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pltbd"></progress><cite id="pltbd"><span id="pltbd"><ins id="pltbd"></ins></span></cite><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l></strike><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pan id="pltbd"></span>
<span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span>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ruby id="pltbd"><video id="pltbd"><del id="pltbd"></del></video></ruby>
<th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th>

《卷一百五十二 熱病門》普濟方 朱棣作品集

  總論

  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冬傷于寒。至春變為溫病。至夏變為暑病者。熱重于溫也。

  肝熱病者。小便先黃。腹痛多臥身熱。熱爭則狂言及驚。脅滿痛。手足躁。不得安臥。心熱病者。先不樂數日。乃熱。熱爭則卒心痛。煩熱欲嘔。頭痛。面赤無汗。脾熱病者。先頭重頰痛。心煩欲嘔。身熱。熱爭則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滿泄。兩頷痛。肺熱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惡風寒。舌上黃。身熱。熱爭則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頭痛不堪。汗出而寒。

  腎熱病者。先腰痛脛酸。大渴數飲。身熱。熱爭則項痛而強。脛寒且酸。足下熱。不欲言。

  肝熱病者。左頰赤。心熱病者。顏先赤。脾熱病者。鼻先赤。肺熱病者。右頰赤。腎熱病者。

  頤先赤。病雖未發。見色者療之。名曰治未病。一曰汗不出。大顴發者死。二曰泄而腹滿甚者死。三曰目不明。熱不已者死。四曰老人嬰兒熱而腹滿者死。五曰汗不出。嘔血者死。六曰舌本爛熱不已者死。七曰咳血而衄。汗出不至足者死。八曰髓熱者死。九曰熱而痙者死。

  凡有此候者。皆不可治也。熱病已得汗。脈靜者生。脈躁者難治。熱病脈常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陽之極也。得汗者生。不得汗者難瘥。熱病已得汗。脈尚燥喘且即復熱。喘盛者死。

  熱病七八日。脈不躁不數。后三日當有汗。若不汗者難治。熱病七八日。其脈微小者生。脈代舌焦干黑者死。熱病已得汗。常熱不去。脈靜者生。脈躁者難治。熱者脈常躁。此氣之極也。亦死。熱病腹滿常喘。熱不退者死。熱病多汗。脈虛小者生。緊實者死矣。

  又云。熱病者。皆傷寒之類是也。或愈或死。皆以六七日之間。其余以十日以上者何。

  不知其解。愿聞其故。岐伯曰。巨陽者諸陽之屬也。其脈連于風府。故諸陽主氣也。人之傷于寒也。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其兩感于寒而病。必不能免于死矣。帝曰。愿聞其狀。岐伯曰。傷寒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項疼。腰背強。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肌肉。其脈夾鼻絡于目。故身熱。目痛鼻干。不得臥也。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膽。其脈循脅絡于目。故胸脅痛而耳聾。三陽經絡。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臟。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陰受之。太陰脈布胃中。

  絡于嗌。故腹滿而嗌干。五日少陰受之。少陰脈貫腎。絡于肺。系于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六日厥陰受之。厥陰脈。循陰器而絡于肝。故煩滿而囊縮。三陰三陽。五臟六腑。皆受病。

  榮衛不行。五臟不通。則死矣。其不兩感于寒者。七日巨陽病衰。頭痛少愈。八日陽明病衰。

  身熱少愈。九日少陽病衰。耳聾微開。十日太陰病衰。腹減如故。則思飲食。十一日少陰病衰。渴止不滿。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陰病衰。囊縮小腹微下。大氣皆去。病日已矣。帝曰。

  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臟脈。病日衰矣。未滿三日。可汗而已。其滿三日。可下而已。

  

  熱病一日

  (附論)夫熱病一日。病在太陽主表。表謂皮膚也。病在皮膚之間。故頭項腰脊皆痛。宜汗之則愈也。

  方

  解肌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一日。頭痛身熱。四肢煩疼。宜服。

  麻黃(去根節)川升麻甘草(炙微赤銼)赤芍藥柴胡(去苗)桔梗(去蘆頭)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兩)上為粗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覆取汗。未汗再服。

  石膏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一日。頭痛壯熱。宜服。

  石膏麻黃(去根節各二兩)黃芩桂心赤芍藥柴胡(去苗各一兩)上為粗散。

  每服三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覆取汗。未汗再服。

  葛根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一日頭痛。項強。身熱如火。宜服。

  葛根(銼)赤芍藥麻黃(去根節)石膏(各二兩)白芷柴胡(去苗)黃芩桂心(各一兩)上為粗散。每服四錢。以水一大盞。入蔥白五寸。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

  不計時候。熱服。衣覆取汗。

  柴胡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一日頭痛。壯熱煩悶。宜服。

  柴胡(去苗)赤芍藥葛根(各一兩)梔子仁黃芩(各半兩)石膏(二兩)上為散。

  每服四錢。用水一大盞。蔥白二莖。豉半合。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梔子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一日。頭痛壯熱。心中煩悶。宜服。

  梔子仁黃芩(各三分)石膏葛根(銼)柴胡(去苗)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上為粗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豉五十粒。蔥白二莖。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麻黃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一日。頭痛壯熱。宜服。

  麻黃(一兩去根節)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黃芩桂心甘草(炙微赤銼)赤芍藥(各半兩)上為細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三錢。服后。蓋衣取汗。未汗再服。

  治熱病一日。壯熱頭痛。宜服。

  (出圣惠方)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生姜(三分切)栝蔞(二枚大者細銼碗中盛之)上先將甘草生姜。以酒一大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熱投入栝蔞碗中。絞取汁。不計時候。分溫二服。衣覆取汗。

  桃柳湯浴方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一日。身體壯熱。頭痛骨肉酸楚。背脊強。

  口鼻干。手足微冷。小便赤黃。宜用。

  桃枝并葉(五片細銼)柳枝并葉(五片細銼)上以水一石。煮取一斗。去滓。帶熱避風處淋浴。浴后于密室中。刺頭并眼后兩邊及舌下。血斷。以鹽末涂針處。便宜服葛豉粥。

  葛豉粥方

  (出圣惠方)葛根(二兩銼)蔥白(五莖并須白)豉(一合)生姜(一兩切)上藥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下粳米二合。煮作粥。承熱頓服。衣蓋取汗。

