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檢討毛奇齡撰
會盟
會盟禮見朝聘門第分合不同必設多部以析之舊例有殊會兼會殊盟特盟參盟諸名以皆非**所有故不立部按**所有惟來盟涖盟同盟不盟類可依立部名其兼會一部雖**所有如會盟會成會侵會伐會救會次會戰會城會塟類然各有本部其所重在本部之侵伐戰救而不在此一會則仍歸本部為至當矣若遇與胥命與平與成則皆盟會之別名雖儀有増減而禮無同異故平成多在戰伐之后而仍盟會門與會盟會伐諸兼會禮不同會
隱二年春公會戎于潛【戎徐戎也】
古夷狄雜處中國如西南之猺獠然自秦始盡敺之塞外而筑長城以截之夫然后中國夷狄永有分別其在秦郡縣之外凡漢武所開之土未經敺逐者則諸夷尚存今之西南猺獠所稱土官土民皆是也春秋開卷即與戎盟此亦不得已而以與國禮相待故然胡氏誤以楚為夷狄而攘之夫蠻夷猾夏所在都有徒攘荊楚無為也況荊楚本先王所封國實五等諸侯非夷狄也魯詩曰戎狄是膺荊舒是懲戎狄指淮夷徐戎非荊舒也
九年冬公會齊侯于防
十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鄭伯于中丘
二會俱奉桓王命討宋殤公也
十一年夏公會鄭伯于時來【謀伐許也】
桓元年春三月公會鄭伯于垂【謀易許田也】
二年秋蔡侯鄭伯會于鄧
三年春正月公會齊侯于嬴【齊僖公】
春王失王字闕文
六月公會?侯于郕
六年夏四月公會紀侯于郕【謀齊難也】
十年秋公會衛侯于桃丘弗遇
齊鄭邀衛師伐魯魯求成于衛而衛絶之
十一年秋公會宋公于夫鐘
冬十有二月公會宋公于闞
十二年秋公會宋公于虛
冬十有一月公會宋公于龜
已上四會宋策書未詳説見毛氏?中
十四年春正月公會鄭伯于曹
春王失王字闕文后仿此
十五年夏公會齊侯于艾【齊襄公】
十六年春正月公會宋公蔡侯衛侯于曹【謀伐鄭也】
十八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于濼公與夫人姜氏遂如齊【齊侯襄公夫人文姜也】
莊二年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會齊侯于禚
七年春夫人姜氏會齊侯于防
冬夫人姜氏會齊侯于谷
十三年春齊侯宋人陳人蔡人邾人會于北杏
此齊桓始會平宋亂也桓親至會而列國以大夫至故齊稱侯而列國稱人
十四年冬單伯會齊侯宋公衛侯鄭伯于鄄【單伯周大夫】齊桓假王命伐宋宋服故有此會后同
十五年齊侯宋公陳侯鄭伯會于鄄
二十七年春公會?伯姬于洮
杞成公夫人莊公之女以事見公而未及歸寧之期故不入國而會公于境禮也
冬公會齊侯于城濮
周恵王新立遇王子頺之亂衛師與燕師助之伐王而齊桓不能正討至王請伐衛然后會城濮以謀之伯主之無道如此
僖元年八月公會齊侯宋公鄭伯曹伯邾人于檉三年秋齊侯宋公江人黃人會于陽谷【齊桓謀伐楚也】
五年夏公及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會王世子于首止
此王世子即襄王也恵王將廢王世子而立王子帶故會之以定其位
九年夏公會宰周公齊侯宋子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于葵丘【定王位也】
十一年夏公及夫人姜氏會齊侯于陽谷
此僖公夫人會齊桓也策書未詳其事
十三年夏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于咸【以淮夷病?故也】
十六年冬十有二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邢侯曹伯于淮【謀保鄫且東略也】
十七年秋夫人姜氏會齊侯于卞
齊桓以僖公滅項之故乗其會淮而執之不令歸僖夫人本桓女會而請之然后公得至自會推此則前此陽谷之會亦必有他故而史亡之矣
二十八年冬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陳子莒子邾子秦人于溫
此晉文興伯討不服也秦人者秦大夫也
文元年秋公孫敖會晉侯于戚
十一年夏叔仲彭生會晉郤缺于承筐【晉靈謀諸侯之從楚者】十三年冬公如晉衛侯會公于沓【請平于晉也】
十有二月公還自晉鄭伯會公于棐【請平于晉也】
十七年六月諸侯會于扈【晉平宋亂無功】
宣元年公會齊侯于平州
東門襄仲請于齊以立宣公故會齊固其位也
七年冬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于黒壤
