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謨士屢建議于國中,議皆不行。是時非里益橫,希臘諸邦,亦漸惡之。奧林沙士者,前曾受非里土地之贈,陰與非里同盟,貳于雅典。至是乃棄其舊怨,復欲與雅典合。非里怒其反覆,欲舉兵擊之。會以疾,不克出師。疾愈,乃襲奧林沙士。奧林沙士危急,乃遣使乞援于雅典。德謨士以為奧林沙士前此雖貳雅典,今既欲求合,則吾得此新同盟,正足以厚其國力,因盛論雅典當援奧林沙士,與非里相抗。德謨士之主持此議,其意非欲救奧林沙士,亦非慮非里得勝之后,將轉其鋒以向雅典。蓋德謨士之意,謂如不援奧林沙士,則彼將再與非里同盟,永為雅典之患。故今之援奧林沙士,非為彼而戰,實雅典自為戰也。因演說其旨于眾曰:“余固非欲屢揚非里威力,以促諸君竭奉公之義務者。果其如是,則視非里過重,視諸君過輕矣,余何敢爾?夫彼非里之得有今日,若皆出于正義之行為,則余不能不以彼為可慮。
愿諸君思之,彼之強也,一則由于諸君之怠慢與淺慮,一則由于彼輒以不正手段,收我雅典黨人,引為己用。更欺奧林沙士諸國,使之從彼。今日天誘其衷,諸國咸察其偽,既不彼協矣。彼非里之勢,自是當頓衰矣。即馬其頓之人,亦漸厭苦軍役,群生離貳。而統兵將帥,率皆凡庸。非里知其國情,輒思自掩。內藏其支絀之態,外示其夸大之威。彼之成業,可云天幸。雖然,雅典人士,倘于此時能各竭其股肱之力,則雅典之得天,寧不更厚于彼耶!
希臘弩床
“今諸君坐視國難,日習于偷惰,無奮發大有為之心。見國家陵夷至此,非委之運命,則祈之于天與神明。烏乎!天與神明,于我何有焉。夫比年以來,彼非里者,非無與我以可乘之機,第吾人坐失之而已。終日喋喋,作無益之議論,而無一措之于行事者。則非里之日逞其野心,固無足怪耳。
“烏乎!雅典人不嘗與斯巴達競爭,為希臘之自由而戰耶。不嘗擲其生命財產,以與野心家抗耶。當年意氣,今果沉銷于何所。人人避奉公之義務,吝其自衛之費,是誠何心哉?昔者以保存全希臘為己任,義聲滿天下。今乃于切膚之痛,視之若忘。日任群盜胠篋,而曾不為恤。然則雅典之所以有今日者,吾不得不咎諸君。諸君若不及今改其行為,奮其志氣,國家將終至于不可救。余竊不解諸君何以一無所顧慮也。
“今夫追復已失之物,與保存固有之物,其難易相較,殆不可以道里計。吾國前此不知保存其固有,遂令所損失之地日見其多。及今倘不勉為其難,力圖恢復,則后之悲今,當甚于今之悲昔矣。顧欲圖恢復,則必不可無服役之人,必不可無供給之費。而當此巨任,非吾人其誰耶?夫軍人不盡其職,則戰功終不可得而成。而望之于避兵役吝費用之國民,是猶不用餌而欲獲魚也。故吾人今日,當竭忠盡誠,各奉生命財產,以分任國家之務。”
德謨士此論,至為明晰痛快。顧雅典國俗,重老輕少。是時德謨士年僅三十一,人咸以為年少之言也,卒莫為動。于是德謨士之策,遂不得行。
雅典既與奧林沙士立約同盟,不遣軍救其急。非里乃為反間之言,以煽動奧林沙士,且增兵圍攻之。奧林沙士形勢日蹙,國中素黨馬其頓者,益憤雅典不信,咸謀通款非里。奧林沙士執政,更遣使至雅典求援,使者相望于道不絕。德謨士見其情勢,益不能忍,乃更為演說于眾,冀促國民猛省。其言曰:“嗚呼!今日之事急矣,幸速決救奧林沙士之議。派遣二軍,以一軍搗非里所據之地,以一軍救奧林沙士。先遣使者馳告奧林沙士,謂援軍將到,以安其民心,且宜屯兵其地,徐察其變。今若計不出此,非里必將用其威力與詐謀,誘脅奧林沙士。奧林沙士降服,旦暮間事耳。夫非里亦何厭之有?既服奧林沙士,必自斯禮斯進攻雅典,此必然之勢,可于今日決者也。然則今日者,寧非雅典赴難之秋耶!奧林沙士戰爭者,天之所命。雅典存亡榮辱,在此一舉。茍目前之安,而遺遠大之計者,決不足以處今日之變也。”