  麻黃粥方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一日。宜服發汗。

  麻黃(一兩去根節)豉(半合)上藥用水一大盞半。煎至一盞。去滓。下粳米半合。

  煮作稀粥。承熱頓服。衣蓋取汗。

  麻黃散

  (出萬金護命方)

  治熱病疫毒病。一日兩日。頭痛壯熱。渾身發熱如火

  。眼目昏眩。項背強急。診其脈寸口浮數。總三部俱浮數。宜發汗。若洪大緊急有骨力

  。即不可汗也。但熱病疫毒病。不可以時日為定。只看脈氣。可汗即汗。可取即取。不

  可差誤。凡陽毒傷寒。三日后。其用藥取病。與治熱病疫病只一般也。惟初間兩日。

  所治小有不同。但傷寒在表。須當發之。熱病疫毒病。往往有不須發也。若見得不仔細

  。須俟三日后。方可下疏藥也。治疫毒在表發汗方。

  麻黃(去根三分)牡丹皮(去心)桔梗羌活獨活細辛荊芥穗(各一兩)上細杵羅為末。每服五錢。水一碗。椒五十粒。茶末半錢。煎取濃汁。用調下藥末。非時。和滓吃。

  濃蓋衣被發大汗。一服安效。

  治時行熱病初得。

  (出本草)以菜搗絞汁。飲之得瘥。

  

  熱病二日

  (附論)夫熱病二日。陽明受病。病在肌肉。故內熱鼻干。不得眠也。故可摩膏火灸。發汗而愈也。

  方

  麻黃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二日。頭痛壯熱。肢節不利。宜服。

  麻黃(二兩去根節)川大黃(銼碎微炒)葛根(銼)桂心柴胡(去苗)赤芍藥(各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

  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蓋取汗。

  前胡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二日。口苦咽干。頭痛壯熱。宜服。

  前胡(去蘆頭)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兩)葛根(銼)桂心旋復花(各半兩)麻黃(二兩去根節)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蔥白五寸。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覆取汗。未汗再服。

  桂枝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二日。頭痛壯熱。宜服。

  桂枝葛根赤芍藥甘草(炙微赤銼)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半兩)麻黃(三分去根節)石膏(一兩)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蔥白五寸。生姜半分。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覆取汗。未汗再服。

  柴胡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二日。頭痛口苦。雖經發汗未解。可服。

  柴胡(去苗)人參(去蘆頭)甘草(炙微赤銼)黃芩赤茯苓(各一兩)半夏(半兩湯洗七次去滑)上為粗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五寸。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令自有汗即解。

  黃芩散

  黃芩(三分)麻黃(去根節)石膏(各一兩)川大黃(銼碎微炒)葛根(銼)桂心赤芍藥甘草(炙微赤銼)川樸硝(各半兩)上為細散。每服不計時候。以蔥豉湯調下二錢。

  衣蓋取汗。未汗再服。

  治熱病二日。發汗未解。頭痛壯熱。宜服此方。

  (出圣惠方)麻黃(去根節)甘草(炙微赤銼)葛根(各一兩)上細銼和勻。分為六服。每服以水一大鐘。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蓋取汗。

  治熱病二日。發汗后不解。頭痛體熱。宜服此方。

  (出圣惠方)石膏(一兩細研)麻黃(半兩去根節)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并銼。用水一大盞。

  煎至五分。去滓。入雞子白一枚。攪勻。不計時候。承熱頓服。衣蓋取汗。未汗再服。

  

  熱病三日

  (附論)夫熱病三日。諸陽傳病訖。病猶在表。未入于臟。故胸脅痛耳聾。可發汗而愈也。

  方

  葛根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三日。未得汗。壯熱煩惱。欲得飲水。宜服。

  葛根(銼)川大黃(銼碎微炒)黃芩桂心赤芍藥柴胡(去苗各一兩)麻黃(二兩去根節)梔子仁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上為粗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令有汗為度。

  大黃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三日。發汗未解。頭痛口干。心胸煩悶。宜服。

  川大黃(銼碎微炒)柴胡(去苗)麻黃(去根節各一兩)秦艽(一兩半去苗)石膏(二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為粗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汗出為度。

  柴胡飲子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三日。頭痛口苦。寒熱往來。宜服。

  柴胡(去苗)木通(銼)赤芍藥(各一兩半)石膏(二兩半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為細銼。和勻。每服半兩。用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麻黃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三日。頭疼壯熱。宜服。

  麻黃(去根節)知母葛根(各一兩)赤芍藥(一兩半)黃芩(炙微赤銼)白藥子梔子仁細辛柴胡(去苗各半兩)石膏(二兩)上為粗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衣蓋取汗。

  發汗桂心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三日。表猶未解。壯熱。頭目四肢不利。宜

  服

  。

  桂心赤茯苓澤瀉赤芍藥(各半兩)柴胡(去苗)葛根(銼)麻黃(去根節各一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為粗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入薄荷二七葉。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稍熱服。衣蓋取汗。未汗再服。

  苦參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三日。解毒瓦斯。

  苦參(一兩銼)黃芩(二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為粗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

  煎至六分。去滓。入生地黃汁一合。攪令勻。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知母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三日。經發汗熱退后。尚寒熱往來。不能飲食。

  宜服。

  知母(一兩)枳實(麩炒微黃)梔子仁(各一兩半)上為散。每服五錢。用水一大盞。

  入豉少許。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熱病四日

  (附論)夫熱病四日。太陰受病。太陰者三陰之首也。三陽受病訖。傳入于陰。故毒瓦斯入于胸膈。

  其病咽喉干。胸腹滿。故可吐而愈也。

  方

  苦參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四日。結胸滿痛。壯熱。身體疼痛。宜服令吐。

  苦參(銼)常山(各半兩)上為散。以水二中盞。煎至一盞。去滓。不計時候。盡飲之。

  當吐即愈。未吐再服。

  瓜蒂散

  (出危氏方)

