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別人笑我大風顛,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這首長歌是吳門才子唐伯虎所作的《桃花庵歌》。他在弱冠時代已中了弘治戊午科的南直隸解元。少年高第,名重一時,還加著貌比潘安,才如子建。詩賦文章以外,他又擅長著一筆丹青。他的丹青得宋元名家的真傳,而且超出古人,自成一格,當時喚做唐畫,往往出了重金,也不容易購到他的真筆。一時王公貴人千方百計的購求他的真跡,為這分上,他仗著這方硯田,也可以起家立業。正不必為名為利到四方去仆仆奔走。自從他看破寧王宸濠意存不軌,一朝失敗,只怕冰山易倒。那些醉生夢死之徒,兀自糊糊涂涂,甘作藩王的走狗,似乎宸濠的勢力永遠灼手可熱。唐解元這時也在寧王府里身充上賓,卻不甘和醉生夢死之徒同住在這座巍巍可危的冰山上面。他既佯狂避禍,被逐出門,博得一個桃花癡的名號。便免卻將來列名逆案,危及身家。這是他的見識高人一等之處。蘇州按院是寧王的親戚,唐寅被放回家。蘇州按院得著寧王的密諭,著他察看吳門才子唐伯虎是否真個害了桃花癡。這一著也被唐寅料到了。他回家以后,自言自語道:“我唐寅雖然天性好色,但為著禮教的關系總是‘發乎情止乎禮義’。此番被放回來,要是和從前一般潔身自好,不敢蕩檢逾閑,那么寧王知道了一定放我不過。蘇州巡按御史又是他的親戚,難保不去報告,說唐寅何嘗害什么桃花癡?明明是托病逃歸,到了蘇州他的桃花癡便好了。寧王得了這報告,禍發不遠矣!他既說我害了桃花癡,何妨一癡癡到了底?”
蘇州城北本有一處地方喚做桃花塢。他便在桃花塢中建筑住宅,還有一所小小的園林。花開時爛漫如錦,除卻看花飲酒以外,還十分注意著美貌佳人。只要生得超群軼眾,他便不論貧富不分階級,一一要娶到桃花塢中,享受無貧艷福。
他的別號很多:“六如居士”以外,還署著“桃花仙”三字為名。為什么喚做“六如”呢?
這是《金剛經》說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夢幻泡影露電”這六樣東西,都是不經久的。他在寧王府中得到的一些經驗,覺得富貴利達一切都空,還不如吾行吾素的好。
可笑彈唱唐伯虎風流佳話的說書先生,為著唐解元有“六如居士”的別號,便硬派唐伯虎是個六指的才子。其實祝枝山生有枝指,所以取號枝山,載在《明史》。至于唐伯虎何嘗生著六個指頭兒呢?俗語說“張三的帽兒戴在李四的頭上。”
若照彈詞中的說法,竟把祝枝山的駢指移到唐伯虎的手上去了,豈非便宜了祝枝山,委屈了唐伯虎么?編者編這部《唐祝文周傳》雖不能把彈詞中的一切讕言完全刪去,但是遇有可更正的所在,卻有相當的更正。有了這幾句聲明在先,讀者諸君須記取唐伯虎不是六指頭。生有六指頭便是后文提起的祝枝山祝阿胡子了。唐解元為什么喚做“桃花仙”呢?只為人家說他害了桃花癡,他就虛題實做,住在桃花塢還不算,他便種起許多桃花樹來。種了桃花樹還不算,他便署著一個“桃花仙”的別號來。署著“桃花仙”還不算,他便大交其桃花運,專在外面尋芳逐艷,偎紅倚翠,定要覓得八位美人在一個月內先后結婚,然后載回蘇州桃花塢。