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傷金瘡湯火傷破傷風竹木刺
[第二十一門] 治打撲損筋傷骨折
呂顯謨方。
黃柏(一斤)半夏(半斤)上為細末,每用半兩,生姜自然汁調如稀糊,以鵝翎掃敷,用紙靨貼,如干,再敷。骨折五日即愈,重者不過旬月。蘇韜光云,功用全在生姜,藥干頻上姜汁為佳。
[第二十一門] 治打撲傷損,或刃傷血不止,及破傷風
海螵蛸即生烏賊骨,不經鹽腌者,為細末,干敷即止。破傷風用魚膠燒灰存二、三分性,為救急療墜馬落車,被打傷腕折臂,呼叫不絕,服此散,呼吸之間不復大痛,三日筋骨相連。
[第二十一門] 當歸散
《外臺秘要》第二十九卷,傅公實、錢季毅皆曾合以救人。
當歸(炒令香)桂心甘草(炙)蜀椒(去汗,各三分)芎(六分,炒)附子(炮,去皮臍)澤蘭(炒,各一兩)上為細末,酒服二、三錢,日三服。如小兒被奔車馬所損,裂其膝,皮肉決見骨,即絕死,小蘇啼不可聽聞,服之便睡十數日,便行走,其神驗如此。忌海藻、菘菜、生蔥、豬肉、冷水。《千金翼》深師問出第六卷。
[第二十一門] 治折傷見血
傅公實之仆忽折足,得之于一軍人遂愈。
槐花不以多少,內一半炒令焦色煙出,卻將先者一半拌和勻,入沙盒子中同罨令冷,碾為細末,飯飲調下,仍用極細者敷破處。
[第二十一門] 治打撲傷損
孫盈仲方。
糯米粥熱攤布帛上,搗芭焦根放粥上,乘熱裹患處,雖時下甚痛,即便無事。
[第二十一門] 治打撲傷損骨折
此藥專接骨。護國長老用仁傳。
夜合樹,俗謂之萌葛,即合歡也。去粗皮,取白皮銼碎,炒令黃微黑色四兩,芥菜子炒一兩。
上為細末,酒調,臨夜服,粗滓罨瘡上,扎縛之,神驗。越州人謂之烏顆樹。
[第二十一門] 治閃肭著
蘇千之運干傳。
米醋糟和平胃散,罨患處。
[第二十一門] 接骨散
治打撲傷損折,濠梁靈泉清隱寺僧傳。
半兩古文錢,不拘多少,以鐵線貫之,用鐵匣盛,以炭火通紅,碗盛好酒、米醋各半升,鐵鈐開匣,取古文錢于酒醋中淬,再,再淬,候蘇落盡,如酒醋少,再添,候古文錢淬盡,澄去酒醋,以溫水淘洗,如此三次,淘洗數多尤妙,火毒不盡,令人患啞。既凈,焙干,研極細,入乳香、沒藥、水蛭等分,同為細末,每服半字或壹字,生姜自然汁先調藥,次用溫酒浸平服。若不傷折,實時嘔出,若損折,則藥徑下,纏繳如金絲,如弓上之箭神驗。
初此方也。
[第二十一門] 接骨散
又接骨散方。
半兩古老錢用火,醋內淬數過,入沒藥,乳香等分一處研,別以麝香少許,每服一字,用淡姜湯調服,不拘時候。
[第二十一門] 治一切墜壓撲
傷損至重困者,無名異小石塊子外黃中黑,在處有之,大冶縣能山、英州三、五塊研細,以生蔥細剁,入溫酒中調藥,服訖溫酒半盞投之,傷在頭去枕傷臥。吳內翰初得此方,侄女戶限上損腦痛呼,試令服之,痛立止。又嘗一墜至重,服十余塊,飲酒一、二升,其病皆愈,后以救人無不效。
又方,飲小便,或灌之,或以酒和小便服。蜀醫徐懋云屢起死。
[第二十一門] 一字散
治一切打撲傷損,筋傷骨折,宗子趙叔恭名公夤,以善錘鐵著名,其父宰嵊縣日,族人聚飲超化寺,醉亡酒墜懸崖之下,亟視之,昏不醒人,手臂已折,舁歸,得此二藥治之,遂愈,其后運錘如故。叔恭嘗知大寧監云,韓希道知府傳。
五靈脂(別研)川烏頭(去皮臍,生用)沒藥(別研)草烏頭(去皮臍,生用,各四兩)地膠香(一兩,后四味上為細末,每服一字,溫酒調下。丸如梧桐子大,加減自少至多服之亦可。若腰以上損,食
[第二十一門] 鸞膠散
又鸞膠散方。
用黃狗頭一個,去毛,以紙筋泥固濟,用火燒,候煙過取出,放冷,去泥,為末。先用糯米罨成軟飯,看所患大小攤在紙上,濃一指,以狗頭末一分,桂末二分,了牡蠣末三分和勻,摻在上,乘稍熱裹貼了,次用桫木板子夾縛,如癢不得抓,只用手輕輕拍,五、七日愈,能散瘀血甚妙。或只用氈發坐子裹亦可!
