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pltbd"></progress><cite id="pltbd"><span id="pltbd"><ins id="pltbd"></ins></span></cite><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l></strike><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pan id="pltbd"></span>
<span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span>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ruby id="pltbd"><video id="pltbd"><del id="pltbd"></del></video></ruby>
<th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th>

《第八十一卷 文苑 八》江蘇省通志稿人物志 繆荃孫作品集

松 江 府 一

      晉

陸  喜

陸喜,字恭仲,吳人。瑁子。仕吳,累遷吏部尚書。少有聲名,好學有才思。嘗作言道、訪論、古今歷、審機、娛賓、九思,其書近百篇。吳平,又作西州清論傳于世,借稱諸葛孔明以行其書。

太康中,詔曰:偽尚書陸喜等十五人,南士歸稱,并以貞潔不容皓朝,或忠而獲罪,或修身退志。敕所在以禮發遣,須到隨才授用。乃以喜為散騎常侍,尋卒。

(蘇州府志)

陸  機

陸機,字士衡,吳人。抗子。身長七尺,其聲如鐘。少有異才,文章冠世。抗卒,領其兵為牙門將。年二十,而吳滅,退居舊里,積學十年。以祖、父世為將相,有大勛于江表,深慨孫皓舉而棄之,論權、皓得失,并述祖、父功業,作辨亡論二篇。

太康末,與弟云俱入洛,造張華。華素重其名,如舊相識,曰:伐吳之役,利獲二俊。薦之諸公。楊駿辟為祭酒。駿誅,累遷太子洗馬、著作郎。吳王晏出鎮淮南,以機為郎中令,遷尚書中兵郎,轉殿中郎。趙王倫輔政,引為相國參軍。與誅賈謐功,賜爵關中侯。倫將篡位,以為中書郎。倫誅,齊王同收機赴廷尉。成都王穎、吳王晏并救理之,減死徙邊,遇赦而止。

時成都王穎勞謙下士,機既感恩,又見朝廷屢有變難,謂穎必能康隆晉室,遂委身焉。穎以機參大將軍事,表為平原內史。太安初,穎與河間王禺起兵討長沙王義,假機后將軍、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將王粹、冠軍將軍牽秀等諸軍二十余萬人。機以三世為將,道家所忌,又羈旅入宦,頓居群士之右,固辭。不許。機鄉人孫惠亦勸機讓都督于粹,機曰:將以我首鼠避賊,適所以速禍也。遂行。機始臨戎,而牙旗折,意甚惡之。列軍自朝歌至河橋,鼓聲聞數百里,漢、魏以來出師之盛,未嘗有也。長沙王義奉天子與機戰于鹿苑,機軍大敗。

初,宦人孟玖弟超并為穎所嬖寵。超領萬人,為小都督,未戰,縱兵大掠。機錄其主者。超宣言于眾曰:陸機將反。還書與玖,言機持兩端,軍不速決。及戰,超不受節度,領兵獨進而沒。玖疑機殺之,遂譖于穎,言其有異志。將軍王闡、郝昌、公師藩等皆玖所用,與牽秀等共證之。穎大怒,使秀密收機。機釋戎服,著白峆,與秀相見,神色自若,謂秀曰:自吳朝傾覆,吾兄弟宗族蒙國重恩,入侍帷幄,出剖符竹。成都命吾以重任,辭不獲已。今日受誅,豈非命邪 !因與穎箋,詞甚凄惻。既而嘆曰:華亭鶴唳,可復聞乎!遂遇害,年四十三。二子蔚、夏亦同被害。士卒莫不流涕。

機天才秀逸,辭藻宏麗,張華嘗謂之曰:人之為文,常患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弟云嘗與書曰:君苗見兄文,輒欲焚其筆硯。葛洪稱其文猶玄圃積玉,無非夜光,五河吐流,泉源如一;其宏麗妍贍,英銳漂逸,亦一代之絕乎 !其為人所推如此。所著文章三百余篇,并行于世。

(松江府志)

陸云  陸耽

陸云,字士龍,吳人。機弟。六歲能屬文,清正,有才理。少與機齊名,雖文章不及,而持論過之,號日二陸。年十六,舉賢良。

吳平,入洛。刺史周浚召為從事,謂人曰:士龍,今之顏子也。俄以公府掾為太子舍人,出補浚儀令。縣名難理,云到官肅然,下不能欺,市無二價。人有見殺者,主名不立,云錄其妻,而無所問。十余日遣出,密令人隨后,謂曰:去不出十里,當有男子候之與語,便縛來。既而果然。問之,具服,云:與此妻通,共殺其夫,聞妻得出,欲與語,憚近縣,故遠相要候。于是一縣稱為神明。郡守害卿能,屢遣責之,云乃去官。百姓追思之,畫像配食縣社。

尋拜吳王晏郎中令。云愛才好士,多所貢達。成都王穎表為清河內史。穎將討齊王同,以云為前鋒都督。同誅,轉大將軍右司馬。穎晚節政衰,云屢以正言忤旨。孟玖欲用其父為邯鄲令,云固執不許,玖深忿怨。

機之敗也,并收云。穎官屬江統、蔡克、棗嵩等上疏力救之,穎側然有宥云色。孟玖扶穎入,促令殺云。時年四十二。有二女,無男。門生故吏迎葬清河。所著文章三百四十九篇,新書十篇,并行于世。

弟耽,為東平祭酒,亦有清譽。與云同遇害。后東海王越討穎,移檄天下,以機、云兄弟枉害罪狀穎云。

(松江府志)

      南朝  宋

陸  愿

陸愿,字子恭。父淵之,散騎侍郎。愿好學,有文辭于世。大明中,舉秀才,對策稱旨,擢為著作佐郎、太子舍人。早卒。

(松江府志)

      唐

陸士季

陸士季,父慶,梁時為婁縣令。士季從同郡顧野王學左氏春秋、司馬史、班氏漢書。仕隋為越王侗記室,兼侍讀。侗稱制,擢著作郎。時王世充將篡逆,侗謂士季曰:隋有天下三十年,朝果無忠臣乎 ?士季對曰:見危授命,臣宿志也。請因啟事,為陛下殺之。謀泄,不克。入唐,終太學博士,兼宏文館學士。

(松江府志)

陸元感

陸元感,字達禮。士季孫也。父謀道,周王府文學詳正殿學士,善班固漢書。元感生而敏慧,傳其家學。解褐參韓王府軍事,除婺州龍丘丞,遷建德、歷陽二縣令,咸有善政。加朝散大夫、護軍,行黃州司馬。

(松江府志)

陸  扆

陸扆,字祥文。曾祖禮,殿中侍御史。祖師德,淮南觀察支使。父鄯,陜州法曹參軍,徙家于陜,遂為陜人。

扆本名允迪。光啟二年,僖宗在興元,舉進士第一,進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屬辭敏速若注射然,一時書命,同僚以為不及。昭宗嘗于金鑾作賦,詔學士皆和, 扆先就,帝嘆曰:貞元時,陸贄、吳通玄善內廷文字,后無繼者。今朕得卿,斯文不墜矣。與宗人希載文才重德,名冠一時,朝中號二陸。累為尚書左丞,封嘉興縣男,徙戶部侍郎,貶峽州刺史。久之,授工部尚書。從帝自華州還,以工部尚書當國,封郡公。天復初,朱全忠謀去朝廷衣冠,貶 扆濮州司戶,殺之于白馬驛,年五十九。

(松江府志)

       宋

陳舜俞

陳舜俞,字令舉,華亭人。博學強記。舉進士,又舉制科第一。熙寧三年,以屯田員外郎知山陰縣,詔俟代還,試館職。舜俞辭曰:爵祿名器,砥礪多士,宜示以至公,烏可為期如付劑契 ?繳中書帖上之。

青苗法行,舜俞不奉令,上疏自劾。其略曰:天下之有常平,非能人人計口授餉,但權谷價貴賤之柄,使積貯者不得深藏以邀利爾。今散為青苗,惟恐不盡,萬一饑饉洊至,必有乘時貴糶者,將何法以制之 ?官制既放錢取息,富室藏鏹,坐待鄰里逋欠之時,田宅妻孥,隨欲而得,豈不為兼并利哉!且使吾民歲輸息錢,是別為一賦,以敝海內,非王道之舉也。奉上,責監南康軍鹽酒稅。五年而卒。

