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泉
(廣西師范大學圖書館,廣西 桂林541004)
關鍵詞:特色數據庫;民國文獻;版權保護
摘 要:以廣西師范大學圖書館自建民國圖書數據庫為例,探討了建設民國圖書數據庫的必要性,并就數據庫的版權問題、自身權益問題及數據安全問題提出了本館的做法。
中圖分類號:G250.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3-1588(2010)04—0096-02 1館藏民國文獻收藏與保存概況
民國文獻是指191 1年辛亥革命以后至1949年9月新中國成立前所出版的中文圖書和報刊。民國時期雖然只有短短的30多年,卻是中國歷史上政治思想、社會文化發生深刻變革的時期。由于出版業與新聞業的進步和發展,民國文獻的出版與發行達到了一個空前的規模。據統計,民國時期共出版圖書13.6萬種,期刊2.5萬種,這些珍貴的文獻資料忠實地記錄了民國時期中國社會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教育、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20世紀上半葉社會歷史發展的重要原始資料,其重要的史料價值、思想文化價值不在古籍善本之下。
建于1932年的廣西師范大學圖書館是廣西歷史悠久、藏量豐富的高校圖書館之一,我館所藏民國文獻包括圖書、期刊、報紙、圖譜等,目前分別收藏于樣本書庫、古籍庫、過報庫、過刊庫等幾處,是我館特色館藏之一。2006年4月,我館在廣西高校館中率先進行了民國圖書的數字化建設,開啟了我館特色數據庫建設之旅。目前已完成民國圖書數據庫的建庫工作,共收錄數據231條。
2建立民國圖書數據庫的必要性
2.1 保護珍貴文獻的需要
民國文獻的年代雖距今并不久遠,但卻是館藏所有文獻中最不易保存,損壞情況最為嚴重的。由于當時機械造紙工藝落后,造紙材料混雜,使用酸性化學漿紙,使得紙張的酸性強、質量差、保存期短。據2004年國家圖書館完成的“館藏紙質文獻酸性和保存現狀的調查與分析”課題顯示.國家圖書館收藏的民國文獻老化、損毀現象相當嚴重,這些紙張的酸堿度平均值低于4.5。我館也同樣存在這一情況,民國圖書普遍紙張發黃發脆掉渣,讀者每翻閱一次都加大了其損壞的程度。據專家研究,民國時期普通報紙的保存壽命一般為50-100年,圖書的保存壽命一般為100-200年。若不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任由其發展下去,民國文獻有可能在50-100年內損毀殆盡。如何有效保護民國文獻,延長其存世壽命,同時又能方便讀者使用,解決保存與利用的矛盾,這是所有收藏有民國文獻的圖書館包括我們廣西師大圖書館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我們認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民國文獻進行數字化處理.建立民國文獻全文影像數據庫,是一個最佳選擇。所有民國文獻進行數字化加工后,讀者可上網瀏覽,而不必翻閱原件,原件可存入恒溫恒濕的庫房加以妥善保存,基本與外界隔絕,這樣就使民國文獻得到有效的保護。
2.2有利于讀者查閱使用
我館所藏的民國文獻為師生學習和研究廣西現代史提供了豐富的原始資料,然而破舊不堪的圖書、繁瑣的借閱手續以及民國圖書不能復印等等都給讀者查閱民國圖書制造了不小的障礙,影響了讀者的使用,而建立民國文獻數據庫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讀者只需有一臺連通校園網的計算機,就能隨時隨地上網查詢。讀者可通過書名、著者、主題詞、分類導航等途徑進行檢索,方便又快捷,并且不受復本限制.一次可供多人查詢,極大地滿足了讀者的需求。
2.3豐富和充實了圖書館的網上資源
在數字化時代的今天,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功能得到深化和拓展,各高校圖書館除了購買商業數據庫外,也在紛紛進行特色數據庫建設,將館藏特色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聯上互聯網,提供遠程信息服務。在這種大背景下,我館自建民國圖書數據庫也應運而生。包括民國圖書數據庫在內的各種圖書館自建的特色數據庫豐富和充實了圖書館的網上資源,是圖書館網上信息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商業數據庫共同構成了圖書館網絡信息服務的物質基礎。
3館藏民國圖書數據庫的建設
3.1 確定收錄范圍
我館自建的民國圖書數據庫全稱為“館藏民國廣西圖書數據庫”,為了突出廣西的特色,我們確定了這樣的收錄范圍:①廣西籍作者的圖書。②雖非廣西籍,但在廣西生活、工作過一段時間的作者的圖書。③反映廣西民國時期各方面情況的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