[第二十一門] 治打撲損痛腫不止
生姜自然汁,米醋,牛皮膠同熬,溶入馬屁勃末,不以多少,攪勻如膏藥,以紙花攤敷腫處,痛即止,以多敷為妙。紹興廳二人吏用之得效。
[第二十一門] 治骨折
銅末調酒服之。
[第二十一門] 神授折傷方
《夷堅志》云,長安石史君神授折傷方。
當歸(洗凈,焙為細末)鉛粉(各半兩)硼砂(二錢)上同研令細,濃煎蘇枋汁調服一大匕。若損在腰以上,先食淡面半碗,然后服藥;在腰以下,即先服后食,仍頻頻呷。蘇枋汁別作糯米粥,入藥末拌和,攤紙上或絹上,封裹傷處。
如婁度,下黑血數升而安。
[第二十一門] 治傷筋動骨,打撲傷損
明州陸駐泊方。
生硫黃(二兩,末)官桂(二兩,為末)生姜(約四兩許)面(一合)上同拌和研碎,帶濕罨在損處,其熱如火,外用帛縛定,一日一次換,晝夜貼,六、七日即愈。硫黃、桂能發散,姜、面能和筋脈活血。
[第二十一門] 治打撲傷損
塤侄云,三兄在四明嘗因雪中損,蹉手臼骨,以此敷之即不痛,尋遂復舊。
胡孫姜(不以多少)生姜(半之)上同搗爛以罨損處,用片帛包,干即易之,雖不能速效,然終有驗也。
[第二十一門] 治閃出臼骨
又法,治閃出臼骨,既拽入之后,即以一色KT黃土、以成蒲、生姜不曾擘開者,同搗成泥罨
[第二十一門] 治打撲傷損
福州長樂縣一盜因被笞捶,身無全膚,以情告獄吏,求買胡孫姜,爛研取汁,調服,留滓以敷瘡,不數日平復如故。陳世德云。
[第二十一門] 治磕損及抓破等
軟石膏(令通紅,地上出火毒,研細,用半兩)輕粉(一錢)上用清麻油調敷,止痛不作痕。
[第二十一門] 打撲磕傷損
用石榴葉細研,罨損處。
[第二十一門] 治血聚
又方,治血聚,皮不破者。
蘿卜葉研細罨,以絹帛包縛。
[第二十一門] 治刀傷斧斫
五倍子一味為末,干貼,神效,亦名小血竭。
[第二十一門] 治金瘡
《中藏》方。
以紫藤香刮末,碾細敷之,即降真香也!又方(一在后)以門扉后塵敷之。
[第二十一門] 治刀瘡藥
神妙。
滑石(四兩)黃丹(一兩)上同細研,干摻。
[第二十一門] 治刀斧傷至重
但不透膜者。蔡司理傳。
海味中咸白鰾,揀大片色白而有紅絲者。
上成片搋開鋪在傷處,以帛子扎之,血自止!
