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手
這篇所寫的是一八七〇年普法戰爭的一個插話。
(譯者原注)
一
我們的連隊靠著鐵路的一個斜坡做陣地,并且成為對面樹林下密集的普魯士軍的靶子。雙方隔著八十米開火。軍官們喊道:“臥倒!……”但沒有人服從,整個傲岸的連隊挺立著,**在軍旗的周圍。在那斜陽照射著的豐熟麥田和牧場的遼闊地平線上,這一堆被濃煙籠罩和困厄著的人,就像一個在曠野上被巨大風暴的第一個旋渦所襲擊的羊群一樣。
因為鐵片簡直像雨似地落在這斜坡上!只聽見炮彈的爆炸聲,餐盒滾進壕溝里的重濁聲,以及那像一個陰慘高亢的樂器緊張的弦音,從戰場的一端到另一端不斷地顫動著的子彈聲。有時,那高舉在頭上的旗,受了開花彈的搖撼,在濃煙中沉沒了:那時便聽見一個嚴肅傲岸的聲音,壓倒了轟炸,壓倒了傷兵們的喘息和咒罵:“舉旗,孩子們,舉旗!……”立刻,紅霧里一個軍官,影子一般模樣,沖上前去,于是那英勇的旗又活生生的,依舊飄揚在戰陣上。
這旗二十二次倒下來了!……那還溫暖的旗桿第二十二次從奄奄一息的士兵手里溜了出來,重新被抓住,高舉起來;而當著在落日的光芒里,那連隊剩下的幾乎不到一小撮人慢慢地且戰且退的時候,那支旗在當天第二十三個旗手賀爾奴斯中士的手里,已經不過是一張破布了。
二
賀爾奴斯中士是個有三劃袖章的老兵,他幾乎不曉得簽名,而且花了二十年的時間才贏得這中士的袖章。孤兒所特有的悲慘,兵營生活所特有的蠢鈍,全部在這固執的低矮的額頭,這給背囊壓彎了的腰,和這久在行伍里的“丘八”的步伐顯露出來。此外還加上一點口吃,但充當旗手是不需要口才的。苦戰的當天晚上,連長對他說:“你有了軍旗,好伙計,那就好好保持它吧!”于是在他那久歷風雨和戰火的可憐破軍袍上,軍需員立刻繡上了一道中尉的金色滾邊。
那是這卑微的一生中唯一的驕傲。這老兵的腰馬上挺直起來。這個習于彎著腰,眼盯著地下走路的可憐家伙,從那一刻起,便變為一個神氣昂揚的人物,永遠抬起眼睛去望著那張破布飄揚,并把它保持得又高又直,讓它永遠飄揚在死亡、賣國行為、潰敗……之上了。
你從不會看見一個人像賀爾奴斯打仗時那樣快活的,當他雙手握住那緊插在皮匣里的旗桿的時候。他一聲不響,一動也不動。嚴肅得像一個傳教士,他仿佛在握住一件神圣的東西。他的全部生命、全部力氣,都集中在那十個緊握著那張敵人子彈向它猛射的閃著金光的破布的手指里,也在那雙充滿了挑戰的眼里,那雙眼盯住對面的普魯士兵,仿佛在說:“試來把它拿走看!……”
誰也不去試,連死神在內。在波爾尼,在格拉弗洛[38],這些傷亡慘重的戰役之后,這支軍旗東奔西跑,剁碎,刺穿,遍體鱗傷得幾乎透明了;但還是老賀爾奴斯把它握住。
三
然后九月來了:麥茲城的屯軍,敵人的封鎖,和那在泥濘里的長期停頓[39],以致大炮都生銹了,以致那原是世界上的第一等軍隊,因缺乏行動、糧食和消息而軍心渙散了,在他們的一束束槍架下懨懨欲斃。無論軍官或士兵,誰也不再希望了;只有賀爾奴斯依然滿懷信心。對于他,那張三色破布就是一切;只要他一天感到它在那里,就什么都健在。不幸的是,因為沒有仗打,連長把旗留在他的麥茲近郊的家里。于是老好的賀爾奴斯就幾乎等于一個把孩子交給乳母喂養的母親。他無時無刻不在懷念它。有時候,當他煩悶到忍不下去了,他一口氣跑到麥茲去。只要他看見它還在原來的位置,靜靜地靠著墻,他便充滿了勇氣和忍耐回來,帶回來——在他那濕透了的帳篷里——一些打仗的夢,一些沖鋒殺敵的夢:夢見他的三色旗在那邊,在普魯士的戰壕上,浩浩蕩蕩地飄揚著,招展著。