舜俞本家烏程,自中年棄官歸,居于郡之白牛村,自號白牛居士。蘇軾稱其學術才能,兼百人之器。著有都官集。

(松江府志)

董  七

董七,字彥臣。治平二年進士,官魏王宮教授,遞遷大理寺卿。進樂書,釋青囊經,遷朝議大夫、敷文閣待制,封華亭縣開國男。哲宗敕云:典教王宮,有忠孝勉旃之意;司刑大理,極寬恤剖決之仁。累賜札問,且題門版云:數封天子詔,兩代帝王師。后自華亭徙德興。

(松江府志)

呂益柔

呂益柔,字文剛,別號松澤叟。元祐三年進士,官刑部侍郎,以朝議大夫、顯謨閣待制致仕。嘗撰妙悟**碑銘、書船子和尚撥擢歌,重于時。

(松江府志)

任盡言

任盡言,字元受。右正言伯雨之孫。與兄質言同登紹興二年進士第。居下僚,好慷慨論事。秦檜死,朝廷懲言路壅塞之弊,召湯鵬舉于外為臺官,盡言投啟賀之,有每愧朱云之請劍、未聞林甫之斫棺云云。鵬舉袖以白上,上意頗同。始黜檜姻黨,釋趙鼎子汾及李孟堅、王之奇等自便,公道大彰,盡言之力也。通判平江,除京西運判,改淮東提舉。欽廟上升,盡言率揞紳為位佛宮哭臨,疏文二通,讀者感泣。啟與疏,岳珂皆載之桯史,謂其義不忘君,直不蔽奸,忠信之至,惜不究其用云。著小丑集。

(松江府志)

胡林卿  胡琚

胡林卿,淳熙十四年甲科,與史彌遠同榜。史后柄國,勢焰熏灼,終身不登其門。及卒,有挽之者云:有名登相榜,無跡到權門。初,縣未有志,林卿始與知縣楊潛、同邑林至、朱端常同修為三卷,號云間志,時紹熙癸丑也。搜錄事實,能舉其要,后郡邑志皆原于此,先河之功,自不可沒。除迪功郎、饒州州學教授。

子琚,嘉定十三年進士,學識該博,能詩,有靜庵集行世。

(松江府志)

衛謙  衛德嘉  衛剛

衛謙,字有山,一字山甫,號山齋。六世祖仲達,尚書。父宗武,知常州。并有傳。

謙風神都雅,進止可觀。初登進士第,調丞永嘉,未行,元帥及境,樞密董公與語,奇之,版授漳州龍溪尹,辭不就。鹽丁楊姓者,以妖煽眾,掠海上,分守千戶沙全疑邑民反側,將并殲之,謙亟詣全開譬,以身保無虞,事遂寢。升溫州路治中,復辭。乃立義莊,贍宗族及鄉閭之貧者;建義塾,教愿學而無師者。同邑錢參政孫女賣謙家為婢,已劑而知之,命家嫗教養三年,治奩具,擇世族子嫁之。其為義多類此。

翰林鄧義之、趙松雪、郡守張西巖皆為文字交,名人韻士,游其門者無虛日,遠近識不識皆稱為衛山齋。所著有讀管見三十卷。

子德嘉,字立禮,閉戶讀書,辟舉皆不就。妻亡,不再娶,獨居凡三十年。至正間,盜起,州里解散,德嘉不為動,曰:吾當守死先祠下耳!時人稱其孝。子剛,能詩,有江水深深碧、梨花淡淡明之句,楊鐵崖亟稱之。

(松江府志)

林  至

林至,字德久,華亭人。淳熙進士,歷官秘書省。為朱子門人。著釋騷。

子革,世其學。

(江南通志)

儲  泳

儲泳,字文卿,號華谷,隱居周浦。工詩,著有祛疑說等書。

弟游,字智卿,號晴谷,亦以詩名。

(南匯縣志)

凌  巖

凌巖,字山英,號石泉,華亭人。少習舉業。宋亡,撫時感事,一寓于詩,镕意鑄辭,鏘鳴秀拔,時流盛推許之。有古木風瓢集行世。郡中九峰,次第題詠,昔人稱為山史。

(松江府志)

衛富益

衛富益,號耕讀居士,華亭人。文節公涇之裔。宋亡,日夜悲泣,設壇具祭文天祥、陸秀夫、張世杰,詞極哀慘,觀者無不墜淚。嘗負笈往從金履祥、許謙受學,謙以齒齊名重,不敢當北面禮。悉究性命之學。許卒,為制服。

既而歸,曰:生何與草木禽獸同朽腐!且先世歷蒙宋澤,恥辱夷元。嗟乎,夷齊何人耶?馮范何人耶 ?遂決不仕。隱居教授,創白社書院于右人涇陽,春秋社日祀先圣賢,會布衣友賦詩講道,縉紳不得就列,士人高之。至大間,有司欲薦聞,不就,攜仲子隱于湖之金蓋山。所著四書考證、性理集義、易經集說、讀史纂要、耕讀怡情等錄。至治間,長子迎養還故里,不言世務,不履城市。或有乞詩文者,辭之。嘗與諸子曰:士子品三,道德為上,功名富貴何足慕哉?

一日,遘微疾,悉焚所著書集,曰:吾志晦跡,安用名世?況玄妙處宋儒究盡,吾錄糟粕,何益于后?卒,年九十六。門人私謚曰正節先生。

(松江府志)

      元

王泰耒  王謙

王泰耒,字復元,華亭人,奎孫。性剛介狷,不為柔諧,與人交,稍或乖義,無貴賤親疏,輒面責不少假借。少習舉子業,由鄉貢入太學,棄去,放浪江湖間。所至人邀致之。江西帥盧鉞事泰耒以師禮,未幾,復棄去。至元中,再征不起。二十三年,侍御史程鉅夫奉旨專召二人,其一泰耒也。見上,歡甚,館集賢,時召入論事。持正不阿,每深語薄夜半,命中使及衛士炳炬導歸以為常。同召者葉李拜尚書左丞,將授泰耒官,忽與葉語一不愜,即拂袖起,曰:無辱我 !乞歸,得請。

泰耒早以詩鳴寶祐、開慶間,有集行于時。晚年裒益總若干卷。其游情物表,發興天倪,蓋世所不能羈者。精數術。一日,索紙,書偈曰:眼耳鼻舌,俱是病根,無出無入,與天常存。書畢,輪左手指曰:時可矣。語絕而逝。卒,年七十三。

子謙,字一初,能世其學,占事知來,若合符契。游京師得官,大被親遇。至正間乞歸,出為鎮江路總管,尋授嘉議大夫、寶慶路總管致仕。

(松江府志)

秦良顥

秦良顥,知柔子也。聰明善記。元貞初,詔所在州郡習蒙古學。良顥游大名,從師蕭氏,盡究精奧。乃捃摭史傳故事及時務要者三百余,譯以為書,日纂通。又掇拾師言,兼采別說為書,曰一貫。又取蒙古及偉兀爾問答之言為書,曰吹萬集。時南北學蒙古者無出其右。大德間,擢浙江榷鹺使,尋致仕。

(南匯縣志)

孫道明

孫道明,字叔明。博學好古,藏書萬卷,遇秘本輒手自鈔錄。嘗筑映雪齋,延接四方名士,校閱藏書為樂。又造一舟,曰水光山色,倘佯南浦,自號停云子。

(華亭縣志)

曹慶孫

曹慶孫,字繼善,華亭人,居貞溪。本處州教授邵桂子之子,邵娶曹澤之孫女,以慶孫繼舅氏后,故又名綤云。延祐占四年,薦充平江路吳縣學教諭,徙淳安。未幾,告歸,不復求仕進。

杜門力學,必得古人之意而止。為文平易條暢,以理為主,能盡其所欲言。詩清潤古淡,根柢于陶、孟、韋、柳,自成一家。同時虞集、柯九思、楊仲宏輩,皆與為文字交。嘗買地昆山之陰,構室以祀陸機兄弟,行省聞而嘉之。至正二十一年,無疾而逝,年七十八。著有副墨集、東山高蹈集、瀼東漫稿。慶孫所居堂日安雅,人因稱安雅先生。

(松江府志)

