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信息時代;圖書館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創新
摘要:信息時代對圖書館搞好人力資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揭示了傳統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信息時代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創新的理念和思路。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1)05-0093-02
l 信息時代及人力資源管理意義
1.1 信息時代及其特征
“信息時代”是一個時代發展的代名詞,以計算機的發展與網絡文化普及為特征的信息化社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信息時代就是社會發展以電子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技術作為基本的技術基礎,以信息資源作為基本的發展資源,以信息服務性產業作為基本的社會產業,以數字化和網絡化為基本的社會交往方式的新型時代。從信息時代的含義表述可以看出,這一時代的特征表現在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及其他的社會活動與信息息息相關,信息和知識在整個社會活動中占據了主導地位,這兩個因素對于管理自然也不例外地成為了重要的影響因素。
1.2人力資源管理的意義
人力資源管理作為一門科學,形成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其理論最早出現在西方發達國家,它是現代社會化大生產高度發達、市場競爭全球化的產物。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是通過不斷獲取高素質人力資源,使其參與到圖書館各項工作中去,并以館員為中心,根據館員的實際狀況和組織需要,開發館員潛能,充分調動館員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出所有資源的價值,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的需求。由此可見,人力資源管理對于建設高水平的圖書館具有重要意義。
2傳統的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及其弊端
2.1傳統的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
傳統圖書館的人力資源管理意識淡薄,大多只停留在人事管理層面,沒有把人作為可以開發和增值的資源去使用和投資,對人的管理只是組織各項事務的一部分,它只注意到解決當前問題或執行事務,強調的是人事管理功能的發揮,而對組織內成員的個性需求關注不夠,成員的潛能挖掘不出來,其優勢特長也得不到充分的發揮,這些對與組織來說是較為重大的損失。人事管理缺乏科學的管理理論的指導,未實現“人盡其才”這一管理過程,從而導致員工的潛能、個性和參與意識得不到很好的發揮。
2.2傳統的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弊端
2.2.1 管理觀念陳舊落后。傳統的圖書館管理是以文獻為中心、以工作為中心,遵循的是“重藏輕用”、“重積累輕開放”、“重投入輕效益”的“藏書樓”式的管理理念,這種理念導致了對人才的重視不夠,對人力資源管理也只是停留在人事管理這一層面:它對員工的管理是以員工本身為出發點,旨在維護員工合理的權益,重點在于解決當前問題或執行事務,強調人事管理功能的發揮,側重規章制度管理,對圖書館全局性的、前瞻性的管理以及現代化發展的卻視而不見。
2.2.2人事管理機制落后僵化。傳統的圖書館對人力資源的管理缺乏人才選拔機制、人員培訓機制、激勵機制、評價機制等科學合理的內部人才流動機制。在人員管理方面,沒有根據業務流程和崗位需求而唯才是用,也沒有按照工作性質和貢獻大小而按勞分酬。選人用人停留在走關系、照顧熟人的層面,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陳舊不合理,缺乏激勵效應,這導致人才流失,圖書館工作效益不高。
2.2.3組織機構固定單一。傳統的圖書館管理組織機構的設置基本上是以行政職能、文獻類型、加工利用時序等來分類設置的,比較固定單一,館員與館員之間的工作相對獨立,相互間缺乏協作與交流,忽略了為讀者服務的宗旨,并容易產生部門間的職責不清、崗位職責單一、缺少互補協作,溝通不便,沒有按崗位選配相應的人才等弊端,工作人員的熱情和技能難以提升。
2.2.4 服務方式滯后。圖書館是以服務讀者為宗旨的,以讀者滿意為目標,傳統的圖書館管理對圖書館員一般是被定位為“圖書館里”的工作人員,其工作內容只是對圖書館館藏資源的采購、加工、描述、流通、分析報道,對服務方式雖然隨實踐的積累,形成一些較為完善的服務流程和服務機制,但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只是按照這些流程為讀者服務,沒有創新,也不重視讀者對服務方式改進的需求,工作人員重復的工作和一成不變的服務導致了圖書館管理的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