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衄(附論)
夫大衄者,口耳皆血出是也。蓋血為營而藏于肝,氣為衛而主于肺,肺開竅于鼻,三者相為
方
遠志湯
(出《圣濟總錄》)
治大衄不止。
遠志(去心)天門冬(去心焙)麥門冬(去心焙)阿膠(炙燥)當歸(切燥)藕節(洗凈)甘黃(去節)桃仁(浸去皮尖篩,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至七
遠志散
(出《圣惠方》)
治大衄不止。
遠志(半兩去心)白芍藥(三分)桂心(一分)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阿膠(搗碎炒藥生干地黃柴錢,水一盞,煎至五分
阿膠散
(出《圣惠方》)
治大衄未止,計數升,不知人事,以生地黃汁調
服。
立效散
(出《十便良方》)
治大衄。
熟艾(二彈子大)牛皮膠(一兩炙黃燥)上以煎了豉汁一大盞,同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鼻血不止,
(出《肘后方》)上用白芨為末,津調涂鼻山根上,立止。
生地黃飲
(一名地黃散)
治大衄口鼻出血,及胸心氣急勞熱等證。
黑神散
(出《圣濟總錄》)
治鼻中及耳,皆出血不止。
白刺皮(燒灰存性半兩)人中白(半錢溺盆內積垢)上細研為散,每用少許搐在鼻中。
苦參散
(出《圣惠方》)
治大衄,口耳皆出血不止。
苦參(一兩)黃連(一兩去須)川大黃(銼微炒)梔子仁柏葉(各半兩)桑耳(一兩)上候溫服。
紫參散
(出《圣惠方》)
治大衄不止。
紫參(一分)郁金(半兩)子芩(一分)甘草(半分炙微赤銼)白龍骨(半兩)鹿角膠(半
苦參湯
(出《圣濟總錄》)
治大衄口耳皆血出不止。
苦參(銼)黃連(去須一兩)大黃(炒一兩)生地黃汁(一合)梔子(七枚去皮)上粗搗篩
三黃散
(一名瀉心湯《旅舍備要方》)
治鼻衄過多,并酒渣,大便閉而有熱
者,蜜水調服。
柏葉散
(一名側柏散)
治口鼻出血,如涌泉,須臾不救。
又方
(出《圣惠方》)
治大衄,口耳皆出血不止。
斷弓弦(一分燒灰)白礬(一分燒灰)上為散,以二大豆許,吹入鼻中瘥。
阿膠湯
(出《圣惠方》)
治大衄口耳皆出血不止。
阿膠(炙燥一兩)蒲黃(半兩)上粗搗篩,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地黃汁一合,煎至六分溫用生地黃切煎
圣效方
(出《圣惠方》)
治鼻衄至一斗,并大衄。
綿(五兩)人中白(一團如雞子黃大)上燒為灰研細,每服二錢,溫水調下。
萊菔酒治大衄不止。
上萊菔不拘多少,每細銼一合,用酒一盞,先煎酒令百沸,再下萊菔,再煎一兩沸,俟溫濾
玉漿散
(出《傳信方》)
治大衄。
上白面不拘多少,每服三錢,用冷水調下,一方有鹽一錢。
治出血不止。
用紙三四層,冷水浸透,搭鼻梁、及項頸二處,干則再用漿水浸濕,血即止。
鼻久衄(附論)
夫鼻衄者,由熱乘血氣也。肝藏血,肺主氣,開竅于鼻中。若臟腑勞損,血氣生熱,血得熱色
方
桑根白皮丸
(出《圣濟總錄》)
治鼻久衄不止。
桑根白皮(炙銼)山梔子(去皮殼)黃芩(去黑心)甘草(炙銼)羌活(去蘆頭)防風(去參白茯苓(去皮)柴胡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五黃丸
(出《濟生拔萃方》)
治衄血久不止,大便結燥者下之。
