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公共文化事業建設;社會服務摘 要:高校圖書館有著雄厚的館藏資源和專業素質高的館員隊伍,在兩個文明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校圖書館參與社會公共文化事業建設,既有政府政策保障,又有優越的客觀條件,在公共文化建設中將大有作為。因此,高校圖書館要轉變服務觀念,建立對外服務機制,拓寬社會服務領域,積極投入公共文化事業建設。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09)05-0023-021 高校圖書館參與公共文化事業建設的意義
黨的十七大將文化事業建設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對十六大以來“加大政府對文化事業的投入,逐步形成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的概括、總結與提升。并且提出到2020年確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達到“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的目標。這一目標宏偉且不遙遠,需要各行各業齊力奮進,只爭朝夕。除了國家大力扶持外,更需要社會各種文化行業、各種文化機構共同努力。作為國家圖書館事業三大支柱的高校圖書館系統更應責無旁貸。
據統計,目前我國有普通高校1731所,其中本科院校684所,專科院校1047所,這些院校都有一定規模的圖書館。這些圖書館藏有豐富的文獻資料,門類齊全,質量高,學術性強,是國家建設與發展不可缺少的文獻資源。可是由于目前圖書館管理體制的局限,高校圖書館只是大學教育的一部分,是教學的輔助機構,不承擔著社會教育、社會文化普及等任務。國家沒有法律限制高校的社會教育義務,有關政策鼓勵高校圖書館承擔社會文化建設的責任與義務,但不具法律效應。同其它系統圖書館一樣,都在理論上探討加強橫向聯合.為創建精神文明社會貢獻力量,而實際效應很少,不能不說是種缺憾。2 高校圖書館參與公共文化事業的有利條件2.1 有相關法規保障
國家教育部2002年2月21日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第四章第二十一條明確規定:“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讀者開放。面向社會的文獻信息和技術咨詢服務,可根據材料和勞動的消耗或服務成果的實際收益收取適當費用。”2.2館藏資源數量豐富、質量高2.2.1 文獻數量豐富,一般都是百萬冊藏書以上的規模。筆者所在館收藏各種文獻達150多萬冊(件),是一筆很大的財富,若能為社區或所在行政區服務,會創造出很大價值。2.2.2文獻類型齊全,非公共系統圖書館能比,紙質書刊、磁質文獻、數字化文獻等都有大量收藏。尤其為了輔助高校教學的需要,購置大量的數據庫,保存文獻非常豐富。2.2.3高校圖書館收藏文獻復本較多,這又是一種優勢。高校文獻購置經費投入較大,讀者較多,而且集中,購置一定復本是其服務的特點之一,利用復本多的特點為社會服務。2.2.4文獻質量高,專業性強。高校圖書館培養目標明確,即為國家培養專、本科普通高等教育人才,有條件的培養碩士、博士等高等專業人才。培養層次鮮明,以此為基礎組織文獻資源建設,因而具有專業特點鮮明的特點,而且實用性強。2.2.5各高校間互補性強。雖然受各高校培養目標所限,文獻收藏具有一定的專業局限,但眾多院校通過互補可以為社會提供較完整的文獻服務。2.3從業人員專業性強、素質高
高校圖書館從業人員都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基本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而且圖書情報專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以遼寧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全館工作人員中,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占79%,圖書情報專業畢業占32%.其中,館員職稱占45%,副研究館員以上占19%.這支隊伍具有業務素質高,知識結構、專業結構、年齡結構合理的特點。他們既有較強的圖書館情報信息采集處理能力,又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和為讀者熱情服務的獻身精神。在公共文化事業建設中,能發揮積極的作用。2.4文獻信息管理手段先進
高校圖書館管理手段比較先進,不論從現代化設施設備等硬件,還是科學管理軟件,都有一定的實力。各高校圖書館都在加緊現代化的建設,建設數字圖書館和虛擬圖書館,開發網絡資源,擴大圖書館掌控文獻資源的能力。在管理上,力求實現標準化、規范化和科學化,以達到地區文獻資源共享,建立地區資源保障網絡。2.5 服務時間上的優勢
大多數高校圖書館周開放時間長達80小時以上,在寒暑假和黃金周期間,師生訪問圖書館的人數很少,可以在此期間加大向社會讀者開放的范圍,以提高館藏資源的利用率。3積極拓寬服務領域,主動為社會服務3.1對外文獻借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