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pltbd"></progress><cite id="pltbd"><span id="pltbd"><ins id="pltbd"></ins></span></cite><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l></strike><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pan id="pltbd"></span>
<span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span>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ruby id="pltbd"><video id="pltbd"><del id="pltbd"></del></video></ruby>
<th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th>
從館藏民國年鑒看我國早期年鑒的發展 http://www.liqianming.com http://www.liqianming.com/LunWen/2017-02-03/141341.html 我館民國年鑒的收藏率占民國時期我國出版的各種年鑒總數的93.2%(據2003年李維民前輩、肖東發教授等《中國年鑒概覽》一書統計我國民國時期出版年鑒總數是207種)。上表所列年鑒中,《圖畫年鑒》、《暹羅經濟年鑒》、《閔侯醫師公會第一屆年鑒》和《西堤年鑒》等20種,目前在我國年鑒研究領域中沒有被統計和提及過,尚屬首次發現。 《西堤年鑒》1949年5月出版,西堤年鑒編著委員會編。本書指出了西堤聯區的整個華僑社會,如何經營業務,如何辛勤工作,如何進行設立文化及慈善機構。全書分歷史、地理、人民、宗教、機關團體

從館藏民國年鑒看我國早期年鑒的發展


  • 時間:2017-02-08 11:54:54
  • 來源:本站發布
  • 作者:王燕亭,劉崇民

我館民國年鑒的收藏率占民國時期我國出版的各種年鑒總數的93.2%(據2003年李維民前輩、肖東發教授等《中國年鑒概覽》一書統計我國民國時期出版年鑒總數是207種)。上表所列年鑒中,《圖畫年鑒》、《暹羅經濟年鑒》、《閔侯醫師公會第一屆年鑒》和《西堤年鑒》等20種,目前在我國年鑒研究領域中沒有被統計和提及過,尚屬首次發現。

《西堤年鑒》1949年5月出版,西堤年鑒編著委員會編。本書指出了西堤聯區的整個華僑社會,如何經營業務,如何辛勤工作,如何進行設立文化及慈善機構。全書分歷史、地理、人民、宗教、機關團體、領事館、華僑會館公所、同鄉會、法令、稅則、經濟、財政、銀行、保險、文化、教育、體育、藝術、衛生、慈善、商會、行商工會、各行業、工會、交通、郵電、旅行、娛樂、雜錄和大事記30章節,汜述西堤聯區情況。

《圖畫年鑒》是唯一一本以副標題形式出現、以圖片集的形式出版的年鑒。1931由上海良友圖書公司出版。介紹1930年中國概況。分美術、政治、軍備、教育、農工商、交通、名勝、都市、建筑、家庭、婦女、兒童、體育、電影、戲劇、社會等16類,收照片干余幅。

《閩侯醫師公會第一屆年鑒》1935年由福州閩侯醫師公會編。內有該會會章、法規、醫師信條、本屆職員表、議案、事略及文件等。

《暹羅經濟年鑒》,1948年由新加坡大南洋文化事業公司出版。該年鑒目錄豐富,首先用彩頁標識正文之前的目錄,肖像、題詞、序、例言等;到正文時,再編有正文目錄:然后列有圖表目次。全書分概述、暹羅經濟之自然基礎、暹羅經濟之社會基礎、交通、財政與金融、貿易、商業、工業、農林業、畜牧業、礦業、水產業、附錄等。

這些館藏民國年鑒涉及哲學宗教、政黨、外交、華僑、教育、經濟、商貿、統計、地方制度、行政制度、交通運輸、史地、法律、軍事、社會問題、藝術、文學、醫藥、總記等眾多門類。

館藏民國年鑒收藏1919年以前12種,1920年到1929年32種.1930年到1939年94種,1940年到1949年55種;除《申報年鑒》收藏15冊,《中國經濟年鑒》收藏10冊,《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年鑒》收藏8冊,《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鑒原稿》收藏7冊外,其余年鑒大多是收藏1至5冊不等。

這些年鑒大多壽命不長,或因政局變化,或因編纂經費來源短缺等各種原因未能連續出版,有的甚至只出了一兩本就夭折了。這些年鑒在編纂質量、資料來源、裝幀形式等方面雖然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之處,但在內容上畢竟是當時中國現狀的記錄,為人們了解和研究中國近現代史,提供了不少難得的歷史資料。

2館藏民國年鑒反應了我國早期年鑒編纂思想的形成與發展脈絡

2.1 年鑒事業開創者對年鑒功能及實用價值的認識

在《新譯世界統計年鑒》等第一批出版的年鑒序言中,盧靖認為統計年鑒是“合世界萬有之現象,條理而貫串之,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縮為一冊,不出戶庭而周知天下。”這是年鑒事業開創者對年鑒功能及實用價值的最為樸實、直觀的認識。

2.2《中國年鑒》為我國年鑒體例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基礎

20世紀20年代.年鑒業者在重視并充分利用統計年鑒優勢的同時,逐漸意識到這類年鑒的局限性。阮湘在他主編的《中國年鑒》中,“各門內容,特措意于數字統計,篇幅逾全書三分之二;而于各種典制沿革,以及凡百近況,加以簡要說明,以補統計之不足。”所以《中國年鑒》是由數據資料與文字資料相結合,共同構成了我國年鑒發展史上的第一部綜合性年鑒。這種形式的年鑒信息量大,內容寬泛,資料類型多樣,為年鑒編纂形式的創新開了先河,也為我國年鑒體例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基礎。因此,無論其在資料價值上,還是在社會價值上,都比統計類年鑒更勝一籌,具有深遠意義。

2.3對年鑒的記述模式與功能有新的認識

到20世紀30年代.對于年鑒的記述模式與功能又有了新的認識。《中國勞動年鑒》將每段資料的來源加以注明,以便讀者判斷資料的價值,開始注意年鑒資料在記述事物過程中的完整性及對于讀者的實用性。《鐵道年鑒》已經意識到年鑒的資政與存史作用,并且進一步探索通過合理有序的資料編排,使年鑒資料得到有機整合,年鑒功能得以更大發揮。

回到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