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注
河上丈人【戰國時人】 河上公【漢文帝時人】
母丘望之【漢長陵三老又章句二卷】 嚴遵【漢處士又指歸十一卷】
王弼【又老子指例略二卷】 鍾會
羊祜【又有解釋】 蜀才
孫登【晉尚書郎】 汪尚【晉江州刺史】
劉仲 融袁真【晉中郎將】
張馮 曹道沖
盧景裕 陶弘景
陳皋 鍾植
李允愿 陳嗣古
惠琳【僧】 惠嚴【僧】
鳩摩羅什 義盈【僧】
程韶【集注】 任真子【集注】
張道相【道士集三十家注】 梁曠【又道經經品四卷】
偃松子 李納
李滎【道士】 辟閭仁谞
傅奕 楊上善
吳善經【又小解二卷】 李君愚
顧歡【義疏一卷又義綱一卷】 孟智周【義疏五卷】
韋處元【義疏四卷】 戴詵【義疏九卷】
趙志堅【義疏四卷】 王顧【義疏四卷】
江征【義疏十四卷】 賈青夷【義疏四卷】
梁武帝【講疏四卷又六卷】 何晏【講疏四卷又道德問二卷】
王肅【妙言道德新記二卷】 葛洪【序訣二卷】
李元英【義疏七卷】 韓莊【玄旨二卷】
劉遺民【玄譜一卷】 扶少明【道士道德經譜二卷】
陸希聲【道德經傳四卷】 杜光庭【廣圣義三十卷】
賈大隠【老子述義十卷】 元景先生【簡要義五卷】
陸修靜【道德經新說一卷】 陳景先【道士發微二卷】
崔少元【老子心鑒一卷】 賈善翊【傳三卷】
何晏道德二論【晏又有講疏四卷】
何平叔【晏】注老子始成詣王輔嗣見王注精竒乃神伏曰若斯人可與論天人之際矣因以所注為道德二論又晏注老子未畢見弼自說注老子旨何意多所短不復得作聲但應喏喏遂不復注因作二論文章敘録曰自儒者論以老子非圣人絶禮棄學晏說與圣人同著論行于世魏氏春秋曰弼論道約美不如晏自然出拔過之又曰晏少有異才善談易老
裴徽論老子
王輔嗣弱冠詣裴徽徽問曰夫無者誠萬物之所資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無已何耶弼曰圣人體無無又不可以訓故言必及有老莊未免于有恒訓其所不足【永嘉流人名曰徽字文季河東聞喜人太常潛少弟也仕至冀州刺史王弼別傳曰弼父為尚書郎裴徽為吏部郎徽見異之故問】
老子總論
卦始于羲重于文王成于孔子天人之道極矣究人事之始終合天地之運動吉兇悔吝禍福興衰與陰陽之妙迭為銷復有無相乗盈虛相蕩此天地之用圣人之功也易有憂患此之云乎書紀事詩考俗春秋以明道禮樂以稽政往往因其行事書以記之者也易之作極圣人之藴奧而天下無遺思矣老子之學于道深矣反復其辭鉤研其旨其造辭立用特欲出于天地范圍之表而道前古圣人之所未道者然而不出于有無相乗盈虛相蕩之中所謂道者蓋羲皇之所鑿周孔之所貫豈復有所増損哉六經之學立經垂訓綱紀萬世老氏用心又將有得于六經之外非不欲返世真淳挈民清浄然善用之者蓋可為黃昊為唐虞其不善用之則兩晉齊梁之弊有不可勝言者此非言者之過也世之言老氏者往往以為其道出于虛無恬漠非道之實而病之其又偏矣太史公所謂尊孔氏者則黜老子尊老子者則黜孔氏栁宗元獨曰老子孔子之異流也不得以相抗何斯言之審且安也揚雄氏太玄則曰孔子文足者也老君玄足者也淵乎斯言
莊子注
向秀【二十卷】 司馬彪【十六卷】
郭象【十卷】 李賾【晉三十卷】
崔譔【十卷】 楊上善【十卷】
盧藏用【十二卷】 文如海【道士十卷】
成元英【道士三十卷又義疏十三卷】 張昭【十卷】
李賾 王元吉【集解二十卷】
梁簡文帝【講疏三十卷】 張機【講疏二卷】
李叔之【義疏三卷宋處士】 戴詵【義疏八卷】
王穆【義疏十卷】 周宏正【講疏八卷】
陸德明【文義句二十卷】 馬廓【古本正義十卷】
梁曠【南華論三十五卷】 李充【論二卷】
張隠居【指要三十三篇】 張游朝【南華罔象說十卷】
賈參寥【通真論三卷唐人】 碧虛子【南華總章二卷又章句七卷】
元載【南華通微十卷】
向秀莊子解義