大黃(五錢)芒硝(三錢)甘草(一錢)生地黃(三錢)梔子(一錢)黃芩(一錢)黃連(一
阿膠散
(出《圣惠方》)
治衄久不止。
阿膠(杵碎二兩炒黃燥)桂心當歸細辛(各一兩)龍骨(二兩)兩)亂發(三兩燒灰)上為細散,每服以粥飲調下二錢,一方有芎,無蒲黃。
清肺飲子
(一名麥門飲出《試效方》)
治衄血吐血,久不愈。
五味子(十個)麥門冬(去心)當歸身人參生地黃(各半錢)黃(一錢)上為粗末,
刺薊散
(出《圣惠方》)
治鼻衄久不止。
刺薊(二兩)竹茹(二兩)蒲黃艾葉亂發灰白藥(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
地黃散
(出《濟生拔萃方》)
治衄往來久不愈。
生地黃熟地黃枸杞子地骨皮(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蜜湯調下,日三。
茜梅丸
(出《醫方大成》)
治衄血無時。
茜草根艾葉(各一兩)烏梅肉(焙干半兩)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嘗苦此
亂發灰散
(出《圣惠方》)
治鼻衄久不止,令人目眩心煩。
亂發灰(一分)桂心(半兩)干姜(一分炮制)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漿水調下二錢,先
榴花散
(出《圣惠方》)
治鼻衄久不止,諸藥不效。
石榴花(曝干)故綿灰(各半兩)人中白(一分)上同研細,更入麝香一錢,研均,少少吹
麥門冬飲子
(出《濟生拔萃方》)
治衄血不止。
麥門冬生地黃(各等分)上銼,每服一兩,水煎服,又衄血、先朱砂蛤粉之藥,次木香并用之。
蒲黃散
(出《圣惠方》)
治鼻衄,經久不止。
蒲黃(二兩)石榴花(一兩末)上和研為散,每服以新汲水,調下一錢。
治鼻衄久不止,身面俱黃,
(出《圣惠方》)赤馬通(七塊以水一盞絞汁)阿膠(三分搗碎炒令黃燥)上將馬通汁,調阿膠,令稀稠得所
吹鼻散
(出《圣惠方》)
治鼻久衄不止。
緋帛灰(三錢)亂發灰(二錢)上研細,少許吹入鼻中。
鉛丹散
(出《圣濟總錄》)
治鼻久衄。
上用鉛丹不拘多少,研如粉,每服二錢,發時新汲水調下。
白礬散
(出《圣濟總錄》)
治鼻久衄。
上用鉛礬半兩,燒令汁盡,細研羅為末,以少許吹鼻中。
特效方
(出《危氏方》)
治衄血久不止。
上以蒲黃、血竭為末,吹入鼻中。
又方
上用薄荷,以水童便煎,用紗帛包,塞入鼻中。
又方
(《旅舍備要方》)用棕櫚燒灰,隨左右鼻搐之。
葉氏方
上隨衄左右,以新汲水洗足。
又方
上以左捻紙索子,系手第四指,咒曰:血神住。立止。
治鼻衄血,久不止,
(出《肘后方》)上用桔梗為末,水服方寸匕,日四五服,立止吐血下血。
又方
(出《圣惠方》)用老鴟翅關大骨,微炙搗為細末,少少吹入鼻中。
又方
(出《圣惠方》)上用烏賊魚骨半兩,去甲搗為細散,少許吹入鼻中即止,如未便著,少許干浮萍草末,吹入
又方
(出《圣惠方》)用干苔二兩,燒灰為末,少許吹入鼻中。
治鼻中瀝血,經旬日不止,
(出《圣惠方》)上用南墻墻衣,如兩杏仁大,鼻中塞之,初時被血推卻,仍取塞之。
衄蔑(附論)
夫《內經》謂膽移熱于腦,則辛鼻淵,傳為衄蔑瞑目。夫血得熱則涌溢,得寒則凝滯。
膽不汐
方
地黃竹茹湯
(出《圣濟總錄》)
治衄血汗血,消熱結。
生地黃(切焙一斤)青竹茹(五兩)黃芩(去黑心)當歸(焙)甘草(炙)芍藥芎(各三大,每服五錢,水一
竹茹湯
(出《圣濟總錄》)
治血衄汗血,熱盛所致。
