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pltbd"></progress><cite id="pltbd"><span id="pltbd"><ins id="pltbd"></ins></span></cite><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l></strike><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pan id="pltbd"></span>
<span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span>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ruby id="pltbd"><video id="pltbd"><del id="pltbd"></del></video></ruby>
<th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th>

《同治七年》曾國藩家訓譯注 曾國藩作品集

諭紀澤(三慮:享名太盛、聰明太過、順境太久)

字諭紀澤兒:

河間途次奏稿箱到,接爾稟函。頃又由良鄉送到十二月初二日一稟,具悉爾母目疾日劇,不知尚可醫否?爾母性急而好體面,如其失明,即難久于存活。

余嘗謂享名太盛,必多缺憾,我實近之;聰明太過,常鮮福澤,爾頗近之;順境太久,必生波災①,爾母近之。余每以此三者為慮。計惟力行孝友,多吃辛苦,少享清福,庶幾挽回萬一。家中婦女近年好享福而全不辛勞,余深以為慮也。

┃ 今譯 ┃

在河間的途中奏稿箱到了,接到你的信函。剛剛又從良鄉送到十二月初二日的一封信,知道你母親的眼疾日益加劇,不知還可以醫治嗎?你母親性子比較急而又好體面,如果失明了,恐怕難以長久地存活。

我曾經說過,享有的名聲太盛,必然多有缺憾,我實在近于這種情況;才智聰明太過,常常少有福澤,你頗為接近這種情況;順境過得太久,必定會生出波折災禍,你母親與此相近。我總以這三者為慮。估計只有努力實行孝悌、友善,多承受一些辛苦,少享一些清福,大約可以挽回萬分之一。家中的婦女近年來好享福而全不愿意辛勞,我很是擔心。

┃ 簡注 ┃

①波災:波折、災禍。

┃ 實踐要點 ┃

曾國藩對家人的人生際遇與性格缺陷的分析很有道理。他說自己享名太盛,故而難免有一些缺陷、遺憾,比如天津教案;再說曾紀澤太過聰明,往往無法得到真正的福澤,做人還是要多一些粗略糊涂,少一些聰明算計;又說到歐陽夫人身處順境太久,福禍相依,必然會生出一些波折、災禍。他甚至擔心歐陽夫人性急又好體面,一旦雙目失明便會因焦慮而影響身體,難以活得長久,這也是很有道理的。名聲、聰明、順境,都有可能帶來不良的影響,這一點值得后人警示。

洋人電氣線①之說斷不宜信,目光非他物可比。所惡于智者,為其鑿也。不如服藥,專治本病,目光則聽其自然。穆相②一生患目疾,嘗語余云:“治目宜補陽分,不可滋陰,尤不可服涼藥。”如彼之說,則熟地大有礙于目矣,試詳參之。

┃ 今譯 ┃

洋人電氣線治療眼睛的說法,千萬不要相信,目光并非其他事物可比。人之所以厭惡智慧,是因為其中的取巧、穿鑿。不如服用藥物,專治本病,目光就只能聽其自然了。穆相(穆彰阿)一生都患有眼病,曾經對我說:“治療眼睛應當補陽幾分,不可以滋陰,尤其不可以服用涼藥。”如果按照他的說法,那么熟地這藥就大有礙于眼睛了,試著去詳細探究一下。

┃ 簡注 ┃

①電氣線:大約指治療眼疾的一些電氣設備。

②穆相:穆彰阿,字子樸,號鶴舫,滿洲鑲藍旗人,道光朝擔任軍機大臣二十多年。

┃ 實踐要點 ┃

曾國藩對于醫學,總的看法就是順其自然而少看病、少服藥。這作為原則當然有其道理,但就具體的病癥來看還是多有不當之處,如治目疾宜補陽,無甚根據;洋人治療眼疾的“電氣線”設備,因為接近“奇技淫巧”,失于“智鑿”,故不可信。這就有些迂腐了。對其歷史局限性,我們應當有所了解。

余十三日進京,十四五六日召見。應酬紛煩,尚能耐勞。擬正月燈節前后出京。茲將初一至十六日記寄南,爾可將十四五六日另出交子密轉與各契好①一看,但不可傳播耳。此次日記,余另抄一分寄澄、沅叔矣,爾不轉寄亦可。此囑。

滌生手示

(同治七年十二月十七日)

┃ 今譯 ┃

我在十三日進京,十四五六日等待召見。應酬紛繁,還算能夠耐勞。打算正月的燈節前后出京。現在就將初一至十六日的日記寄到南邊你那里,你可以將十四五六日的另外抄出交給子密(錢應溥),轉給各為交好的朋友看一看,但是不可傳播出去。此次的日記,我另外抄一分寄給你澄叔、沅叔了,你不轉寄也可以。此囑。

┃ 簡注 ┃

①契好:交好,友愛。

┃ 實踐要點 ┃

最后依舊是交代瑣事。日記讓家人、友人傳看,則是從修身的角度來說的,有其意義,但不可過多傳播。古人寫日記,本是為了相互交流得失,確實是修身的好方法。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