  治熱病四日。咽喉干而腹滿。胸有寒痰當吐。諸亡血、

  虛家。不可與服。

  瓜蒂(一分)赤小豆(一兩)上搗粗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

  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以吐為度。一方、用香豉半合。同煎服。一方、治內傷。為細末。溫水調一錢。以吐為度。如傷之太重。備急丸、獨行丸。皆急藥也。倉卒無藥。糟瓜頓吃。亦一吐。

  柴胡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四日。壯熱。四肢沉重。吃食不下。宜服。

  柴胡(去苗)葛根(銼)川大黃(銼碎微炒)石膏前胡(去蘆頭)鱉甲(涂醋炙微黃去裙各一兩)赤芍藥黃芩(各三分)梔子仁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川樸硝(一分)上粗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麻黃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四日。毒瓦斯內攻。身體痛。壯熱頭重。煩渴不止

  。宜服。

  麻黃(去根節)茵陳栝蔞根(各一兩)桂心細辛柴胡(去苗)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上粗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葛根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四日。發汗不瘥。身體壯熱。心膈煩悶。不得睡

  臥

  。宜服。

  葛根(銼)石膏(各二兩)龍膽草(去蘆頭)大青桂心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麻黃(去根節)葳蕤赤芍藥黃芩川升麻(各一兩)上為粗散。每服四錢。以水一大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竹茹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四日。頭痛胸滿。食即嘔逆。宜服。

  竹茹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葛根(銼)人參(去蘆頭)蘆根(銼各一兩)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粳米一百粒。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人參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四日。熱毒解后。時來時往。惡寒微熱不能食。

  宜

  服。

  人參(去蘆頭)知母枳實(麩炒令微黃)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炒)梔子仁檳榔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兩)豉(三兩微炒變色)上為粗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

  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熱病五日

  (附論)夫熱病五日。少陰受病。毒瓦斯入于腹胃。其病口熱舌干。渴而引飲。故可下而愈也。

  方

  大黃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五日。口苦舌干。煩熱。頭痛不解者。宜服。

  川大黃(銼碎微炒)石膏(各一兩)黃連(去須)甘草(炙微赤銼)黃柏(銼)梔子仁(各半兩)上為粗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一莖。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柴胡湯

  (出圣惠方)

  治熱病五日。壯熱。骨節煩疼。目眩。脅下脹痛。不能

  飲食。欲便成黃。宜服。

  柴胡(去苗)枳實(麩炒令黃色)知母黃芩梔子仁麥門冬(去心焙)龍膽草(去蘆頭)川大黃(銼碎微炒)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兩)上為粗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黃芩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五日。頭痛壯熱。骨節疼痛。宜服。

  黃芩梔子仁前胡(去蘆頭)赤芍藥(各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石膏(二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豉小半合。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柴胡飲子

  (出圣惠方)

  治熱病五日。已得汗。毒瓦斯不盡。猶乍寒乍熱。昏昏

  如醉。脅下牢滿。骨節疼痛。不能下食。舌本干燥。口內生瘡。宜服之。

  柴胡(去苗)麥門冬(去心)竹葉(各二兩)川升麻黃芩枳殼(麩炒黃去瓤各一兩半)赤芍藥甘草(炙微赤銼)梔子仁(各一兩)上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

  入豉五十粒。蔥白一莖。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麥門冬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五日。頭痛身疼。皮肉如火。心膈煩躁。

  麥門冬(去心焙)石膏川樸硝(各二兩)赤芍藥黃芩犀角屑(各一兩)梔子仁地骨皮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上為粗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茵陳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五日未解。頭痛壯熱。眼睛疼。心腹痛。宜服。

  茵陳川大黃(銼碎微炒各半兩)梔子仁黃芩柴胡(去苗)木通(銼)川升麻赤芍藥栝蔞根(各一兩)上為粗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服。

  

  熱病六日

  (附論)夫熱病六日。厥陰受病。氣入于腸胃。其人煩滿而陰縮。故可下而愈也。

  方

  大青飲子

  (出圣惠方)

  治熱病六日不解。通身肉熱。毒瓦斯令人更相染著。宜

  服

  。

  大青生地黃(各二兩)石膏(三兩)香豉(二合)葛根(銼)梔子仁(各一兩)川芒硝(三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都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

  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鱉甲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六日。熱勢彌固。大便澀。心腹痞滿。飲食不

  下

  。精神昏亂。恍惚狂言。其脈洪數。宜服。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羚羊角屑赤茯苓白蘚皮枳殼(麩炒微黃去瓤)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茵陳(各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上為粗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梔子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六日。胃中瘀熱。皮膚赤黃。心身煩悶。大小便

  不利。宜服。

  梔子仁葛根(銼)茵陳土瓜根川升麻川大黃(銼碎微炒)川芒硝木通(銼各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為粗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石膏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六日不解。壯熱頭疼。小便赤澀。口內生瘡。粥

  食不下。宜服。

  石膏知母柴胡(去苗)秦艽(去苗)木通(銼各一兩)梔子仁(一兩半)麥門冬(去心)黃連(去須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為散。每服五錢。用水一大盞。

  煎至五分。去滓。入蜜一合。攪令勻。更煎三沸。放溫。慢慢含咽之。

  苦參湯

  (出千金方)

  治熱病五六日以上。

  苦參(三兩)黃芩(二兩)生地黃(八兩)上咀。以水八升。煎取二升。適寒溫。服一升。日再服。或吐下毒則愈。

  

  熱病七日

  (附論)夫熱病七日。三陰三陽傳病訖。病法當愈。今病不除者。欲為再經病也。再經病者。謂經絡重受也。

  方

  半夏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七日。煩躁而渴。胸中痰熱。宜服。

  半夏(湯洗七次去滑)前胡(去蘆頭)黃芩麥門冬(去心焙)栝蔞根赤茯苓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赤芍藥人參(去蘆頭)知母黃(銼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

  以水一大盞。入粳米小麥各一百粒。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前胡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七日不解。寒熱往來。胸脅苦滿。不思飲食。心

  煩欲吐。宜服。

  前胡(去蘆頭)半夏(湯洗七次去滑)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黃芩人參(去蘆頭)赤芍藥桂心(各三分)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

  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地骨皮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七日。遍身疼痛。壯熱不解。宜服。