生竹茹生地黃(切焙)黃芩(去黑心各二兩)蒲黃芍藥麥門冬(去黑心各一兩)上粗
黃柏飲
(出《圣濟總錄》)
治鼻衄汗血。
黃柏(去粗皮)葛根(銼)黃芩(去黑心各一兩半)雞蘇(一兩)凝水石(二兩)生竹茹(后臨臥溫服。
白藥散
(出《圣濟總錄》)
治衄血汗出。
白藥(二兩半)生地黃(汁三合)生藕汁(一合)生姜汁(少許)上搗白藥為末,先煎三冬汁三合,和
紫參散
(出《圣濟總錄》)
治衄血汗血久不止。
紫參黃芩(去黑心各一分)郁金甘草(炙各半分)上為散,每服三錢,以生地黃汁一合
刺薊湯
(出《圣濟總錄》)
治熱氣上行,衄血汗血。
刺薊雞蘇葉(各二兩)黃連(去須)犀角(鎊)生干地黃(各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五
定命散
(出《宣明論》)
治膽受熱,血妄行,鼻中衄蔑,并血汗不止。
朱砂水銀麝香(各等分)上為末,每服半錢,新汲水調下,不計時候,如引藥看老幼虛
郁金散
(一名金光散出《圣濟總錄》)
治衄血汗血。
郁金甘草(炙)青黛(各半兩)上為散,每服二錢,用雞子調下。
生地黃飲
(出《圣濟總錄》)
治衄血汗血。
獨圣湯
(出《圣濟總錄》)
治血妄行,或衄或蔑。
上用黃芩五兩,去黑心,細銼如麻豆大,每服七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一方為
肺臟壅熱吐血(附論)
夫肺居膈上,與心臟相近。心主于血,肺主于氣,氣血相隨循環不息。若臟腑久積熱毒,則憂
方
補肺白花煎
(出《圣惠方》)
治肺壅熱,吐血后,咳嗽疲劣。
白蜜(五合)生地黃汁(五合)生姜(一合)黃牛乳(五合)藕汁(三合)秦艽(一兩去苗)(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汁兼干柿,同于銀鍋子內,以慢火煎成匙。
蒲黃散
(出《圣惠方》)
治肺壅熱,氣逆吐血。
蒲黃(三錢)當歸(銼微炒)人參(去蘆頭)天門(去心焙)麥門冬(去心焙)甘草(生用一兩)上為細末,
天竺黃散
(出《圣惠方》)
治肺臟壅熱,吐血心膈煩悶。
天竺黃人參側柏葉(焙)大黃(銼炒)犀角(鎊)黃(銼焙)赤茯苓(去黑皮)馬調,下不拘時。
刺薊散
(出《圣惠方》)
治肺壅熱,吐血不止。
刺薊川升麻鹿角膠(搗碎炒令黃燥)羚羊角青竹茹當歸(銼微炒各半兩)生干地黃服,不計時
雞蘇散
(出《圣惠方》)
治肺臟壅熱,痰唾內有血,咽喉不利。
雞蘇莖葉赤茯苓半夏(湯洗七次去骨)桔梗(去蘆頭)黃(銼各一兩)甘草(半兩炙以水一大盞,入
五汁湯
(出《圣惠方》)
治肺壅熱極,肺脹喘,吐血不止。
生藕汁生地黃汁刺薊根汁牛蒡根汁生姜汁(半合)生蜜(一合)上和令勻,每服一
白茅根散
(出《圣惠方》)
治肺臟熱壅滯,唾血。
桑根白皮(二兩銼)白茅根(銼)黃芩紫菀(洗去土各一兩)犀角屑(三分)刺薊根(一汁一合,
地榆散
(出《圣惠方》)
治心肺熱盛、吐血不止。
地榆(銼)甘草(銼生用各半兩)柏葉吳藍黃芩(各三兩)刺薊(一兩)上為散,每服四
紅藍花散
(出《圣惠方》)
治肺壅熱,吐血不止。
紅藍花(一兩)犀角屑茅根(銼)麥門冬(去心各三分)伏龍肝(半斤以水五大盞浸濾滓,不計時
伏龍肝散
(一名明膠散出《圣惠方》)
治肺壅熱極,肺脹吐血不止。
黃明膠(搗碎炒少黃燥)桑葉(各一兩)伏龍肝(一兩半)上為細末,每服不計時候,以糯
紅藍花散
(出《圣惠方》)
治心肺熱極、吐血不止。
紅藍花(二兩)伏龍肝(一合)甘草(半兩生用)上為細末,每于食后,煎竹茹湯,調下二