巴冼納元帥一道命令把這些幻想全打碎了。一天早上,賀爾奴斯醒來,看見全營嘩然,士兵們三五成群,氣沖沖地,互相鼓動著,帶著憤怒的叫嚷,高舉的拳頭齊指向城里,仿佛他們的惱怒同指著一個罪犯似的。他們嚷道:“把他綁走!……槍斃他!……”軍官們聽由他們嚷……只閃在一旁低頭走著,仿佛無面目見自己的士兵似的。那確是件可恥的事。他們剛剛對十五萬裝備優良的完全健全的士兵宣讀完元帥不戰而把他們交給敵人的命令。
“軍旗呢?”賀爾奴斯問,臉色變白了。……軍旗、槍枝和全副裝備所剩下的一切通通要交出去。
“天……天……天呀!……”這可憐的人結結巴巴地說。“他們總拿不走我的!……”于是他發腳往城里跑去。
四
在那里也是一片騷然。國民軍、市民、后備軍咆哮著,騷動著。一群參議員走過,顫巍巍地,要謁見元帥去。賀爾奴斯呢,他什么也看不見,什么也聽不見。他只獨自喃喃著,當他沿著城郊的街上走的時候。
“拿走我的旗!……還了得!……是可能的嗎?誰有這權力?讓他把他自己的東西交給普魯士人,他那金色的四**馬車,他那從墨西哥帶回來的銀餐具![40]但這旗,它是我的……是我的榮耀。我決不許人碰它!”
這些話給跑步和口吃砍得零零碎碎的;但究其竟,他心中自有主意,這老頭子!一個極其清楚極其堅決的主意:把旗拿過來,帶到連隊當中,然后和那些愿意跟隨他的一起沖進普魯士營里去。
他到達那邊的時候,連門也進不去。因為他的連長也氣極了,什么人都不愿接見……但賀爾奴斯并不這樣想。
他咒罵,咆哮如雷,拼命推那傳令兵:“我的旗……我要我的旗……”終于,一個窗打開了。
“是你嗎,賀爾奴斯?”
“是,我的連長,我……”
“所有的旗都在軍械庫……,你只要到那里去,人家就會把收條給你。……”
“收條?……干嗎用的?……”
“是元帥的命令。……”
“但,連長……”
“滾蛋!讓我安靜!……”窗又關上了。
老賀爾奴斯像醉漢一樣搖晃著。
“收條……收條……”他機械地反復說。……終于,他又開步走了,他只曉得一件事:旗在軍械庫,不管怎樣,一定要把它拿回來。
五
軍械庫的門大開著,好讓在院子里排隊等著的普魯士輜重車通過。賀爾奴斯走進去的時候打了一個寒噤。所有其他的旗手都在那里,五六十個軍官,垂頭喪氣的,默不作聲;這許多淋著雨的陰森森的車輛,這許多擠在車輛后面的光著頭的人:簡直像是在出殯。
所有巴冼納軍的旗都堆在一角,在泥濘中混作一團。再沒有什么比這一大堆閃光的破絲綢,這一大堆金邊和刻鏤精致的旗桿的殘骸,這一切狼藉在地上任由雨和爛泥弄臟的光榮的道具,顯得更凄涼的了。一個管理部門的軍官把它們一一接過去;每個旗手,一聽到喊他那連的名字,便走上去取收條。直挺挺地,冷冰冰地,兩個普魯士兵監視著接收的進行。
而你們就這樣逝去了,神圣的光榮的破爛三色旗呵,袒開了你們的裂縫,像折了翅膀的鳥兒般凄涼地掃著泥濘的街石!你們帶著一切被玷污的美麗事物的恥辱逝去,每一支都帶走了法蘭西一點光輝。長征的太陽還藏在你們的殘舊褶紋里。在累累的彈痕里你們保留著那些無名死者的記憶,他們在被瞄準的旗幟下偶然倒下來。……
“賀爾奴斯,輪到你了……已經喊你的名字……去拿收條吧……”
果然是收條這回事!