德謨士最后更厲聲而言曰:“以一軍赴奧林沙士之難,以一軍直搗非里所據,此為今日唯一之規畫。兩者缺一,則事終于無效。若夫費用,則雅典之富,甲于全市,足以給此戰爭而有余。至于籌費之道,余以為可節祭神之費,以供軍用。顧其道正多,非必限于是也。軍隊當克期召集,費用當即日籌措,要當乘此機會,迅速處斷而已。”
德謨士所論,語語皆深中雅典人之病。至其主張節省祭神之費一節,尤為當時人士所不敢言。蓋雅典國俗視祭祀一事,最為重大也。
雅典人聞德謨士之言,乃議遣軍援奧林沙士,所遣僅外國傭兵。既而其軍與非里合戰獲勝,捷報至雅典,雅典人人狂喜,以為非里不足患。德謨士憂國民茍安之習,將以益深,乃更為演說曰:“近者聞有欲乘勝懲膺非里之說,此說大謬,不合于今日事實之真相。諸君不可不一辨之也。吾國異日,固必有征伐非里之機會,然其時去今尚遠。故吾人今日所宜努力者,在于保我同盟,以固勢力。勢力既固,然后徐圖懲膺,未為晚也。竊謂今日時勢,實有大可慮者。吾雅典幸勿再蹈三年以前之失策。當時非里之在斯禮斯也,諸君不嘗議決出征討之師耶,乃一聞非里死耗,遽寢出師之議,以為大憝已死,雅典人可以高枕無憂。嗣以死耗不確,則欲再為出師之謀,而事機已坐失矣。夫諸君當日,茍能斷行其計,則非里之禍,固已早平,何至尚有今日乎?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余及今而猶嘵嘵置辯者,則以目前事勢,甚類曩昔也,余固欲諸君勿再蹈前轍者。然使諸君不盡其全力以援奧林沙士,則深恐授非里以間,而坐失機會,亦適如三年以前也。
“諸君茍欲與奧林沙士共戮力以抗非里,今正其時。能乘此時抗非里,則非里敗,而雅典存。吾國安危,實系于此。如遲徊審顧,使非里得逞,所欲于奧林沙士,彼目中寧復有雅典耶?吾人今既決議援助奧林沙士矣,顧必先自問其能力如何,而后乃能達援助之目的,吾今欲答此問,諸君必以為怪,雖然吾愿諸君靜聽我言。蓋吾以為雅典今日,宜急命立法者。不必更定新法,但于舊有法律中,視其有與時勢不適者,悉取而廢棄之。吾以為法律中有宜立廢者,無過于祭典費用,及不服役軍務二事。前者糜巨費于無用,非使諸君無余力以供給軍事耶?后者不懲逃役,非獎勵國民以輕武之習耶?今宜及早改正,俾國家可以集巨費,以充軍需。使國民可以勇公戰,而赴國難。此吾所甚愿于聞,吾議之諸君。及前此創定法律諸君,咸贊斯議也。夫諸君前此制定法律,不過以迎合國民之歡心而已。今既知其有害,而尚以迎合為務,保存弊俗,而不知革,是決不得謂合于正義也。欲廢此等法律,要當出以公意。若依違,不置可否。而以是勞怨之事,悉歸之于提議者之一身,則亦不得謂為光明正大也。諸君今日欲廢此舊律,不可望之于茍求自免之士,而亦非僅望之不避嫌怨之人,要當全體一致耳。”