九年秋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會于扈
十一年秋晉侯會狄于攢函
晉景求成于狄而狄服之因就狄與會焉
十四年公孫歸父會齊侯于谷
十五年春公孫歸父會楚子于宋【楚子圍宋而我徃會之】
秋仲孫蔑會齊髙固于無婁
成二年冬十有一月公防楚公子嬰齊于蜀
五年夏叔孫僑如會荀首于谷
荀首如齊逆女而僑如徃會申饋禮也
十二年夏公會晉侯衛侯于澤
十五年冬十有一月叔孫僑如會晉士燮齊髙無咎宋華元衛孫林父鄭公子防邾人會吳于鐘離【始通吳也】十六年秋公會晉侯齊侯衛侯宋華元邾人于沙隨不見公
晉召師于魯以伐鄭因公遲至遂怒而絶之例大夫稱人若邾鄫小國則皆卿而降一等比大國之大夫故亦稱人他仿此
襄元年秋七月仲孫蔑會晉荀防宋華元衛孫林父曹人邾人于戚【為晉謀伐鄭也】
五年夏仲孫蔑衛孫林父會吳于善道【晉使徃會也】
秋公會晉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齊世子光吳人鄫人于戚
此晉與吳會也時吳以大夫至故稱人
七年冬十有二月公會晉侯宋公陳侯衛侯曹伯莒子邾子于鄬
八年夏季孫宿會晉侯鄭伯齊人宋人衛人邾人于邢丘【此晉定朝聘之數頒諸侯也】
十年春公會晉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伯小邾子齊世子光會吳于柤【謀病楚也后同】
十四年春王正月季孫宿叔老會晉士匄齊人宋人衛人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會吳于向
冬季孫宿會晉士匄宋華閱衛孫林父鄭公孫蠆莒人邾人于戚
十九年叔孫豹會晉士匄于柯
二十一年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于商任【為晉錮欒氏也】
二十二年冬公防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伯小邾子于沙隨【復錮欒氏也】
二十四年秋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小邾子于夷儀【晉謀伐齊也】
二十五年夏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小邾子于夷儀【復謀伐齊也】
晉悼行伯動輙召十三國諸侯大夫日夕奔命而晉平效之諸國荼毒已極矣此防盟將變之候也
二十六年夏公會晉人鄭良霄宋人曹人于澶淵二十七年夏叔孫豹會晉趙武楚屈建蔡公孫歸生衛石惡陳孔奐鄭良霄許人曹人于宋
此宋向戌合諸國大夫調和晉楚以息兵爭之會也
昭元年春叔孫豹會晉趙武楚公子圍齊國弱宋向戌衛齊惡陳公子招蔡公孫歸生鄭罕虎許人曹人于虢【尋宋之會也】
四年夏楚子蔡侯陳侯鄭伯許男徐子滕子頓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會于申
楚靈王簒弒后思固位也
九年春叔弓會楚子于陳
十一年秋季孫意如會晉韓起齊國弱宋華亥衛北宮佗鄭罕虎曹人?人于厥憗【謀救蔡不得也】
十三年秋公會劉子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伯小邾子于平丘
晉成虒祁宮諸侯朝而歸者多二心乃用叔向謀召會諸侯而假兵力以脅之
二十五年夏叔詣會晉趙鞅宋樂大心衛北宮喜鄭游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黃父
二十七年秋晉士鞅宋欒祁犂衛北宮喜曹人邾人滕人會于扈【會戍周且謀納昭公也】
三十一年春季孫意如會晉荀躒于適厯【謀納昭公也】定八年公會晉師于瓦【齊伐我而晉來救故迎會之】
十年夏公會齊侯于夾谷
冬齊侯衛侯鄭游速會于安甫
十四年公會齊侯衛侯于牽【謀救范中行氏也】
秋齊侯宋公會于洮【上同】
邾子來會公
因搜比蒲而會于搜所故稱會以不行朝禮也
哀六年夏叔還會吳于柤【吳召會也】
七年夏公會吳于鄫
十二年夏公會吳于槖臯
秋公會衛侯宋皇瑗于鄖
十三年夏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
或稱吳或稱吳子史例如此如于越敗吳于檇李吳子及楚人戰于柏舉類
盟
隱元年三月公及邾儀父盟于蔑
凡會盟侵伐不必魯為政皆首魯公以此為魯史也即或但書及而不書公亦公及也若邾子書名則以附庸君與天子上士可名可字例同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宋大夫稱人】