  地骨皮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銼碎微炒)柴胡(去苗)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赤芍藥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上為粗散。每服五錢。

  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生地黃煎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七日。或寒或熱。來去不定。腹中虛熱。毒瓦斯

  不退。心神不安。宜服。

  生地黃汁(半分)生麥門冬(半升)人參(去蘆頭)白術肉桂心甘草(炙微赤銼)川升麻(各一兩)蜜(半升)地骨皮(二兩)石膏(三兩)菜心(切半升)上都銼。以水三大盞。煮至一碗。絞去滓。下蜜、地黃、麥門冬汁。三味。同熬。令稀稠得所。放冷。不計時候。每服取半合服之。

  鱉甲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七日。四肢疼痛。熱毒不退。乍寒乍熱。乍劇乍

  瘥

  。發動如瘧。宜服。

  鱉甲(二兩涂醋炙令黃去裙)天門冬(去心)人參(去蘆頭)黃(銼)烏梅肉(微炒)恒山牛膝(去苗)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兩)石膏(三兩)上為散。每服五錢。

  以水一大盞。入竹葉三七片。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時行熱病。發汗有功。

  (出本草)浮萍草(一兩四月十五者)麻黃(去根節)桂心附子(炮裂去臍各一兩)上四物搗細篩。

  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熱服。汗出乃瘥。

  

  熱病頭痛

  (附論)夫熱病三陽受病。猶在于表。邪毒之氣。攻注于外。循于風府。而入于腦。故令壯熱頭痛。胸膈壅滯。其脈浮數者。可汗及吐之即愈也。

  方

  石膏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壯熱頭痛。百骨酸疼。宜服。

  石膏(二兩)麻黃(去根節)葛根(銼各一兩)黃芩梔子仁赤芍藥(各三兩)甘菊花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豉少半合。煎至六分。

  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犀角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四肢煩悶壯熱。頭痛。口舌干燥。宜服。

  犀角屑(一兩)人參(去蘆頭)麥門冬(去心)赤茯苓(各三兩)甘草(炙微赤銼)知母(各半兩)石膏(二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竹葉二十七片。煎至五分。

  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葛根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頭痛。骨節煩疼。宜服。

  葛根(銼)赤芍藥甘菊花黃芩(各一兩)石膏(二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防風(半兩去蘆頭)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大盞。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服。

  取吐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頭痛。四肢煩疼。宜服。

  人參(去蘆頭)恒山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各半兩)柴胡(去苗)茵陳川大黃(銼碎微炒各一分)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頓服。取吐為度。

  瓜蒂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頭痛。宜用吹鼻。

  瓜蒂赤小豆(微炒)麝香(細研)丁香(各一分)馬牙硝(半兩)上為細散。

  入麝香。都研令勻。以少許吹入鼻中。當下黃水即瘥。

  治熱病頭疼不止方。

  (出圣惠方)石膏(二兩)芎(半兩)馬牙硝(一兩)上為粗散。每服三錢。以水一大盞。

  入生姜半分。細茶末一錢。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治熱病。頭痛不可忍方。

  (出圣惠方)地龍(一條細研)砂糖(三棗大)上相和。以水一大盞調。以瓷瓶盛。懸于井內。

  去水相近。一炊時出。傾取清者。不計時候。都為一服。勿令患人知之。

  灌頂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頭疼不可忍。

  馬牙硝苦葫蘆子地龍(干者)瓜蒂(各一分)麝香(半錢細研)上為細散。

  入麝香同研令勻。吹一字于鼻中。當下腦中惡滯水。便瘥。

  治熱病。頭痛不可忍方。

  (出圣惠方)(案此方原缺藥味及分量)上相和細研。入清麻油。調令如膏。涂于頭上立瘥。神效。

  治熱病頭疼。發熱進退方。

  (出圣惠方)用栝蔞一枝大者。取瓤細銼。瓷碗中。用熱酒一盞沃蓋之。良久。去滓。不計時候。頓服。未效再服。一方用熱湯沃之。

  熱證防風散

  (出圣惠方)

  治積熱上沖。頭熱如火。痛入頂中。

  防風(去蘆)羌活(去蘆)薄荷(去粗梗)當歸(去尾)大黃梔子(去須)川芎(各一兩)蟬蛻(二十個去足翼)粉草(五錢)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燈心二十莖。

  苦竹葉十片煎。食后服。

  

  熱病煩躁

  (附論)夫熱病煩躁者。為陽勝于陰。熱氣獨盛。痞結于臟。則三焦隔絕。故身熱而煩躁也。

  方

  龍膽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未得汗。體熱煩躁。宜服。

  龍膽草葳蕤赤芍藥黃(銼)麻黃(去根節)大青川升麻甘草(炙微赤銼各三兩)葛根(銼)桂心(各半兩)石膏(二兩)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

  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之。

  白蘚皮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熱毒在心脾。狂亂煩躁。宜服。

  白蘚皮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川大黃(銼碎微炒)大青黃芩甘草(各半兩)上為粗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葛根飲子

  (出圣惠方)

  治熱病。頭痛目疼。心中煩躁。宜服。

  葛根(銼)赤芍藥豉(各半兩)蔥白(三莖)上都以水一大盞半。煎至一盞。

  去滓。

  不計時候服。

  解毒飲子

  (出圣惠方)

  治熱病。初覺煩躁。頭疼腰腳痛。宜服。

  生地黃汁(三合)黃芩生姜(各一兩)白蜜(半匙)上細銼黃芩生姜二味。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次入地黃蜜。更煎三兩沸。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犀角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經發汗熱不解。心中躁熱煩悶。宜服。

  犀角屑(半兩)天竺黃(一分)馬牙硝鐵粉鉛霜(各一兩)麝香(半錢)上都研為細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竹葉湯溫溫調下二錢。

  白蘚皮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心神煩躁不止。宜服。

  白蘚皮(一兩)梔子仁麥門冬(去心焙)川大黃(銼碎微炒)郁金黃芩甘草(炙微赤銼各三分)鉛霜(一分細研)上為細散。入鉛霜同研令勻。每服不計時候。熟水調下二錢。

  黃芩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熱毒不解。口干煩躁。宜服。

  黃芩川大黃(銼碎微炒)甘草(炙微赤銼)馬牙硝(各一兩)鐵粉(半分細研)梔子仁(半兩)上為細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蜜水調下二錢。