世稱為第三奧林沙士問題演說者,即為此篇,蓋德謨士演說中有名之一也。然雅典人士聽其言者,竟無所動。自此演說之后,未幾,而有優卑亞之亂。先是優卑亞久與雅典深相結,至非里勢力漸張,優卑亞國民,多傾心欲附非里。而非里更遣人煽動其眾,使為內亂。紀元前三百四十九年春,內亂遂起。國中有黨雅典者,名卜爾太,遣使至雅典乞援兵。德謨士疑其偽,且慮生他禍,以為干與一區域之事,非謀國至計。顧朝士中黨于卜爾太者甚多,遂出師援之。其后雖得勝利,而糜費不貲,庫藏為空,優卑亞亦不以雅典為德,雅典轉失勢力焉。
自此戰役告終,雅典國內,黨爭益烈。時戰后經營之議,頗有主德謨士政策,欲節祭典資金以充軍備。而尤卜拉諸黨,嘩然反對其事,更議設法律,不許人再言節祭典資金事,違者科以謀叛之罪。黨爭既劇,黨人咸為暴亂之舉。于時希臘人大舉祭典,適得優卑亞勝報,咸歸功于神貺,故其祭典較往年尤隆。德謨士隨其族人赴祭壇,禮未終,有反對黨人,曰米低亞者,突出擊之,意欲辱德謨士于稠人中。德謨士乃訴其事于眾,眾咸道米低亞無禮,攻擊甚力。會有人出為調停其事,德謨士遂亦不復深究。
優卑亞問題,雅典既遭失敗。奧林沙士雖得雅典助,而非里兵勢方張。雅典兵因易視非里之故,迭遭敗北。非里乃舉兵屠諸城,直迫奧林沙士都下。使人謂之曰,若等將開城降耶,抑將自絕于馬其頓耶,惟君所擇。奧林沙士市民聞之大怒,誓以死拒。非里攻擊益烈,市民守御亦甚堅,數擊卻非里軍。會城中有為內應者,城乃陷。
奧林沙士城陷之日,慘不可狀,全市悉為非里所毀。國民盡失其財產珍寶,男女老幼,咸為奴虜。自是之后,永不得復。其后三年,德謨士行過其地,銅駝荊棘,極目平蕪,無復有斷片零屑留作遺址者。德謨士見之悵然不能去,嗚呼!孰知其時之奧林沙士,莽莽平原中,若隱告彼以他年雅典亡國之狀,無異于此。天殆命德謨士先睹其后日之狀耳。
【批評】
天下事之敗壞,多由于逞感情,而不顧道理。觀雅典援奧林沙士而不力,而于優卑亞問題,獨盡其全力者。以朝士黨于卜爾太者多,遂不惜以一己之私情而犧牲國家之公益。故吾人作事時,當先自審其心中,含有感情與否,而后可以得真真權衡。不然,則方寸無主,全憑外物用事。亡國敗家相隨屬者,皆以此也,可不鑒哉!
強大之邦,狃于小勝者,未有不敗,而況其為小弱者耶!故夫以成敗論是非者,猶非真是非也。雅典之救奧林沙士而勝,征優卑亞而勝,驕心益萌。旋遭顛蹶,使其當日蒙一小挫,國民容有覺悟之念,不至于亡國,未可知也。鄢陵一捷,而士燮祈死。世之人士,幸勿以小得自矜,致招大害也。
士無諍友,則其身必亡。國無諍臣,則其社必杌。然將亡之國,大率以防民之口為事,此古今所同慨也。如雅典之立法律,科提議節省祭金者以罪,則豈特拒諫不納而已哉!夫人而自是,則知識永無進步之時。國而自是,則國政永無更新之日。抑天下之事,不進則退。彼既無進步之可望,則必日趨于腐敗,而至于不可救。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也已。
德謨士過奧林沙士之墟,而潸然出涕。豈知彼他年亡國之慘,固與奧林沙士同哉?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不引以為鑒,則使后人復哀后人耳。蛾之赴火,死者何算。然前者捐軀,來者猶接踵也。人類號稱萬物之靈,而史傳中又固明明語我以興亡成敗之故者。乃讀史之人,亦終不悟,馴致敗亡。烏乎!奈何以人而類于蛾也?哀哉!