陸居仁

陸居仁,字宅之,華亭人,霆龍子。以詩經中泰定三年鄉試。工詩、古文,精書法。號巢松翁,晚號云松野衲、瑁湖居士。與楊維禎、錢惟善友善,沒同葬干山,稱三高士墓。

(松江府志)

王昭大

王昭大,字茂卿。博綜經傳,于易尤精詣。耄期,始調湖州路學教授,不以淹晚介懷。繼署鄉邑丞,致仕。至正間,年逾大耋,時詔例賜致仕官金文彩幣,昭大美髯修干,被服恩榮,優游里陌,咸尊禮之。

(婁縣志錄通志)

曾  遇

曾遇,字心傳,華亭人。博學,敏文祠,工筆札。與王昭大、詹潤、徐順孫游,時稱云間四俊。由薦授安吉丞。

(江南通志)

      明

袁  凱

袁凱,字景文,號海叟,華亭人。其先自蜀占籍華亭。父介,字可潛,元末為府掾,以詩名。

凱以洪武三年舉人,授御史。疏請都督府延致儒士,朔望朝罷,令諸將赴都堂聽講經史,庶幾忠君愛國之心,全身保家之道,油然日生。又曰:小人犯罪,固不可赦,若老成長者,或有過誤,宜加矜恕。帝嘉納焉。一日,帝慮囚畢,令凱送東宮復審,東宮遞減之。凱復命,帝問曰:朕與東宮孰是 ?凱頓首曰:陛下法之正,東宮心之慈。帝以凱持兩端,心不懌。凱懼,托疾歸。帝曰:東海走卻大鰻魚,何處尋得?凱歸田后,嘗為縣訓導。其詩絕去雕飾,何仲默推為明初詩人之冠。

(華亭縣志,參前志、顧府志、松風余韻)

杜  隰

杜隰,字宗原,華亭人。祖元芳,父希仲。隰好學持正,非圣賢之書不讀,非其人不交。洪武初,中詞科,為太常贊禮郎。時麓川平緬未下,議遣使宣諭而難其人,有以隰名聞者。召對,稱旨,賜襲衣、囊藥、力士、重譯為介以行。至則詰其不庭,卒以其人入貢。上嘉獎,授禮科給事中。以疾辭歸。兩賜手書存問。卒,年三十三。著有雙清集、紀行詩。弟桓,善論時事,亦能詩,有九峰一叟稿。

(上海縣志錄府志)

何廣  何

何廣,字公遠,華亭人。宋秦國公中立九世孫。博學多識。洪武初,以明經薦為江西上饒令,尋擢御史,遷陜西按察副使。精于律學。時變亂成法者當大辟,法家因仍,凡事有所改易,輒以傅議。廣曰:嘻!如是則大辟者接踵矣。此但為變亂成法者言之,蓋禁于所不犯也!解學士縉覽而是之。及卒,禮部主事俞允狀其行,曰:居鄉里則稱鉅儒,任郡邑則為循吏,在風憲有澄清志,位藩垣得大臣體。蓋紀實也。所著有律解辨疑。

五世從孫,字廷玉,以貢授江西饒州通判。升同知。督理窯廠,久于其職,以清慎聞。裔孫萬化及子安世,見后傳。

(上海縣志錄前志)

顧  祿

顧祿,字謹中,華亭人。少力學,才藻艷發,工書法。以太學生歷官王府教授。嘗過鄱陽湖賦詩,太祖覽而喜之,盡進所作,故其集名經進云。

(江南通志)

邵亨貞

邵亨貞,字復孺,華亭人。博通經史,贍文詞,工篆、隸。有蛾術集。

(江南通志)

全思誠

全思誠,字希賢,上海人。博學,能詩文,仕本郡學正。洪武十六年,以耆儒征,授文華殿大學士,兼左中允。時年已八十余,辭不就。帝曰:以卿高德,煩輔導太子耳。免卿早朝,從容侍對,庶不負所學,何辭焉?明年,思誠復請老。乃敕曰:卿懷才抱德,志胤古人,惜乎以衰老之年,志雖存而力不逮,朕不忍復勞,令卿還鄉里,以撫子孫,享其奉養。思誠詩學盛唐,王逢輩俱尊之為耆宿云。卒,祀鄉賢。

(松江府志)

管  訥

管訥,字時敏,華亭人。洪武中以秀才征,拜楚府紀善,晉左長史。年七十,乞歸。王親制詩慰留之。先是,訥五十艱子。及從討蠻寇于銅鼓,用訥策,斬其酋帥,時議欲盡殄蠻眾,訥進言曰:是雖荒裔,亦人類也,奈何草剃而禽彌之 ?王從其言。指揮使蔡春退而嘆曰:管公一言,活數萬人之命,必有后矣!后果生子。

訥九歲能文,曾師事楊維楨,詩集為丁鶴年論定,朱彝尊謂其舂容疏越,不出袁景文下。

子延枝,楚府伴讀。

(華亭縣志錄南志)

任勉之

任勉之,字近思。其先自四明徙居華亭。父繼祖,篤于踐履。勉之登洪武二十七年進士,授饒州鄱陽令。故大邑,事劇甚,勉之立簿書,俾民自為約,次第舉行。又訪擇其鄉之有德學者,為四門老,每事相與酌輕重處之。或粘匿名書于縣門,勉之曰:是教我也。令勿壞。有寡婦訴夫兄不為養,勉之曰:汝欲他適乎?乃判其衫背曰: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感其言,卒不嫁。秩滿,升知瀘州。鄱民詣闕請留,升其府同知。薦為福建右參政,左遷右軍都督府經歷,出知徽州府,以事謫滄州。尋起知蔚州。改睢州,致仕。卒,年八十九。

勉之豪邁英偉,長身玉立,音如洪鐘,雖造次語言皆可錄。太祖嘗遣使廉察諸仕宦家,至勉之第,止茅屋三間,門臨池水,父灌園,母紡織。使者問門庭何蕭索如是?父答曰:吾令兒子作清官,不欲以脂膏自潤耳。使者陳其狀,帝嘉嘆旌異之。著有薇庵集。

子肅,早夭,以**宏為后。孫順,國子助教,升涇府右長史。

(婁縣志錄通志,參修府志)

陳  裕

陳裕,字景容。禎弟也。洪武三十年,應詔至京師,試以詩賦,援筆立就,授翰林院侍書。尋丁母憂歸。服闋,再征,固辭不赴。居恒與陶宗儀、顧謹中、俞允、唐善,賦詩酬答,有唱和集。書法吳興,時稱能品。年八十一而卒。

(奉賢縣志)

金  鉉

金鉉,字文鼎,華亭人。有孝行,以親老固辭薦辟。喜吟詠,得古詩人風格。書、畫皆擅長。時稱三絕。

(江南通志)

李至剛  李源  李桓

李志剛,名銅,以字行,華亭人。象賢子。至剛少從楊維禎游,為詩文有清思。洪武二十一年,舉明經。選侍懿文太子,授禮部郎中。坐累謫戍。尋召為工部郎中,遷河南右參議。河決汴堤,至剛議借王府積木,作筏濟之。建文中,調湖廣左參議,坐事系獄。

成祖即位,左右稱其才,遂以為右通政。與修太祖實錄。朝夕侍左右,稱說洪武中故事,甚見親信。尋進禮部尚書。首發建都北平議,請禁言事者挾私。皆從之。尋兼左春坊大學士,直東宮講筵。已,復坐事,降禮部郎中。解縉下獄,詞連至剛,亦坐系十余年。仁宗即位,得釋,復以為左通政。為給事中梁盛所劾,出知興化府。

子源,字士征,永樂二十二年進士,官至陜西參政。源分守金華時,閩起婺、處間,率二子楷、概及家人悉出行陳,擒斬甚眾。為御史李俊中傷,被黜。賊平,復官。孫桓,正統九年舉人,官處州府知府,有惠政。

(松江府志)

黃  翰

黃翰,字汝申,華亭人。永樂十年進士。歷官山東按察使,多權略,決獄如神。詩文豪健敏捷,下筆立就。字、畫亦遒勁。

(上海縣志)

