《小雅·節南山》云:“以究王讠兇。”

氵鹵、矜、咸,苦也。(氵鹵,苦地也。可亻?憐者亦辛苦。苦即大咸。)

[疏]“氵鹵、矜、咸,苦也”。○釋曰:郭云“氵鹵,苦地也”者,謂斥氵鹵可煮鹽者。《左傳》曰:“表淳鹵。”云“可亻?憐者亦辛苦”者,《小雅·鴻雁》云:“爰及亻?人。”鄭箋云:“可憐之人謂貧窮者,是辛苦之人也。”云“苦即大咸”者,釋經之咸也。咸殊極必苦,故以咸為苦也。

干、流,求也。(詩曰:“左右流之。”)

[疏]“干、流,求也”。○釋曰:皆求取也。《論語》云:“子張學干祿。”注“《詩》曰:左右流之”,《周南·關睢》文也。

流,覃也。覃,延也。(皆謂蔓延相被及。)

[疏]“流,覃也。覃,延也”。○釋曰:轉相解也。皆謂蔓延相被及,水之流必相延及。《詩·周南》云:“葛之覃兮。”

佻,偷也。(謂茍且。○佻音挑。)

[疏]“佻,偷也”。○釋曰:《小雅·鹿鳴》云:“視民不忄兆。”是也。李巡曰:“佻,偷薄之偷。”郭云:“謂茍且。”《左傳》趙孟曰:“吾儕偷食,朝不謀夕,何其長也。”杜注云:“言欲茍免目前,不能念長久。”是謂偷為茍且也。

潛,深也。潛、深,測也。(測亦水深之別名。)

[疏]“潛,深也。潛、深,測也”。○釋曰:轉相解也。《詩》曰:“潛雖伏矣。”是深矣。潛、深又為測。郭云:“測亦水深之別名。”

?、鞠,生也。(《詩》曰:“?則異室。”)

[疏]“?、鞠,生也”。○釋曰:皆生活也。注“《詩》曰:?則異室”者,《王風·大車》篇文也。《小雅·蓼莪》云:“母兮鞠我。”

啜,茹也。(啜者,拾食。○茹,如庶切。)

[疏]“啜,茹也。”○釋曰:《說文》云:“啜,嘗也。”郭云:“啜者,拾食。”《禮記·檀弓》云:“啜菽飲水。”《大雅·蒸民》云:“柔則茹之。”《方言》云:“茹,食也。吳越凡貪飲食者謂之茹。”

茹、虞,度也。(皆測度也。《詩》曰:“不可以茹。”○度音鐸。)

[疏]“茹、虞,度也”。○釋曰:皆謂測度也。注“《詩》曰:不可以茹”者,《邶·柏舟》文也。《左傳》曰:“備豫不虞。”

試、式,用也。(皆見《詩》、《書》。)

[疏]“試、式,用也”。○釋曰:皆任用也。注“皆見《詩》、《書》者,《小雅·大東》云:“百僚是試。”《雨無正》云:“庶曰式臧。”《商書·盤庚》云“今予將試以汝遷”,又云“式敷民德”之類是也。

誥、誓,謹也。(皆所以約勤謹戒眾。)

[疏]“誥、誓,謹也”。○釋曰:皆謹敕也。以大義諭眾謂之誥。集將士而戒之曰誓。《尚書》誥、誓之篇是也。故郭云:“皆所以約勤謹戒眾也。”

競、逐,︹也。(皆自勉︹。○︹,巨丈反。)

[疏]“競、逐,︹也”。○釋曰:皆自勉︹也。《大雅·抑》篇云:“無競維人。”馳逐者亦︹梁也。

御、圉,禁也。(禁制。)

[疏]“御、圉,禁也”。○釋曰:皆謂禁制。《小雅·棠棣》云:“外御其務。”養馬曰圉,亦所以禁制。故皆為禁也。

室、?,塞也。(謂塞孔穴。○窒,豬乙切。)

[疏]“窒、?,塞也”。○釋曰:皆謂堙塞孔穴。《豳·七月》云:“穹窒熏鼠。”《大宗伯》云:“以?沈祭山林川澤。”是其類也。

黼、黻,彰也。(黼文如斧,黻文如兩已相背。○黼音甫。黻音弗。)

[疏]“黼、黻,彰也”。○釋曰:彰,明也。言文き著明也。注“黼文如斧,黻文如兩已相背”者,《考工記》云:“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釋器》云:“斧謂之黼。”蓋半白半黑,似斧刃白而身黑。黻謂以青黑線剌繡為兩已字相背。黼取能斷,黻取善惡相背。

膺、身,親也。(謂躬親。)

[疏]“膺、身,親也”。○釋曰:服膺、身先皆謂躬親也。

愷悌,發也。(發,發行也。《詩》曰:“齊子愷悌。”)

[疏]“愷悌,發也”。○釋曰:謂發明而行也。注“《詩》曰:齊子愷悌”者,《齊風·載驅》篇文也。毛傳云:“言文姜于是樂易然。”鄭箋云:“此愷悌猶言發夕也。”豈,讀當為?。弟,古文《尚書》以弟為圉。圉,明也。然則郭云“發,發行也”,是用鄭箋為說。

髦士,官也。(取俊士,令居官。)

[疏]“髦士,官也”。○釋曰:下士髦俊也。士者,男子之人大號。言取俊士令居官也。《大雅·?或樸》云:“髦士攸宜。”是也。

?,農夫也。(今之嗇夫是也。○?音俊。)

[疏]“?,農夫也”。○釋曰:田?,一曰農夫。孫炎曰:“農夫,田官也。”皆謂主田大夫也。《小雅·甫田》云:“田?至喜。”鄭箋云:“田?司嗇,今之嗇夫也。”此注云“今之嗇夫是也”。然則田?,田官,在田司主稼穡,故謂之司嗇。漢及東晉亦有此官,謂之嗇夫。故鄭、郭皆云今之嗇夫也。

蓋、割,裂也。(蓋,未詳。)

[疏]“蓋、割,裂也”。○釋曰:割謂以刀裂之也。

邕、支,載也。(皆方俗語,亦未詳。)

[疏]“邕、支,載也”。○釋曰:謝氏云:“邕,字又作擁。”釋云:“擁者,護之載。”郭云“皆方俗語,亦未詳”。

讠垂諉,累也。(以事相屬累為讠垂諉。○讠垂,竹睡切。累,劣偽切。諉,女讠垂切。)

[疏]“讠垂諉,累也”。○釋曰:謂相累及也。孫炎曰:“楚人曰讠垂,秦人曰諉。”郭云:“以事相屬累為讠垂諉。”

漠、察,清也。(皆清明。)

[疏]“漠、察,清也”。○釋曰:樊光云:“漠然,清貌。察,明也。”是皆清明也。

庇、庥,蔭也。(今俗語呼樹蔭為庥。)

[疏]“庇、庥,蔭也”。○釋曰:舍人曰:“庇,蔽也。庥,依止也。”郭云:“今俗語呼樹蔭為庥。”又七年《左傳》云:“葛ぱ猶能庇其本根。”

?、履,祿也。(《書》曰:“既富方?。”《詩》曰:“福履將之。”)

[疏]“?、履,祿也”。○釋曰:皆福祿也。《孝經援神契》云:“祿者,錄也。取上所以敬錄接下,下所以敬錄事上。”注“《書》云:既富方?”者,《洪范》文。云“《詩》曰:福履將之”者,《周南·つ木》文也。

履,禮也。(禮可以履行,見《易》。)

[疏]“履,禮也”。○釋曰:履又為禮也。注“禮可以履行,見《易》”者,《敘卦》云:“物畜然后有禮,故受之以履。”韓康伯云:“履者,禮也。”

隱,占也。(隱度。)

[疏]“隱,占也”。○釋曰:占者,視兆以知吉兇也。必先隱度,故曰“隱,占也”。

逆,迎也。

[疏]“逆,迎也”。○釋曰:謂迎迓。《周書·顧命》云:“逆子釗于南門之外。”