德謨士在議會上多次提出建議,但是都沒有被采納實行。那個時候,非里更加專橫,希臘的各個城邦也漸漸地厭惡非里。奧林沙士曾經從非里那里得到過土地,私下里與非里結成同盟,對雅典有二心。此時他摒棄過去的恩怨,又想和雅典結合。非里對于奧林沙士的反復無常很震怒,將要發兵攻擊奧林沙士。恰巧非里生病,不能發兵進攻。等到病好了以后,就準備襲擊奧林沙士。奧林沙士感到形勢危急,于是派遣使者向雅典請求援助。德謨士認為,雖然先前奧林沙士對雅典有二心,但是現在既然想要謀求聯合,那么我們雅典就應該抓住這個新的同盟,正好能夠充實國力,因此積極主張雅典應當援助奧林沙士,和非里對抗。德謨士主持這個會議,本意不是想要援助奧林沙士,也不是考慮非里戰勝之后把戰爭的鋒芒指向雅典。德謨士的考慮是,如果現在不救援奧林沙士的話,那么他將會再和非里結成同盟,永遠成為雅典的憂患。所以現在救援奧林沙士,不是為了他而戰,實際是為了雅典而戰。因此在眾人面前演說他的意圖,他說道:“我固然沒有想要多次宣揚非里的威力,從而來督促諸位都能奉公守法,履行義務。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就過于重視非里,而過于輕視諸位了,這怎么敢呢?非里能有今天的成就,如果都是出于正義所為,那么我就不得不憂慮。希望諸位能夠好好考慮,非里的強盛,一方面是由于諸位的怠慢和考慮不足,一方面是由于他使用了不正當的手段,收買了我們雅典人,為他所用。此外,更是欺負奧林沙士等國家,使他們服從。現在上天開導了他們的心意,各國都察覺到非里的虛偽,已經不協助他了。非里的勢力,從此一下子就衰落下去。即使是馬其頓的人民,也會逐漸厭惡勞苦的兵役,有了叛離的心意。而帶領軍隊的將領,都資質平庸。非里知道他本國的國情,于是考慮掩蓋這種情況。對內掩蓋其財力支配不足的事實,對外夸大他的威力。他能夠成就一番事業,可以說是上天給予他的榮幸。即使這樣,我們雅典人,如果這時能夠竭盡全力,那么雅典得到上天的護佑,難道不比非里更堅實嗎?
“現在諸位對于國難漠不關心,每天習慣了偷懶墮落,沒有奮發圖強之心。見到國家衰落到這個地步,不是委托于自己的命運,而是向上天和神明祈禱。唉!上天和神明,與我有什么關系呢?連年以來,非里不是沒有給我們可乘之機,但是我們坐失良機。整天喋喋不休,發表沒有用處的議論,卻沒有一件事付諸實際行動。那么非里每天放縱他的野心,這就沒有什么奇怪的了。
“唉!雅典人不曾和斯巴達競爭,是為了希臘的自由而戰。不曾拋棄自己的生命財產,來和野心家相對抗。當年的意志氣概,今天不知道沉寂消失到哪里了。人人回避奉公的義務,吝嗇自我防衛的費用,這是什么誠心呢?以往雅典人以保全希臘為己任,正義的名聲響滿天下。而今天看到自己親身經歷的痛苦,好像都忘記了。每天任由盜賊打開自己的箱子,卻一點兒也不擔心。然而,雅典之所以有今天,我不得不責怪諸位。如果諸位現在不改正自己的行為,振奮自己的志氣,那么國家最終會不可救藥。我不理解諸位為什么沒有一點顧慮呢?