二年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
月日有書有不書史例如此
冬紀子伯莒子盟于向【子伯紀大夫字】
三年冬十有二月齊侯鄭伯盟于石門
此似謀紀而豫會者然策書不詳其事
八年秋七月庚午宋公齊侯衛侯盟于瓦屋【平鄭也】九月辛夘公及莒人盟于浮來
桓元年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于越【易許田也】
二年秋公及戎盟于唐
十有一年春正月齊人衛人鄭人盟于惡曹
三國伐我后重為此盟
莊九年春公及齊大夫盟于蔇【此迎公子糾者】
十九年秋公子結媵陳人之婦于鄄遂及齊公宋公盟齊宋謀伐魯公子結以使媵聞而専盟故特書之
二十二年秋七月丙申及齊髙徯盟于防【齊桓修好于魯也】閔元年秋八月公及齊侯盟于落姑
僖二年秋九月齊侯宋公江人黃人盟于貫
八年秋八月諸侯盟于首丘
此齊桓以王世子會諸侯而重為此盟者然不及王世子者以諸侯不敢與世子盟也按周禮天子十二年巡狩與諸侯盟于方岳之下則天子尚盟何況世子但周禮今時已亡漢儒皆依文立説并鮮考據如此必王世子原不與盟故不書及非謂王世子不可盟也
九年秋九月戊辰諸侯盟于葵丘
十九年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宋襄公思起伯也】二十年秋齊人狄人盟于邢【謀衛難也】
二十一年春宋人齊人楚人盟于鹿上
三十二年秋衛人及狄盟【狄請平也】
文二年三月己巳及晉處父盟
晉襄初立以魯不朝來討公如晉晉使陽處父盟公以恥之處父不書字史例如此
三年冬十有二月己巳公及晉侯盟【改盟也】
十年秋及蘇子盟于女粟【蘇子王官也時頃王新立】
十三年十有二月己丑公及晉侯盟
十五年冬十有一月諸侯盟于扈
此晉宋會八國謀伐齊者其不書諸國名者以公不與會不能通也
十六年夏六月戊辰公子遂及齊侯盟于郪丘
十七年夏六月癸未公及齊侯盟于谷【齊侯親伐我也】
宣十一年夏楚子陳侯鄭伯盟于辰陵
成元年夏臧孫許及晉侯盟于赤棘【謀齊難也】
二年秋七月齊侯使國佐如師己酉及國佐盟于袁婁時鞌之戰魯大夫帥師同晉衛曹三國大夫與齊侯戰齊敗而行成故與盟焉
十有一月丙申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陳人衛人鄭人齊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于蜀【時楚侵魯故盟蜀以平之】
三年冬十二月丙午及荀庚盟丁未及孫良夫盟此晉衛二卿來聘而與之盟者恐二楚也
十一年三月己丑及郤犨盟【此亦來聘與盟者】
十六年十有二月乙丑季孫行父及晉郤犨盟于扈襄三年夏四月壬戌公及晉侯盟于長樗
七年冬十月壬戌及孫林父盟【此亦來聘與盟者】
十五年春二月己亥及向戌盟于劉
此亦宋來聘而與盟者然他皆不地而此書地以他盟于國而此獨盟于城外邑也
十九年春王正月諸侯盟于祝柯
此我與晉同圍齊之諸侯也
二十七年秋七月辛巳豹及諸侯之大夫盟于宋【此平晉楚爭也】
定元年冬仲孫何忌及邾子盟于拔
四年五月公及諸侯盟于臯鼬
晉定借王人及諸國之師會召陵侵楚而重為是盟與僖八年諸侯會首止九年諸侯會葵丘例同
七年秋齊侯鄭伯盟于咸
齊侯衛侯盟于沙
晉伯衰諸侯自相盟如此
八年冬衛侯鄭伯盟于曲濮
哀二年春王二月癸巳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及邾子盟于句繹
同盟
同盟者眾共為之雖一國為政而為眾國所共成則曰同谷梁謂同者眾所同欲而為釋例者遵之則同盟雞澤顯有齊侯不欲盟而盟于耏水之外即晉欲媚吳遣荀會迎吳子于淮上而吳子仍不來至平丘同盟則諸侯皆貳晉晉用叔向謀大出兵力脅王官并十三國諸侯而強使之盟然且有我公之不與盟者何同欲也若左氏曰同尊周室則凡同盟者皆晉挾諸國以與楚爭諸小國并未嘗尊周也三?皆不知比事而以臆釋經誤矣
宣二十二年冬晉人宋人衛人曹人同盟于清丘【晉要宋服也】
成七年八月戊辰同盟于馬陵【晉與楚爭鄭也】
十七年六月乙酉同盟于柯陵【晉伐鄭也】
襄十一年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亳城北【晉伐鄭也】
已上無諸國諸侯字者承前文也
二十五年秋八月己巳諸侯同盟于重丘【晉伐齊也】
亦承前文后仿此
昭十三年八月甲戌同盟于平丘【晉脅諸侯服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