  治熱病。吐下水及下痢。身冷脈微。發躁不止。

  用附子一枚。去皮臍分作八片。入鹽一錢。水二升。煎一升。溫服立效。

  芍藥黃湯

  (十便良方)

  療陰不足則陽偏。陽偏則發熱。若熱從背起。或從

  手足漸痛遍身。口舌干燥。渴欲飲水。時時躁悶。此由陰氣虧少。少水不能滅盛火。

  蓋諸陽起四末。循行于背。陰不能斂陽。所以發熱。或晝發而夜止。或夜發而至旦。

  即其脈虛疾而小。宜服此。

  白芍藥(三兩)黃甘草青蒿(各一兩)上為粗末。每服五錢。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之。

  

  熱病狂言

  (附論)夫熱病毒瓦斯攻心。則心身煩亂。陽氣太盛。遂則狂言。目赤心煩。不得睡臥。精神驚悸。

  言語失常。毒瓦斯不除。腸中結燥。其脈洪數者。是其候也。

  夫病熱盛。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日。逾垣上屋。所上非其素時所能也。

  病反能者。皆陰陽氣爭。而外并于陽。四肢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而歌。

  熱盛于身。則棄衣而走。陽盛故妄言罵詈。不避親疏。大熱遍身。狂言而妄見妄聞也。

  方

  大柴胡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已得汗。熱猶不解。腹脹煩躁。狂語不定。可

  服。

  柴胡(去苗)川大黃(銼碎微炒)黃芩赤芍藥枳實(麩炒微黃)人參(去蘆頭)黃(銼各一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夏(湯浸七次去滑各半兩)上為粗散。每服五錢。

  以水一大盞。入竹茹一分。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豬苓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狂言煩渴。宜服。

  豬苓(去黑皮)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龍膽草(去蘆頭)黃芩白蘚皮澤瀉赤茯苓人參(去蘆頭)甘草(炙微赤銼各三分)上為粗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

  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蘚皮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狂言不止。宜服。

  白蘚皮黃芩秦艽(去苗)犀角屑甘草(炙微赤銼)麥門冬(去心)大青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半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之。

  龍齒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心肺熱壅。狂言不安。宜服。

  龍齒人參(去蘆頭)川大黃(銼碎微炒)川芒硝(各一兩)白蘚皮川升麻葳蕤秦艽(去苗各三分)石膏(一兩半)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熱毒攻心。煩躁狂言。心神不定。

  (出圣惠方)生地黃汁(三合)生姜汁(一合)薄荷汁(一合)白蜜(一合)地龍(半兩微炒去土搗細羅為末)上以四味汁相和。入地龍末。攪令勻。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治熱病。煩熱如火。狂言妄語欲走。宜服此方。

  (出圣惠方)黃芩甘遂(煨令黃)龍膽草(去蘆頭各一兩)上為細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調服二錢。須臾。令病患飲水三兩盞。服滿則吐之。此方療大熱。急者甚效。

  治熱病五六日。壯熱。狂語欲走。

  (出圣惠方)雞子(三枚取清)川芒硝(細研)寒水石(細研各半兩)上先以新汲水一小盞。

  調芒硝等末。次下雞子清。攪令勻。不計時候。分為二服。

  牛黃丸

  (出圣惠方)

  治熱病狂言。心神驚悸。煩熱喘促。宜服。

  牛黃(細研)麝香(細研各一兩)犀角屑人參(去蘆頭)茯神胡黃連龍膽草(去蘆頭)木香羚羊角屑朱砂(細研)地骨皮川升麻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焙)龍腦(一錢細研)上為末。都研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

  以新汲水下十五丸。

  治熱病狂語。及諸黃。雪煎。

  (出圣惠方)川大黃(五兩銼碎微炒)上為細散。用臘月雪水五升。煎如膏。每服不計時候。以冷水調半匙服之。

  若已六七日熱極。心下煩悶。狂言見鬼。欲起走。

  (出肘后方)上用干茱萸三升。水二升。煮取一升后。去滓寒溫服之。得汗便愈。此方恐不識。必可用也。秘之。

  又方

  (肘后方)大蚓一升。破去土。以人溺煮令熱。去滓服之。宜生絞汁。及水煎之。并善。又絞糞汁。

  飲數合至三升。謂之黃龍湯。陳久者佳。

  又方

  (肘后方)取白犬。從背破取血用之。多多為佳。當及熱以鋪胸上。冷乃去之。此治垂死者活。無白犬。諸純色者。亦可用之。無犬。白雄雞亦佳。

  又方

  (肘后方)取桐皮削去上黑者。細擘之。長斷。令四寸一束。以酒五合。以水一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當吐下青黃汁數升。即瘥。

  治時疾熱病。狂言心躁。

  (出本草)以苦參不限多少。炒黃色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八分。溫服。連三服。有汗無汗皆瘥。

  

  熱病煩渴

  (附論)夫熱病入于腎臟。則為煩渴。為腎惡燥也。令熱氣盛攻于腎。故腎燥。腎燥則渴而引飲也。

  方

  麥門冬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咽干。下后有熱毒未解。煩渴不止。宜服。

  麥門冬(去心焙)赤芍藥黃連(去須)甘草(炙微赤銼)知母黃芩豬苓(去黑皮各一兩)栝蔞(一枚)上為粗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黃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煩渴。日夜吃水。宜服。

  黃(銼)麥門冬(去心)栝蔞根(各一兩)甘草(半兩銼生用)上為散。每服五錢。

  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之。

  石膏茶方

  (出圣惠方)

  治熱病。頭疼壯熱。心燥煩渴。宜服。

  石膏(二兩銼碎)淡竹葉(一握)薺木通(各半兩)上細銼。以水二大盞。

  煎至一盞。去滓。分作四度。點臘面茶。不計時候服。

  犀角飲子

  (出圣惠方)

