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圖書館:管理:創新
摘要:圖書館創新要求首先在管理理念上進行徹底的革新,把充分發揮組織中人的內在潛力放在最為重要的地位,即“人本”管理的創新,在改善激勵制度、用人機制,改革領導管理方式,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益,在加強館長與員工、館員與讀者等溝通方面下功夫,共同推動圖書館管理的創新和發展,本文就圖書館創新的基本含義、目標和特征,以及創新機制的建立等略作闡述。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09)03-OU18-03
1 圖書館創新的基本含義
1.1 關于圖書館創新概念
圖書館創新的實質是一種知識創新的過程.它體現在圖書館員工所擁有的技能和知識,讀者和用戶對圖書館的信賴程度,圖書館的文化氛圍以及自身體制運作中所包含的集體智慧等。圖書館管理創新的多層面、全方位、全過程、全員性、新穎性,甚至無規則、風險性特征,使圖書館進行管理創新的空問比預想的要大,且形式多樣化,其含義在理解上也有較大差別。但從圖書館創新的需求和指導創新的實踐角度考慮,其創新應包括:思想與觀念創新:發展戰略創新;組織結構創新;管理制度創新:運作流程創新及方式方法創新等。管理創新是圖書館用新思想、新技術、新方法對管理系統或者組織、技術、文化某一方面的重新設計、選擇、實施與評價,以促進圖書館管理系統綜合效能不斷提高。過去幾十年確立的一整套管理原則,曾經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塑造了圖書館的結構、管理、形象和業績。但是,當今圖書館管理創新的對象正是這一直沿用幾十年的傳統管理制度及其制度背后的理念和原則。
管理工作是圖書館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向管理要質量”、“向管理要效益”,已成為各行各業的共同綱領,當然也成為圖書館工作指南。圖書館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中介作用,就必須放棄“閉關自守”的舊觀念,樹立在時間、空間、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方式方法上的全方位開放的新觀念,為讀者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信息服務。在1995年12月美國圖書館協會發布的《美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12條宣言》,以及稍后出臺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英國《圖書館宣言》和日本《公共圖書館的任務和目標》,都特別強調現代圖書館“走向世界,服務全球”的重要意義。要想將“走向世界,服務全球”的管理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必須打破以往圖書館的封閉管理模式,革除陳舊落后的手工管理方法,打開館門,疏通網絡的渠道,讓不同區域、不同國度、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讀者,了解我們的館藏,獲取我們的信息.使我們的圖書館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知識海洋”.一個全球性的“科學寶庫”。費孝通先生曾預言:“圖書館將真正擺脫地理環境的制約,成為世界性大圖書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00年第66屆國際圖書館聯合大會的主題為“共同的信息:塑造未來的全球圖書館”。可見,“大圖書館觀”已成為圖書館業界內外的共識,樹立大圖書館觀是實現圖書館管理理念創新的先決條件。
1.2圖書館理念的創新
1.2.1 “人性化”管理。網絡化管理的實質是以網絡技術為基礎,以創新為核心。其中,技術的應用和創新的實現都要通過人來完成。這就要求在管理理念上進行徹底的革新,把充分發揮組織中人的內在潛力放在最為重要的地位,即“人本”管理。在網絡化文獻信息時代,管理的重心已不是組織中的群體.而是網絡節點上的個體。領導的任務相應地變成了協助每個員工實現個人和組織目標的資源協調者。管理的目標在于創造一種促使員工不斷學習的氛圍,通過學習,激發每個員工的創造性和開拓性,從而形成組織不斷創新的核心競爭力。為此,管理者應在堅持公平性、差異性和多樣性的原則下.分析不同成員的各自特點,了解成員物質、精神和情感需要,為組織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1.2.2“數字化”管理。數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通訊等技術,通過對管理對象和管理過程進行量化,來實現管理的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等職能。隨著網絡文獻信息時代的到來,數字化管理將成為一種新的管理思想。數字化管理思想要求對圖書館管理模式進行一場深刻的變革,包括圖書館組織的創新、制度的創新、文獻信息加工過程和流通各環節中的創新、資金利用和調配等方面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