一夫八婦,度那一輩子的快活光陰。這幾句話宣傳在外,休說旁人聲了不信,便是他的知己祝枝山、文征明、周文賓三位解元,也是大搖其頭兒,都說子畏癡了,伯虎顛了,天生尤物,談何容易!一箭雙雕已足自豪,那有八個美人和他在一個月內先后結婚的道理?誰料唐寅說得到做得到,尋芳逐艷的結果,居然素愿都償。偎紅倚翠的前途,竟是有求必應,《八美圖》彈詞中說唐寅就親南京,在一個月中和八位美人先后結婚。那八位美人便是大娘娘陸昭容,二娘娘羅秀英,三娘娘九空尼姑,四娘娘謝天香,五娘娘馬鳳鳴,六娘娘李傳紅,七娘娘蔣月琴,八娘娘陸昭容的侍女春桃。同時載回桃花塢自己府第分房居住,好一座堂樓做了唐解元的藏嬌金屋。又因三娘娘九空是皈依佛教的,便在后園里面起一座桃花庵,準備三娘娘九空拜佛誦經的地方。桃花庵的前后左右桑麻以外,都是桃花環繞。所以唐解元撰成這片長歌,逢著桃花開時捧著酒杯高吟他的得意之作。引得九空放下了木魚槌,笑說道:“你不是桃花仙,簡直是個桃花顛。”
唐寅拍手大笑道:“顛也好,仙也好,喚我顛便是顛,喚我仙便是仙。”
在這當兒,恰巧八娘娘春桃提著筠籃,盛滿著一籃的柔桑,唐寅笑道:“誰在那里養蠶?”
春桃笑道:“大爺,養蠶的人很多咧!五娘六娘七娘都高興養蠶。你看他們都在那邊采著桑葉回來了。”
原來馬鳳鳴、李傳紅、蔣月琴以及春桃四人,為著空閑無事,準備采桑飼蠶。春桃提著筠籃先走,鳳鳴、傳紅、月琴隨后也來了。見了唐寅都說:“大爺賞你的桃花,我們采我們的桑葉。”
唐寅聞言大悅,回到書房便繪一幅《四美采桑圖》,還題著一首《一剪梅》的小令道:
桃花樹下寄吟身,爾也溫存,我也溫存。
纖纖玉手往來頻,左也消魂,右也消魂。
柔桑攜去一籃春,剪到三分,采到三分。
落花如夢又黃昏,未種情根,已種情根。
這幅采桑圖繪成以后,陸昭容、羅秀英、九空謝天香四位娘娘都來和唐寅交涉說:“大爺既為著四位妹妹合繪一幅采桑圖;我們四姊妹不該落后,你須替我們各繪一幅畫,各題一首詩,布景要各各不同,題詩也要各各不同,限你三天須得交卷。要是不然,我們四姊妹聯絡一氣,不放你進房。”
“閉門推出窗前月,吩咐梅花自主張。”
大娘娘出了這個難題,那便為難了唐解元。論著他的作畫,怎肯輕易動筆?潤筆不豐不繪,箋紙不佳不繪,期限不寬不繪,心緒不佳不繪。這便是他的四不繪。現在陸昭容有了這嚴酷條件,要是不繪,便不能向四位娘娘那邊去問津。八美里面陸昭容又是一位最不好惹的,閫令森嚴,通融不得。沒奈何只得如限交卷,繪成四幅美人圖每幅都題了一首七言絕句。
第一幅陸昭容《惜花春起早》圖,詩云:
海棠庭院又春深,一寸光陰萬兩金。
拂曉起身人不解,只緣難放惜花心。
第二幅羅秀英《愛月夜眠遲》圖,詩云:
卸髻佳人對月遲,梨花風靜鳥棲枝。
難將心事和人說,只有青天明月知。
第三幅九空《掬水月在手》圖,詩云:
綽約仙姑倚畫欄,滿身風露不知寒。
玉纖弄水涼侵腕,要捧嫦娥對面看。
第四幅謝天香《弄花香滿衣》圖,詩云:
金鈿花釵細裥裙,滿身零亂裹香云。
芬芳竟日侵衣袖,不用交州水麝熏。
唐伯虎娶了八位美人在桃花塢中居住,閨房艷福怎么記載得盡?以上所引的詩詞都在《六如居士集》中,并非編者偽造。