[第二十一門] 治金瘡
胡孫頭草黃花子如蒺藜骨錄者,村人謂之草白竭,以其能止血故也。用其子爛研或爛嚼敷傷處,血立止。
[第二十一門] 取箭鏃方
淮西總管趙領衛名寓殿巖密之子云,仇防御方,張循王屢求不得,因奏知德壽宣之,有奇效。與楊氏方中用巴豆、蜣螂者大率相似。
天水牛(一個,獨角者尤緊以小瓶盛之,用砂一錢細研,水少許化開,浸天水牛,自然成水。)上以藥水滴箭鏃傷處,當自出也。
[第二十一門] 治刀刃傷
鍛石不以多少,端午日午時取百草搗汁,濾過,和作餅子,入韭菜汁尤妙,陰干。遇有傷,即以末摻之。如腸潰出,桑白皮縫合罨之,帛系。吳內翰父少保守南雄州,有刀傷人腸潰者,以此藥治之,全二人之命。一方只用韭汁和鍛石,亦端午日合。
[第二十一門] 治金刃或折撲傷損血出不止
降真香末五倍子末銅末(是削下鏡面上銅,于乳缽內研細,等分或隨意加減用之)上拌勻敷,安豐手力歐朱嵩碎首,用此而愈。
[第二十一門] 治箭鏃入骨
不可拔方。
取巴豆半個,與蜣螂一枚同研,涂所傷處,斯須痛定,瘡微癢且忍之,極癢不可忍,即撼動箭鏃,拔之立出。夏候鄆云,初任潤州參軍得此方。其箭鏃出以生肌膏敷之。兼療惡瘡,鄆至洪州,逆旅之**患背瘡呻吟,用之即愈。《楊氏方》亦有箭出之后,以黃連、貫眾湯洗了,用牛膽制風化鍛石敷。
[第二十一門] 神仙刀箭藥
妙不可言。
桑葉陰干,為細末,干貼。如無旋熨干末之。
[第二十一門] 刀箭藥
千金不換方。
臘月牛膽一個,穣風化鍛石,懸當風處,候干,取用貼傷處,便可入水。
[第二十一門] 桃紅散
治金瘡,并治一切惡瘡桃紅散。
上等虢丹軟石膏(不以多少,火通紅)上細研和令如桃花色,摻傷處甚妙!
[第二十一門] 治湯燙火燒
紫雪,治湯燙火燒,痛不可忍,或潰爛成惡瘡。
松樹皮剝下,陰干,為細末,入輕粉少許,生油調稀敷。如敷不住,紗絹帛縛定,即生痂,神效不可言。然宜預先合下,以備急。自剝落而薄者尤妙。
[第二十一門] 治湯火所傷
用生麻油調面濃涂傷處。水調面亦得。柿漆涂之更無瘢痕。水柏子葉爛搗涂敷。用黑熟桑椹子,以凈瓶收之,久自成水,以雞翎掃敷之。
[第二十一門] 治湯火瘡
雖膿水出,皮肉潰爛者,不過敷兩、三次即安。
蛇莓(本草音繆)上爛搗敷之,以瘥為度。錢文子佃客因遺漏燒灼,遍身皆潰。偶一道人傳此,用之即安,更
[第二十一門] 治湯火傷
瘡膿爛,痛不可忍者。李英安撫方。
牛皮膠入少湯,于火上溶稠,狗毛剪碎,以膠和毛攤,軟帛封之,直至痂脫,不痛。吳內翰家婢夜炊米,釜翻傷腿膝,以夜不敢白比,曉已遺爛,用此治之而愈。
又方,黃瓦刮取細末,濕者干摻,干者麻油調涂。
又方,葉燒存性,灰敷之,煮酒瓶頭尤妙(與箬同音,今作,乃大箭竹葉包鹽者是也)。
又方,仍無瘢痕,孫盈仲所傳。
雞子清涂之神效。一方雞子殼燒灰,麻油調敷之。
又方,薤白不拘多少,爛研,以鵝翎敷之,更無瘢痕。
又方,以臘茶敷之。
又方,之文侄傳。干桑吐為細末,干者以蜜調涂,濕者干摻。
又方,王仲杞以干甑箅燒存性灰敷之。
又方,張德俊云,頃年和余杭人將赴官,因蒸降真木犀香,自干甑,面仆甑上,為熱氣所于是取僧寺久用炊布燒灰存性,隨敷隨消,不半日而愈。蓋以炊布受湯上氣多,返用以出湯毒,亦猶以鹽水取咸味耳,醫者之智亦可喜!又方,鄭亨老以冷面糊涂之,舊爛者尤佳!又方,用白瓷器末,湯煮過,碾極細,以油調涂立效。或用煉銀坩堝子,搗為細末,調涂之又方禹錫侄。
蔥白砂糖上二味相等,爛研敷之,痛立止,仍無瘢痕。
又方,高司法傳。
韶粉(四兩)臘脂(一斤)用柳木槌于凈器中研千下,凈瓷器收之,遇燒燙著敷上,痛立止,無瘢痕。
又方,初燒燙著,只用醋糟KT之,不痛即止。倉猝中亦易得,酸醋澆洗尤妙,更不腫痛。
又方,無名異研細末,輕粉、麻油調敷,破者干摻之。
[第二十一門] 治湯燙火燒
已潰,膿出不已者。
先以山梔子煎湯,放溫,洗凈,KT干以赤焦大油餅炭火上燒存性灰,研細敷之。