よ,曾也。(發語辭。見《詩》。○よ音慘。)

[疏]“よ,曾也”。○釋曰:よ猶言曾也。曾,則也。皆發語辭。郭云“見《詩》”者,《小雅·節南山》云“よ莫懲嗟”、《衛風·河廣》云“曾不崇朝”之類是也。

增,益也。(今江東通言增。)

[疏]“增,益也”。○釋曰:謂饒益也。郭云:“今江東通言增。”

窶,貧也。(謂貧陋。○窶求矩切)

[疏]“窶,貧也”。○釋曰:窶者,無禮也。貧者,無財也。由其無財以為禮。郭云:“謂貧陋。”《邶風·北門》云:“終窶且貧。”

?,隱也。(謂隱蔽。○?音愛。)

[疏]“?,隱也”。○釋曰:?鄣即隱蔽也。

ㄊ,?邑也。(嗚?邑短氣,皆見《詩》。○ㄊ音愛。?邑,烏合切。)

[疏]“ㄊ,?邑也”。○釋曰:孫炎曰:“心?邑也。”郭云:“嗚?邑短氣,皆見《詩》。”《大雅·桑柔》云:“亦孔之ㄊ。”是也。

基,經也。(基業所以自經營。)基,設也。(亦為造設。)

[疏]“基,經也。基,設也。”○釋曰:基,墻下土也。又詁為始作事,謀始必經綸也。郭云:“基業所以自經營。”又為造設。

祺,祥也。(謂徵祥。)祺,吉也。(祥吉之先見。)

[疏]“祺,祥也。祺,吉也。”○釋曰:舍人曰:“祺福之祥,謂徵祥也。”祥即吉之先見者也,故又為吉。《大雅·行韋》云:“壽考維祺。”

兆,域也。(謂塋界。)

[疏]“兆,域也”。○釋曰:謂塋墓界域也。《孝經》曰:“卜其宅兆。”《廣雅》云:“兆,葬地也。”《士喪禮》云:“筮宅,冢人營之。”鄭注云:“宅,葬居也。”然則筮得吉兆,經營之以為界域也。

肇,敏也。(《書》曰:“肇牽車牛。”)

[疏]“肇,敏也”。○釋曰:謂敏疾也。“《書》曰:肇牽車牛”者,《周書·酒誥》文也。

挾,藏也。(今江東通言挾。○挾音葉。)

[疏]“挾,藏也”。○釋曰:謂隱藏物也。郭云:“今江東通言挾。”《史記》:“秦有挾書之律。”

浹,徹也。(謂г徹。○浹音接。)

[疏]“浹,徹也”。○釋曰:言潤澤浹洽,相г徹也。

替,廢也。替,滅也。(亦為滅絕。)

[疏]“替,廢也。替,滅也”。○釋曰:替謂廢已也。《小雅·楚茨》云:“子子孫孫,勿替引之。”是也。替又為絕滅。

速,徵也。徵,召也。(《易》曰:“不速之客。”)

[疏]“速,徵也。徵,召也”。○釋曰:轉相解也,皆謂呼召。注“《易》曰:不速之客”者,《需卦·上六》爻辭也。

琛,寶也。(《詩》曰:“來獻其琛。”○琛,敷金切。)

[疏]“琛,寶也”。○釋曰:謂珍寶也。舍人曰:“美寶曰琛。”注“《詩》曰:來獻其琛”者,《魯頌·泮水》文也。

探,試也。(刺探嘗試。)

[疏]“探,試也”。○釋曰:試謂嘗之也。《論語》云:“見不善如探湯。”郭云:“刺探嘗試。”

髦,選也。(俊士之選。)髦,俊也。(士中之俊,如毛中之髦。)

[疏]“髦,選也。髦,俊也”。○釋曰:廣異言也。毛中之長毫曰髦,士之俊選者借譬為名焉。故郭云:“士中之俊,如毛中之髦。”

俾,職也。(使供職。)

[疏]“俾,職也”。○釋曰:俾詁為使言,任使供職也。

紕,飾也。(謂緣飾,見《詩》。○紕音備。)

[疏]“紕,飾也”。○釋曰:“謂緣飾,見《詩》”者,《?風·干旄》云:“素絲紕之。”是也。

凌,栗也。(凌忄?戰栗。○凌音凌。)栗,?也。(戰栗者憂?。)

[疏]“凌,栗也。栗,?也”。○釋曰:轉相解也。《埤蒼》云:凌,栗也。郭云:“凌忄?戰栗”,則凌、忄?音義同。栗又為?。郭云:“戰栗者憂?。”《秦風·黃鳥》云:“惴惴其栗。”

蠲,明也。(蠲,清明貌)茅,明也。(《左傳》曰:“前茅慮無。”)明,朗也。

[疏]“蠲明”至“朗也”。○釋曰:郭云:“蠲,清明貌。”樊光云:“蠲除垢穢,使令清明。”茅亦明也。舍人曰:“茅昧之明也。”“《左傳》云:前茅慮無”者,宣十二年傳文也。杜注:“慮無,如今軍行前有斥候伏,皆持以絳及白為幡,見騎賊舉絳幡,見步賊舉白幡,備慮有無也。茅,明也。”或曰:時楚以茅為旌識,明即融朗也。

猷,圖也。(《周官》曰“以猷鬼神祗”,謂圖畫。)猷,若也。(《詩》曰:“實命不猷。”)

[疏]“猷,圖也。猷,若也”。○釋曰:猷謂圖畫,又為若,若,如也。《周禮》曰“以猷鬼神祗”者,《春宮》“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猷鬼神示之居,辯其名物”是也。“《詩》曰:實命不猷”者,《召南·小星》文也。

?,舉也。(《書》曰:“?爾戈。”)

[疏]“?,舉也”。○釋曰:謂興舉也。注“?爾戈”者,《周書·牧誓》文也。

?,好也。(物?人意亦為好。)

[疏]“?,好也”。○釋曰:謂好物。郭云:“物?人意亦為好。”

坎、律,銓也。(《易·坎卦》主法。法律皆所以銓量輕重。)

[疏]“坎、律,銓也”。○釋曰:謂銓量也。樊光曰:“坎,水也。”水性平,律亦平,銓亦平。郭云“《易·坎卦》主法”者,《說卦》云:“坎為水,水平,故主法。”云“法律皆所以銓量輕重”者,《白虎通》云:“水之為言準也。”《律歷志》云:“繩直生準,準正則平衡而鈞權矣。”又曰:“權衡者,衡,平也;權,重也。衡所以任權而鈞物平輕重也,本起于黃鍾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兩。兩者,兩黃鍾律之重。”是“法律皆所以銓量輕重”也。

矢,誓也。(相約誓。)

[疏]“矢,誓也”。○釋曰:相約誓也。《?·柏舟》云:“之死矢靡它。”

舫,舟也。(并兩船。)

[疏]“舫,舟也”。○釋曰:謂并兩船。《釋水》曰:“大夫方舟。”

泳,游也。(潛行游水?。)

[疏]“泳,游也”。○釋曰:謂潛行游水?也。《邶·谷風》云:“泳之游之。”

迨,及也。(東齊曰迨。)

[疏]“迨,及也”。○釋曰:謂相及也。注“東齊曰迨”者,《方言》文也。

冥,幼也。(幼稚者冥昧。)

[疏]“冥,幼也”。○釋曰:謂幼少也。郭云:“幼稚者冥昧。”《小雅·斯干》云:“噦噦其冥。”

降,下也。

[疏]“降,下也”。○釋曰:《召南·草蟲》云:“我心則降。”

傭,均也。(齊等。○傭,敕容切。)

[疏]“傭,均也”。○釋曰:謂齊等也。《小雅·節南山》云:“昊天不傭。”