錢溥  錢博  錢岡

錢溥,字原溥,華亭人。惟慶子。正統四年進士,授翰林院檢討。擢左贊善,修寰宇通志,歷升侍讀學士,修大明一統志,充副總裁。天順六年,奉使安南,貽書與其王,論郊迎禮甚悉。瀕行,贐以金,不受。至遣陪臣入奏,乃以上命受之,時以為得體。旋坐內侍王倫事,降廣東順德縣知縣。成化二年,復原官。閑住九年。起掌南京翰林院事,進南京吏部尚書,致仕。嘗與巡撫周文襄公論便民條約,復移書侍郎李某,論積荒、召佃、煎鹽、水次倉四事,多見施行。在順德,釋系囚,撫流民,尤多善政。弘治元年卒,年八十一。賜祭葬,謚文通。

弟博,字原博,號靜庵。工古文詞,善楷書、行、草,旁通醫、卜、陰陽諸書。正統十年進士,歷官四川按察,克振風紀。構蜚語被逮,事白復官。南還,次魯橋卒。溥子岡,字景高,博學好古,以著書稱。

(華亭縣志參前志、顧府志)

周  輿

周輿,字廷參。父臨,元末自汴南遷居朱涇。輿刻志問學,尤精于史,終卷默誦不遺。廬陵孫鼎教授松江時,門下有十才子,輿稱首。正統十二年解元,景泰二年登進士,選庶吉士,除編修。遭母喪,廬墓三年,足不入城府,亦未嘗以貧為戚。卒,年四十六。

(金山縣志錄顧志,參寶善編)

張  駿

張駿,字南山,華亭人。景泰四年舉人,由中書歷官至光祿寺卿,以疾致仕。正德二年,起原官,特免朝參。旋晉禮部尚書,乞病歸,卒。賜祭葬。

駿能詩,工書,與張弼齊名。性篤孝,奉母胡先意承志。其叔母少寡,亦事之盡禮。

(松江府續志)

曹  泰

曹泰,字時和,華亭人。景泰甲戌進士,坐事廢。以詩鳴于時,鄉之學詩者多宗之。所著有大聲集。

(江南通志)

張弼  張宏宜  張宏至

張弼,字汝弼。成化二年進士。初授兵部主事,轉員外郎,出知南安府。郡當兩廣要沖,奸人多聚山谷,悉捕滅之。有誣人劫財陷其家于死者,立為辨釋。大庾嶺商旅往來,民藉雇直之利,后奪于南雄,遂以貧瘠,弼請中分之。又以其路險隘,取商稅僦工辟治架橋甃石二十里,以便行者。毀淫祠為學,立張九齡、劉安世、濂溪二程及李綱祠,筑鐵漢樓、風月臺,示學者標準,俗為一變。謝病歸,士民立祠。年六十三,卒。

弼襟度恬曠,敦尚行履,以風節自持。詩文清健,有風骨。尤以草書名,人多藏弆焉。

子宏宜,字時措,成化十七年進士,由寧海令入為南御史。謫判靳州。擢沔陽守,進云南僉事,轉廣西兵備副使,所至有治績。以從征瑤、壯勞卒于官,民咸思之。宏至,字時行。宏治九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以災異上封事,又請核騰驤四衛侵冒弊。武宗時,奉使安南。還,遷都給事中。母憂歸,卒。

(婁縣志錄明史,參修府志)

朱應祥

朱應祥,字岐鳳,華亭人。秀眉廣口,雙瞳炯然,所學閎富。工古今文,書法遒勁。同時常熟桑民懌、杭州張天錫,并以文名。一日游西湖,即席賦二律,天賜為之擱筆。累舉不第,后中成化十三年舉人。上春官,復不利,遂放意文酒,未幾卒。

(華亭縣志參前志、宋府志)

錢  福

錢福,字與謙,華亭人。成化二十二年舉人。游李東陽門,時有以司馬溫公像求東陽作贊,東陽屬福為之,曰:公之在朝,拔茅連茹;公之在野,青苗變法;公之再起,是為元裙;公之云亡,是為靖康。東陽大加快賞。宏治三年,試禮部,廷對皆第一,授翰林院修撰。郡自宋衛涇后,未有魁天下者,自福始,而才又稱之。既第后,名聲赫奕,遠近以箋版乞題者,輻輳其門。性坦率無町畦,有犯者,笑而受之,人尤服其雅量云。著有鶴灘集。

(婁縣志錄通志,參修馮時可鶴灘先生遺事)

周  佩

周佩,字鳴玉,華亭人,輿子。年十二,遭父喪晝夜號泣。家貧篤學,母朱,紡織資之。弘治三年成進士,授都水司主事,升工部員外郎,以廉節著。母老乞歸,致瑞芝、甘露之祥.人以為孝感。后轉刑部。當武宗時,逆瑾擅政,佩獨不往。瑾不平,曰:周秀才何所操而不置人睫中耶 ?遂疏歸。屏居郡城北濠畔,自號北野,閉門讀易,日玩一卦。有直指遺書幣,應門闐如,遙見老人,角巾短衣,摘豆籬落間,徐步至,即佩也。郡守崔宇,公余輒攜酒脯,對談彌日,佩不更設一味,亦不報謁。華亭令某遣使圖其像,張于壁,曰:使吾日對異人。其為時所重如此。年八十五,卒。

(金山縣志錄郭志,參叢說及云間往哲錄)

陸  深

陸深,字子淵,號儼山,上海人。宏治十四年鄉試舉第一,十八年成進士,授編修。劉瑾嫉翰林官亢己,悉改外,深得南京禮部主事。瑾誅,復職,充冊封淮府副使。丁丑,充會試同考官,遷司業。以外艱去。薦起為祭酒。設科條懲勸士類,充經筵講官。輔臣桂萼改其所進講章,請自今容講臣得盡其愚以廣啟沃。帝可之。卒為所忌,以經筵面奏非故事。左遷延平府同知。擢山西提學副使。晉府優人子前入學,深謂:寧可學校缺一人,不可以一人玷學校 !竟斥之。陽曲生劉某父為知縣笞死,訴于巡按趙鏜,鏜庇縣,反抵生罪。深力爭不聽,因互劾。逮問,鏜被謫,深得直。旋補浙江,晉江西布政司右參政,雪冤獄數十人。歷四川左布政使。松、茂諸番亂,主調兵食,有功,賜金幣。復發帑賑饑,全活甚眾。嘉靖乙未,召為光祿卿,轉太常卿,兼侍讀學士,與修玉牒。世宗南巡,掌行在翰林院印,御筆刪侍讀二字,進詹事府詹事。

深性嚴毅,與朝士少諧,武定侯郭勛方有寵,呼之為跋扈將軍,勛嗛焉。會九廟災,詔百官修省,請致仕。越二載,上問侍臣翟鑾:陸深、張邦奇,才學孰優 ?鑾以深對。方有意召用,卒。贈禮部右侍郎,謚文裕。

深出入館閣幾四十年,練達朝章,兼通今古,其所論議皆可見施行。在內數上書言事,在外皆有功德于其士民。尤以文章見,所著皆根本典籍,切近事理。

(松江府志)

周  鹓

周鹓,字文儀,號適齋,朱涇人。正德甲戌進士,選御史。己卯,巡按福建,至延平,聞省城衛甲抗藩司,馳捕渠首葉元寶、進祿等,余黨遂平。宦官羅籥驕肆,奏戍遠方。武宗南巡,疏諫,不報。宸濠之變,鹓峙軍餉,設防御,有協剿功。庚辰,擢潮州府。豪民蕭五挾富以逞,鹓廉得其實,置諸法。在任未期而歸。年五十六,卒。

性峭直,詩文綽有風致。著適齋集。

(金山縣志)

徐獻忠

徐獻忠,字伯臣,華亭人。學博才高,日讀書盈寸。嘉靖四年,舉于鄉。再試不第,選授奉化令,約己惠民,邑以大治。致仕歸。葬父于吳興富山,愛其湖山之勝,乃徙居焉。其詩溯源漢、魏,泛濫三唐,自徙吳興后,詩格更進。時顧應祥、劉麟、蔣瑤諸人,于峴山為耆英會,交致獻忠以為重。卒,年七十七。王世貞適行部至,為經紀其喪,而葬于九霞山之陽。私謚為貞憲先生。

(婁縣志錄府志,參修云間人物志)