忽忽光陰,已到桂秋。這時杭州周文賓到蘇州來游玩。這位周解元也是蘇人,四大才子中他的年齡最輕。他奉母久居在杭州,蘇杭兩處都有他的住宅。他一到了蘇州,當然和唐祝文三位解元時時飲酒賦詩。這一天,正是八月初十日,上一天唐祝周三位解元在文征明宅中飲酒。
這一天,唐解元做東道主,順便和周文賓餞行,只為周文賓來日便要回杭州過節去了。
席設丹桂軒中,金粟飄香,沁人肺腑。大家入席以后,開懷歡飲,無話不談。四位解元三位都是小白臉,惟有祝枝山年齡叨長,胡須滿面,人稱祝阿胡子,而且是個斜眼而兼近視。明朝人物不比目今時世的近視眼先生們,有種種配光眼鏡,補助目力所不及。當時雖不曾發明眼鏡,卻有一種東西形似今日照字所用的顯微鏡,只有一片圓形水晶鑲在銅框子里,下面還有一個小小的柄兒,其名叫做單照。祝枝山懷中常藏這件東西,過著遠視不方便時便取出單照,一眼開一眼閉的隔著水晶瞧這么一瞧。他又有一種特別符號,他的兩手都是六個指頭,所以自號枝山。他的書法得自天授。《明史》上說:“枝山生五歲便能作徑尺字,九歲能詩,少長博覽群籍。文章有奇氣,當筵疾書,思若涌泉。”
你想他有了這么大的文才,當然也在寧王延攬之中。唐解元借著桃花癡脫離潘王的羈絆,祝枝山得知其事,暗暗稱贊道:“小唐的眼光很好,我祝允明雖然近視,但是我的眼光也瞧得到寧王異日必反。小唐既借著色癡避世,我祝允明不但好色,而且寡人好貨,寡人好賭。他有一癡,我有三癡。我便借著色癡、財癡、賭癡在外面鬧一個不亦樂乎,好教宸濠知曉,不再派著差官上門來和我糾纏……”
文征明、周文賓年齡尚輕,資格還淺,都已高中了解元,也怕寧王把他們羅致到王府中去,所以學著唐寅,也喜到脂粉場中去廝混,說些風魔話。寧王得了蘇州巡按御史的報告,說江南四解元都是玩世不恭,風流自命。寧王聽了便冷了這條延攬唐、祝、文、周四大才子的心。
按下不提。當下席上淡天,無非是談些名書名畫。祝枝山瞇著這雙近視眼,把那六個指頭的手握著自己的絡腮胡子。且笑且說道:“小唐,物以希而見貴,我們的書畫還是少作為妙。多了便貶了我們的價值。”
唐伯虎點頭道:“老祝的說話和我一般意思。單是金錢可買得到的東西不是好東西。我定的潤例不但要潤資豐富,而且要隨著我的意興。我不高興時,那怕堆滿了金銀也只視若無物,一百年也不肯動筆。即如告老還鄉的華鴻山華太師,曾經托了吳縣知縣要我繪一幅堂軸,我只托詞不繪。他送我的潤筆我都原璧奉趙,后來他又吩咐他的第二房媳婦遣人來和我商懇,只為他的第二房媳婦是我的表妹,諒來為著中表之親,我總可以應允的;我依舊給他一個不允。老祝,你想華鴻山可笑不可笑?他不會上門來請求么?他先派著知縣來說,是把勢力來搖動我,后來教他媳婦遣人來話,是把親戚來搖動我。唉,他真小覷了我唐寅,休說……”
說到這里,恰逢童兒唐興前來上菜,伯虎便停了談說,舉箸請在座的用菜。丹桂軒后面隔著一道紗窗,大娘陸昭容和二娘娘羅秀英都坐在回廊旁邊聽他們主賓談話。聽到伯虎這一篇議論,陸昭容忙把絲巾掩嘴,幾乎笑將出來。
羅秀英輕輕的問道:“大娘,什么好笑?”
陸昭容道:“虧他說得嘴響,春間我限令他繪四幅小照,他怎敢倔強?不到兩天他便繪好了。”
羅秀英笑道:“華太師的聲勢怎比得上你大娘?……”
外面祝枝山手里夾著一塊雞,嘴里催促道:“小唐,你講下去,休說什么?”