吐血后虛熱胸中痞口燥(附論)
夫上焦有邪,則傷于臟,臟傷則吐血。人病吐血之后,營衛俱虛,陰陽痞隔,陽氣不降,故
方
補肺湯
(出《圣濟總錄》)
治吐血后,胸中痞痛,口燥不喜食。
黃(細銼)桂(去粗皮)生干地黃(焙)赤茯苓(去黑皮)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紫菀遠志(去心)麥門冬根白皮(銼炒各一兩)人參(半,大棗二枚擘破,同煎至一盞
地黃湯
(出《圣濟總錄》)
治心肺壅熱,上焦不利,吐血胸中痞口干。
生地黃(干焙)地骨皮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銼)大黃(濕紙裹煨銼)玄參黃芩(苗土)桑根白皮(銼不拘時候。
當歸湯
(出《危氏方》)
治三焦虛損,或上下發泄,吐唾血,皆從三焦起,
或因熱損發,或當歸干姜(炮)熟地黃柏皮小薊羚羊角(鎊)阿膠(炒各三錢三字)白術芍藥(如指大,煎一方無白
茯苓湯
(出《圣濟總錄》)
治吐血后,身體虛弱,胸中痞隔,口舌干燥。
赤茯苓(去黑皮)黃連(去須)生干地黃(焙)梔子仁黃芩(去黑心)大黃(銼炒各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三
柏藥散
(出《圣濟總錄》)
治吐血后,胸中痞口干,及嗽。
柏藥(焙)蒲黃(各一兩)木香烏魚骨(去甲炙)棕皮當歸(切焙各半兩)阿膠(炙燥地黃汁少許
鹿角膠散
(出《圣濟總錄》)
治吐血后虛熱,胸中痞口燥。
鹿角膠(炙燥)阿膠(炙燥)秦艽(去苗土)糯米(炒黃)烏梅(去核炒各等分)上為細散
抵圣湯
(出《圣濟總錄》)
治男子婦人吐血后,膈虛熱。
陰地蕨紫河車(銼)管仲甘草(炙銼各半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
阿膠散
(出《圣濟總錄》)
治吐血后,上腕痞隔,虛熱口燥。
阿膠(炙)生干地黃(焙)黃柏(去粗皮蜜炙各半兩)上為細散,每服二錢,用綿灰蜜湯調
人參散
(出《圣濟總錄》)
治吐血后虛熱、胸中痞口燥。
人參(二兩)阿膠(炙令燥一兩)甘草(炙銼半兩)黃(細銼一兩半)上為細散,每服二
茜草丸
(出《圣濟總錄》)
治吐血后,虛熱燥渴,及解毒。
茜草(銼)雄黑豆(去皮)甘草(炙銼各等分)上為細末,井花水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
神效散治吐血后虛熱,胸中痞,口燥。
嘔血(附論)
夫憂愁思慮則傷心,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則傷肝,蓋心主血,肝藏血,二臟俱傷,則血不循
方
款冬花丸
(出《圣濟總錄》)
治吐血唾血,咳逆氣喘短氣。
款冬花紫菀(去苗土各三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豉(炒各二兩半)人參桂(去(去梗焙)生干地黃下,日三夜二服。
伏龍肝散
(出《圣惠方》)
治嘔血不止,胸膈煩痛,心氣逆。
伏龍肝(一兩)桂心當歸赤芍藥白芷芎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兩)細辛(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茹,無阿膠。
竹茹散
(出《圣惠方》)
治嘔血久不瘥,心神煩悶,臟腑勞傷。
