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窗
門窗磨空,制式時裁,不惟屋宇翻新,斯謂林園遵雅。工精雖專瓦作,調度猶在得人,觸景生奇,含情多致,輕紗環碧,弱柳窺青。偉石迎人,別有一壺天地;修篁弄影,疑來隔水笙簧。佳境宜收,俗塵安到。切記雕鏤門空,應當磨琢窗垣;處處鄰虛,方方側景。非傳恐失,故式存余。
門窗圖式
方門合角式:
磨磚方門,憑匠俱做券門,磚上過門石,或過門枋者。今之方門,將磨磚用木栓栓住,合角過門于上,在加之過門枋,雅致可觀。
圈門式:
凡磨磚門窗,量墻之厚薄,校磚之大小,內空須用滿磨,外邊祇可寸許,不可就磚,邊外或石粉或滿磨可也。
上下圈式、蓮花式、如意式、貝葉式:
蓮瓣,如意,貝葉,斯三式宜供佛所用。
二、墻垣
凡園之圍墻,多于版筑,或于石砌,或編籬棘。夫編籬斯勝花屏,似多野致,深得山林趣味。如內,花端、水次,夾徑、環山之垣,或宜石宜磚,宜漏宜磨,各有所制。從雅遵時,令人欣賞,園林之佳境也。歷來墻垣;憑匠作雕琢花鳥仙獸,以為巧制,不第林園之不佳,而宅堂前之何可也。雀巢可憎,積草如蘿,祛之不盡,扣之則廢,無可奈何者。市俗村愚之所為也,高明而慎之。世人興造,因基之偏側,任而造之。何不以墻取頭闊頭狹就屋之端正,斯匠主之莫知也。
(一)、白粉墻
歷來粉墻,用紙筋石灰,有好時取其光膩,用白蠟磨打者。今用江湖中黃沙,并上好石灰少許打底,再加少許打底,再加少許石灰蓋面,以麻帚輕擦,自然明亮鑒人。倘有污積,遂可洗去,斯名「鏡面墻」也。
(二)、磨磚墻
如隱門照墻、廳堂面墻,皆可用磨或方磚吊角;或方磚裁成八角嵌小方;或小磚一塊間半塊,破花砌如錦樣。封頂用磨掛方飛檐磚幾層,雕鏤花、鳥、仙、獸不可用,人畫意者少。
(三)、漏磚墻
凡有觀眺處筑斯,似避外隱內之義。古之瓦砌連錢、迭錠、魚鱗等類,一概屏之,聊式幾于左。
(四)、亂石墻
是亂石皆可砌,惟黃石者佳。大小相間,宜雜假山之間,亂青石版用油灰抿縫,斯名冰裂也。
墻垣圖式
漏明墻圖式:漏明墻,凡計一十六式,惟取其堅固。如欄桿中亦有可摘砌者。意不能盡,猶恐重式,宜用磨砌者佳。
三、鋪地
大凡砌地鋪街,小異花園住宅。惟廳堂廣廈中鋪一概磨磚,如路徑盤蹊,長砌多般亂石,中庭或一迭勝,近砌亦可回文。八角嵌方,選子鋪成蜀錦;層樓出步,就花梢琢擬秦臺。錦線瓦條,臺全石版,吟花席地,醉月鋪氈。廢瓦片也有行時,當湖石削鋪,波紋洶涌;破方磚可留大用,繞梅花磨,冰裂紛紜。路徑尋常,階除脫俗,蓮生襪底,步出個中來;翠拾林深,春從何處是。花環窄路偏宜石,堂回空庭須用磚。各式方圓,隨宜鋪砌,磨歸瓦作,雜用鉤兒。
(一)、亂石路
園林砌路,做小亂石砌如榴子者,堅固而雅致,曲折高卑,從山攝壑,惟斯如一。有用子石間花紋砌路,尚且不堅易俗。
(二)、子地
子石,宜鋪于不常走處,大小間砌者佳;恐匠之不能也。或磚或瓦,嵌成諸錦猶可。如嵌鶴、鹿、獅毯,猶類狗者可笑。
(三)、冰裂地
亂青版石,冰裂紋,宜于山堂、水坡、臺端、亭際,見前風窗式,意隨人活,砌法似無拘格,破方磚磨鋪猶佳。
(四)、諸磚地
諸磚砌地;屋內、或磨、扁鋪;庭下,宜砌。方勝、迭勝、步步勝者,古之常套也。今之人字、席紋、斗紋,量磚長短合宜可也。有式。
四、掇山