伯虎道:“休說華鴻山是個告老的宰相,便是寧王千歲何等聲勢,他要繪一幅《九美圖》強迫我半月告成,我繪了兩三天,假作癡呆,把濃墨涂抹著畫卷,畢竟沒有告成。”
周文賓聽到《九美圖》想著一樁心事,便不由的嘆了一口氣。原來寧王有了九美便思十美,竟把蘇州一位美人姓崔名瑩閨字素瓊的強搶入宮。崔素瓊才色冠時,周文賓正央托媒人向著他的父親崔翁乞婚,不料事尚未諧已被寧王搶去。
文賓心中未免惋惜不止,無意之中嘆了一口氣,已被祝枝山瞧破心事,笑道:“小周,你又想起崔素瓊了。天下多美女子,除了素瓊難道無第二個?我聽見你在杭州賞識了一位絕色佳人,他的才貌和崔素瓊比較,有過之無不及。你遣人去說合,不知可成就否?”
周文賓道:“成否尚未決定。”
文征明歡道:“人皆有艷福,我獨無。”
伯虎笑道:“你不用唉聲嘆氣,一旦艷福逼人來,連你自已也不作能主。”
大家談論了一會,便想起行一個酒令。今天專為周文賓送行,便請文賓起令。文賓瞧見丹桂軒中正懸著繪幅沈石田繪的《八駿圖》,便道:“我這個令叫做‘再來一個’令。第一句須有一樁故典,故典中須嵌有一個‘八’字。第二句是四書,也須嵌一個‘八’字。第三句再來一個‘八’變‘九’第四句唐詩,詩中須嵌一個‘九’字,并須注出處。”
眾人叫他舉例,他便開始行令道:“周穆王駕八駿,以一服八。再來一個‘八’變‘九’,可憐九馬爭神駿。(杜甫詩)”
周文賓指定伯虎接令伯虎想了一想便道:
周文王演卦,周有八士。
再來一個“八”變“九”,一日高名遍九州。(許渾詩)
伯虎指定文征明接令,征明略略思索,便道:
虞舜舉八元,八佾舞于庭。
再來一個“八”變“九”,鳳輦時巡出九重。(錢起詩)
輪到祝枝山收令,斜著眼道:“小周,我想專說故典太呆板了。說了個今典可行?”
文賓道:“只要自然便好,何分故典今典?”
祝枝山向伯虎說道:“那么我便要說了,好在尊嫂夫人不在旁邊,說也不妨……”
誰料大娘娘、二娘娘都在里面聽他們行令。昭容湊著秀英的耳朵,輕輕說道:“二娘,你聽祝阿胡子又要不說好話了……”
外面伯虎催道:“老祝不用羅羅嗦嗦,你接你的令。”
枝山道:“那么我要收令了。我的令是即景生情,和你們不同:唐伯虎娶八美人,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說到這里,笑道:“小唐,你懂得我的雙關意思么?這個‘口’字和‘饑’字下得真好啊!換一句話說,他們都吃飽了。”
在座的聽了都是笑不可仰……里面陸昭容向羅秀英道:“二娘聽見么?阿胡子怎有好話說出?狗嘴里不出象牙,總有一天惱動了我,拉去他的狗須……”
外面笑聲才停,祝枝山又續念下去道:
再來一個“八”變“九”,九秋香滿鏡臺前。(陸暢詩)
大家咀嚼這句唐詩“九秋香滿鏡臺前”,句子何等香艷而且又是即景生情!正在丹桂飄香的時候,雖然帶些詼諧性質,但是一氣呵成,天衣無縫,不愧才人吐屬。周文賓道:“子畏兄會得八美團圓,便是添上一個‘八’變‘九’諒非難事。”
枝山道:“只怕九秋香滿,不免八美含酸。”
文賓枝山說的不過一對取笑之談,誰知將來真會成了事實。正是:而今修訂鴛鴦譜,從此安排錦繡窩。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