  治熱病煩渴。飲水無度。宜服。

  犀角屑知母川升麻(各三分)石膏(二兩)上細銼。用水二大盞。入竹葉三七片。

  小麥五十粒。煎至一盞。去滓。入土瓜根汁一合。栝蔞根汁一合。攪令勻。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又方

  (出圣惠方)小麥(一合)麥門冬(二兩去心)寒水石青竹葉知母(各三分)上細銼和勻。

  分為五服。每服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每服渴時。溫服半中盞。

  知母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積熱攻脾肺。煩躁多渴。飲水無度。小便數。

  宜服。

  知母川大黃(銼微炒)黃芩麥門冬(去心)龍膽草(去蘆頭各三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蘆根五寸。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服。

  治熱病。煩躁大渴。飲水則逆。宜此方。

  (出圣惠方)木瓜生姜薄荷(各一分)上都細切。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入蜜一合。

  攪勻。不計時候。溫服。

  黃芩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煩渴不止。兼除勞熱。宜服。

  黃芩(一兩)黃連(去須)生干地黃川升麻知母葛根(銼)大青(各半兩)梔子仁(一分)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之。

  人參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經吐下后有余熱。煩渴不止。宜服。

  人參(去蘆頭)黃連(去須)甘草(炙微赤銼各三分)黃芩栝蔞根(各一兩)桂心(半兩)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麥門冬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煩渴不止。宜服。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甘草(炙微赤銼)地骨皮知母土瓜根(各一兩)豉(一合)上為粗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入蔥白兩莖。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豬苓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煩渴不止。或時頭痛干嘔。宜服。

  豬苓(去黑皮)人參(去蘆頭)甘草(炙微赤銼)茅根(銼各三分)麥門冬(一兩去心)石膏(二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之。

  石膏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毒瓦斯在心。煩渴不止。宜服。

  石膏(四兩)麥門冬(去心)黃芩梔子仁地骨皮柴胡(去苗)栝蔞根葳蕤甘草(炙微赤銼各三分)上為粗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入竹葉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地骨皮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煩渴不止。宜服。

  地骨皮澤瀉麥門冬(去心各一兩)梔子仁犀角屑黃芩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之。

  豬苓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發熱煩渴。小便不利。宜服。

  豬苓(去黑皮)赤茯苓木通(銼)滑石澤瀉(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

  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牛黃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大熱煩渴。心躁不睡。宜服。

  牛黃(一分細研入)柴胡(去苗)黃連(去須)黃芩葛根(銼各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為細散。不計時候。以薄荷水調下二錢。

  三黃丸

  (出圣惠方)

  治熱病煩渴。諸臟不安。宜服。

  又方

  (出圣惠方)上以生地黃搗絞取汁。每服一合。時時服之。

  又方

  (出圣惠方)上以生栝蔞根。搗絞取汁。每服一合。時時服之。

  

  熱病喘急

  (附論)夫熱病毒瓦斯攻于心肺。煩熱壅于胸膈。而渴引飲水。必致喘粗。汗下之后。胃氣尚虛。

  熱毒不退。渴飲水過多。水停心下。故令喘急也。

  方

  前胡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氣喘。心膈煩悶。或痰壅不能食。宜服。

  前胡(去蘆頭)赤茯苓紫菀(去根土)大腹皮(銼)桔梗(去蘆頭)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各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焙)甘草(炙微赤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各三分)上為粗散。每服五錢。水一大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大腹皮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肺壅氣喘。膈中不利。宜服。

  大腹皮(銼)人參(去蘆頭各一兩)赤茯苓枳實(麩炒微黃)柴胡(去苗)桑根白皮(銼各三分)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之。

  杏仁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胸膈煩悶。喘息奔急。宜服。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前胡(去蘆頭)甘草(炙微赤銼)麥門冬(去心)桑根白皮(銼各一兩)木通(半兩銼)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心膈煩熱。肺壅喘急。宜服此方。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麥門冬(去心各一兩)馬兜鈴(半兩)麻黃(去根節)五味子(各一兩半)桑門冬(三分)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柴胡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肺熱。上氣奔喘。宜服。

  柴胡(去苗)紫蘇莖葉桑根白皮(銼)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一兩)陳橘皮(一兩半湯浸去瓤焙)石膏(二兩)麻黃(半兩去根節)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半夏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客熱在臟。干嘔。口中多痰。喘急煩悶。不能

  飲食。宜服。

  半夏(湯洗七次去滑)麥門冬(去心)青竹茹葛根(各一兩)甘草(炙微赤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半兩)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飲水多。卒上氣喘急方。

  (出圣惠方)淡竹葉(一兩半)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桑根白皮(銼一兩)上為細銼和勻。分為五服。每服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皂莢丸

  (出圣惠方)

  治熱病。肺壅喘急。宜服。

  皂莢(一兩去黑皮涂酥炙微黃)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研如膏)甘草(炙微赤銼)麻黃(去根節各三分)甜葶藶(一兩炒令黑搗如泥)上為末。用郁李仁、葶藶。同研令勻。

  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十丸。

  杏仁煎

  (出圣惠方)

  治熱病。氣喘咳嗽。宜服。

  杏仁(五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黃牛酥(二兩)白蜜(半斤)生姜汁(二合)上以酥拌杏仁。炒令黃熟。搗如膏。入蜜姜汁。同煎如稠餳。每服三錢。含咽津。不計時候服。

  陷胸散

  (出圣惠方)

  兼治心胸悶結。喘不定。服之自汗出。

  大黃(一兩半)甘草(半兩)枳實(半兩去瓤)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七分。一盞煎三兩沸。溫溫和滓服。汗出為度。六日內多使此散。如無證不用。

  

  熱病發狂

  (附論)夫心者火也。主于血。陽氣盛則血并于陽。熱邪攻于心絡。則心神煩亂。或詠或歌。或言或笑。精神不守。言語失常。驚悸不安。棄衣而走。此皆熱毒之氣。壅滯心胸。致令發狂也。

  方

  犀角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伏熱在心。精神恍惚。發狂不得睡臥。宜服。

  犀角屑梔子仁(各半兩)茵陳(三分)赤芍藥麥門冬(去心)白蘚皮(各一兩)茯神生干地黃(各二兩)人參(一兩半去蘆頭)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入竹葉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人參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壅熱發狂。心怯驚悸。宜服。

