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凱
(河南科技學院圖書館,河南 新鄉453003)
關鍵詞:OA;OA資源;OA實現途徑
摘要:文章通過對OA實現途徑的研究進行綜述,探討了OA資源的發展趨勢,同時分析了OA實現途徑的發展以及不足,為下一步研究做準備。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6)09-0109-03
收稿日期:2016-08-06
作者簡介:胡凱(1984—),河南科技學院圖書館助理館員。
20世紀90年代以來,開放獲取(Open Access)資源(以下簡稱“OA資源”)作為一種可被大多數學者自由獲取的資源,在學術交流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相關的研究也在不斷豐富和發展。目前,大多數學者都比較認同《布達佩斯開放存取計劃》(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BOAI)提出的兩種OA實現途徑:自我存檔和OA期刊。芬蘭學者Bo-Christer Bjork將OA實現途徑總結為四種,分別是:實施同行評審的電子期刊、特定學科領域的預印本服務器、基于大學的機構典藏庫以及作者本人的個人主頁。國內學者李武等[1]將OA實現途徑歸納為OA期刊和OA倉儲;李春旺[2]將OA實現途徑劃分為基于OAI的開放元數據機制、基于DOI的永久性保存與利用機制、基于搜索引擎的開放獲取機制、基于Web Service的開放獲取機制。筆者對OA實現途徑的研究分為OA期刊和OA知識庫進行論述。
1OA期刊
1.1質量評價研究
OA期刊成功的關鍵在于期刊的質量。朱連花等[3]以DOAJ收錄的OA期刊為對象,通過總體狀態分析、年度收錄分析、區域收錄分析、學科收錄分析、引文指標分析,指出OA期刊總體質量已經超越了學術期刊的平均水平。目前,對OA期刊的質量評價研究主要是傳統評價方法和電子期刊評價方法兩種。
1.1.1傳統評價方法方面。潘琳[4]從質量控制手段、世界著名檢索工具收錄OA期刊的數量、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on the Web(JCR Web)收錄的OA期刊的印證情況等多個角度,對OA期刊進行分析,認為OA期刊越來越受到學者的關注和認可,并認為OA期刊的質量和學術影響力會不斷提升。劉海霞等[5]通過對OA期刊的影響因子、即時因子、引用影響及影響因子排名的比較,進行質量評價的研究。胡德華等[6]通過抽取2004年生物學領域內影響因子相近的5種完全OA期刊和5種非OA期刊,從平均被引頻次、被引頻次的極差、平均作者數、論文合著率4個指標進行統計分析,得出OA期刊已經達到甚至超過非OA期刊的結論。
1.1.2創新評價方法方面。張紅芹等[7]首先借鑒傳統的期刊評價指標以及方法,經過驗證其可行性,對指標進行適當的調整以使其符合OA期刊的特點,同時針對OA期刊網絡傳播的特點從質量控制方面、學術型網站性能測評以及新型的下載影響因子對OA期刊進行質量評價。劉海霞等[8]探討了雙邊市場理論在OA期刊質量評價研究中的應用,提出期刊評價的模型,研究了利潤最大化期刊和非營利期刊的最佳費用結構,特別是均衡狀態下采用OA模式的條件。陶雯等[9]分析了同行評議法、引文分析法、網絡計量法在OA期刊評價中的不足,提出了OA期刊質量綜合評價的方法,分析了層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在OA期刊質量評價中的優缺點。
1.2影響力研究
OA期刊作為一種新型的網絡學術資源,其影響力的大小也引起學者們的關注。劉暢[10]根據《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選取生物學OA期刊,利用JCR Web數據、著名OA期刊目錄、OA出版者統計數據分析OA期刊的影響力,同時利用圖書情報學領域著名OA期刊分析OA期刊影響力作為補充,證明了越來越多的高質量期刊正在逐漸轉向OA出版。袁順波等[11]采用基于引文的評級方法和基于網絡的鏈接的評價方法對圖書情報學領域的97份OA期刊的學術影響力進行評價,結果表明圖書情報學OA期刊已經成為該學科領域學術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韓鵬鳴[12]采用特征因子為文獻計量的統計指標,對OA期刊的影響力進行評價,同時對OA期刊與非OA期刊進行對比分析,對其發展趨勢進行曲線擬合分析。
2OA知識庫
OA知識庫又稱OA倉儲、自行典藏、自行存檔等,在BOAI中被稱為“綠色道路”,最早是為了解決傳統期刊出版滯后于學術研究發展的問題。研究人員用預印本的方式進行學科領域的同行交流,一些學術組織將這些用于共享的學術信息存放在服務器中供用戶免費訪問和使用,這就是早期OA知識庫的雛形。國內學者李武從現實情況出發,采用調查法[13]、訪談法[14]等多種方法,調查分析了科研人員接受OA知識庫的影響因素,并構建了影響因素的理論模型[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