沈愷  沈紹文

沈愷,字舜臣,華亭人。嘉靖八年進士,授刑部主事。編修徐階疏辨張璁黜孔子王號之非,上怒,欲逮置重典,當時親故無敢過門者,愷問訊無異平日。階拜首揆,愷不加一秩,世愈高其品。擢守寧波,遷參政。念母老,乞歸。穆宗即位,即家起太仆寺卿,不赴,放情山水。作環溪亭,又招致賓客,以賦詩述作自娛。善懷素草書。所著有環溪集,守株子論。

從子紹文,字孺休,善屬文,其詩蒼深渾雅,晚詣自然。王世貞詩評中所云:孺休如蜃樓虹御,不在人間者也。書法道整,兼歐、虞之長。所著有寶言堂集。

(松江府志)

莫如忠  莫文通  莫勝  莫如爵  莫是元

莫如忠,字子良,華亭人。五世祖文通,有隱德,嘗以傭書金脫一女子于死。曾祖勝,字景剛,正統六年歲貢,仁虎賁左衛經歷,工書畫。

如忠成嘉靖十七年進士,授南虞衡主事,歷祠祭司郎中。會部議孝烈皇后幸祔廟,祧仁宗,力持不可,坐奪俸。尋擢貴州提學僉事。道遠不能將母,投檄歸。前后家食十五年。終母喪,補湖廣副使,累遷浙江布政使,乞歸。

初,夏言死西布,門生義故,首鼠避恐不及,如忠獨經紀其喪。包節逮系詔獄,瀕死,治橐馇保護之。工古文詞,書法二王,一時詞翰,遠近購之。

弟如爵,字子修。少負雋才,十歲能解洪范、九疇。補諸生。孝友敦樸,有萬石君遺風。郡邑長重其品,舉為鄉飲大賓。卒,年九十。并祀鄉賢祠。子是元,萬歷二十五年舉人,以文名。

(華亭縣志參宋府志、云間志略、莫氏世譜)

袁福征  袁恩明

袁福征,字履善,華亭人。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授刑部主事。與李攀龍、王世貞、宗臣同官,有小詞林之號。晉郎中。世宗以邊事殺兵部尚書丁汝夔,欲盡罪諸部曹郎,福征論救王忬不當死,謫知沔陽州。攝黃州府同知,潛師殲賊,拓地二百里,立黃安縣。補鞏昌,遷唐府左長史。以發偽疏,忤中貴意,褫職。復羅織冒禁乘傳下獄。事白,歸,以詩文棋酒自寄。性奇爽佹厲,出言若流。釋褐六十年,家徒四壁,殘書萬卷而已。

子之熊、之羆,皆負才名。孫恩明,萬歷三十五年登第,官南祠部郎,有清節。

(婁縣志錄府志,參云間志略)

楊豫孫

楊豫孫,字幼殷。嘉靖二十六年進士,由南京吏部主事歷官禮部郎中。擢湖廣副使,轉河南參政,入為太仆少卿,改太常。豫孫以才敏著,嚴世蕃稱之曰:天下人才,惟吾與楊博、楊豫孫耳。徐階當國,引以自輔,嘗奉世宗手敕,不可句讀,豫孫一見即解。官至湖廣巡撫。著有經史通譜,宬史琬琰錄。

(松江府志)

李昭祥  李繼元  李繼涉

李昭祥,字元韜,上海人,居竹岡。嘉靖十六年,應督學試第一。賓興日,有司以白金代宴。昭祥曰:非禮也。率諸生謝卻之。是歲,舉于鄉。二十六年,登進士,授浙江蘭溪知縣。俗生女不舉,昭祥令民間育三女者,復其身三年,遂無棄女者。升南京工部主事,轉郎中。會本生父喪,移疾歸。已,遂致仕。

昭祥性至孝,八歲喪母,哀毀如成人。嗣父塾為沙縣簿,坐事,昭祥走數千里,訟其誣得白。塾晚舉五子,撫之皆有恩。友人行人司副唐志大沒而家貧,昭祥迎養其母,撫其諸子。宋堯咨客死留都,斂而歸其喪。置義田五百畝,以助理徭饑疫。復令人掩埋胔骼。其施惠類如此。

所著有濲陽雜稿、慎于錄、龍江船廠志、讀史一得、棲云館集,總若干卷。

子容春、含春,以孝友稱。容春子繼元,萬歷四十三年舉鄉薦,授臨湘知縣,縣人至今思之。升刑郎,請終養歸。含春七子,繼沆、繼涉最知名。繼涉早世,學行純粹,有萬石風。

(松江府志)

朱大韶

朱大韶,字象元,華亭人,由莘莊遷郡城。嘉靖二十六年成進士,選庶常,授檢討。冊封襄藩,分校禮闈。時倭寇起東南,大韶以親老,乞改南雍,遂得司業,迎養官署。未幾,解任歸。

筑精舍,構文園,以友朋文酒為事。性豪俠軒舉,晨起登快閣,手丹黃點勘異書數葉,始就櫛盥。應賓客,座右陳彝、鼎、罍、洗,暇則展法書名畫,或著作賦詩,客至留連。不勝杯酌,而喜人飲,徹夜無惰容,騷人墨卿無不履次于戶者。卒,年六十一。

(松江府志)

吳  潮

吳潮,字子信。年二十,發憤讀書,偕其叔梁攻苦晝夜不輟。補諸生。**執經問難者,自遠而至。督學聞人詮聘輯南畿通志,分撰云間諸事,類整而有體。嘉靖二十八年,中順天舉人。恬靜寡欲,終身不改其操。

(華亭縣志)

王  圻

王圻,字元翰,青浦人,居諸翟。嘉靖四十四年進士,授清江令,調萬安,拜御史。穆宗時,糾邊帥黨私,止廠衛密訪,疏論中官孟沖、鞏鈕等不法罪狀。又其時言官被斥,冢宰謝政,圻皆力爭之。卒忤時相,出僉閩中。中忌者以他事,謫補曹縣。擢守開州,均徭平賦,行條鞭法便民。特遷楚臬,備兵武昌。改督學,典福建、山東兩試,所獎拔先后皆為名臣。遷陜西少參。初,圻以奏議為內江所推,江陵與內江交惡,諷圻攻之,不應。新鄭為圻座師,時方修隙,文貞又以為私其鄉人,不助已,不能無恚,遂摭拾之。里居著書,至年逾耄耋,猶篝燈帳中,老而靡倦。年八十五。所撰諸書載藝文,皆經世巨儒之學。

孫昌會,領乙卯鄉薦。

(松江府志)

張  電

張電,字文光,上海人。以布衣從陸深入京師,夏言見而奇之,使書御制集禮序,世宗見而嘉之,遂入史館供事。時建皇史宬,特命電題額,詔賜金幣,授鴻臚寺序班。遷中書舍人。漸被恩遇,朝廟典冊必使電書。世宗嘗表上上帝玉冊,電適在告,留以俟者月余。行幸游宴,未嘗不從,至遣攝大祀,諸學士有不得比者。累遷尚寶丞、太仆少卿、太常卿,兼司經局正字,轉通政司、工部右侍郎,進禮部左侍郎,兼官如故。電起布衣,至卿貳,恭謹儉素,始終不渝,故受眷獨深。年五十一,卒于官。贈工部尚書,賜祭葬。

(松江府志)

何良俊  何良傅  何元之

何良俊,字元朗,華亭人。嘉靖中,以歲貢入國學,特授南京翰林院孔目。居久之,意不樂,慨然曰:吾有清森閣在海上,藏書四萬卷,名畫百簽,古法帖、鼎彝數十種,棄此不居,而仆仆牛馬走乎 ?遂移疾歸。凡所纂輯,咸為世稱。

弟良傅,字叔皮,號大壑。嘉靖二十年進士,授行人,遷刑部,改禮部郎中。齊庶人久縱恣,良傅不能曲承,亦致仕歸。兄弟皆負俊才,時以二陸方之。良俊子元之,字又元,亦以淹雅稱。

(華亭縣志參前志、郭府志、云間志略、明史)

董宜陽

董宜陽,字子元,華亭人。工詩文,善古人書法,與何良俊、徐獻忠、張之象才名相亞,有四賢之目。

(江南通志)