  人參(去蘆頭)犀角屑甘草(炙微赤銼)黃芩遠志秦艽(去苗)地骨皮沙參(去蘆頭各半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下竹瀝。攪令勻。

  不計時候。溫服。

  羚羊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發汗后。熱毒未盡。因有所驚。發熱顛狂。宜

  服。

  羚羊角屑犀牛角屑茯神黃芩甘草(炙微赤銼)防風(去蘆頭各半兩)龍齒人參(去蘆頭)鐵粉(各一兩)地骨皮(三分)上為粗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

  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茯神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發狂。心熱煩悶多驚。不得睡臥。宜服。

  茯神黃芩(各三分)犀角屑川升麻玄參(各半兩)龍齒麥門冬(去心)甜竹根(銼)黃連(去須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下樸硝一錢。

  地黃汁一合。攪令勻。不拘時候。溫服。

  大青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盛發黃。皮膚如金色。小便赤澀。大便不通。口

  干煩渴。悶亂發狂。宜服。

  大青黃藥子川樸硝川大黃(銼碎微炒)羚羊角屑土瓜根梔子仁秦艽(去苗)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上為細散。不計時候。以冷蜜水調下二錢。以利為度。

  柴胡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已得汗。熱不解。腹滿脹痛。煩躁發狂。宜服。

  柴胡(去苗一兩)川大黃(銼碎微炒)黃芩赤芍藥半夏(湯浸七次去滑各三分)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朱砂丸

  (出圣惠方)

  治熱病。毒熱在臟。心神狂亂。壯熱煩躁。不得睡臥。

  宜服。

  朱砂(細研)紫石英(細研水飛過)白石英(細研水飛過)不灰木(以牛糞火燒一炊時各一兩)太陰玄精石牛黃天南星(末生用)麝香(各半兩)金箔(五十片)龍腦(一分)上都研令細。用牛膽汁和丸。如櫻桃大。不計時候。以新汲水嚼下一丸。

  鐵粉丸

  (出圣惠方)

  治熱病。心神恍惚。悲喜不恒。發狂欲走。宜服。

  鐵粉(細研)牛黃(細研)遠志(去心)丹參茯神川升麻(各半兩)金箔(三七片細研)銀箔(三七片細研)麝香(細研)白僵蠶(微炒)白附子(炮裂各一分)馬牙硝(三分細研)上為散。同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薄荷湯下二十丸。

  牛黃丸

  (出圣惠方)

  治熱病發狂。心神恍惚。宜服。

  牛黃(半兩細研)虎睛(一對酒浸微炙)茯神石膏(細研)麥門冬(去心)生干地黃鐵粉(細研各一兩)川升麻玄參(各三分)上為末。同研令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不計時候。以荊芥湯下二十丸。

  天竺黃丸

  (出圣惠方)

  治熱病。心氣熱盛。恍惚不定。發狂妄有所見。宜

  服。

  天竺黃朱砂(細研水飛過)龍腦(各三分)牛黃(細研)遠志(去心)麝香(細研)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黃連(去須)鐵粉(各一兩)甘菊花馬牙硝(細研)茯神(各半兩)金銀箔(各五十片細研)上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不計時候。以荊芥湯或薄荷湯嚼下十丸。

  治熱病。毒攻心胸。燥悶發狂。

  (出肘后方)雞子(二枚清)川樸硝(半兩)上相合。以新汲水一小盞。熱調頓服之。一方酒服之。

  治熱病及時疾。心躁狂亂奔走。狀似癇。言語不定。久不得汗。及不知人事。

  上用人中黃。不以多少。入大罐內。以泥固濟。大火半日。去火候冷取出。于地上以盆蓋之。又半日許。細研如面。新汲水調下三錢。或未退。間作瘥。人中黃者硬糞也。

  治狂病經久不瘥。或歌或笑。行走不休。發動無時用。

  (出本草)以豬肉一斤。煮令熟。以細研作膾。和醬醋食之。或羹粥炒。任性服之。

  解熱疾。不知人事欲死者。

  用蚯蚓不以多少。先杵爛。以水泡濾過。灌服半碗立效。

  

  熱病嘔逆

  (附論)夫熱病。胃中有熱。則谷氣不和。新谷入與熱氣相搏。胃氣不平。故致嘔逆。或吐下以后。臟氣虛弱。亦令嘔逆也。

  方

  前胡飲子

  (出圣惠方)

  治熱病。惡寒壯熱。食則嘔逆。宜服。

  前胡(去蘆頭)麥門冬(去心)竹茹生地黃葛根(各二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甘草(炙微赤銼)枇杷葉(拭去毛炙微黃各半兩)上都細銼和勻。每服五錢。以水一大中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人參飲子

  (出圣惠方)

  治熱病。壯熱嘔逆。不下飲食。宜服。

  人參(去蘆頭)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生姜赤茯苓葛根(銼)麥門冬(去心各一兩)上都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麥門冬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壯熱惡寒。食即嘔逆。宜服。

  麥門冬(去心)前胡(去蘆頭)生地黃(各一兩)甘草(炙微赤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人參(去蘆頭各半兩)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茹半雞子大。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柴胡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數日未得汗。遍身壯熱。嘔逆不下食。宜服。

  柴胡(去苗)川升麻人參(去蘆頭)麥門冬(去心各一兩)麻黃(去根節一兩半)甘草(炙微赤銼)枳實(麩炒微黃)知母梔子仁(各三兩)鱉甲(三兩涂醋炙令黃去裙)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茅根飲子

  (出圣惠方)

  治熱病。因服涼藥過多。致胃冷嘔。宜服。

  白茅根(半兩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桂心葛根(各一兩)高良姜(半兩)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上都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

  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煩渴。飲水過多。時有嘔逆方。

  (出圣惠方)枇杷葉(拭去毛炙微黃)茅根(銼)葛根(銼各一兩)上為散。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三服。

  七物黃連湯

  (出圣惠方)