他那支旗就擺在那里,在他面前,確確實實是他的,是其中最美麗最殘破的一支旗。……當他看見它的時候,他以為還是在斜坡上。他聽見炮彈在歌唱,餐盒在打滾,和連長的聲音:“舉旗,孩子們……”然后是那倒下來的二十二個同志,和輪到他第二十三個沖向前去扶起,去支撐那支無倚靠的危危欲倒的可憐的旗。呀!當天他曾經發誓要保衛它,保持它到死。現在呢……
想到這里,他心臟的每一滴血都涌到頭上了。瘋了,不顧一切,他撲向那普魯士軍官,把他心愛的旗奪過來,雙手緊緊地抓住它;然后試去把它再一次舉得又高又直,一面喊著:“舉……”但他的聲音停留在喉嚨里。他感到旗桿在搖晃,從他手里溜出去。在這沉悶的空氣中,在這沉重地墜壓著降敵的城市的死沉沉空氣中,旗再也不能飄揚了,什么有傲氣的都再活不下去了。……于是老賀爾奴斯突然倒了下去。
初刊《作品》一九六二年一月號
[1]婀提眉司 即荻安娜之希臘名,為狩獵之女神。(本書注解除特別說明外,均為譯者原注)
[2]哥林多 古希臘繁盛的城之一,與雅典及斯巴達齊名。其居民以風流淫逸聞于世。
[3]歐羅達斯 拉干尼(即斯巴達)河名,詩人多吟詠之。
[4]時昧兒 伊琪娜德及太風所生之妖怪。獅頭龍尾羊身。尾噴火焰。
[5]密哪駝兒 密哪之妻巴斯華意與一白牛交合所生。半人半牛。提泰爾閉之于克勒提迷宮中,而以人肉飼之。時雅典新戰敗,每年須以七男七女進貢供怪物之養料。其后替慈自告奮勇,與之斗,殺之。
[6]孚比 天與地所生之女。
[7]婀扶蘿嫡蒂 即薇娜司之希臘名,為司愛情之女神。
[8]圣史葳斯特之夜 即除夕。
[9]迦羅 畫家名。
[10]妖蛇 指魔鬼。
[11]那個最愛紅袍和紅花翎的指魔鬼。
[12]彼得士里彌爾 德國一本很有名的小說《失了影子的人》底主角。
[13]父親 篇內“父親”與“祖師”在英文里都是一個字。
[14]普露諦 海神,能預言吉兇。因不愿發言,常隨意變化形體以避人詰問。現在常用來指一切善變的人。
[15]魏默 名,是德國舊薩克士魏默大公國底首都。歌德極為該公爵所倚重,任職由朝臣以至宰相,后半生幾乎不離該地一步。
[16]神 即宙士(Jupiter或Zeus),嘗化身為水牛,為天鵝……以求愛于各女神。絕世美人海倫即宙士化身為天鵝與麗達相愛所生。
[17]幽靈 參閱文末注釋。——編注
[18]鄧渾 是一個出自西班牙極流行于歐洲的民間故事底主角,豪華不羈,畢生以勾引良家婦女以滿足他底**為事。西班牙底梯爾索(Tirso de Molina 1571—1648),法國底莫里哀,德國底莫差爾特(Mozart)及英國底擺輪皆曾用為戲劇,音樂或詩底題材。這里所指大概是梯爾索的。因為在梵樂希之前,西班牙代表在他底演詞里曾把梯爾索底劇本和《浮士德》作對照,故云。
[19]哈孟雷德 Hamlet,與King Lear, Othelo, Macbeth及Troilus&Cressida為莎士比亞五大悲劇。這里用該劇底主角來代表莎士比亞,正如文中浮士德和歌德常互相替代一樣。
[20]守望者 見《浮士德》第二部第五幕。原歌云:生來為觀看,矢志在守望,受命居高閣——宇宙真可樂。我眺望遠方,我諦視近景,月亮與星光,小鹿與幽林,紛紜萬象中,皆見永恒美。物既暢我衷,我亦悅己意,眼呵你何幸!凡你所瞻視,不論逆與順,無往而不美!
