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靜
(安陽市圖書館,河南 安陽455000)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公益講座;文化大講堂
摘 要:文章以安陽市圖書館為例,闡述圖書館在信息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打造公益講座服務品牌已是適應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將成為圖書館的核心業務之一。同時探討了公益講座的選題的確定、講師的選擇、聽眾的培育等問題。
中圖分類號:G25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 2010)06-0044-03
1 安陽市圖書館“文化大講堂”的實踐
安陽市圖書館成立于1956年6月1日,2008年12月新館建成投入使用,現擁有藏書總量達60萬冊件。其中,普通圖書41.7萬冊、期刊2.8萬冊、報紙1.93萬冊、古籍1.8萬冊、地方文獻3442冊、電子圖書11萬冊、視聽文獻9368件。12個館內服務窗口和30多個社區、軍營、學校、村鎮建立分館或基層服務點。現有持證讀者26000多人,年借閱量40萬冊次。2009年被評定為國家“一級圖書館”。多年來,安陽市圖書館始終堅持“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宗旨,充分發揮圖書館的社會職能.使之成為了廣大市民的精神家園,為安陽市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為了豐富廣大市民的文化生活,進一步提升市民素質,創建圖書館服務品牌,早在2006年安陽市圖書館就開辦了周末公益講座——“殷都講壇”,聘請市內文化教育界的名人,舉辦多場高水平的公益講座,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省、市多家新聞媒體進行了專題報道。新館建成后,15000平方米的館舍面積為開展講座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為進一步擴大講座活動影響,提高講座層次,安陽市圖書館與安陽市委宣傳部、安陽市社科聯、安陽市文化局聯合開辦了“安陽文化大講堂”。“安陽文化大講堂”以“引領學習,激揚智慧”為宗旨,以“傳播知識、文化、信息”為創辦目標,邀請素質高、業務強、演講口才好、熱心公益活動的名家擔任主講嘉賓,就時政熱點、文化藝術、科技教育、法律社會、經濟金融、健康生活等內容,用其淵博的知識、充實的內容、生動的語言向市民群眾呈獻精品講座,滿足廣大市民提高鑒賞能力、提升人文素質的需要。
現在,每到周六上午,許多市民會自發地聚集在安陽市圖書館一樓社教中心報告大廳,興味十足地參加安陽文化大講堂。他們來這里聆聽名家講座,汲取文化營養。安陽文化大講堂開辦以來,40多位名家學者相繼登臺,為廣大市民奉送了60場精彩講座,數以萬計的安陽市民盡享文化盛宴。在這里,市民步入了知識的殿堂,學術走進了平民的視野,大講堂被群眾親切地比喻為市民的“精神糧倉”、安陽人自己的“百家講壇”。《安陽考古探秘》、《安陽地域文化與安陽歷代詩歌》、《醫療糾紛與司法鑒定》、《合理規劃,輕松理財》、《今天我們怎樣做家長》……由于講座選材廣泛,涉及文化、教育、法律、經濟、就業、醫學、衛生健康、藝術鑒賞、家庭理財等內容,深受廣大市民的歡迎。
安陽文化大講堂是一個開放的大學,在專家學者和百姓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在這個文化的殿堂里,先進文化得到有效傳播,新知識在這里匯集,新思想在這里交流,新靈感在這里迸發,新智慧在這里涌動。為把大講堂辦好,充分滿足市民的文化需求,主辦單位精心策劃,通過各種方式,采取多種辦法,深入市民生活.廣泛調研市民的文化需求,找準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在此基礎上,確定大講堂選題原則:堅持理論性與現實性并存,權威性與前衛性并重,力求貼近市民的生活實際,關注市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努力做到雅俗共賞、健康文明,讓市民在貼近生活需求的文化活動中,在生動的演說與通俗的講解中,與文化界人士近距離對話、交流與切磋,最大限度地激發市民的文化興趣。
安陽文化大講堂搭起了專家學者與市民群眾溝通交流的橋梁,將專家學者請出了象牙塔.讓群眾直面高雅文化,使得學術性、知識性文化突破了過去狹小的學術圈子。與此同時,一種崇尚知識、求學問道的良好社會氛圍正在悄然形成,與安陽固有的城市商業氛圍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安陽市民在潛移默化中培育著現代城市的人文精神,塑造著城市的人文個性,提升著城市的文化品位。一年多來,安陽文化大講堂已成為安陽一塊響當當的文化活動品牌.凸顯著良好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