強,暴也。(︹梁凌暴。)

[疏]“強,暴也”。○釋曰:︹梁者,好凌暴于物。《詩》敘云:“︹暴之男。”

{宀兆},肆也。(輕{宀兆}者,好放肆。)肆,力也。(肆,極力。)

[疏]“{宀兆},肆也。肆,力也”。○釋曰:{宀兆},輕也。肆,放也。輕{宀兆}者,好放肆。肆又為極力。

俅,戴也。(《詩》曰:“載弁俅俅。”)

[疏]“俅,戴也”。○釋曰:謂頭戴也。注“《詩》曰:載弁俅俅”者,《周頌·絲衣》文也。

瘞,幽也。(幽亦?也。)

[疏]“瘞,幽也”。○釋曰:皆謂?藏。

?,?也。(毛?所以為?。○?音離。?音計。)

[疏]“?,?也”。○釋曰:毛?所以為?。舍人曰:“?謂毛?也。胡人續羊毛而作衣。”然則?者,織毛為之,若今之毛氍毹,以衣馬之帶鞅也。

烘,燎也。(燒燎。)?甚,?圭也。(今之三隅灶。見《詩》。○燎音料。?甚,市針切。?圭,頃。)

[疏]“烘,燎也。?甚,?圭也”。○釋曰:舍人曰:“烘,以火燎也。?甚,?圭灶也。”郭云:烘謂燒燎;?甚,今之三隅灶也。然則?圭者,無釜之灶,其上燃火謂之烘,本為此灶上以然火照物,若今之火爐也。注云“見《詩》”者,《小雅·白華》云:“樵彼桑薪,?烘于?甚。”是也。

陪,朝也。(陪位為朝。)

[疏]“陪,朝也”。○釋曰:臣見君曰朝,朝之列位必陪重。是“陪位為朝”也。

康,苛也。(謂苛刻。○苛音何。)

[疏]“康,苛也”。○釋曰:注“謂苛刻”,案苛者毒草名,為政刻急者取譬焉。《禮記》孔子曰:“苛政猛于虎。”苛名康者,以康安也。苛刻者心安之。《左傳》曰:“州吁阻兵而安忍”,其類也。

樊,藩也。(謂藩籬。)

[疏]“樊,藩也”。○釋曰:孫炎曰:“樊圃之藩也。”郭曰:“謂藩籬。”藩以細木為之。《齊風·東方未明》云:“折柳樊圃。”《小雅·青蠅》云:“營營青蠅,止于榛。”毛傳云:“棘榛所以為藩。”是也。

賦,量也。(賦稅所以評量。)

[疏]“賦,量也”。○釋曰:謂賦稅也。郭云:“賦稅所以評量。”《方言》云:“平均,賦也。燕之北鄙,東齊北郊,凡相賦斂謂之平均。”是評量也。

?長,糧也。(今江東通言?長。)

[疏]“?長,糧也”。○釋曰:謂?長食也。郭云:“今江東通言?長。”《王制》云:“五十異?長。”

庶,侈也。(庶者眾多為奢侈。)庶,幸也。(庶幾僥亻幸。)

[疏]“庶,侈也。庶,幸也”。○釋曰:富庶者多奢侈。郭云:“庶者眾多為奢侈。”《書》曰:“祿不期侈。”庶又為幸望。郭云:“庶幾僥亻幸。”僥者,求見親御也。幸與亻幸通用之。

筑,拾也。(謂拾掇。○筑音竹。)

[疏]“筑,拾也”。○釋曰:拾謂拾掇。《金?》云:“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筑之。”馬融云:“起其木,拾其禾。”

奘,駔也。(今江東呼大為駔,駔猶粗也。○奘,徂朗切。駔音租。)

[疏]“奘,駔也”。○釋曰:皆謂大也。秦晉謂大為奘。郭云:“今江東呼大為駔,駔猶粗也。”

集,會也。

[疏]“集,會也”。○釋曰:《說文》云:集若“群鳥在林木之上”,故曰集,指事也。故經典通謂聚會為集。

舫,氵付也。(水中[B18C]筏。○氵付音孚。)

[疏]“舫,氵付也”。○釋曰:孫炎曰:“舫,水中為氵付筏也。”郭云:“水中[B18C]筏。”《方言》云:“氵付謂之[B18C]。[B18C]謂之筏。筏,秦晉之通語也。”《周南·漢廣》云:“不可方思。”《論語》云:“乘桴浮于海。”注云:“桴,編竹木,大曰?伐,小曰桴。”是也。舫、方、氵付、桴音義同。

洵,均也。(謂調均。)洵,龕也。(未詳。)

[疏]“洵,均也。洵,龕也”。○釋曰:李巡曰:“洵,遍之均也。”郭云:“謂調均。”《大雅·桑柔》云:“苑彼桑柔,其下侯旬。”毛傳云:“旬言陰均也。”然則洵、旬音義同。洵又為龕,未詳。

逮,?也。(今荊楚人皆云Ш。○?音沓。)

[疏]“逮,Ш也”。○釋曰:亦謂相及,方俗語異耳。郭云:“今荊楚人皆云?。”

是,則也。(是事可法則。)

[疏]“是,則也”。○釋曰:是不非,則法效也。郭云“是事可法則”,言不非之事,乃可為人法則。

畫,形也。(畫者為形象。○畫音[B118]。)

[疏]“畫,形也”。○釋曰:郭云:“畫者為形象。”《考工記》云:“畫繢之事,......土以黃,其象方,天時變,火以圜,山以章,水以龍,鳥獸蛇。”是畫者為形象也。

賑,富也。(謂隱賑富有。○賑,之忍反。)

[疏]“賑,富也”。○釋曰:皆豐財也。郭云:“謂隱賑富有。”

局,分也。(謂分部。○分,部問切。)

[疏]“局,分也”。○釋曰:成十六年《左傳》云:“離局,奸也。”杜注云:“遠其部曲為離局。”

忄齊,怒也。(《詩》曰:“天之方忄齊。”音薺。)

[疏]“忄齊,怒也”。○釋曰:舍人曰:“忄齊,怒聲也。”郭云“《詩》曰:天之方忄齊”者,《大雅·版》篇文也。

亻悉,聲也。(謂聲音。○亻悉音屑。)

[疏]“亻悉,聲也”。○釋曰:郭云:“謂聲音。”言聲音亻悉亻悉然也。

葵,揆也。(《詩》曰:“天子葵之。”)揆,度也。(商度。○度,徒各切。)

[疏]“葵,揆也。揆,度也”。○釋曰:轉相解也。皆謂商度法。“《詩》曰:天子葵之”者,《小雅·采菽》文也。《?風·定之方中》云:“揆之以日。”

逮,及也。

[疏]“逮,及也”。○釋曰:亦謂相及也。《大雅·桑柔》云:“{艸并}云不逮。”

?,饑也。(?然饑意)

[疏]“?,饑也”。○釋曰:李巡云:“?,宿不食之饑也。”郭云:“?然饑意。”《周南·汝?》云:“?如調饑。”毛傳云:“?,饑意也。”鄭箋釋云:“?,思也。”然則?之為訓本為思耳。但饑之思食,意又?然,故又以為饑。?是饑之意,非饑之狀。故郭及毛傳皆言“饑意”。鄭箋以為思,義相接成也。

??,重也。(謂厚重,見《左傳》。○??,之忍切。)

[疏]“??,重也”。○釋曰:“謂厚重,見《左傳》”者,隱三年衛大夫石?昔曰:“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者,鮮矣。”杜注云:“如此者少也。降其身則必恨,恨則思亂,不能自安自重。”是也。

獵,虐也。(凌獵暴虐。)

[疏]“獵,虐也”。○釋曰:亻?謂從禽也必暴害于物,故云虐。郭云:“凌獵暴虐。”

土,田也。(別二名。)