竹茹(一團如雞子大)白芍藥當歸生干地黃(各半兩)羚羊角屑鹿角膠麥門冬(去姜半分,煎
黃散
(出《圣惠方》)
治傷中胸里攣痛,咳嘔血出,時作寒熱,小便赤
黃,此是勞傷所致黃(銼一兩半)桂心(一兩半)阿膠(搗碎炒令黃燥)生干地黃當歸遠志(去心)人半分,煎至六
澤蘭湯
(出《千金方》)
治傷中里急,胸脅攣痛,欲嘔血,時寒時熱,小便
黃,皆傷于房勞澤蘭糖(各一斤)桂心桑根白皮人參(各三兩)遠志(二兩)生姜(五兩)麻仁(一忌勞動。
麥門冬汁
(出《圣濟總錄》)
治嘔吐血及鼻衄。
生麥門冬(汁)生地黃(汁)生藕(汁)冷熟水(各一盞)白藥(一兩為末)上合和勻,每
澤蘭湯
(出《圣濟總錄》)
治傷中胸內急痛,咳嗽嘔吐血,時寒時熱,小便
黃赤。
澤蘭葉(六兩)大黃(銼炒)遠志(去心各一兩)人參(三兩)麻仁桑根白皮(銼各四兩)
生地黃湯
(出《千金方》)
治憂恚嘔血,煩滿少氣,胸中痛。
生地黃(一斤)大棗(五十枚)阿膠甘草(各三兩)上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
四味丸
(一名四生丸)
治嘔血、吐血、衄血,若陽乘陰,血熱妄行,宜服此
藥。
(方見四生丸)
治憂恚嘔吐,煩滿少氣,胸中疼痛。
用柏葉搗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二錢。
荊芥飲
(出《圣濟總錄》)
治嘔血不止。
荊芥穗梔子仁黃芩(去黑心)蒲黃(各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
阿膠散
(出《經驗良方》)
治傷損嘔血,開胃。
阿膠(三個好者炒)木香(一錢)糯米(一合半)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百沸湯點,不拘時
羚羊角飲
(出《圣濟總錄》)
治卒嘔血。
羚羊角(鎊一兩半)桂(去粗皮二兩)大黃(銼炒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半,
刺薊散
(出《圣惠方》)
治嘔血、頭疼壯熱,遍身疼痛,四肢煩悶。
刺薊青竹茹(各一兩)雞蘇葉白茯苓(各半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上為散,每服溫服。
郁金散
(出《圣濟總錄》)
治嘔血
五靈脂餅子
(出《圣濟總錄》)
治吐血嘔血。
五靈脂(一兩)蘆薈(二錢)上藥滴水和丸,如雞頭大,捏作餅子,每服二餅,龍腦漿水下
赤芍藥湯
(出《醫方大成》)
治瘀血蓄胃,心下脹滿,食入即嘔血,名曰血
嘔。
赤芍藥(二兩)半夏(一兩半湯炮七次)陳皮(一兩)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七
阿膠湯
(出《圣濟總錄》)
治嘔血,煩滿少氣,胸中痛。
阿膠(炙令燥)甘草(炙一兩半)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地黃汁三合,同煎至
大薊飲
(出《濟生方》)
治嘔血吐血。
大薊汁生地黃汁(等分)上和勻,入姜汁少許,生蜜少許,攪勻冷服,不拘時候。
荊芥湯
(出《圣濟總錄》)
治嘔血。
治嘔血
(出《本草》)以黃柏好者,蜜涂炙干,杵為末,用麥門冬熟水,調下二錢匕,立瘥
生姜竹茹湯
(出《指南方》)
治嘔血
竹茹甘草川芎黃芩當歸(各一兩半)白術芍藥官桂人參(各一兩)上為末,
治唾血