掇山之始,椿木為先,較其短長,察乎虛實。隨勢挖其麻柱,諒高掛以稱竿;繩索堅牢,扛抬穩重。立根鋪以粗石,大塊滿蓋椿頭;塹里掃以查灰,著潮盡鉆山骨。方堆頑夯而起,漸以皴紋而加;瘦漏生奇,玲瓏安巧。峭壁貴于直立;懸崖使其后堅。巖、巒、洞、穴之莫窮,澗、壑、坡、磯只儼是;信足疑無別境,舉頭自有深情。蹊徑盤且長,峰巒秀古,多方景勝,咫尺山林,妙在得乎一人,雅從兼于半土。假如一塊中豎而為主石,兩條傍插而乎劈峰,獨立端嚴,次相輔弼,勢如排列,狀若趨承。主石雖忌于居中,宜中者也可;劈峰總較于不用,豈用乎斷然。排如爐燭花瓶,列似刀山劍樹;峰須五老,池鑿四方;下洞上臺,東亭西榭。罅堪窺管中之豹,路類張孩戲之貓;小藉金魚之缸,大若酆都之境;時宜得致,古式何裁?深意畫圖,于情丘壑;未山先麓,自然地勢之嶙嶒;構土成岡,不在石形之巧拙;宜臺宜榭,邀月招云;成徑成蹊,尋花問柳。臨池駁以石塊,粗夯用之有方;結嶺挑之(以)土堆,高低觀之多致;欲知堆土之奧妙,還擬理石之精微。山林意味深求,花木情緣易逗。有真為假,做假成真;稍動天機,全叼人力;探奇投好,同志須知。
(一)、園山
園中桌掇山,非士大夫好事者不為也。為者殊有識鑒。緣世無合志,不盡欣賞,而就廳前一壁,是以散漫理之,可得佳境也。
(二)、聽山
人皆廳前掇山,環堵中聳起高高三峰,排列于前,殊為可笑。加之以亭,及登,一無可望,置之何益?更亦可笑。以予見:或有嘉樹,稍點玲瓏石塊;不然,墻中嵌理壁巖,或頂植卉木垂蘿,似有深境也。
(三)、樓山
樓面掇山,宜最高,纏入妙,高者恐逼于前,不若遠之,更有深意。
(四)、閣山
閣山似敞也,宜于山側,坦而可上,便以登瞭,何必梯之。
(五)、書房山
凡掇小山,或依嘉樹卉木,聚散而理。或懸巖峻壁,各有別致,書房中最宜者。更以山石為池,俯于窗下,似得濠濮間想。
(六)、池山
池上理山,園中第一勝也。若大若小,更有妙境。就水點其步石,從巔架以飛梁;洞穴潛藏,穿巖徑水;風巒飄渺,漏月招云;莫言世上無仙,斯住世之瀛壺也。
(七)、內室山
內室中掇山,宜堅宜峻,壁立巖懸,令人不可攀。宜堅固者,恐孩戲之預防也。
(八)、峭壁山
峭壁山者,靠壁理也。藉以粉壁為紙,以石為繪也。理者相石皴紋,仿古人筆意,植黃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圓窗,宛然鏡游也。
(九)、山石池
山石理池,予始創者。選版薄山石理之,少得竅不能盛水,須知「等分平衡法」可矣。凡理塊石,俱將四邊或三邊壓掇,若壓兩邊,恐石平中有損。加壓一邊,既罅稍有絲縫,水不能注,雖做灰堅固,亦不能止,理當斟酌。
(十)、金魚缸
如理山石池法,用糙缸一只,或兩只,并排作底。或埋、半埋,將山石周圍理其上,仍以油灰抿固缸口。如法養魚,勝缸中小山。
(十一)、峰
峰石一塊者,相形何狀,選合峰紋石,令匠鑿筍為座,理宜上大下小,立之可觀。
(十二)、巒
巒,山頭高峻也,不可齊,亦不可筆架式,或高或低,隨至亂掇,不排比為妙。
(十三)、巖
如理懸巖,起腳宜小,漸理漸大,及高,使其后堅能懸。斯理法古來罕者,如懸一石,亦懸一石,再之不能也。予以平衡法,將前懸分散后堅,仍以長條塹里石壓之,能懸數尺,其狀可駭,萬無一失。
(十四)、洞
理洞法,起腳如造屋,立幾柱著實,掇玲瓏如窗門透亮,及理上,見前理巖法,合湊收頂,加條石替之,斯千古不朽也。洞寬丈余,可設集者,自古鮮矣!上或堆土植樹,或作臺,或置亭屋,合宜可也。
(十五)、澗
假山以水為妙,倘高阜處不能注水,理澗壑無水,似有深意。
(十六)、曲水
曲水,古皆鑿石槽,上置石龍頭噴水者,斯費工類俗,何不以理澗法,上理石泉,口如瀑布,亦可流觴,似得天然之趣。
(十七)、瀑布
