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圖書館員;館員形象;職業道德摘 要:圖書館員應從外在形象和內在素質兩方面塑造自身形象。外在形象從儀表和語言兩方面塑造,內在素質則通過思想修養、職業道德、知識結構、信息意識以及業務能力等方面來塑造。通過自身素質的提高和形象的塑造,才能滿足讀者需求,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促進圖書館事業的進步與繁榮。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09)05-0025-031 圖書館員形象的含義
圖書館員形象是指圖書館員在為讀者提供服務時,在讀者中所產生的印象以及得到的評價,諸如談吐、能力以及待人接物的態度等,是體現圖書館形象的一個重要窗口。作為圖書館員不僅要在外在形象上體現出一種良好的職業精神,同時也要以其自身的學識、優質的服務和內在的職業情感為讀者提供服務.贏得讀者的尊重和信賴。圖書館員形象構成主要包括:儀表、言行等外部形象,政治修養、職業道德、知識結構、業務能力等內在素質。館員形象好不好,既是館員個人的文化涵養和精神面貌的表現,又是圖書館文明服務的外在表現,關系到整個圖書館事業的健康發展。
現在,圖書館正經歷著從“圖書”、“文獻”、“信息資源”到“知識”的轉變。圖書館員所提供的服務也經歷了傳統的圖書館服務、復合型圖書館服務和數字圖書館服務三個階段。隨著傳感技術、信息處理與再生技術、光纖與衛星通信技術及信息實用技術的發展,圖書館無論從其資源的采集、加工、存儲,還是信息的提供等方面都改寫了圖書館的傳統含義。對圖書館員而言.其角色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借借還還”、“看門守攤”的形象,而是一個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能為社會各階層讀者提供多元化知識和有效信息的復合型圖書館員。這就意味著新的角色的轉換。在這個轉型階段,圖書館員應該樹立怎樣的形象,就成為我們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2 圖書館員形象的現狀2.1 館員形象的現狀
在公共圖書館,給讀者印象最深的,接觸最多的就是外借處負責書刊流通的館員。為讀者進行借還服務的流通館員,有的態度較為隨便,對讀者不夠耐心,甚至和讀者發生不應有的爭執,致使讀者對圖書館的整體印象和服務水平感到不滿意.影響到圖書館整體形象的提升。也正是這一服務窗口,讓讀者認為圖書館員就是借借還還圖書的管理員和服務員。由于一些崗位的館員素質不高,業務能力較差,導致了圖書館員素質參差不齊,造成讀者更大的誤解。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圖書館事業總體上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由于社會對圖書館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在圖書館建設工作中,僅注重硬件設施建設,而忽視了人員隊伍素質建設。近年來,盡管整個從業人員隊伍在不斷擴大,但高素質、高學歷人員的流失已成為圖書館界普遍關注的問題。此外,專業隊伍中文化層次偏低,知識結構不合理的現象依然存在。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縣級圖書館專業人員中本科生不足5%,專科生也不過20%-30%。圖書館18萬專業技術人員中,學過圖書館專業的不到5%。因而,導致非專業人員比例過大,服務水平不高,以及圖書館不受重視,圖書館員的待遇和社會地位無法提高,致使個別館員不安于自己的工作。知識結構較為單一,缺少其他相關學科的人才,如網絡和計算機專業人才等,無法使圖書館工作向多元化、網絡化方向發展。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圖書館員的信息意識還不夠敏銳.還不善于有針對性地去收集讀者需要的信息,無法很好地滿足讀者需求。這或許就是目前館員形象的現狀。2.2館員形象問題分析2.2.1 職業產生的冷漠
圖書館知識傳播的方式之一就是書刊的流通和借閱。然而,圖書館的借借還還是一種固定的工作模式和特定環境,同樣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使得工作缺乏激情,消磨人的意志,進而使圖書館員在工作中產生厭煩,于是這種情緒就會傾泄給讀者,造成讀者的不滿。圖書館員對讀者態度差,進而影響整個圖書館的形象,產生不好的社會效果。圖書館工作程序的單調、重復等特性,決定了圖書館員在工作中易產生沉悶、壓抑等不好的情緒,尤其在讀者服務工作中,時常發生讀者的誤解和責難,使得許多館員感到不安、急躁和怨恨,從而影響了其與讀者之間的交流,進而影響服務效果。這就要求圖書館員學會調理自己的情緒,保持心理平衡,在工作中擺正自己的位置,控制自己的行為,克服自己的不足,及時調整心態,緩解心理上的失衡感和失落感。2.2.2與讀者關系不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