(出《本草》)取鰾膠長八寸,闊二寸,炙令黃,刮二錢已來,用蔗節三十五個,取自然汁調下。
治憂恚嘔血,煩悶少氣,胸中疼痛。
上用荊芥為末,不拘時候,以生地黃汁,調下二錢。
唾血(附論)
夫邪熱熏于肺則損肺,恚怒氣逆傷于肝則損肝。肺肝傷,則令人唾血。如唾中有若紅縷者屬而惡吐血云溲
方
大阿膠丸
(出《濟生拔萃方》)
治唾血嗽血。
阿膠(微炒)卷柏生地黃熟地黃大薊(獨者日干)雞蘇葉五味子(各一兩)柏子仁煉蜜為丸寶監方紫菀(去苗土)款冬花當歸(切焙)桂(去粗皮)芎五味子(炒)附子(炮去皮臍)地黃(焙)杏仁(湯浸去不拘時。
羊肺湯
(出《圣濟總錄》)
治肺傷唾血。
鐘乳粉(三兩)半夏(生姜同搗作餅曝干半兩)桂(去粗皮)白石英(碎)射干桃仁(湯(炒)款冬花甘草(炙用水二盞,煮羊肺一兩,至一盞,
雞蘇散
(出《醫方大成》)
治勞損肺經,唾內有血,咽喉不利。
雞蘇葉黃(去苗)生地黃(洗)阿膠(蛤粉炒)白茅根(各一兩)桔梗(去蘆)麥門冬咀,每服四錢,水
石膏散
(出《千金方》)
治噫止唾血。
石膏(四兩)濃樸(三兩)麻黃生姜五味子半夏杏仁(各二兩)小麥(一升)上
前胡湯
(出《圣濟總錄》)
治肺傷唾血。
前胡(去蘆二兩)小麥茅根(銼)麥門冬(去心焙)麻黃(去根節)石膏(碎)甘草(炙至七分,
礬石丸
(出《圣濟總錄》)
治憂恚氣逆,肝氣不足,唾血不止。
礬石(熬令汁枯)生干地黃(焙)干姜(炮制)桂(去粗皮)皂莢(炙焙剖去皮并子)桔梗每服二十丸,溫水
石膏散
(出《圣惠方》)
治唾血不止,胸膈氣悶。
石膏(四兩)麻黃(去根節)五味子雞蘇莖葉半夏(湯浸七次去滑各二兩)杏仁(三兩小麥五
天門冬丸治咯血。
天門冬(去心)青黛(曬干各四錢)生蒲黃油發灰(各一錢)川姜黃(一錢)上為末,煉嚼下,柿
黃散
(出《醫方大成》)
治咯血成勞,肌體消瘦,眼睛疼,四肢倦,腳無
力。
黃(蜜炙)麥門冬(去心)熟地黃桔梗(炒)白芍藥(各半兩)甘草(炙一分)上為粗
團參散
(出《濟生方》)
治唾血嗽咳,服涼藥不得者。
人參黃(蜜水炙)飛羅面(各一兩)百合(蒸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后,用白
綿灰散治勞傷肺經,咯血吐血,諸方不愈。
綿灰(三錢)麝香(少許)青黛(三錢)蛤粉(三錢)上為末,小薊湯調服,如無燈心湯調
白前湯
(出《圣惠方》)
治肺熱唾血,日夜不止。
白前桑根白皮(銼)桔梗(銼炒各二兩)甘草(炙銼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
阿膠地黃湯
(出《圣惠方》)
治熱傷肺臟,唾血不止。
生干地黃(四兩)阿膠(搗碎炒令黃燥)蒲黃(各二兩)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竹茹。
錦節膏
(出《濟生方》)
治唾血嘔血。
真錦灰藕節灰(各半兩)滴乳香(一錢別研)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
豆蘇湯
(出《直指方》)
上焦有熱,咯血瘀血,煩悶燥渴。
黑豆(二合)紫蘇葉莖(二握)烏梅(兩個)上水一大碗同煎,臨熟入姜汁三大匙,食后旋
五加皮散
(出《經驗良方》)
治久嗽咯血,癆瘵骨瘦羸弱欲死者。
椿頭根(新握者銼即椿樹)五加皮(新空銼)用無灰酒煮,去滓飲酒,神效。
黃藥散治咯血。
生地黃飲
(出《圣濟總錄》)
治肺肝內傷,卒唾血。
生地黃(二十兩搗絞取汁)阿膠(二兩每片如兩指大)上每以膠一片,入地黃汁一盞內,飯