  治夏月傷寒。四肢煩疼發熱。其人喜煩。嘔逆支滿

  。劇如禍祟。寒熱相搏。故令喜煩。

  黃連茯苓黃芩(各十八銖)芍藥葛根(銼各一兩)甘草(一兩六銖)小麥(二合)上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冷分三服。不能一升。稍稍服之。病勢安乃臥。藥主毒瓦斯。

  服湯之后。胸中熱及咽喉痛皆瘥。其明日復煮一劑。如法服之。此湯無毒。但除熱下氣安病人。小兒服者取三分之一。以水四升。煮得二升。稍稍服。

  黃連解毒湯

  (出經驗良方)

  治煩嘔不得眠。口燥呻吟錯語。

  黃連(三兩)黃柏黃芩(各二兩)梔子(一十四枚)上水六升。煎取二升。分再服。

  外臺云。凡大熱盛。煩嘔呻吟。錯語不得眠。皆宜此方。諸人用之亦效。此直解熱毒。除熱酷。不必飲酒劇者。一方每服加半夏三枚。全用濃樸二錢銼。茯苓去皮銼。水一盞半。生姜三片。煎至半盞溫服。名曰半夏黃連解毒湯。或欲急下者。本方加大承氣湯一服。生姜煎如前法。以利為度。一法為細末。水丸如小豆大。溫水下二十丸。治積熱勞咳瀉利。甚良。

  小柴胡湯

  (出朱氏積驗方)

  治熱證嘔吐。

  柴胡(去蘆半斤)黃芩人參甘草(炙各三兩)半夏(湯洗七次焙干二兩半)上銼散。每服三錢半。生姜五片。棗一枚。煎服。

  

  熱病噦

  (附論)夫熱病噦者。由伏熱在于胃間。令人胸滿。氣逆則噦。若大下后。胃氣虛冷。亦治噦也。

  方

  丁香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未得汗。躁熱。飲水過多。腹脹氣急。嘔噦不止

  。宜服。

  丁香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枇杷葉(拭去毛炙微黃)前胡(去蘆頭)葛根(銼各半兩)人參茅根(銼各一兩)上為粗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

  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甘草飲子

  (出圣惠方)

  治熱病。毒瓦斯攻胃。嘔噦不止。宜服。

  甘草(炙微赤)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川升麻生姜葛根(銼)人參(去蘆頭各一兩)上都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半夏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腹胃虛脹。心膈壅滯。嘔噦不能食。宜服。

  半夏(湯洗七次去滑)赤芍藥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大腹皮(銼各三分)上為粗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麥門冬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煩熱嘔噦。不欲飲食。宜服。

  麥門冬(去心)蘆根(銼各一兩半)柴胡(去苗)葛根(銼各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去滓。入生地黃汁少半合。更煎一沸。不計時候。溫服。

  前胡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胃中有熱。谷氣入則胃逆。逆則胃不下食。宜

  服

  。

  前胡(去蘆頭)黃(銼)人參(去蘆頭)麥門冬(去心)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各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生甘地黃(三分)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竹茹一分。去滓。不計時候。煎至五分。溫服。

  赤芍藥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往來寒熱。胸膈滿悶噦逆。宜服。

  赤芍藥人參(去蘆頭)陳橘皮(去白瓤焙)茯苓(各三分)前胡(去蘆頭)桂心犀角屑大腹皮蘆根(各半兩)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之。

  白術香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邪熱已退。胃氣未和。噦不能食。宜服。

  白術蘆根(銼)草豆蔻(去皮)人參(去蘆頭)陳橘皮(湯洗白瓤焙)枇杷葉(拭去毛炙微黃)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各三分)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茅根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噦逆不下食。宜服。

  白茅根(銼)百合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葛根(銼)人參(去蘆頭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未得汗。嘔噦不止方。

  (出圣惠方)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蘆根人參(去蘆頭各一兩)上為散。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

  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結熱

  (附論)夫熱病。其人或未發汗、吐、下。或經服藥以后。而脈洪大實數。腹胃脹滿。小便赤黃。

  大便難。或渴或煩。面色變赤。此為腑臟有結熱故也。

  方

  石膏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得汗后。余熱不退。頭痛心煩。宜服。

  石膏(二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焙)知母人參(去蘆頭)柴胡(去苗)犀角屑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黃芩(三分)上為粗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蔥白兩莖。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汗后余熱不除。寒熱往來。頭重體痛。宜服此方。

  (出圣惠方)葛根(銼)黃(銼)梔子仁柴胡(去苗)石膏(各一兩)地骨皮黃芩〔各三兩(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為粗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豉三十粒。煎至五分。

  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茵陳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汗后余熱不解。頭項出汗。身上無汗。瘀熱在

  內

  。渴欲飲水。小便不利。宜服。

  茵陳豬苓(去黑皮)桑根白皮(銼)木通(銼)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梔子仁川大黃(銼碎微炒)秦艽(去苗各三分)柴胡(去苗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之。

  葛根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汗后余熱不解。往來寒熱不定。宜服。

  葛根(銼)赤芍藥(各三兩)麻黃(去根節)柴胡(去苗)麥門冬(去心各一兩)大青葳蕤黃芩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黃芩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后。余熱不解。身體沉重。宜服。

  黃芩川升麻石膏麻黃(去根節各一兩)黃連(去須三分)梔子仁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上為粗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犀牛角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汗后余熱不退。頭痛唇干。宜服。

  犀角屑知母川升麻麥門冬(去心)黃芩葛根(銼各一兩)黃連(三分去須)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石膏(二兩)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汗后余熱不解。宜服此方。

  川升麻黃芩(各三分)黃連(去須)恒山(各一兩)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

  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溫服。得吐即止。未吐再服。

  石膏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已得汗。余熱未退。宜服。

  石膏(一兩半)知母人參(去蘆頭)葳蕤甘草(三分炙微赤銼)上為粗散。

  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人參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汗后余熱不除。煩躁恍惚不安。宜服。

  人參(去蘆頭)梔子仁藍葉甘草(炙微赤銼)白蘚皮大青(各一兩)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口中苦。下氣除熱。喉中鳴。煎方。

  (出千金方)石膏(半升)蜜(一升)上二味。以水三升。先煮石膏二升。次納蜜。復煎取如餳。

  含如棗核許。盡復含之。大良。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