張之象

張之象,字元超,號月麓,上海人。(前志第宅在集仙衛,宋府志在察院后張氏五世相傳宅)少穎異,博綜群籍,詩文高絕。由國學謁選時,以吏隱自命。同郡某官僉事,為其長屢檄作文,不能得,投劾歸。(云間志略作某御史苛虐待公,遂投紱歸)益務撰著。晚居細林山。(案:郭府志及云間志略、明史稿皆作秀林山,似誤)卒,年八十一。

(華亭縣志參郭、宋二府志、明史稿)

陸從平

陸從平,字履素,華亭人。隆慶二年進士,令清豐。停保馬之役,民得息肩,為建生祠祀之。擢南京營繕主事,榷稅蕪湖。處脂不潤,有大賈置金酒罌中為壽,正色卻之。晉都水郎中,出為漳州守,謫知湙州,移判臨江。尋守思南,播酋方蓄異謀,遂上書中丞,數千言,度其變必起。已而往勘,嚴為之備,思民賴以無恐。遷兩浙轉運使,鉤稽積弊,更新約束,商、民兩便。

大計以齒邁注考,遂歸,實則年尚壯也。鍵關謝客,日以課子為事,暇則結社賦詩,留心撰述。著有鷇音集、燕思齋稿、熬波集、明農集行世。卒,年七十五。

(松江府志)

許樂善

許樂善,字修之,華亭人。隆慶五年進士,知郟縣。入為御史,掌河南道,典甲辰大計,晉南光祿卿,改南通政使,請告歸。樂善在郟,蠲除酒稅,修筑邑城,郟民賴焉。在臺,值張居正奪情,都御史率諸御史上公疏慰留,諸御史皆署名,樂善為居正門下士,獨不署。按畿南,有棗強令倚門第為不法,劾治其罪。主計時,條上大事,遂著為令甲。又疏請停礦稅,救建言得罪御史曹學程,舉朝稱之。其后兩起卿秩,旋赴旋歸。所著有適志齋稿。卒,年八十。

(婁縣志)

唐本堯

唐本堯,字世承。隆慶五年進士,授金溪知縣,廉明練達。時條編之法初行,他邑多疑阻,本堯行之。與諸生談藝,所羅皆當世名流。擢御史,數條上時事,大略以厚元氣、清仕路、重名教為主。江陵奪情,本堯貽書責之,遂出僉浙臬。時值倭寇,應募卒五千人,脫巾呼噪,本堯至,諭以片語,即帖然。島夷至,以計擒馘。轉江西副使,升貴州參政,告歸。延請鄉飲至再。年八十,無疾而終。著有族譜、惕如集、三宜堂稿。

(上海縣志)

馮時可

馮時可,字元成,華亭人。大理恩之第八子。隆慶五年進士,授刑部主事,累官浙江按察使,揚歷中外,咸有治績。尤以著述為海內所重。弱冠登第,遷轉刑、兵兩曹,歷事五尚書,凡有建白,輒屬時可起草。肆力為古文辭,日益有名。已由薊門歷河、洛、荊、蜀入夜郎,去國益遠,作西征集。自粵而楚、而浙,往來萬里,作超然樓集。居里及僑寄吳閶日,文譽四馳,作天池、右湖、皆可、繡霞、北征諸集。晚年登太行,陟羅浮,南逾金齒,泛舟彭蠡、洞庭,作后北征、燕喜、溟南、武陵諸集。他如寶善編、藝海洞酌、五經諸解,尤有關系窺古作者。論者謂時可父兄忠孝,己獨以文章名世。雖文人相輕,或議其詩文汗漫,要其著書滿家,不失為一時之冠。居鄉亦以長厚稱。

(松江府志)

范  濂

范濂,初名廷啟,字叔子,華亭人。萬州知州廷言弟也。日誦萬言。補縣學生,名與兄埒。是時才士多以肇悅相高,乃作文機十論矯之。又著一家言,一時推為赤幟。尋上書學使者,請削博士**籍,服山人服,隱余山。長貧善病,顧泛覽群籍,高視闊步,以作者自命。著空明子、據目鈔兩書,傲睨當世,譏切時事。有以陰怨言于撫軍者,遂逮系。已而,出之。陸平泉誡之曰:無再為,足以殺其身也 !既免,署所居為一寒齋,以詩酒自娛。年七十余,卒。

(松江府志)

陸應陽

陸應陽,字伯生,青浦人,晚居郡城。初為縣學生,被斥,絕意仕進,顧名籍甚。詩宗大歷。學士黃洪憲及大學士許國、申時行皆折節交之。當是時,婁東王世貞方以詩文籠罩后進,士多附之以為名,常譽應陽,應陽獨不往,世愈益高之。然應陽雖以文名,有籌干,嘗修復孔宅,議擴郡城,多所施設。又好遠游,故其游稿凡二十三種。又有樵史、太平山房詩選行世。卒,年八十六。作詩喜用鴻雁字,故人呼陸鴻雁云。

(松江府志)

高承祚

高承祚,字元錫,華亭人。士從子,層云祖也。萬歷乙未進士。丁父憂。服闋,授檢討。器度端凝,有公輔之望。尋歸里,卒,年僅四十有七,時論惜之。

善為詩、古文,著有知古堂集。詞翰兼工,著有愧翁集。

(奉賢縣志、江南通志)

張以誠

張以誠,字君一,青浦人。弼元孫。萬歷二十年,選貢太學。遭生母喪,或以壓嫡為辭,且便省試,以誠泣謝不可,持服如制。萬歷間制舉業,嘉興馮夢禎、會稽陶望齡、同郡董其昌相繼稱宗匠。以誠后起,清純高古,與三人并稱。二十九年,成進士,廷對第一,授修撰。旋丁母憂,孺慕無間所生。服闋,起知起居注,遷左春坊左中允。以東宮久虛講席,上言宮闈非進學之地,內侍非勸學之官,宜命皇太子出御講筵,以重國本,慰人心。援引得失,詞旨剴切,時論韙之。四十一年,轉右春坊右諭德。壬子,主試福建,所得士皆名俊。

以誠舉止安雅,敦尚名節,以古人自期。于經史百家,朝章典故,莫不該洽。門無雜賓,勤于筆墨,短箋小疏,或出手裁。文章宗歐、蘇,詩擬孟襄陽,小楷規摹大令,清勁有法。屢乞省親,未報,會使命旋里。父卒,哀毀過度,遂咯血不起,年四十八。著有國史類記、毛詩微言、酌春堂集、須友堂集。

子安茂,順治丁亥進士。

(松江府志)

李凌云

李凌云,字峻甫,華亭人。萬歷三十二年進士,知山東諸城縣,有清節。士民懷之,邑先有三賢侯祠,得凌云而四焉。征拜御史,出按八閩,鋤奸剔弊。不為矯激,亦不可干以私。

崇禎間,以太仆寺卿致仕。門無雜賓,郡縣守令,歲時一投刺而已。至清議所閱,未嘗不義形于色。嘗有縣佐廷辱君子,合郡嘩然,令力庇之,凌云出,持論侃侃。令聞凌云出,固已驚,及見, 踧踖拊凌云曰:毋怒。系佐于獄。眾怒乃解。同年丁化宇奉差至松,暴卒,凌云捐數百金,親視含斂。著有小善錄、佩言、晚香堂采藥編。

(松江府志)

王昌會  王昌紀  王灝

王昌會,字嘉侯,上海人。圻孫。萬歷四十三年舉人。屢試不第,遂絕意進取,杜門讀書。太守方岳貢欽其風,聘修郡志,昌會固辭。陳征君繼儒作書勸駕,乃就。志中賦役、鹽榷諸條,俱出其手。晚年筑室松原,門無雜賓。廣堂宏廠,前列圖書,后陳女樂,每花晨月夕,即開樽宴賞,翛然物外,時論賢之。年五十八,卒。所著有全史詳要諸書。

弟昌紀,字永侯,幼穎敏,讀書數行俱下,手輯十七史四十余年,足跡不履城市,時稱王氏二龍。年八十六,卒。

昌會子灝,亦以文名,與修邑乘。

(松江府志)

黃廷鳳

黃廷風,字孟威。令茍之曾祖也。萬歷中,以貢官大理同知。定云龍州之亂,改世官為銓授,削鹽井課額耗羨。王彭伯嘉其能,超擢武定知府。少與董文敏、陳眉公輩為七十二賢。著滇行百詠。