六一散
(出《朱氏集驗方》)
治咯血、發寒熱。
黃(六兩炙)甘草(一兩炙)上為細末,如常服,不拘早晚,干吃亦得。
治咯血
(出《經驗良方》)用薏米(即薏苡仁)不計多少為末,熟食豬胰切片蘸藥,食后微空時取食之。蓋薏米能補肺煎服
香附子散
(出《百一選方》)
治肺破咯血。
用香附子,去皮毛為細末,以米飲調下。
地黃煎治憂恚絕傷,唾血胸脅疼痛。
蒲黃散
(出《圣惠方》)
治唾血不止。
用蒲黃一兩研碎,每服三錢,冷水調下,不拘時候,溫酒服亦可,一方藕節煎湯服。
白芨散
(出《朱氏集驗方》)
治咯血、嘔血、肺損,或食飽負重而得者服
之。
用白芨為末,米飲調服,又治鼻衄,雪水調,或新汲水調服,臺州獄史憫一大囚將死,頗照適得劊規
血竭散治一切傷力咯血。
人參血竭款冬花鵝管石甘草上等分研為極細末,先取生姜汁,另以盞盛之,以蘆
茯苓補心湯
(出《如宜方》)
治心氣耗,不能藏血,五心煩熱,咳嗽唾血。
木香枳殼桔梗甘草(炙)陳皮(制各半兩)蘇葉干葛半夏(制)前胡人參茯物湯名茯
久嗽咯血
(出《永類鈐方》)白扁豆(半兩)生姜(半兩)枇杷(去毛)半夏(制)人參(各一分)白茅根(三分)上煎
圣餅子
(出《華佗中藏經方》)
治咯血。
青黛(一錢)杏仁(四十粒去皮尖,用黃明膠煎黃色取出細研)上同研勻,卻以所煎膠少許火煨熟取
又方
(出《朱氏集驗》)
治咯血。
上用烏梅,不拘多少煎湯,調百草霜,一服愈。
槐花散
(出《朱氏集驗方》)
治咯血失聲。
石槐花炒為末,用糯米飲調服,仰臥,二服。
治唾血
(出《本草》)上取桂心搗作末,以水下方寸匕。
九竅四肢指歧間出血(附論)
夫營衛大虛,腑臟傷損,血脈空竭,因其恚怒失節,驚忿過度,暴氣逆溢,致令腠理開張。
方
黑散子
(出《直指方》)
凡諸竅出血,并主之。
隔年蓮蓬敗棕櫚頭發(并燒存性等分)上為末,每服二錢,煎木香湯調下,或只用棕櫚
竹茹地黃湯
(出《圣惠方》)
治九竅、四肢指歧間出血方。
青竹茹蒲黃(各半兩)生地黃(一兩細切)上咀,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溫
蒲黃散
(出《圣惠方》)蒲黃(微炒)龍骨(燒赤各一兩)上為細散,每服以糯米粥飲,調二錢服之。
治七孔出血,
(出《經效良方》)上牛脂又名牛菔,切為粗末,每服一勺水瓦器煎,不用鐵器,去滓連服,以紗帛蓋頭頂上,仍將稈心扎小指根,男左女右。
治人有九竅四肢指歧間,皆血出,此暴驚所致,勿令患人知,
(出《圣惠方》)以井花猛其面,治衄如神。
荊芥湯治九竅出血。
又方
(出《直指方》)
治暴驚風,九竅出血,其脈虛者。
用靈砂百粒,分三次,人參煎湯下。
治耳鼻口中出血不止,
(出《經效良方》)用赤馬糞燒灰,溫酒調下一錢,或和水絞取汁,每服一小盞,頻頻服之。
又方
(出《圣惠方》)取新生犢子未墮地臍屎,曬干燒灰為末,服方寸匕,日四五服。
又方
(出《圣惠方》)用生地黃汁一升,生姜汁一合,相和溫服一小盞,日四五服。
治九孔出血,
(出《千金方》)用搗荊葉汁,酒服,(二合一本作荊芥)
治九孔出血,
(出《肘后方》)以刺薊一握,絞取汁,以酒半盞調和,頓服之,如無青汁,只搗干者為末,冷水調服三錢。
血妄行(附論)
凡病者諸血積聚,合發為衄。而清氣道閉,濁氣滂溢。凝停胸胃中,即滿悶吐出數斗。
至于聚膈
方
必勝散
(出《醫方大成》)
治男子婦人血妄流溢,吐血、衄血、嘔血、咯
血,并婦人下血過多,致發虛熱,調血則熱自不作,又用心過度發熱,當以參蘇飲二
分,四物湯一分用之。
