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圖書館:和諧社會:教育職能摘 要: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圖書館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文化陣地,理應承擔起社會教育的責任和義務。新時期加強圖書館自身建設,拓展其社會職能,為社會和諧發展營造優良的文化環境和學習氛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09)05-0150-021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背景及其內涵
黨的十六大把“社會更加和諧”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2004年9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第一次鮮明地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是我們黨在改革發展關鍵時期的重大戰略決策。特別是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中央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以及在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和諧社會的特征,作了全面深刻的闡述,并強調要加強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和理論研究.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領。至此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初步形成。在“兩會”期間,會員們談得最多的就是“和諧社會”。“和諧”成為兩會的主題,共話和諧,共謀和諧,已成為世人的共識,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涵:一要建立起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會關系:二要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三要和諧興國、和諧創業、和諧安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所決定的,它既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未來”利益。由此看來,要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首先要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塑造高素質的社會公民,構建學習化的社會,樹立終身教育的理念。因此.在新時期大力開發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是至關重要的。2 圖書館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地位
正確認識和確立圖書館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先導地位有著重要的意義。圖書館作為重要的社會文化教育機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主導力量,這是由圖書館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獨特優勢所決定的。2.1 圖書館的豐富資源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食糧
圖書館有著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內容包羅萬象,讀者可以在這里通過閱讀來消遣,也可以通過閱讀來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在閱讀中逐漸完善自己。21世紀是知識不斷創新、科技突飛猛進、世界發生深刻變化的時代。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科學技術在深度和廣度上迅猛發展,知識和信息增長速度越來越快.更新周期越來越短,終身學習已被世人所共識。構建和諧社會需要高素質的公民.需要優良的社會文化環境。圖書館應抓住這個歷史發展的機遇,更新觀念,充分發揮圖書館的資源優勢,把普及文化科技知識和推進全民綜合素質的提高作為新時期的重點任務.為公民各個年齡段直到終身學習提供平臺,營造優良的文化氛圍,打造文化精品,為社會的和諧發展提供精神食糧。2.2 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是構建和諧社會關鍵
圖書館是實現教育平等的最好場所。在圖書館,所有的讀者都可以實現自己的閱讀目的,文獻信息資料的獲取是公平的,只要讀者有時間,有毅力,能夠堅持自己的學習,利用圖書館來提高自己,實現自己的理想。圖書館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中,扮演了一個為人們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人人平等公正,沒有其它的不公平的手段來影響人們學習知識。在圖書館,獲取知識和自己的勤奮程度是成正比的.在圖書館讀者會有公正、平等的感覺.
作為向社會傳播知識的重要機構之一的圖書館,充分發揮其社會教育職能,積極幫助和引導公民自主學習,是社會發展及其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圖書館在構建和諧社會中,不僅僅是一個滿足于讀者閱讀需求的場所,圖書館的服務理念、服務方式、受益群體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圖書館成為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社會的和諧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2.3 圖書館的不斷創新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進步之路
構建和諧社會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是人類孜孜追求的美好愿望,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不斷進取,是自主學習和終身教育的高度融合。圖書館服務是實現其社會教育職能的根本所在。在新時期,只有更新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方式、拓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職能,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靜態服務”為“動態服務”,大力開展教育宣傳活動,才能為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激發公民的學習興趣和不斷進取的意志,使人人成為學習之人,社會成為學習化的社會,最終實現人類和社會的和諧發展。3加強自身建設.服務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