(金山縣志錄宋志)

杜開美

杜開美,字袁度。生有異才,博覽工文,捷出流輩。神宗時授中書舍人,以母老乞歸。刻有秋水、遠游、扣舷、貂裘、潤州、白門、敝帚、行藥、蜩甲、閑居諸草,皆行世。尚有蘭陔堂未刻稿藏于家。

(南匯縣志)

陳繼儒

陳繼儒,字仲醇,號眉公,華亭人。為諸生,與董其昌齊名。年二十九,繳衣巾,卜居東余山,杜門著述。名傾朝野。徐階、錢龍錫、王錫爵、王世貞兄弟俱雅重之。守令下車,臺使按部,無不造謁其門,咨詢地方利弊。一時文人學士,咸推之。一切食用,時出新意為之,轉相仿效。朱彝尊序其詩云:吳綾越布,皆被其名;灶妾餅師,爭呼其字。書、畫亦有名。先后薦征,屢辭不應。郡守方岳貢,聘修郡志,時稱賅博。年八十二,卒。

(華亭縣志參錄前志)

徐方廣

徐方廣,字思曠,華亭人。本性黃,冒徐姓入邑庠,為諸生,故名與字皆藏黃字焉。篤志嗜學,與人言,某事出某書第幾卷,第幾行,無一誤者。性狷介,有門人為貴官,饋遺甚厚,方廣帷受一剪刀。為文精微妍妙。女長蘅,凌義渠亟稱之。

(婁縣志錄魯志稿)

唐汝詢  唐汝諤

唐汝詢,字仲言,華亭人。(府志云:居白沙里)五歲而瞽,父兄抱置膝上授書。弱冠,著唐詩解。又以鐘惺詩歸有乖雅調,作匯編十集。萬歷間,御史楊鶴、駱骎聞汝詢名,并肅禮幣請見。

兄汝諤,字士雅,以貢歷常熟、宿遷教諭。升安慶府教授,年老不赴。亦工詩。

(奉賢縣志錄舊志)

宋懋澄

宋懋澄,字幼清。(宋府志:第宅在米市橋東南)父堯俞,字叔然,嘉靖三十一年舉人。張居正延課其子,會居正遭父喪奪情,堯俞憤然上書拂其意,遂引去。

懋澄,弱冠能文章,喜交游,慕古烈士風,私習兵法,散財結客,欲建不世功。年三十余,始折節為儒,北游京師。為太學生時,光宗與福王同時出閣講學,禮數無等差,懋澄上書大宗伯羅萬化,謂皇長子、皇次子出閣,若等威不定,必啟天下之疑。書凡數百言,時多忌者,遂歸。居母喪如禮。中萬歷四十年舉人,卒。

懋澄當萬歷時,嘗喟然嘆曰:二十年后,天下將有兵,而我不及見也!詩文奇矯俊拔,尤工尺牘及稗官家言。

(華亭縣志參郭府志、云間志略)

戴士鰲

戴士鰲,字稚龍,后更名畹芬,上海人。大參邦正孫也。耽嗜典籍,少從父宦游京師,年十五,遂以博洽名。其學長于經術,尤精三禮,郡人治禮者,必從講授,至今曲臺業宗戴氏。數奇不售,年四十余,始貢入太學。為廬州府訓導,甚有聲望。屢薦當遷,會崔呈秀巡按江北,索饋金,士鰲不與,呈秀扼之。轉湖廣漢陽府教授,棄官歸。崇禎二年,起為衡府教授,以老辭。長史三移牒征之,乃赴,以耆德宿儒,深見禮重。逾歲,謝病歸。年七十三,卒。所著見藝文中。

(松江府志)

何萬化  何萬仞  何安世  何萬京

何萬化,字宗元。廣裔孫。天啟二年進士,以禮部郎督福建學政,歷湖廣參政。平妖賊張普徽有功,不敘,乞病歸。后擢廣東按察使,不赴。卒,祀府學鄉賢。

弟萬仞,與齊名,時號二何。

子安世,字次張。性喜汲古,旁搜博采,于書多所貫通,為詩文,多華贍。會鼎革,隱居南浦,閉門著書,與吳日千、金天石、吳六益、韓友一、王玠右兄弟相善,時稱云間七子。著有畹蘭堂文集。

又同族有孝童,名萬京,字叔鴻,萬化兄弟行也。孝友性成。父疾篤,告其母曰:兒將從父矣,供養之責,有兩兄在。母呵之,初不慮其死,及父卒,萬京號哭出,比晚不歸。母憶前言,心動,跡至溪旁,見遺履,乃知赴水殉父也。萬化為之作傳,嘉定黃淳耀有詩哀之。

(上海縣志)

曹勛  曹炯

曹勛,字允大,華亭人,居干溪,隸嘉善籍。崇禎元年,會試第一,廷試選庶吉士。歷官翰林學士、禮部侍郎。勛少有異秉,研討古今,從高思憲講學有得。魏忠節大中忤珰被逮,醵金賦詩,憤泣追送,諜者在側,不顧也。在經筵日,為帝所眷注。時門戶角立,言官交惡,勛持之以正,不樂與同事,請告終養。杜門著述,自號東干釣叟。著文集十二卷,詩集十卷。

弟炯,字淡弓。博聞強記,下筆千言立就。工書。屢試不售,益肆力于古。徜徉山水,泊如也。嘗與勛倡小蘭亭社。著有嶺云倡和集。

(曹氏家譜)

包爾庚

包爾庚,字長明。曾祖鼎,成化十一年進士。祖孝,嘉靖十四年進士,歷官河南道御史,累贈太仆寺卿。

爾庚幼穎慧,見兩兄習舉子業,攜筆墨,坐花下構文,塾師驚異之。未舞象,應童子試,冠軍。時督學駱骎增所拔幼童四人,爾庚其一。曰:皆令器也 !以乙亥選貢,成崇禎十年進士,除羅定州知州。鎮兵嘩,守道水佳穎被圍,爾庚單騎馳諭,一州獲靖。瑤蠻跳梁,總督沈猶龍剿捕弗戢,爾庚許其自新,皆聽命。又革谷船稅,置學田,民稱小龍圖,立生祠。嘗言大江以南人皆柔,而閩、廣為甚,故河北之刑不可施于吳、越,吳、越之刑不可施于閩、廣,此為吏所當知也。故其政尚寬,所出死囚數十人。嘗謁廣督,見軍門系囚,累累數百,皆以不軌當伏法。入言曰:此屬保無枉濫,盍詳訊而后誅之 ?廣督善其言,然不能從,每以為憾。以循聲行取入都,適遭祖母喪,不赴。

時天下多故,隱居青溪之曲,閉戶著書,自號宜壑居士。初為諸生時,陳、李諸君子,方以古學樹旗鼓相標榜,挽爾庚入社。爾庚曰:我不為異也,亦不為同。謝弗往。入清朝,詔征山林隱逸,當事強起之,以母老辭。康熙元年,郡守郭廷弼聘修府志。臨歿,吟曰:千秋大業今家計,萬里清風昔宦游。遂卒。祀鄉賢。

(上海縣志)

陳正容

陳正容,字威玉。以上海縣學諸生,中崇禎己卯舉人。學通今古,文譽藉甚。著書不與戶外,其行己愨如也。著有欲報堂集、孟子合評、陳子說詩行世。

(奉賢縣志)

宋存標

宋存標,字子見。崇禎中以積分選貢,候補通判。尋中壬午副榜,授南京翰林院待詔。以國變歸里。存標自少負才名,幾社領袖嘗匯刻社中古文為壬申文選,海內至今傳之。喜吟詠,和唐人名作殆遍。其詩名遙和集。

(奉賢縣志)

單恂  單昭儒

單恂,字質生,華亭人。崇禎十三年進士,授麻城令。甫兩月,乞養歸。明亡,不仕。巡按御史李森先以人才薦,不就。寓居上海龍珠庵,庵僧六如留寓安昌王遺裔,郡守捕治之,辭連恂,拷掠備至,無左證,釋歸。僑居白燕庵,庵為故御史袁凱丙舍,肅然中屨,自號白燕庵頭陀。年六十六,卒。

