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凌波作品集
-
《第八講 緣起說的具體表達——四圣諦》人間佛陀 于凌波作品集
一、 三轉法輪 四圣諦,是佛陀證道后,到波羅捺國鹿野苑度化五侍者,[初轉法輪]時所說的。 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的真理,原本是緣起,佛陀為五侍者說法,為什么不…
-
《第九講 前五識頌》八識規矩頌講記 于凌波作品集
一 首頌詮釋 <八識規矩頌> 講記,為了解釋頌文中許多專用名詞,占用了八次的時間。但是以往的時間并沒有浪費,如果我們已經了解講過的名詞,現在來…
-
《第一講 佛教誕生的背景》人間佛陀 于凌波作品集
一、 印度—早期佛教活動的舞臺 在現代具有世界性的三大宗教中,誕生自印度的佛教,是最古老的一個。 三個世界性的宗教,是佛教、基督教、回教。基督教是耶穌基督于西元一世紀初…
-
《第十一講 第七識頌》八識規矩頌講記 于凌波作品集
一 首頌詮釋 第七識即末那識,末那是梵語的音譯,義譯為‘意’,但恐與第六意識混淆,故保留末那原音。此識是第六意識之根,意識以末那為…
-
《第五講詮釋第十五至及十七頌》唯識二十頌講記 于凌波作品集
七、第十五頌及第十六上半頌——破妄執現量以成唯識義 第十五頌:解釋外人現量證境的問難 頌文:‘現覺如夢等,已起現覺時,見及境已無,寧許有現量。]…
-
《第十二講 第八識頌》八識規矩頌講記 于凌波作品集
一 首頌詮釋 第八阿賴耶識,是八個識中最重要的一個識。它是前七識的根本 (前七識由第八識的種子生起) ,也是宇宙萬法的本源。這宇宙萬法本源作何解釋? 原來…
-
《第八講 修行五位》八識規矩頌講記 于凌波作品集
一 修行五位 八識規矩頌講座,已講過七次,今天是第八講。八周以來,我們講過八識、心所、種子、四分、四緣五果,三境三量等等,今天要講修行五位。諸位或問,十二…
-
《佛法與生活》佛法與生活 于凌波作品集
佛法就在日常生活中 諸位同修,承佛陀教育基金會林總干事的邀約,來華藏講堂與同修們結緣。這一次講座報告的題目,是《佛法與生活》,也就是說,佛法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系。而今天要講的,則是…
-
《第十一講 明唯識性——真如》唯識三十頌講記 于凌波作品集
在 <唯識三十頌> 的科判中,一般多用相、性、位三分作為講解的次序。即依三十首頌文,以前二十四首頌文明唯識相,第二十五首頌文明唯識性,第二十六至第三十首頌文明唯識位。于…
-
《第八講 前六識的王所相應至起滅分位》唯識三十頌講記 于凌波作品集
本講上次講到相應門——即與前六識相應的心所,以課文過長,未能講完,現在繼續上一講再往下講解。 四、 煩惱心所:六位心所的第四位,計有貪、嗔、癡、慢、疑、惡見…
-
《第二講 唯識大意》八識規矩頌講記 于凌波作品集
一 唯識學統 <八識規矩頌> ,是詮釋‘八識’的頌文。八識,是唯識學的基本理論。因此,要學習 <八識規矩頌>…
-
《第一講、五蘊聚合說》大乘廣五蘊論講記 于凌波作品集
【1】五蘊是構成世間的基本質料 五蘊的蘊,梵語Skandha,音塞犍陀,是積聚的意思,意指積此五聚,可以成就我人的身心。五蘊舊譯為五陰,陰是賊害的意思,謂此五者能賊害我人的性德。而…
-
《第七講 三境三界》八識規矩頌講記 于凌波作品集
一 三境三量 在 <八識規矩頌> 中,有幾個以三為名數的名詞,如三境、三量、三性、三受、以至于三界等,這些都是唯識學上非常重要的名詞。如果不了…
-
《第二講 三十頌科判大綱》唯識三十頌講記 于凌波作品集
<唯識三十頌> ,是建立唯識宗的基本論典,古今注釋三十頌的書不勝計數。在我國、以 <成唯識論> 最為重要。但 <識論> 十卷雄文,一方面是字字珠…
-
《第六講 思量能變——第七識》唯識三十頌講記 于凌波作品集
三能變識的初能變——異熟能變,已于上一講講完。今日講‘次第二能變’,即思量能變末那識。古人講第二能變,也是以八段十義來科分,現列表如…
-
《【第十二講】精進不懈、超越自我—由物欲世界升華到正覺世界》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 于凌波作品集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舍離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于念…
-
《第七講 了境能變——第六識》唯識三十頌講記 于凌波作品集
三能變識的第三能,是了別境能變。了別境能變指前六識而言,故三十頌頌文稱‘次第三能變 差別有六種。’根據 <成唯識論> 的科判,以七段…
-
《【第四講】佛教的宇宙觀—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 于凌波作品集
為佛弟子,常于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1)四大與五蘊 自古以來,…
-
《第四講詮釋第九至第十四頌》唯識二十頌講記 于凌波作品集
五、第九頌——略示二無我義 第九頌:解釋佛說十二處的利益 頌文:依此教能入,數取趣無我,所執法無我,復依余教入。 論曰。依此所說十二處教受化者,能入數取趣無…
-
《【第十一講】發大乘心,普濟一切—化自私為慈悲、化煩惱為菩提》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 于凌波作品集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愿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1)生死熾然,苦惱無量 《八大人覺經》八段經文,我們已經介紹了七段,現在介紹最后一段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