小薊(并用根)蒲黃(微炒)熟地黃(洗)芎當歸(去蘆)人參(去蘆)烏梅(去核各
柏皮湯
(出《朱氏集驗方》)
治血常失道暴出,色鮮,燥引飲。
大柏皮梔子(各一兩)甘草(半兩)上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地黃五味丸
(出《百一選方》)
治妄行吐血。
生地黃熟地黃五味子(各二兩)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一日三
地黃散
(出《經驗良方》)
治經血妄行,及鼻衄不止。
生干地黃龍腦薄荷(各二兩)甘草(生用一兩)為末,每服一錢,食后新汲水調下。
蒜連丸治諸血妄行。
黃連(日干研為末七)獨頭蒜(一顆煨熱取肉研細)上入米醋些子,搗和丸,如梧桐子大,
金屑丹
(出《三因方》)
治三因吐血,及衄血下血,一切血溢妄行。
用雌黃須葉子者,為粗末,入棗肉,線系定,滿著湯煮。用黑錫同雌黃斤兩,熔作汁,傾入每服
治妄行吐血,
(出《經驗良方》)用熟地黃洗去土,焙干為細末,用好真金墨,新汲水,磨半盞許,分作二服,調熟地黃末服
鍛石散治吐血妄行。
以鍛石刀頭上燒,用井水調下,后用扁柏葉,同階前草根,研自然汁咽下。
治血妄行。
用牛口蘇連根,握起洗凈,于石臼中椿細。用生姜數片絞汁,或井花水,多用熱酒調服,將
歸脾湯
(出《危氏方》)
治思慮傷脾,心多健忘,為脾不能統攝血,以致妄
行,或吐血下血白術茯神黃酸棗仁(炒去殼)龍眼肉(各一兩)人參木香(各半兩)甘草(二錢
南天竹飲
(出《圣濟總錄》)
治血妄行,九竅皆出,服藥不住者。
南天竹草(生如拇指大一把銼)山梔子(三十枚去皮)生姜(一塊如指大)大棗(五枚去核)至半盞去滓通口服
大效黃湯
(出《衛生家寶方》)
治諸血妄行。
綿黃(打扁二寸許切,以湯炮蜜一大匙,浸半日控干焙黃色一兩)官桂(八錢去粗皮不見敗龜殼(一兩醮醋兩旋取微焙用)白茯苓(龍肝(半兩)甘草(一分炙)服妙。
順氣散
(出《衛生家寶方》)
治氣弱不足,血氣欲妄行,覺喉口血腥,微微
咯出,唾中帶些當歸(一兩洗凈去蘆細切)川芎(二兩細切)木香(四兩細銼)陳皮(二錢洗去白焙細銼)煎七分,去滓溫
土馬駿湯
(出《圣濟總錄》)
治心肺蘊熱,或恚怒氣逆,使血妄行,日夕不
止。
土馬駿(焙干二兩)枳實(去瓤麩炒)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銼)秦艽(去苗土)柴胡至七分,去滓食后
汗血(附論)
《內經》言藏真通于心,血脈之氣行焉。又言肝藏血,人臥血歸于肝。蓋血雖藏于肝,而心
方
人參湯
(一名竹茹湯出《千金方》)
治汗心傷邪血汗。
人參桂(去粗皮)甘草(炙銼)白術白芍藥(各一兩)黃芩(去黑心)川芎當歸(切服,不拘時。
竹茹湯
(出《圣濟總錄》)
治吐血汗血尿血。
淡竹茹人參芍藥桔梗(銼炒)生干地黃(焙)當歸(切焙)甘草(炙銼)桂(去粗皮)時溫服。
神白散
(出《圣濟總錄》)
治血汗從膚腠出,及鼻衄五七日不住。
上用人中白,不計多少,刮在新瓦上,用火干,研令極細,每服二錢,入麝香少許,溫酒
如圣散
(出《圣濟總錄》)
治血汗。
用郁李仁去皮尖研細,每服一錢,研鵝梨汁調下。
血余散治汗血。
治血自皮膚間濺出,
(出《百一選方》)以煮酒垌上紙,碎如楊花,用手捏在出血處,即止。
治肌衄及腿上血出。
用胎發燒作灰敷之即止,一方吹入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