[21]莪爾菲主義 莪爾菲(Orphée)是希臘古代最大的音樂家。相傳他底歌能馴服野獸,感化木石。所謂莪爾菲主義便是一種假托他底名字的深信宇宙萬物皆有靈魂因而可以由精神役使一切的泛神思想。
[22]最有力的工具 即數學。
[23]牙努士 神話中的人物,拉提烏木底最古國王。土星被謫凡間,備受牙努士殷勤款待,感其德,賜以極大的智慧,能知過去未來之事。羅馬人為他立廟塑像,用兩副面孔來代表他底兩重智慧。
[24]彌菲士拖弗烈斯《浮士德》的魔鬼名字。
[25]拉模 法國十八世紀大音樂家。他底侄兒音樂天才亦極高;但因不事生產,以致落魄不堪,常寄食豪富家。大文豪狄德羅(Diderot)嘗與交談,因用其事寫一會話體小說名《拉模底侄兒》(Le Neveu de Rameau)以諷刺他底仇敵。其中寫拉模侄兒底談話,嬉笑怒罵,極玩世之能事。狄德羅為歌德最崇拜的十八世紀法國作家之一,《拉模底侄兒》因事涉時人,不能在法國刊行。手寫本傳至德國,歌德及席勒均愛讀不忍釋手,席勒遂獻議給歌德譯為德文發表。《浮士德》中的魔鬼彌菲士拖弗烈斯底性格受《拉模底侄兒》影響的痕跡極明顯。
[26]眾母 見《浮士德》第二部第一幕。浮士德答應為皇帝召喚希臘美男子巴黎及美人海倫底魂魄,求助于彌菲士拖弗烈斯。彌菲士拖弗烈斯交給他一把鑰匙,要他到那些住在無空間無時間的深淵底的母親們當中取那靈幻的三腳椅,用這三腳椅便可以致巴黎和海倫底魂魄。“這些眾母,”他說,“或坐著,或行著。形成,改作,便是她們底永久思想底永久談資。”
[27]梭爾邦納 巴黎大學文理科。
[28]誓約 見《浮士德》第一部。歌德和魔鬼立誓約的時候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對那流過的時刻說,停住罷,你這么美麗!那時你就可以用鐵鏈鎖我,那時我就心甘情愿死去……
[29]林尼 瑞典生物學家。
[30]哈菲慈 波斯三大詩人之一。歌德晚年底《東西抒情詩集》(West stlicher Divan)受他底影響極深。
[31]Pontifex(教主)一字前半段與法文“橋”(Pont)字同寫法,故生出下文底“就是說,溝通各世紀和各文化底金橋底偉大建筑師”一語。
[32]福祿特爾 為十八世紀歐洲文壇盟主,亦是歌德極崇拜的法國文學家之一。
[33]圣海倫島 拿破侖失敗后,被放逐于該島。
[34]米勒(Müler),是歌德底親近朋友,埃克曼(Eckermann)是他底極忠心的書記,二人都有《歌德談話錄》行世。拉士卡士(Las Casse)是法國歷史家,孟多隆(Montholon)是法國大將,二人均伴拿破侖于圣海倫島,前者著有《圣海倫日記》(Le Mémorial de Sainte Hélène),后者著有《圣海倫備忘錄》(Les Mémoires de Sainte Hélène)。
[35]見《浮士德》第二部第五幕。浮士德盲后,仍舊孜孜設計要將沿海底沼澤填成陸地,興高采烈中說出:“對那流過的時刻我于是可以說:停住罷,你這么美麗!”應了他和魔鬼誓約中的話,遂立刻死去。
[36]《海洛狄亞德》(Hérodiade)是馬拉美兩首著名長詩之一;《天鵝》(Cygne)是他底最完美的“商籟”之一。
[37]這段話顯然是記起和為了回答巴士卡爾這有名的思想:“這無窮的空間底永恒的靜使我悚栗”而寫的。法國現代哲學家彭士微克(Brunschvig)以為梵樂希這段沉思,同時由“生命本能”底語言和“理性智慧”底語言構成的,很奇妙地說明哲學史上本能與理性兩種展望底錯綜的混亂。
[38]波爾尼和格拉弗洛都是法國地名。一八七〇年八月十四日,法軍在前一個地方擊退了普軍的進攻,普軍遺下尸體二千。同年八月十八日,法軍以十四萬人、四百五十門大炮與擁有二十五萬人、七百門大炮的普軍在后一個地方對抗,結果法國損失一萬五千人,普軍損失二萬五千人。
[39]巴冼納元帥當時擁有十七萬最精銳的法軍,被普軍包圍于麥茲城,原可突圍而出,但蔽于個人的野心,私與普軍議和,按兵不動。卒之中了普軍的緩兵計,糧食告竭,不得不舉軍投降。
[40]巴冼納在法國占領墨西哥時曾任法國軍總司令,以貪婪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