恂少時才名藉甚,董其昌、陳繼儒折輩行與交。著枯樹齋、竹香庵、白燕庵十箋等集。朱彝尊謂其詩雅近西昆。

嗣子昭儒,諸生,構別墅于千溪之南,與曹偉謨、畢大生修禊其中。著南村唱和集。

(金山縣志)

徐孚遠  徐鳳彩  徐致遠

徐孚遠,字公,華亭人。陟曾孫。崇禎十五年舉人。乙酉,清兵南下,孚遠與吳江舉人吳易等舉兵太湖。至泖淀,軍敗,子世威見殺,乃脫身奔閩,唐王以為兵科給事中。閩潰,入浙,值魯王駐舟山,乃寨于定海之柴樓,以為聲援。遷右僉都御史。辛卯,從亡入閩。戊戌,滇中遣使至,遷孚遠左副都御史。冬,隨使入滇,道經安南,要以臣禮,不屈,乃不得達而還。遂流寓潮州,卒。其仲子永貞扶櫬歸。

孚遠嘗與夏允彝、陳子龍言志,慨然流涕曰:百折不回,死而后已!允彝曰:吾僅安于無用,守其不奪!子龍曰:吾無公之才,而志則過于彝仲,成敗則不計也。后三人皆如其言。

孚遠弟鳳彩,字圣期,諸生,入太學。學宗程、朱,六經皆有著述。尤精于詩,工繪事。致遠字武靜,孚遠入閩后,奔走急難,屢瀕于危,吳騏亟稱之。

(華亭縣志,參前志、宋府志、松江詩鈔)

陸慶臻

陸慶臻,字集生,青浦人。文定曾孫。明崇禎舉人,有聲幾社中。入清,以詩文雄長東南。家貧,兩親未葬,嘗泫然曰:吾安得一笏之田,以安吾親體魄乎 !萊陽宋琬為為賦笏田行。學者稱為笏田先生。時陸氏多才,慶衍、慶滋、慶紹、慶源、慶恒、慶裕、慶曾,其尤著者,以慶臻為最。

(松江府志)

周立勛

周立勛,字勒卣,華亭人。以高才負盛名。時婁江張采、張溥,吳門顧夢麟,虞山楊彝,金壇張明弼、周鐘,江右陳際泰、艾南英諸人,聲望相絮,立勛與同郡夏允彝、徐孚遠、彭賓、陳子龍、杜麟征六子聯社以應之。商丘侯方域千里聘致,遂北游中州,諸名下士共重立勛。然立勛與孚遠俱困諸生。孚遠以真諒稱,立勛不為危言激論,有東漢郭林宗之風。孚遠或慷慨牢騷,已即胸次灑然。立勛酒酣以往,時抱抑塞,居恒壯心不已,以酒色陶寫之。年四十三,卒。子龍哭之,有酒狂如仆射、情死是瑯琊之句。

時同郡諸賢相敘會,朱灝字宗遠,最長,次即立勛,而社事之盛,六子最先,故諸君子皆兄事之。立勛卒數年,而孚遠以壬午舉于鄉。

(松江縣志)

蔣平階

蔣平階,字大鴻。明諸生。十八從陳黃門游,詩文日益有名。性豪雋,有古義俠風。晚業堪輿,精其術,今言三元法者,皆宗平階。

(松江府志)

張在宥

張在宥,字虎侯,上海人。明諸生。國變后,嘗浮海入閩,仕唐王于福州,復事魯藩為中書舍人。清兵破舟山,在宥以前一日奉使普陀,遂得歸。居舟山時,著有雜記數冊,今不存。

(松江府志)

莫秉清

莫秉清,字紫仙,華亭人。中江曾孫。明諸生。亂后遷居海上,幅巾道服,絕意進取,當事欲見之,辭勿許。著有采隱集。書學晉人,得其家法。

(松江府志)

計南陽

計南陽,字子山,華亭人。明諸生。天才俊逸,工詩,善書。少以文贄何職方剛,剛驚異,呼為小友。又謁夏考功允彝,允彝命子完淳師事之。時完淳卓負才名,而子山抗顏督課不少假。

國變后,棄諸生,放浪山水間,為詩益悲歌慷慨。既出游,為諸侯賓客,然高曠不慕榮利。麻司馬總督兩江,招致,甚相得。及歸,麻思之,竟不可復召也。省中嘗薦海內名士十人,擬子山第一,子山手裂其稿,聲色俱厲。沈文恪、施清惠相顧愕貽,謂不意剛介乃爾。至性孝友。三娶皆無子。客游所得,皆散之親友,視甥、侄如子。既卒,甥、侄為執子喪而葬之。

(松江府志)

王光承

王光承,字玠右,華亭人。弱冠,補上海諸生。力學好古,博綜群書。自陳夏倡立幾社,光承兄弟又分為求社,遂骎骎有并立之勢焉。福王時,貢入太學。上江南時務五策,不用。隨父之官新昌。屬魯王監國,征書屢下,上書力辭。浙東潰,父子徒跣萬山中。未幾,天下大定,與弟烈隱石筍里,力耕養父,不入城市者三十年。無子,一女適中書楊巾幨。年七十二,卒。著鐮山堂集。

烈字名世,明金山衛學生,先光承卒,有鐮山堂別集。女名雙鳳,有玉榮草。

(松江府志)

金是瀛

金是瀛,字天石,華亭人,居高橋里。明諸生,任俠有節概。甲申、乙酉,遠近村落集兵自固,因劫略相仇殺,高橋推是瀛主兵,安堵如故。松江兵起,以指揮常 騊為參將、材官蔡長為游擊守郡城。城破,騊與長投是瀛,是瀛俱送之入閩。事平,名捕是瀛鞫之,以辨得脫。

初,是瀛以詩謁陳黃門,黃門嘉之,惜其入元、白。后乃盡焚少作,以蒼老平淡為宗。嘗北游燕、齊,歸里后,與王光承兄弟、吳騏結東皋詩社。著有蓬山集八卷。

弟是昆,字黃石,詩一卷,王光承序之。

(松江府志)

王昌紀

王昌紀,字永侯,上海人。諸生。圻孫。孝友純誠,纘言勵行。圻博綜群籍,而昌紀復手輯藏書萬余卷,蠅頭細書,至老不衰。撫梅蒔竹,以訓其子。申酉以后,足跡未嘗一入城市也。年八十六而卒。所著讀史掄珠十卷、閱古掄珠十二卷、類海一百卷、增補甲子會紀一卷、易經大全注疏合參二十卷、詩經大全注疏合參三十卷,俱藏于家。

(松江府志)

韓  范

韓范,字友一,韓村人。明諸生。與吳騏、金是瀛、吳懋謙、何安世、王光承兄弟相倡和,稱云間七子。著云頌堂詩集。光承序稱其性情、學問、意氣為制行立身之本末,而詩之工以此。又著左傳測要集評,不沾沾于字義文法,而兼論事理,頗能識其大。

(奉賢縣志)

吳  騏

吳騏,字日千,望湖涇人。明諸生。有盛名,與王光承兄弟交,以名節相砥礪。家徒四壁,而取與不茍。留客一飯,即與妻食粥一日以補之,其苦節如此。鼎革后,去諸生服,遁跡山中。光承稱其堅苦自守,三旬九食,五月披裘,侮之不怒,周之不受。為詩不拘一格,悲憂慷概,百感積中。著有頗頷集八卷。

(奉賢縣志)

吳懋謙

吳懋謙,字六益,華亭人。中秀子。中秀被難,懋謙負尸趨北郭,洗血葬之,廬墓三年。康熙中,浪游荊、豫、齊、晉、嶺南、薊北,所至鉅卿名公爭為拂席,人以謝茂秦方之。詩與廣平、申涵光齊名,有南吳北申之號。晚歸,葺獨樹園,與白燕庵鄰。年七十三,卒。門人私謚貞碩先生。

(重修華亭縣志,參前志、宋府志)

蕭中素

蕭中素,名詩,以字行,又號芷崖,華亭人。工詩文,善書畫,精音律,隱于匠。嘗曰:吾匠氏也,衣食足以自給,詩酒足以自娛,絲竹丹青足以悅耳目;高賢良友不遠千里而至,人生之樂,莫逾于此矣。達官長者投以篇什,俱不報。蓋呂徽之、朱百年之流。著有釋柯集、南村詩稿。

(松江府志)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