[疏]“土,田也”。○釋曰:別地之二名也。《白虎通》云:“中央者土,土主吐舍萬物,上之為言吐也。”《釋名》云:“土,乙耕者曰田。田者填也,五稼填滿其中也。”

戍,遏也。(戍守所以止寇賊。)

[疏]“戍,遏也”。○釋曰:遏,止也。郭云:“戍守所以止寇賊。”《春秋》:公子買戍衛。

師,人也。(謂人眾。)

[疏]“師,人也”。○釋曰:師,眾也。《周禮·大司馬》:“二千五百人為師。”故郭云:“謂人眾。”

?吉,鞏也。(?吉然堅固。○?告,苦角切。)

[疏]“?吉,鞏也”。○釋曰:謂牢固。《易·文言》云:“確乎其不可拔。”又《革卦·初九》云:“鞏用黃牛之革。”若如此說,?吉(苦學力)當從告。《說文》別有?吉,苦八切,石堅也。字雖小異,其義則同。

棄,忘也。

[疏]“棄,忘也”。○釋曰:心遺忘。《小雅·谷風》云:“棄我如遺。”

囂,閑也。(囂然,閑暇貌。○囂,丘力切。)

謀,心也。(謀慮以心。)

獻,圣也。(謚法曰:“聰明睿智曰獻。”)

[疏]“囂閑”至“圣也”。○釋曰:郭云:“《謚法》曰:聰明睿智曰獻。”《謚法》者,周書篇名也。

里,邑也。(謂邑居。)

[疏]“里,邑也”。○釋曰:謂邑居也。《論語》云:“里仁為美。”《王制》云:“凡居民,量地以制邑。”

襄,除也。(《詩》曰:“不可襄。”)

[疏]“襄,除也”。○釋曰:謂除去也。注“《詩》曰:不可襄”者,《?風·墻有茨》文也。

振,古也。(《詩》曰:“振古如茲。”猶云久若此。)

[疏]“振,古也”。○釋曰:言久故也。注“《詩》曰:振古如茲,猶言久若此”者,案《周頌·載芟》云:“匪今斯今,振古如茲。”毛傳云:“振,自也。”鄭箋云:“振亦古也。言?德行禮,莫不獲報,乃古古而如此,所由來者久,非?今時。”是也。

{封心},怨也。(○{封心}音隊。)

[疏]“{封心},怨也”。○釋曰:謂怨振。《左傳》曰:“以死誰{封心}。”

縭,介也。(縭者,系。介猶閡。○縭音離。)

[疏]“縭,介也”。○釋曰:郭云“縭者,系。介猶閡”,以釋水云:“縭,?也。”?系著則介閡也。

號,讠?也。(今江東皆言讠?。○號音毫。讠?,火胡切。)

[疏]“號,讠?也”。○釋曰:謂叫讠?也。《小雅·賓之初筵》云:“載號載呶。”郭云:“今江東皆言讠?。”

兇,咎也。

[疏]“兇,咎也”。○釋曰:謂咎惡也。通見《詩》、《書》。

苞,稹也。(今人呼物叢纟致者為稹。)

[疏]“苞,稹也”。○釋曰:郭云:“今人呼物叢纟致者為稹。”孫炎曰:“物叢生曰苞。”齊人名曰稹。”《唐風·鴇羽》云:“集于苞栩。”毛傳云:“苞,稹。”鄭箋云:“稹者,根相迫迮?困纟致。”亦謂叢生也。

<辶吾>,寤也。(相于寤。○<辶吾>音寤。)

[疏]“<辶吾>,寤也”。○釋曰:<辶吾>謂相干也。寐而覺之曰寤。郭云:“相干寤。”

<定頁>,題也。(題,額也。《詩》曰:“麟之定。”○<定頁>,了佞切。)

[疏]“<定頁>,題也”。○釋曰:皆謂額也。注“《詩》曰:麟之定”者,《周南·麟之趾》文也。

猷、肯,可也。(《詩》曰:“猷來無棄。”肯,今通言。)

[疏]“猷、肯,可也”。○釋曰:皆肯可也。注“《詩》曰:猷來無棄”者,《魏風·陟岵》文也。“肯,今通言”者,《邶風·終風》云:“惠然肯來。”是也。

務,侮也。(《詩》曰:“外御其侮。”)

[疏]“務,侮也”。○釋曰:謂輕侮也。注“《詩》曰:外御其侮”,《小雅·棠棣》文也。

貽,遺也。(相歸遺。○遺,唯季切。)

[疏]“貽,遺也”。○釋曰:謂相歸遺。《詩》云:“貽我握椒。”

貿,買也。(廣二名。)

[疏]“貿,買也”。○釋曰:貿,市也。又為買。郭云:“廣二名。”《詩》云:“抱布貿絲。”

賄,財也。

[疏]“賄,財也”。○釋曰:財帛總名賄。《周禮·冢宰職》云:“商賈阜通貨賄。”鄭注云:“布帛曰賄。”

甲,狎也。(謂習狎。)

[疏]“甲,狎也”。○釋曰:謂狎習也。《衛風·芄蘭》云:“能不我甲。”《左傳》曰:“水濡,民狎而玩之。”

?,騅也。?,?也。(《詩》曰:“毳衣如?。”?草色如騅,在青白之間。○?,他敢切。?,五患切。)

[疏]“?,騅也。?,?也”。○釋曰:廣異言也。注“《詩》曰:毳衣如?”者,《王風·大車》文也。毛傳云:“?,騅也,蘆之初生者也。”鄭箋云:“?,?也。”以傳解?色,未辨草名,故定之也。郭云“?草色如騅,在青白之間”者,以《釋畜》云“蒼白雜毛騅”故也。

粲,餐也。(今河北人呼食為餐。○餐音孫。)

[疏]“粲,餐也”。○釋曰:謂餐食也。郭云:“今河北人呼食為粲。”《鄭風·緇衣》云:“還予授子之粲兮。”鄭箋云:“自館還,在采地之都,我則設餐以授之,愛之,欲飲食之。”

渝,變也。(謂變易。)

[疏]“渝,變也”。○釋曰:謂變易也。詩曰:“赦命不渝。”

宜,肴也。(《詩》曰:“與子宜之。”)

[疏]“宜,肴也”。○釋曰:謂肴饌也。李巡曰:“飲酒之肴也。”注“《詩》曰:與子宜之”者,《鄭風·女曰雞鳴》文也。

夷,悅也。(《詩》曰:“我心則夷。”)

[疏]“夷,悅也”。○釋曰:謂喜悅也。注“《詩》曰:我心則夷”者,《召南·草蟲》文。

顛,頂也。(頭上。)

[疏]“顛,頂也”。○釋曰:謂頭上也。《詩》曰:“有馬白顛。”

耋,老也。(八十為耋。○耋音迭。)

[疏]“耋,老也”。○釋曰:耋,鐵也。孫炎曰:“老人面如鐵色。”郭云:“八十為耋。”《詩·秦風·車鄰》云:“逝者其耋。”毛傳云:“八十曰耋。”《易·離卦》云:“大耋之嗟。”鄭注云:“年逾七十。”僖九年《左傳》曰:“伯舅耋老。”服虔云:“七十曰耋。”此及《詩傳》言八十曰耋者,耋有七十、八十,無正文也。《詩》以仕者七十致事。仕者慮已之耋,欲得早致事,故以為八十。此用《詩傳》為說,故與之同。

?,輕也。(《詩》曰:“德?如毛。”○?,酋。)

[疏]“?,輕也”。○釋曰:謂輕微也。注“《詩》曰:德?如毛”者,《大雅·?民》文。

亻戔,淺也。(《詩》曰:“小戎亻戔。”○亻戔音踐。)

[疏]“亻戔,淺也”。○釋曰:謂淺近。注“《詩》曰:小戎淺收”者,《秦風·小戎》文也。

?,絞也。(纟斗絞繩索。○?音陶。)