又方,大黃(為細末)上以米醋調敷,或倉卒不能得末,只于新凈瓷瓦器上,以醋磨敷亦可。
[第二十一門] 玉真散
治破傷風及金刃傷,打撲傷損玉真散,本事必用兩方皆有,但人不知。張叔潛知府云,此方極奇,居官不可闕。予宰清流日,以授直廳,醫救欲死者數人,奇甚。
天南星防風上等分為細末,破傷風以藥敷貼瘡口,然后以溫酒調下一錢;如牙關緊急,角弓反張,用藥二錢,童子小便調下;或因斗毆相打,內有傷損,以藥二錢溫酒調下;打傷至死,但心頭微溫,以童子小便灌下二錢,并進三服。天南星為防風所制,服之不麻。
又張彌明知府家傳,御醫李子濃方。
黃蠟(一塊,熱酒化服,立瘥)
[第二十一門] 神應丸
治緊急破傷風神應丸,華宮使方。
半夏(一兩半)草烏頭(三兩)巴豆(一兩,去殼)上生用,同為細末。好棗四兩,換水煮爛,剝去皮,同藥搗成劑,丸如蓮子大。緊者,無灰酒磨一丸;慢者,半丸,吐涎或瀉勿疑;輕者,不須服。更審量老幼歲數虛實加減之。
宮使名**,向任統制官,嘗重傷,服此得效。
[第二十一門] 治竹簽在腳腿
或四肢皮膚內,無緣可出,韜光傳。
白KT樹根捶碎,細研,酒浸平服,滓罨患處即出,神妙!
[第二十一門] 治竹木**入肉
以象牙細屑敷之立出,瘡即愈,有人手中指為竹刺,痛甚,敷之立效!
[第二十一門] 治竹木刺
富次律云出《圣惠方》,曾用救一莊仆,極妙,其人腳心有一刺,痛楚瀕死,黃痛尤甚,至四更視之,刺已出,遂安。
烏羊糞爛搗,水和,罨傷處濃敷之為佳。
又方,嚼白梅敷之,其刺自出。
又方,爛嚼栗子黃敷之自出。三方并出《圣惠方》第六十八卷,栗黃者尤效。
又方,陳正卿云焦濟卿說,用咸白魚鰾貼傷處,然后服鰾膠燒存性灰,以酒調下。
[第二十一門] 治竹木刺
不出者,孫盈仲傳郭都巡方,同不用絹襯,出即拭之。
爛研萆麻,以絹帛襯傷處,然后敷藥,時時看覷,若覺刺出即拔之,恐藥太緊,并好肉努出也。
[第二十一門] 黑神散
治打撲傷損,筋斷骨折,接骨定疼黑神散,華宮使傳。
黃牛脛骨帶髓者(不以前后腳,用炭火燒,煙盡為度,取出用米醋浸,于地上盆覆,令冷)真定器(炭火紅,米醋淬十遍,以蘇為度)上二味各碾為細末,以黃牛脛骨末七分,定器末三分拌令勻。如是撲損,用好米醋調面入藥末,打如稠糊,敷貼損處,上用紙三重封貼;如是骨折,于紙上更用竹片封扎,絹帛纏縛,不得換動;若初撲損,先以熱酒調下二錢,甚妙。傷在腰上。食前;傷在腰下,食后,日進二服。
[第二十一門] 如圣膏
又方,如圣膏同。
良姜吳茱萸金毛狗脊(去皮)木鱉子(去殼)白膠香(別研)敗龜殼(醋蘸,炙黃)牛上為細末,入面,同藥末酒熬成膏子,敷貼,用紙七重封系定,筋骨自然相連,七日一換,酒面皆不可多用,以面熟為度,熬過恐失藥力。
[第二十一門] 接骨忘拐丸
定痛如神同。
乳香(研)沒藥(研)虎脛骨(酥炙黃)當歸川椒(去目)敗龜殼(酒蘸,炙黃)赤芍藥雀上各三錢,為細末,溶黃蠟約度多少,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粒,用好酒一盞,銀石器內煎,以東南柳枝攪散,帶熱服。大段骨碎者,服一粒,些小閃肭服半粒。
又方同。
當歸赤芍藥川椒(去目)敗龜殼千金藤骨碎補川芎(并生用)乳香(研)虎骨(慢火炮黃)沒藥(研)自然銅(火通紅,醋淬三次)上等分為細末,煉好黃蠟,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筋傷骨折用無灰酒半升入藥,以東南柳枝攪勻,同煎三,五沸,空心熱服。五十以上,不過十服,旬日如舊,五十以下,不過五服,真神仙秘方。
[第二十一門] 治湯火傷
苦杖碾為細末,清麻油調涂之,瘡愈仍無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