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制處何為而設,袁慰庭特為位置梁卓如計也。溯遠因于戊戌二人本深仇,然華夏光復,梁不能不歸國,而為民黨所丑詆,勢不得不托庇于袁。于是結共和黨,以主持中央集權,示與**立異。袁未必不知其意,而可藉以排除孫黃諸人,從此乘仇尋好,深相結納,熊秉三組織第一流內閣,梁為國務員。閣倒連帶辭職,袁乃設是處以處之,特任為總裁,其名則司改良幣制。然幣制改否,付之國務會議可矣,安有專設機關之必要?故其時即有改幣借款之說,其議固發于熊秉三。梁熊則一鼻孔出氣者,眾皆知袁之任梁,將賴以借款,而歐戰大作,銀行團無力續借。梁亦自知終不容于項城,遂去之津門,以著述自娛。是時雖有總裁之名,而幣制處已無形渙散矣。
當梁為總長時,共和黨中人,多任參事司長者,湘粵籍居半。未幾梁去。眾并不安其位,適幣制總裁命下,眾視如稅務鹽政,以為必員多俸優,遂紛紛請辭,仍投梁乞位置。梁初擬處制,亦頗鋪張,而上之袁氏,久不見交院議施行,催之以原稿遺失對,再進,仍無消息。惟飭財部送梁以總裁俸,知旨,故僅設秘書等數員,諸人不得位置者,乃分薦之教育部經界局焉。
曩者幣制之爭,焦點在七錢二分,與一兩二者,長篇大論,殊為可笑。梁初主金本位,洋顧問某謂無財力整頓,任何本位皆不能行。眾俱知其意在借款也,然梁猶愛名譽。若損失**過巨之借款,所不敢借,故其任總裁時,日本資本家,屢叩其邸,卒不得要領去,其時梁尚主親日也。已而洪憲禍起,任公南下舉義,幣制總裁,遂不復設。近歐戰已定,大借款說復興,周子廈以親美派,靳翼青邀為財政總長,而安福系拒之。近聞將畀以此席,雖幣制改良無望,而周果受任必因此以謀借款,而處中組織,亦必大擴張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