[疏]“?,絞也”。○釋曰:謂纟斗繩索也。李巡曰:“?,繩之絞也。”《豳·七月》云:“宵爾索?。”

訛,化也。(《詩》曰:“四國是訛。”)

[疏]“訛,化也”。○釋曰:匡正之化也。注“《詩》曰:四國是訛”者,《豳風·破斧》文。

跋,躐也。(《詩》曰:“狼跋其胡。”)?,?合也。(《詩》曰:“載?其尾。”○躐音獵。?音致。?合,其葉切。)

[疏]“跋,躐也。?,?合也”。○釋曰:李巡曰:“跋前行曰躐?合,?頓曰?。”注“《詩》云:狼跋其胡,載?其尾”者,《豳風·狼跋》文也。《說文》云:“跋、?真,丁千切;?合,躓,竹二切。躓即?也。然則跋與?皆是顛倒之類。以跋為躐者,謂跋其胡而倒躓耳。毛傳云:“老狼有胡”,謂領下垂胡:“進則躐其胡”,謂躐胡而前倒也;“退則?合其尾”,謂?頓而倒于尾上也。

?,塵也。(人眾所以生塵埃。)

[疏]“?,塵也”。○釋曰:孫炎曰:“?,物久之塵。”《小雅·南有嘉魚》云:“?然罩罩。”郭云:“人眾所以生塵埃。”

戎,相也。(相佐助。)

[疏]“戎,相也”。○釋曰:相,如字,注同。一云相助也,息亮切,故注云“相佐助”也。

飫,私也。(宴飲之私。)

[疏]“飫,私也”。○釋曰:孫炎曰:“飫,非公朝,私飲酒也。”郭云:“宴飲之私。”《小雅·棠棣》云:“飲酒之飫。”毛傳云:“飫,私也。不脫屨升堂謂之飫。”鄭箋云:“私者,圖非常之事。若議大疑于堂,則有飫禮焉。聽朝為公。”《周語》曰:“王公立飫。”

孺,屬也。(謂親屬)

[疏]“孺,屬也”。○釋曰:李巡云:“孺,骨肉相親屬也。”《棠棣》云:“和樂且孺。”毛傳云:“九族會曰和。孺,屬也。”鄭箋云:“屬者,昭穆相次序。”

幕,暮也。(幕然暮夜。)

[疏]“幕,暮也”。○釋曰:幕然暮夜也。

煽,熾也。熾,盛也。(互相訓。煽義見《詩》。)

[疏]“煽,熾也。熾,盛也”。○釋曰:轉相解也。皆嬖寵熾盛也。注“煽義見《詩》”者,《小雅·十月之交》云:“艷妻煽方處。”

柢,本也。(謂根本。○柢音帝。)

[疏]“柢,本也”。○釋曰:謂根本也。《周禮·其瑞》云:“四圭有邸。”鄭司農云:“于中央為璧,圭者其四面,一玉俱成。”即引此文云:“邸,本也。圭本著于璧,故四圭有邸,圭末四出故也。”又曰:“兩圭有邸。”后鄭云:“亻舜而同邸。”皆謂本也。柢、邸音義同。

窕,?也。(窈窕?隙。○?音閑。)

[疏]“窕,?也”。○釋曰:窈窕間隙也。《詩·周南·關雎》云:“窈窕淑女。”毛傳云:“窈窕幽?。”鄭箋云:“幽?深宮。”皆謂淑女所處之宮,形狀窈窕然。

淪,率也。(相率使。)

[疏]“淪,率也”。○釋曰:謂相牽率。郭云:“相率使。”《小雅·雨無正》云:“無淪胥以鋪。”

罹,毒也。(憂思慘毒。)

[疏]“罹,毒也”。○釋曰:釋詁云:“罹,憂也。”郭云:“憂思慘毒。”《小雅·小弁》云:“我獨于罹。”

檢,同也。(模范同等。)

[疏]“檢,同也”。○釋曰:檢模范也。郭云:“模范同等。”《說文》云:“書署也。”

郵,過也。(道路所經過。)

[疏]“郵,過也”。○釋曰:郵謂郵亭。過,經過也。郭云:“道路所經過。”《郊特牲》云:“郵表??。”

遜,Т也。(謂逃去。)

[疏]“遜,Т也”。○釋曰:謂逃去也。《春秋》莊元年:“夫人姜氏孫于齊。”《公羊傳》曰:“孫者何?孫猶孫也。內諱奔,謂之孫。”《?梁傳》曰:“孫之為言猶孫,諱奔也。”

斃,踣也。(前覆。)僨,僵也。(?偃。○斃音弊。踣,蒲北切。僨音糞。僵音姜。)

[疏]“斃,踣也。僨,僵也”。○釋曰:前?、顛倒之名也。斃又謂之踣,皆前覆也。《檀弓》云:“射之斃。”鄭注云:“斃,仆也。”然則又為仆。僨謂之僵,皆仰偃也。《左傳》曰:“鄭伯之車僨于濟。”

畛,殄也。(謂殄絕。)

[疏]“畛,殄也”。○釋曰:謂畛絕也。《周頌·載芟》云:“徂隰徂畛。”毛傳曰:“畛,場也。”《地官·遂人》云:“十夫有溝,溝上有畛。”則畛謂地畔之徑路也。至此而易之,故以畛為場。易則地絕,故得為畛。

曷,盍也。(盍,何不。)

[疏]“曷,盍也”。○釋曰:郭云:“盍,何不也。”《論語》曰:“盍各言爾志。”

虹,潰也。(謂?敗。○潰音會。)

[疏]“虹,潰也”。○釋曰:潰敗,亂也。《大雅·抑》篇云:“實虹小子。”《召?》云:“蟊賊內訌。”

?音,ウ也。(?音然,冥貌。○?音音?。ウ音?音。)

[疏]“?音,ウ也”。○釋曰:謂冥昧也。郭云:“?音然,冥貌。”

<黍刃>,膠也。(膠,黏<黍刃>。○<黍刃>,女乙切。)

[疏]“<黍刃>,膠也”。○釋曰:膠,黏<黍刃>也。《方言》云:“<黍刃>、<黍女>,黏也。齊魯青徐、自關而東,或曰<黍刃>,或曰<黍女>。”

孔,甚也。厥,其也。戛,禮也。(謂常禮。)

[疏]“孔甚”至“禮也”。○釋曰:孔,甚。厥,其。通見《詩》、《書》。《釋訓》云:“戛,常也。”故郭云“謂常禮”。

?,臺也。(城門臺。○?音都。)

[疏]“?,臺也”。○釋曰:謂城門臺也。《鄭風》云:“出其?閣。”毛傳云:“?,曲城也。?,城臺也。”

囚,拘也。(謂拘執。)

[疏]“囚,拘也”。○釋曰:謂拘執也。《月令》云:“挺重囚。”《左傳》曰:“南冠而縶者,楚囚也。”縶則拘執也。

攸,所也。展,?也。(得自申展,皆?意。)

[疏]“攸,所也。展,?也”。○釋曰:《易》曰:“利有攸往。”郭云:得自申展者,皆?意也。

郁,氣也。(郁然,氣出。)

[疏]“郁,氣也”。○釋曰:郁然氣出也。謂郁蒸之氣也。

宅,居也。

[疏]“宅,居也”。○釋曰:謂居處也。《大雅·文王有聲》云:“宅是鎬京。”

休,慶也。

[疏]“休,慶也”。○釋曰:謂嘉慶也。《商頌》曰:“何天之休。”

祈,叫也。(祈,祭者叫呼而請事。)

[疏]“祈,叫也”。○釋曰:祈猶禱也,求也。《春官·大祝》:“掌六祝之辭以祈福祥,求永貞。”郭云:“祈,祭者叫呼而請事。”

?、幽,深也。(?亦深也。)哲,智也。

[疏]“?幽”至“智也”。○釋曰:舍人曰:“?,下之深也。哲,人智也。”郭云:“?亦深也。”《虞書·舜典》云:“?哲文明。”孔安國云:“舜有深智。”言其智之深,所知不淺近也。