“追回已經失去的東西,與保護已經擁有的東西,兩者進行難易比較,大概不能用路程的遠近來計算。我們國家先前不知道保護固有的領土,于是導致每天損失的土地越來越多。倘若現在不去勉強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力圖恢復國力,那么未來對于今天的悲傷將甚于今天對于以前的悲傷。要想恢復國力,那么不可沒有服兵役的人,不可沒有供給的費用。而能夠擔當這個重任的人,不是我們還會有誰呢?如果軍人不盡到他們的職責,那么戰功終究不會得到。而那些希望避免兵役并且吝嗇費用的國民,是不想用魚餌就期待能夠抓到魚。所以我們今天應當竭盡忠誠,奉獻生命和財產,來分擔國家的事務。”
德謨士的這番言論,非常明白清晰和暢快。由于雅典的風俗重老輕少,德謨士當時只有三十一歲,眾人都認為這是年輕人的言論,大家最終沒有被感動。于是德謨士的建議還是沒有得到采納實行。
雅典和奧林沙士訂立同盟之約以后,但又不派遣軍隊去救援。于是非里發表反間的言論,來煽動奧林沙士,并且增兵圍攻。奧林沙士的形勢一天比一天緊迫,國內向來幫助馬其頓的人,對于雅典的不誠信更加憤恨,都在謀劃和非里通和言好。奧林沙士執政時,再次派遣使者前往雅典請求援助。使者在道路上可以相互看見,絡繹不絕。德謨士見到這種情形,更加不能忍受,于是再次發表演說,希望能夠促使國民幡然醒悟。他說道:“唉!今天這個事情非常緊急,希望能夠趕快作出決斷來救援奧林沙士。派遣兩支軍隊,一支軍隊直搗非里所占據的地方,一支軍隊去救援奧林沙士。首先派出使者疾馳告知奧林沙士援軍即將趕到,來安定他們的民心,并且應該在那里屯兵駐扎,觀察形勢的變化。如果今天不作這樣的計劃,非里必將用他的威力和詐謀,引誘威脅奧林沙士。奧林沙士投降屈服,只是旦夕之間的事情。非里哪有什么滿足的?降服奧林沙士后,一定會從斯禮斯進攻雅典,這是必然的趨勢,今天一定要作出決斷。然而今天,難道不是雅典多難的時期嗎?奧林沙士的戰爭,這是上天安排的命運。雅典存亡與榮辱就在此一舉。如果貪圖眼前的安逸,放棄遠大的計謀,絕對不能夠處理今天的變故。”
德謨士最后再次嚴厲地說道:“用一支軍隊援助奧林沙士解決他的困難,用一支軍隊直搗非里占據的地方,這是今天唯一的計劃。兩者缺少一個,那么就不會有什么效果。關于軍費,雅典的富庶,在希臘全境是第一,足以供給戰爭所需并且還有富余。關于籌備軍費的方法,我認為可以節省祭祀神明的費用,用來供給軍用所需。考慮到方法很多,沒有必要限定這種方法。軍隊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召集,軍費應當立即籌措,要趁現在的機會,迅速做出決斷。”
德謨士的論述,每一句話都深深地戳中了雅典人的要害。至于他主張節省祭祀神明費用的事,尤其是當時的人所不敢談論的。大概是因為雅典風俗中把祭祀看成是最為重大的事情。
雅典人聽到德謨士的言論,于是商議派遣軍隊援助奧林沙士,所派遣的僅僅是雇傭兵。這支軍隊與非里軍隊相戰,獲得了勝利。勝利的消息傳到雅典,雅典人非常高興,認為非里不足以害怕。德謨士擔心國民茍且偷安的惡習會加深,于是再次演說道:
“近來我聽到有要乘勝討伐非里的說法,這種說法非常荒謬,不符合現在的事實真相,諸位不可不一一進行辨別。我國從前固然有討伐非里的機會,但是那個時候已經離今天很遠了。所以我們現在應該努力保全我們的同盟,來穩固我們的勢力。勢力穩固了,然后慢慢謀劃討伐一事,為時不晚。我認為現在的時勢,確實需要慎重考慮,希望我們雅典不要再重蹈三年以前失敗的策略。當時非里在斯禮斯,諸位不曾作出決斷去討伐他,而是一聽到非里的死訊,于是停止了出兵討伐的決議,認為這個大惡人已經死了,雅典人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后來非里的死訊不確切,想要再次謀劃出兵一事,但是已經坐失良機了。當時諸位如果能夠果斷執行計劃,那么非里的禍亂早就被平息了,哪里會有今天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現在仍不斷地嘮叨,是因為目前的形勢,和過去非常相類似,我確實想讓諸位不要重蹈覆轍。然而假如諸位沒有盡全力去援助奧林沙士,我特別擔心的是受到了非里的反間,坐失良機,就像三年之前一樣。
“如果諸位想要和奧林沙士通力合作對抗非里,那么現在正是良好的時機。若能趁現在對抗非里,那么非里會失敗,雅典就會生存下來。我們國家的安危,確實與這息息相關。如果遲疑徘徊、瞻前顧后,使非里得逞,他將先征服奧林沙士。那么他眼中還會有雅典的存在嗎?我們現在既然已經決定援助奧林沙士,那么就必須先要問問自己的能力怎么樣,然后才能達到援助的目的。我今天就要回答這個問題,諸位必定會認為很奇怪,即使這樣,我希望諸位能夠安靜地聽我說。我認為現在的雅典,應該立即下令制定法律。沒有必要再次制定新的法律,但是在現行的法律中,對于那些與現在時勢不符合的內容,都要廢棄。我認為法律中應該立即廢棄的就是關于祭祀的費用和不服兵役這兩件事情。前者耗費巨額費用而毫無用處,難道不是讓諸位沒有余力去供給軍費嗎?后者不懲罰那些逃避服兵役的人,難道不是鼓勵國民輕視尚武的習俗嗎?現在應該趁早改正,使國家可以集聚巨額的費用,來充實軍事所需,使國民可以勇于為保衛國家而戰斗,解除國家的危難,為國獻身。這就是我特別希望聽到的,我非常希望能和諸位討論。先前制定法律的人都贊同這樣的觀點。諸位先前制定這樣的法律,不過是為了迎合國民的歡心罷了。現在已經知道了這樣的害處,還是以迎合為主要任務,保存鄙陋的習俗,不知道變革,這絕不能說的上是符合正義的。要廢除這樣的法律,應當根據公共的意志。如果猶豫不決,不表示贊同,也不表示同意。讓這種勞苦和怨恨都歸于提議的人,那么不能稱得上是光明正大。諸位現在要廢除這些陳舊的法律,不能指望那些貪求自保的人,也不能指望那些不逃避嫌疑和怨恨的人,應當要全體人員取得一致。”
被人稱為第三奧林沙士問題演說的,就是這一篇,大概是德謨士演說中最著名的其中一個。然而雅典人聽了他的言論后,竟然無動于衷。在這次演說之后,沒有多長時間,就發生了優卑亞暴亂。早先優卑亞和雅典交情很深,而且時間很長,等到非里勢力逐漸擴張后,優卑亞的國民大多想要依附于非里。非里更是派人煽動優卑亞的國民,使他們發生內亂。公元前三百四十九年的春天,優卑亞發生了內亂。國內有支持雅典的人,叫卜爾太,派遣使者到雅典請求援助。德謨士懷疑這是假的,并且擔心發生其他的禍亂,認為干預一個區域的事情,并非為國家謀劃的最好的計策。然而國內官員中支持卜爾太的人很多,于是出兵援助他。之后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耗費的軍費不可計量,國庫空虛,優卑亞也不認為雅典有道德,于是雅典失去了這股勢力。