瀑布如峭壁山。理也,先觀有坑,高樓檐水,可澗至墻頂作天溝,行壁山頂,留小坑,突出石口,泛漫而下,纏如瀑布。不然,隨流散漫,不成,斯謂:「作雨觀泉」之意。夫理假山,必欲求好,要人說好,片山塊石,似有野致。蘇州虎丘山,南京鳳臺門,販花扎架,處處皆然。
五、選石
夫識石之來由,詢山之遠近。石無山價,費祇人工,跋躡搜巔,崎嶇究路。便宜出水,雖遙千里何妨;日計在人,就近一肩可矣。取巧不但玲瓏,求堅還從古拙,堪用層堆。須先選質無紋,俟后依皴合掇;多紋恐損,垂竅當懸。古勝太湖,好事祇知花石;時遵圖畫(原書作「盡」,疑誤),匪人焉識黃山。小仿云林,大宗子久。塊雖頑夯,峻更嶙峋,是石堪堆,便()山可采。石非草木,采后復生,人重利名,近無圖遠。
(一)、太湖石
蘇州府所屬洞庭山,石產水涯,惟消夏灣者為最。性堅而潤,有嵌空、穿眼、婉轉、崄怪勢。一種色白,一種色青而黑,一種微黑青。其質文理縱橫,籠絡起隱,于石面遍多坎,蓋因風浪中充激而成,謂之「彈子窩」,扣之微有聲。采人攜錘鑿入深水中,度奇巧取鑿,貫以巨索,浮大舟,設木架,絞而出之。此石以高大為貴,惟宜植立軒堂前,或點喬松奇卉下,裝治假山,羅列園林廣榭中,頗多偉觀也。自古至今,采之已久,今尚鮮矣。
(二)、昆山石
昆山縣馬鞍山,石產土中,為赤土積漬。既出土,倍費挑剔洗滌。其質磊塊,巉巖透空,無聳拔峰巒勢,扣之無聲。其色潔白,或植小木,或種溪蓀于奇巧處,或置器中,宜點盆景,不成大用也。
(三)、宜興石
宜興縣張公洞善卷寺一帶山產石,便于竹林出水,有性堅,穿眼,崄怪如太湖者。有一種色黑質粗而黃者,有色白而質嫩者,掇山不可懸,恐不堅也。
(四)、龍潭石
龍潭,金陵下七十余里,地名七星觀,至山口、倉頭一帶,皆產石數種;有露土者,有半埋者。一種色青,質堅,透漏文理,如太湖者。一種色微青,性堅,稍覺頑夯,可用起腳壓泛。一種色紋古拙,無漏,宜單點。一種色青如核桃紋多皴法者,掇能合皴如畫為妙。
(五)、青龍山石
金陵青龍山石,大圈大孔者,全用匠作鑿取,做成峰石,只一面勢者。自來俗人以此為太湖主峰,凡花石反呼為「腳石」。掇如爐瓶式,更加以青峰,儼如刀山劍樹者斯也。或點竹樹下,不可高掇。
(六)、靈璧石
宿州靈璧縣地名「盤山」,石產土中,采取歲久,穴深數丈。其質為赤泥漬滿,土人多以鐵刃遍刮,凡三次,既露石色,既以鐵絲帚兼磁末刷治清潤,扣之鏗然有聲,石底多有漬土不能盡者。石在土中,隨其大小具體而生,或成物狀,或成峰巒,巉巖透空,其狀妙有宛轉知勢;須藉斧鑿,修治磨礱,以全其美。或一兩面,或三面;若四面全者,即是從土中生起,凡數百之中無一二。有得四面者,擇其奇巧處鐫治,取其底平,可以頓置幾案,亦可以掇小景。有一種扁樸或成云氣者,懸之室中為磬,《書》所謂「泗濱浮磬」是也。
(七)、峴山石
鎮江府城南大峴山一帶,皆產石。小者全質,人者鐫取連處,奇怪萬狀。色黃,清潤而堅,扣之有聲。有色灰褐者。石多穿眼相通,可掇假山。
(八)、宣石
宣石產于寧國縣所屬,其色潔白,多于土積漬,須用刷洗,讒見其質。或梅雨天瓦溝下水,客沖盡土色。惟斯石應舊,逾舊逾白,儼如雪山也。一種名﹁馬牙宜,可置幾案。
(九)、湖口石
江州湖口,石有數種,或產水中,或產水際。一種色青,渾然成峰、巒、巖、壑,或(成)類諸物。一種扁薄嵌空,穿眼通透,幾若木版,似利刃剜刻之狀。石理如刷絲,色亦微潤,扣之有聲。東坡稱賞,目之為「壺中九華」,有「百金歸買小玲瓏」之語。
(十)、英石
英州含光、真陽縣之間,石產溪水中,(有)數種:一微青色,間有(通)白脈籠絡;一微灰黑,一淺綠,各有峰、巒、嵌空穿眼,宛轉相通。其質稍潤,扣之微有聲。可置幾案,亦可點盆,亦可掇小景。有一種色白,四面峰巒聳拔,多棱角,稍瑩徹,面面有光,可鑒物,扣之無聲。采人就水中度奇巧處鑿取,只可置幾案。