弄,玩也。

[疏]“弄,玩也”。○釋曰:謂玩好也。《小雅·斯干》云:“載弄之璋。”鄭箋云:“玩以璋者,欲其比德焉。”

尹,正也。(謂官正也。)皇、匡,正也。(詩曰:“四國是皇。”)

[疏]“尹正”至“匡正也”。○釋曰:正,長也。郭云:“謂官正也。”言為一官之長也。《周書·君陳》曰:“尹茲東郊。”皇,君成之正。匡,救諫之正。《孝經》云:“匡救其惡。”注“《詩》曰:四國是皇”者,《豳風·破斧》文也。

服,整也。(服御之令齊整。)

[疏]“服,整也”。○釋曰:謂整治也。郭云:“服御之令齊整。”《周南·葛覃》云:“服之無ル。”

聘,問也。(見《?梁傳》。)

[疏]“聘,問也”。○釋曰:問謂存省之,對而言之,則“聘,問”異。《周禮·大行人》云:“時聘以結諸侯之好,間問以諭諸侯之德。”又曰:“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殷相聘也。”《聘禮》云:“小聘曰問。”是異也。散而言之皆謂相存省,故此云“聘,問也”。注“見《?梁傳》”者,按隱九年”春,天王使南季來聘”,《?梁傳》曰:“南,氏姓也。季,字也。聘,問也。”是其事。

愧,{斬心}也。

[疏]“愧,慚也”。○釋曰:謂慚恥也。《小爾雅》云:“不直失節謂之慚。慚,愧也。面慚曰{難心},心慚曰恧,體慚曰逡。”《方言》云:“梅、忄匿(音匿)、<赤皮>,慚也。晉曰梅,或曰忄匿,秦晉之間凡愧而見上謂之<赤皮>,梁宋曰忄匿。”又云:“典(音腆)恧(女六切),慚也。荊楊青徐之間曰忄典,若梁益秦晉之間言心內慚矣。山之東西自愧曰恧,趙魏之間謂之<耳必>(音密,亦音秘。)

殛,誅也。(《書》曰:“鯀則殛死。”○殛,紀力切。)

[疏]“殛,誅也”。○釋曰:謂誅責。注“《書》曰:鯀則殛死”者,《周書·洪范》文。

克,能也。翌,明也。(《書》曰:“翌日乃瘳。”)

[疏]“克,能也。翌,明也”。○釋曰:克,能。通見《書》傳。注“《書》曰:翌日乃瘳”者,《周書·金?》文。

讠兇,訟也。(言讠兇讠堯。)

[疏]“讠兇,訟也”。○釋曰:多爭訟。郭云:“言讠兇讠堯。”讠堯即ん讠堯。《小雅·節南山》云:“降此鞫讠兇。”

晦,冥也。奔,走也。逡,退也。(《外傳》曰:“已復于事而逡。”○冥,亡定切。)

[疏]“晦冥”至“退也”。○釋曰:冥謂ウ冥,見《公羊傳》。奔,大走也。《左傳》曰:“車馳卒奔。”逡,卻退也。注“《外傳》曰:已復于事而逡”者,《齊語》管仲對桓公辭也。韋昭曰:“已,畢也。逡,伏退也。”此《國語》也,而謂之《外傳》者,韋昭曰:“左丘明采錄前世穆王以來,下訖魯悼智伯之誅,邦國成敗,嘉言善語,陰陽律呂,天時人事逆順之數,以為《國語》。其文不主于經,故號曰《外傳》也。”

?,仆也。(頓躓倒仆。○仆音赴。)

[疏]“?,仆也”。○釋曰:即前文?合與踣也。郭云:“頓躓倒仆。”

亞,次也。諗,念也。(相思念。○諗音沈。)

[疏]“亞,次也。諗,念也”。○釋曰:亞,下次也。通見《書》。諗者,相思念也。《小雅·四牡》云:“將母來諗。”

屆,極也。(有所限極。)

[疏]“屆,極也”。○釋曰:有所限極也。《大雅·瞻?》云:“靡有夷屆。”

?,同也。(《詩》曰:“奄有龜蒙。”)?,蓋也。(謂覆蓋。)

[疏]“?,同也。?,蓋也”。○釋曰:廣異言也。注“《詩》曰:奄有龜蒙”,《魯頌·?宮》文。言?覆同為已有。?又為蓋,謂覆蓋也。《易》曰:“惡積而不可?。”奄、扌?音義同。

恫,痛也。(《詩》曰:“神罔時恫。”)

[疏]“恫,痛也”。○釋曰:謂痛傷。注“《詩》曰:神罔時恫”,《大雅·思齊》文。王肅云:“文王之德,能上順祖宗,安寧百神,無失其道,無所怨痛。”

握,具也。(謂備具。)

[疏]“握,具也”。○釋曰:主持辦具也。郭云:“謂備具。”李本作“幄”,釋云:“居處位之具也。”《秦風·權輿》云:“夏屋渠渠。”鄭箋云:“屋,具也。”義其同乎?

振,訊也。(振者奮迅。)

[疏]“振,訊也”。○釋曰:謂振訊去塵也。郭云:“振者奮迅。”《曲禮》曰:“振書端書。”

鬩,恨也。(相怨狼。○鬩,呼歷切。)

[疏]“鬩,炅也”。○釋曰:郭云:“相怨恨。”孫炎本作狼,解云:“相狠戾。”《小雅·常棣》云:“兄弟鬩于墻。”毛傳云:“鬩,狠也。”狠者,忿呼之名。《曲禮》曰:“狠無求勝。”以字形異濫,故釋者致殊于義,兩解得之。

越,揚也。(謂發揚。)對,遂也。(詩曰:“對揚王休。”)

[疏]“越,揚也”。對,遂也。○釋曰:揚謂稱美。郭云:“謂發揚。”遂者因事之辭。注“《詩》曰:對揚王休”者,《大雅·江漢》文。

毀,火也。(《詩》曰:“王室如毀。”毀,齊人語。○毀音毀。)

[疏]“毀,火也”。○釋曰:李巡曰:“毀一名火。”孫炎曰:“方言有輕重,故謂火為毀。”郭云:“毀,齊人語。”《方言》云:“?果(可隗切),火也,楚轉語也,猶齊言?尾(音毀),火也。注“《詩》曰:王室如毀”者,《周南·汝墳》文。

懈,怠也。

[疏]“懈,怠也”。○釋曰:謂怠慢也。《大雅·?民》云:“夙夜匪懈。”

宣,緩也。(謂寬緩。)遇,偶也。(偶爾相值遇。)

[疏]“宣,緩也。遇,偶也”。○釋曰:郭云:“偶爾相值遇。”《春秋》隱八年“春,宋公衛侯遇于垂”,《?梁》曰:“不期而會曰遇。”

曩,?也。(《國語》曰:“曩而言戲也。”)

[疏]“曩,?也”。○釋曰:在今而道既往,或曰曩,或曰?。《書大傳》云:“?之取于囿中,勇力之取也。”注“《國語》曰:曩而言戲也”者,案《晉語》驪姬與優施謀飲里克酒,“乃歌曰:‘暇豫之吾吾,不如鳥烏。人皆集于苑,已獨集于枯。’里克笑曰:‘何謂苑?何謂枯?’優施曰:‘其母為夫人,其子為君,可不謂苑乎?其母既死,其子又有謗,可不謂枯乎?枯且有傷。’優施出,里克辟奠,不餐而寢。夜半,召優施,曰:‘曩而言戲乎?如有所聞之乎?’”是也。

亻皇,暇也。(《詩》曰:“不遑啟處。”○亻皇音皇。)