自從這場戰爭結束后,雅典國內,黨派斗爭更加激烈。那時關于戰后經營的議論,有不少主張德謨士提議的政策,要節省祭典的資金來充實軍備。然而尤其是卜拉幾個黨派,吵吵嚷嚷反對這件事情,更是要商議設定法律,不允許有人再說節省祭典資金的事,違法者將被處以謀叛的罪名。黨派斗爭逐漸劇烈,政黨的成員都發動暴亂。那時雅典人舉行大規模的祭典儀式,正好得到了優卑亞勝利的消息,都將勝利歸功于神明的恩賜,所以祭典較往年更加隆重。德謨士伴隨他的族人來到祭壇,行禮還沒有結束,有一個反對黨的人,叫米低亞,突然出現,毆打德謨士,想要在人群中羞辱德謨士。德謨士于是將這件事告訴眾人,眾人都認為米低亞很沒有禮貌,對他進行了很有力地攻擊。恰在這個時候,有人出面進行調停,德謨士于是不再深究。
關于優卑亞的問題,雅典已經失敗了。奧林沙士雖然得到雅典的援助,但是非里的軍隊日益強大。雅典軍隊因為輕視非里,多次遭到失敗。非里于是發兵屠殺多個城市,一直逼迫到奧林沙士的都城之下。派人對他們說,要么你們打開城門投降,要么自行滅絕在馬其頓軍隊之下,希望你們能夠做出選擇。奧林沙士市民聽到后,發誓要以死相抗。非里軍隊的攻擊更加猛烈,市民的防守也是更加堅強,多次擊退了非里軍隊。這時城內有人暗中為非里策應,都城于是被攻陷。
奧林沙士都城被攻陷之日,現場慘不忍睹,整個城市都被非里毀壞殆盡。奧林沙士國民失去了他們全部的財產珍寶,男女老少都淪為奴役俘虜。從此之后,城邦永遠沒有恢復。在這之后的第三年,德謨士從這里經過,銅駝荊棘,放眼望去,遼闊的原野上草木叢生,沒有一點殘留的斷片零屑留作遺址。德謨士看到后,心中惆悵失意不愿離去。唉!誰知道那個時候在茫茫平原中的奧林沙士,隱隱約約地告訴德謨士未來雅典亡國后的慘狀,和這里沒有什么差異啊。大概上天想讓德謨士先看看日后雅典的狀況罷了。
【評論】
天下事情的敗壞,大多是由于放任感情,而不顧及事情本身的道理。看看雅典援助奧林沙士沒有竭盡全力,而在優卑亞的問題上,唯獨竭盡全力。因為官員中支持卜爾太的人多,于是不惜以個人的私情來犧牲國家公共的利益。所以我們在做事情時,首先要自己思考,在心里是否含有個人的感情,然后才可以認真地進行權衡。不然的話,就會六神無主,方寸大亂,全憑外部的事物做事。亡國敗家隨之而來的那些人,都是因為如此,難道不應該引以為鑒嗎?
強大的國家,拘泥于很小的勝利,沒有不失敗的,更何況是一個弱小的國家呢!所以以成功或失敗來評論是非,并不是真的是非。雅典救援奧林沙士勝利了,幫助優卑亞勝利了,驕傲之心日益萌發。如果隨后遭到失敗,讓雅典當時蒙受一點小小的挫折,國民還有覺悟的思想,也不至于亡國,這也很難說。在鄢陵大捷時,范文子(士燮)就求死。世上的人,不要以小小的滿足就自我炫耀,這會招致禍害的。
一個人要是沒有諍友,那么他必定會丟掉他的性命。一個國家要是沒有諍臣的話,那么這個國家必會傾覆。然而一個國家將要滅亡時,大概都會防范人民的言論自由,這是古今同樣的感慨。例如,雅典制定的法律,對提議節省祭典資金的人科處罪罰,這何止是拒絕諫言而不采納呢!一個人自以為是,那么他的知識永遠不會有進步。一個國家自以為是,那么這個國家的政策永遠不會更新。大概天下的事情,不進則退。如果沒有進步的希望,那么必定會越來越腐敗,以至于不可救藥。原本事情是必然要發生的,道理本來就該這樣。
德謨士經過奧林沙士的廢墟,潸然淚下。難道他知道以后亡國的慘狀和奧林沙士一樣嗎?秦朝統治者沒有空閑為自己的衰亡哀嘆,只有后世的人為他們哀嘆;如果后世的人只是哀嘆而不引為戒,那么他們后世的人又會為他們哀嘆了。飛蛾撲火,死了又算什么呢。前面的人捐軀而死,后來的人會接踵而上。人類號稱萬物之靈,然而史冊上又清楚地說道我們人類以興亡成敗論事。閱讀歷史的人,也終究不會醒悟,逐漸招致滅亡。唉!為什么把人比作飛蛾呢?真是讓人悲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