(十一)、散兵石
「散兵」者,漢張子房楚歌散兵處也,故名。其地在巢湖之南,其石若大若小,形狀百類,浮露于山。其色青黑,有如太湖者,有古拙皴紋者,土人采而裝出販賣,維揚好事,專賣其石。有最大巧妙透漏如太湖峰,更佳者,未嘗采也。
(十二)、黃石
黃石是處皆產,其質堅,不入斧鑿,其文古挫。如常州黃山,蘇州堯峰山,鎮江圖山,沿大江直至采石之上皆產。俗人只之頑夯,而不知奇妙也。
(十三)、舊石
世之好事,慕聞虛名,鉆求舊石,某名人題詠,某代傳至于今,斯真太湖石也,今廢,欲待價而沽,不惜多金,售為古玩還可。又有惟聞舊石,重價買者。夫太湖石者,自古至今,好事采多,似鮮矣。如別山有未開取者,擇其透漏、青骨、堅質采之,未嘗亞太湖也。斯古露風,何為新耶?何為舊耶?凡采石惟盤駁、人工裝載之費,到園殊費幾何?予聞一石名「百米峰」,詢之費百米所得,故名。今欲易百米,再盤百米,復名「二百米峰」也。凡石露風則舊,搜土則新,雖有土色,未幾雨露,亦成舊矣。
(十四)、錦川石
斯石宜舊。有五色者,有純綠者,紋如畫松皮,高丈余,闊盈尺者貴,丈內者多。近宜興有石如錦川,其紋眼嵌石子,色亦不佳。舊者紋眼嵌空,色質清潤,可以花間樹下,插立可觀。如理假山,如理假山,猶類劈峰。
(十五)、花石綱
宋「花石綱」,河南所屬邊近山東隨處便有,是運之所遺者。其石巧妙者多,緣陸路頗艱,有好事者,少取塊石置園中,生色多矣。
(十六)、六合石子
六合縣靈居巖,沙士中及水際,產瑪瑙石子,頗細碎。有大如拳、純白、五色紋者;有純五色紋者;其溫潤瑩徹,擇紋彩斑斕取之,鋪地錦如。或置澗壑急流水處,自然清白。
夫葺園圃假山,處處有石塊,但不得其人。欲詢出石之所,到地有山,似當有石,雖不得巧妙者,隨其頑夯,但有紋理可也。曾見宋˙杜綰︽石譜︾,何處無石?予少用過石處,聊記于右,余未見者不錄。
六、借景
構園無格,借景有因。切要四時,何關八宅。林延佇,相緣竹樹蕭森;城市喧卑,必擇居鄰閑逸。高原極望,遠岫環屏,堂開淑氣侵入,門引春流到澤。嫣紅艷紫,欣逢花里神仙;樂圣稱賢,足并山中宰相。閑居曾賦,芳草應憐;掃徑護蘭芽,分香幽室;卷簾邀燕子,問剪輕風。片片飛花,絲絲眠柳;寒生料峭,高架秋千;興適清偏,怡情丘壑。頓開塵外想,擬人畫中行。林陰初出鶯歌,山曲忽聞樵唱,風生林樾,境入羲皇。幽人即韻于松寮;逸士彈琴于篁里。紅衣新浴;碧玉輕敲。看竹溪灣,觀魚濠上。山容靄靄,形云故落憑欄;水面鱗鱗,爽氣覺來枕。南軒寄傲,北牖虛陰;半窗碧隱蕉桐,環堵翠延蘿薜。俯流玩月;坐石品泉。苧衣不耐涼新,池荷香綰;梧葉忽驚秋落,蟲草鳴幽。湖平無際之浮光,山媚可餐之秀色。寓目一行白鷺;醉顏幾陣丹楓。瞭遠高臺,搔首青天那可問;憑虛敞閣,舉杯明月自相邀。冉冉天香,悠悠桂子。但覺籬殘菊晚,應探嶺暖梅先。少系杖頭,招攜鄰曲;恍來臨月美人,卻臥雪廬高士。雪冥黯黯,木葉蕭蕭;風鴉幾樹夕陽,寒雁數聲殘月。書窗夢醒,孤影遙吟;錦幛偎紅,六花呈瑞。棹興若過剡曲;掃烹果勝黨家。冷韻堪廣,清名可并;花殊不謝,景摘偏新。因借無由,觸情俱是。
夫借景,林園之最要者也。如遠借,鄰界,仰借,俯借,應時而借。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筆先,庶幾描寫之盡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