[疏]“亻皇,暇也”。○釋曰:謂?暇。注“《詩》曰:不遑啟處”者,《小雅·駟牡》文。

宵,夜也。

[疏]“宵,夜也”。○釋曰:舍人曰:“宵,陽氣消也。”《詩》云:“肅肅宵征。”《書》曰:“宵中星虛。”

懊,忄元也。(謂愛忄元。)忄曷,貪也。(謂貪羨。○懊,烏報切。忄元,五館切。忄曷,苦蓋切。)

[疏]“懊,忄元也。忄曷,貪也”。○釋曰:皆謂愛忄元、貪羨也。昭元年《左傳》云:“主民玩歲而忄曷日。”杜注云:“忄元,忄曷,皆貪也。”

支,柱也。(相支柱。○支音枝。柱音注。)

[疏]“支,柱也”。○釋曰:郭云:“相支柱也。”《說文》云:“支,柱砥。古用木,今以石。”《字書》云:“柱屋之欹。”

裁,節也。<立立>,并也。(《詩》曰:“并坐鼓瑟。”)

[疏]“裁,節也。<立立>,并也。○釋曰:《易·泰卦》云:“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裁、財音義同。并古今字。注“《詩》曰:并坐鼓瑟”者,《秦風·車鄰》篇文。

卒,既也。(既,已。)

[疏]“卒,既也”。○釋曰:皆謂盡已也。

忄曹,慮也。(謂謀慮也。○忄曹音囚。)

[疏]“忄曹,慮也”。○釋曰:郭云:“謂謀慮也。”《字書》作“?”。

將,資也。(謂資裝。)

[疏]“將,資也”。○釋曰:行所資也。郭云:“謂資裝。”

黹,纟失也。(今人呼縫纟失衣為黹。○黹,致恥切。纟失音秩。)

[疏]“黹,纟失也”。○釋曰:謂縫剌也。郭云:“今人呼縫纟失衣為黹。”鄭注《司服》云:“黼黻希繡,希讀為黹,謂剌繡也。”

遞,迭也。(更迭。)

[疏]“遞,迭也”。○釋曰:李巡曰:“遞者,更迭、間廁、相代之義。”《邶·柏舟》云:“胡迭而微。”

矧,況也。(譬況。)

[疏]“矧,況也”。○釋曰:說文云:“矧,況辭。從矢。取辭之所之如矢也。”郭云:“譬況。”謝氏云:“志譬況。”是也。

廩,<廣鮮>也。(或說云即倉廩,所未詳。○<廣鮮>,息淺切。)

[疏]“廩,<廣鮮>也”。○釋曰:《廣雅》云:“<廣鮮>,倉也。”則廩、<廣鮮>皆?倉之別名。孫炎云:“<廣鮮>,藏?鮮?也。”舍人云:“廩,少鮮也。”郭云:“或說云即倉廩,所未詳。”

逭,逃也。(亦見《禮記》。○逭音換。)

[疏]“逭,逃也”。○釋曰:謂遁逃。《商書·大甲》云:“自作孽,不可逭。”注“亦見《禮記》”者,案《緇衣》云:“子曰:‘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大人溺于民,皆在其所褻也。’”下云:“《太甲》曰:‘天作孽,可違也。自作孽,不可以逭。’”

訊,言也。(相問訊。)

[疏]“訊,言也”。○釋曰:訊問以言也。郭云:“相問訊。”《詩》云:“執訊獲丑。”

間,亻見也。(《左傳》謂之諜,今之細作也。○間,諫。亻見,胡典切。)

[疏]“間,亻見也”。○釋曰:反間一名亻見,今之細作也。注“《左傳》謂之諜”者,案桓十二年云:“使伯嘉諜之。”杜注云:“諜,伺也。”兵書謂之反間也。案《說文》云:“諜,軍中反間也。”謂詐為敵國之人,入其軍中,伺候間隙以反報其主。又鄭注《周禮·掌戮》云:“諜謂奸寇反間者。”

?,沆也。(水流漭沆。○?音云。沆,胡黨切。)

[疏]“?,沆也”。○釋曰:《說文》云:“?,轉流也。”一曰沆。郭云:“水流漭沆。”漭沆,水大貌。

干,?也。(相?衛。)

[疏]“干,?也”。○釋曰:郭云:“相?衛。”孫炎曰:“干盾自蔽?。”《周南·兔?》云:“公侯干城。”言公侯以武夫自固為?蔽如盾,為防守如城然。

趾,足也。(足,腳。)?非,刖也。(斷足。○?非,扶味切。)

[疏]“趾,足也。?非,刖也”。○釋曰:《易》云:“賁其趾。”趾則足也,亦謂之腳。?非一名刖,斷足刑也。《呂刑》云:“非刂罰五百。”孔安國云:“刖足曰非刂。”鄭注《司刑》云:“刖,斷足也。”周改臏作刖。?非、非刂音義同。

襄,駕也。(《書》曰:“懷山襄陵。”)

[疏]“襄,駕也”。○釋曰:謂乘駕也。《鄭風·大叔于田》云:“兩服上襄。”注“《書》曰:懷山襄陵”,《堯典》文。

忝,辱也。燠,暖也。(今江東通言燠。○燠,于六切。)

[疏]“忝,辱也。煥,暖也”。○釋曰:忝謂恥辱也。《詩》曰:“無忝爾所生。”暖,溫也。《洪范》云:“哲時燠若。”郭云:“今江東通言燠。”

塊,??也。(土塊也。《外傳》曰:“枕[C052]以??。”○??,孚逼切。)

[疏]“塊,??也”。○釋曰:塊者,結土也。《說文》云:“塊,俗[C052]字也。”[C052]一名??。郭云:“土[C052]也。”注“《外傳》曰:枕[C052]以??”。案《吳語》:吳王夫差既許越成,乃大戒師徒,將以伐齊。申胥進諫曰:“昔楚靈王不君,其臣箴諫不入。乃筑臺于章華之上,闕為石郭,陂漢,以象帝舜。罷弊楚國,以間陳、蔡。不?方城之內,逾諸夏而圖東國,三歲于沮、汾以服吳、越。其民不忍饑勞之殃,三軍叛王于乾?。王親獨行,屏營仿亻皇于山林之中,三日乃見其涓人疇。王呼之曰:“余不食三日矣。”疇趨而進,王枕其股以寢于地。王寐,疇枕王以?卜而去之。王覺而無見,乃匍匐將入于棘圍,棘圍不納也,乃入芊尹申亥氏焉。”是其事也。《說文》云:“?卜,匹角切。亦塊也。今注云“枕[C052]”者,字之誤也。[C052]當作王。又《外傳》作?卜。郭云“以??”者,蓋亦理同。或所見本異也。

將,齊也。(謂分齊也。《詩》曰:“或肆或將。”○齊,才細切。)

[疏]“將,齊也”。○釋曰:郭云:“謂分齊也。”“《詩》曰:或肆或將”者,《小雅·楚茨》文。毛傳云:“肆,陳。將,齊也。或陳于牙,或齊其肉。”王肅云:“分齊其肉所當用也。”

饣胡,饣?也。(糜也。)

[疏]“饣胡,饣?也”。○釋曰:郭云:“糜也。”下云:“鬻,糜。”郭云:“淖糜。”然則饣胡、饣?、鬻、糜相類之物,稠者曰糜,淖者曰鬻,饣胡、饣?是其別名。昭七年《左傳》云:“饣?于是,鬻于是,以饣胡余口。”

啟,跪也。(小跪。)

[疏]“啟,跪也”。○釋曰:謂跪拜也。《小雅·四牡》云:“不遑啟處。”郭云:“小跽。”《說文》曰:“跽,長跪也。”《莊子》云:“擎跽曲拳,臣之禮也。”

[A203],密也。(謂纟致密。○[A203],武延切。)

[疏]“[A203],密也”。○釋曰:郭云:“謂纟致密。”

開,辟也。(《書》曰:“辟四門。”)

[疏]“開,辟也”。○釋曰:“《書》曰:“辟四門”,《虞書·舜典》文。

袍,衤繭也。(《左傳》曰:“重衤繭衣裘。”○衤繭,吉典切。)

[疏]“袍,衤繭也”。○釋曰:玉藻云:“纟廣為繭,?為袍。”鄭玄云:“衣有著之異名也。”纟廣謂今之新綿,?謂今之纟廣及舊絮也。然則衤繭是袍之別名,謂新絲著袍者也。注“《左傳》曰:重衤繭衣裘”者,襄二十一年傳云:楚子使?子馮為令尹,“遂以疾辭。方暑,闕地,下冰而床焉,重繭衣裘,鮮食而寢。”是也。

障,畛也。(謂壅障。)

[疏]“障,畛也”。○釋曰:郭云:“謂壅障。”一名畛。《左傳》曰:“封畛土略。”

?,?舌也。(面?舌然。○?舌音滑。)

[疏]“?,?舌也”。○釋曰:郭云:“面?舌然。”孫炎曰:“?,人面?舌然。”《說文》曰:“?,面見人。”“?舌,面?也。”然則?與?舌皆面見人之貌。《詩》云:“有?面目。”

鬻,糜也。(淖糜。○鬻,之六切。)舒,緩也。(謂?緩。)

[疏]“鬻,糜也。舒,緩也”。○釋曰:郭云:“謂?緩。”《詩》云:“舒而脫脫兮。”

<周羽>,纛也。(今之羽葆幢。)纛,翳也。(舞者所以自蔽翳。○<周羽>,徒刀切。纛,徒到切。)

[疏]“<周羽>,纛也。纛,翳也”。○釋曰:李巡曰:“<周羽>,舞者所持纛也。”孫炎曰:“纛,舞者所持羽也。”郭云:“今之羽葆幢。”鄭司農注《鄉師》云:“<周羽>,羽葆幢也。”蔡邕《獨斷》云:“以旄牛尾為之,大如斗,在左?馬頭上。所謂黃屋左纛。”纛又謂之翳。郭云:“舞者所以自蔽翳。”然則<周羽>一名纛,纛所以為翳。故《王風》云:“左執?。”毛傳云:“?,纛也。翳也。”

隍,壑也。(城池空者為壑。)

[疏]“隍,壑也”。○釋曰:隍,城池無水者。郭云:“城池空者為壑。”《易·泰卦·上六》:“城復于隍。”

Ρ,搴也。(謂拔取菜。)

[疏]“Ρ,搴也”。○釋曰:孫炎曰:“皆釋菜也。”某氏曰:“搴猶拔也。”郭云:“謂拔取菜”,以搴是拔之義。《史記》曰:“斬將搴旗。”謂拔取敵人之旗也。《周南·關雎》云:“參差荇菜,左右Ρ之。”故云“謂拔取菜”。毛傳云“Ρ,擇”,亦謂拔菜而擇之也。

典,經也。威,則也。(威儀可法則。)

[疏]“典,經也。威,則也”。○釋曰:《周禮》:“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鄭注云:“典,常也,經也,法也。王謂之禮經,常所秉以治天下也。邦國官府謂之禮法,常所以守為法式也。常者其上下通名。”郭云:“威儀可法則。”詩曰:“敬慎威儀,維民之則。”

苛,?介也。(煩苛者多嫉?介。○?介,胡計切。)

[疏]“苛,?介也”。○釋曰:說文云:“?介,妒也。”郭云“煩苛者多嫉?介”,言煩苛之人多嫉妒。

芾,小也。(芾者,小貌。○芾音貝。)

[疏]“芾,小也”。○釋曰:芾是木干及葉之小者也。《召南》云:“蔽芾甘棠。”此比于大木為小也。《我行其野》云:“蔽芾其樗。”鄭箋云:“樗之蔽芾始生。”謂樗葉之始生形亦小也。郭云:“芾者,小貌。”

迷,惑也。狃,復也。(狃忄大復為。○狃,女九切。復,扶又切。)

[疏]“迷,惑也。狃,復也”。○釋曰:《小雅·節南山》云:“俾民不迷。”謂不惑也。狃,復習也。郭云:“狃忄大復為。”孫炎云:“狃忄大,前事復為也。”《說文》云:“狃,狎也。”“忄大,習也。”《鄭風》云:“將叔無狃。”毛傳云:“狃,習也。”桓十三年《左傳》云:“莫敖狃于蒲騷之役。”杜注云:“狃,忄大也。”然則狃、忄大皆貫習之義,復亦貫習之意也。

逼,迫也。般,還也。(《左傳》曰:“般馬之聲。”○般音班。還音旋。)

[疏]“逼,迫也。般,還也”。○釋曰:逼,相急迫也。般,還,反也。注“《左傳》曰:般馬之聲”者,襄十八年晉大夫邢伯告中行伯之辭也。

班,賦也。(謂布與。)

[疏]“班,賦也”。○釋曰:郭云:“謂布與。”桓六年《左傳》云:“諸侯之大夫戍齊,齊人饋之餼,使魯為其班。”《聘禮記》云:“?分肉及Φ車。”班、?分音義同。《左傳》曰:“屬役賦丈。”

濟,渡也。濟,成也。濟,益也。(所以廣異訓,各隨事為義。)

[疏]“濟渡”至“益也”。○釋曰:郭云:“所以廣異訓,各隨事為義。”《方言》云:“過渡謂之涉濟。”彼注云:“猶今云濟渡。”《左傳》曰:“濟河焚舟。”濟又為成。《左傳》曰:“以欲從人,則可;以人從欲,鮮濟。”濟又為增益。《左傳》曰:“盍請濟師于王。”

緡,綸也。(《詩》曰:“維絲伊緡。”緡,繩也,江東謂之綸。○緡音民。)

[疏]“緡,綸也”。○釋曰:孫炎云:“皆繩名也。”郭云:“緡,繩也。江東謂之綸。”注“《詩》曰:維絲伊緡”者,《召南·何彼?矣》文。

辟,歷也。(未詳。)?,?也。(漉漉出涎氵未。○辟,婢亦切。?,仕其切。)

[疏]“辟,歷也。?,?也”。○釋曰:李巡云:“吐沫,?也。”郭云:“漉漉出涎沫。”《鄭語》云:《訓語》有之日:“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為二龍,以同于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夏后卜殺之,與去之,與止之,莫吉。卜請其?而藏之,吉。”韋昭云:“?,龍所吐沫,龍之精氣也。”

寬,綽也。(謂寬裕也。)

[疏]“寬,綽也”。○釋曰:孫炎云:“牲之裕者。”郭云:“謂寬裕也。”《皋·陶謨》云:“寬而栗。”

袞,黻也。(袞衣有黻文。)

[疏]“袞,黻也”。○釋曰:郭云:“袞衣有黻文。”《小雅·采菽》云:“玄袞及黼。”袞,必兼有黼黻,《詩》但言“及黼”,嫌于無黻,故此釋之。毛傳云:“玄袞,卷龍也。白與黑謂之黼。”鄭箋云:“玄袞,玄衣而畫以卷龍也。黼,黼黻,謂?衣也,諸公之服,自袞冕而下。”

華,皇也。(《釋草》曰:“{艸皇},華榮。○華,胡瓜切。)

[疏]“華,皇也”。○釋曰:草木之華,一名皇。樊光引《詩》云:“皇皇者華。”孫炎云:“皇皇猶煌煌。”郭云“《釋草》曰:皇,華榮”,引之以證皇亦華榮之名。

昆,后也。(謂先后。方俗語。)

[疏]“昆,后也”。○釋曰:郭云:“謂先后。方俗語。”《大禹謨》云:“官占惟先蔽志,昆命元龜。”

彌,終也。(終竟也。)

[疏]“彌,終也”。○釋曰:郭云:“終竟也。”《大雅·生民》云:“誕彌厥月。”言大矣后稷之在其母終人道十月而生也。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