初注莊子者數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秀于舊注外為解義妙析竒致大暢玄風秀【別傳曰秀與嵇康呂安為友趣舍不同嵇康傲世不覊安放逸邁俗而秀雅好讀書二子頗以此嗤之后秀將注莊子先以告康安康安咸曰此書詎復須注徒棄人作樂事耳及成以示二子康曰爾故復勝否安乃驚曰莊周不死矣后注周易大義可觀而與漢世諸儒互有彼此未若注莊之絶倫也秀本傳或言秀游托數賢蕭屑卒歲都無注述唯好莊子聊隠崔譔所注以備遺忘云竹林七賢論云秀為此義讀之者無不起然若已出塵埃而窺絶冥始了視聽之表有神德玄哲能遺天下外萬物雖復使動競之人顧觀所徇皆恨然自有振拔之情矣】唯秋水至樂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義遂零落然猶有別本郭象者為人薄行有雋才【文士傳曰象字子玄河南人少有才理慕道好學篤志老莊時人咸以為王弼之亞辟司空掾太傅主簿】見秀義不傳于世遂竊以為已注乃自注秋水至樂二篇又易馬蹄一篇其余眾篇或定點文字而已【文士傳曰象作莊子注最有清辭道旨】后秀義別本出故今有向郭二莊其義一也
攴道林莊子逍遙義
莊子逍遙篇舊是難處諸名賢所可鑚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共語【馮氏譜曰馮懐字祖思長樂人歴太常護軍將軍】因及逍遙支卓然標新理于二家之表立異義于眾賢之外皆是諸名賢尋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向子期郭子玄逍遙義曰夫大鵬之上九萬尺鷃之起榆枋小大雖差各任其性茍當其分逍遙一也然物之蕓蕓同資有待得其所待然后逍遙耳唯圣人與物真而循大變為能無待而常通豈獨自通而已又從有待者不失其所待不失則同于大通矣攴氏逍遙論曰夫逍遙者明至人之心也莊生建言大道而寄指鵬鷃鵬以營生之路曠故失適于體外鷃以在近而笑逺者矜伐于心內至人乗天正而髙興游無窮于放浪物物而不物于物則遙然不我得玄感不為不疾而速則逍然靡不適此所以為逍遙也若夫有欲當其所足足于所足快然有似天真猶饑者一飽渴者一盈豈忘蒸嘗于糗糧絶觴爵于醪醴哉茍非至足豈所以逍遙乎此向郭之注所未盡】
晉人好言老莊
魏阮籍達莊論曰天道貴順地道貴靜圣人修之以建其名吉兇有分是非有經務利髙勢惡死重生故天下安而大功成也今莊子周乃齊禍福而一死生以天地為一物以萬類為一指無乃繳惑以失真而自以為誠者也
殷仲堪精核玄論人謂莫不研究殷乃嘆曰使我解四本談不翅爾【周祗隆安記曰仲堪好學而有理思也】
殷仲堪云三日不讀道徳經便覺舌本間強【晉安帝紀曰仲堪有思理能清言】
庾子嵩讀莊子開卷一尺許便放去曰了不異人意【晉陽秋曰庾敳字子嵩穎川人侍中峻第三子恢閎有度量自謂是老莊之徒曰昔未讀此書甞謂至理如此今見之正與人意暗同仕至豫州刺史】
支道林許謝盛徳共集王家【許詢謝安王公】謝顧謂諸人今日可謂彥會時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難常當共言詠以寫其懷許便問主人有莊子不正得漁父一篇【莊子曰孔子逰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漁者叩船而來須眉交白被發揄袂行原以上距陸而止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聴曲終而招子貢子路語曰彼何為者也曰孔氏曰孔子何治子貢曰服忠信行仁義節禮樂選人倫孔氏之所治也曰有土之君歟曰非也漁人曰仁則仁矣恐不免其身孔子聞而求問之遂言八癥四病以誡孔子】謝看題便各使四坐適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許語敘致精麗才藻奇拔眾咸稱善于是四坐各言懷畢謝問曰卿等盡不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謝后粗難因自敘其意作萬余語才峯秀逸【文字志曰安神情秀悟善談玄逺】既自難干加意氣擬托蕭然自得四坐莫不厭心支謂謝曰君一往奔詣故復自佳耳
阮宣子有令聞太尉王夷甫見而問曰老莊與圣教同異對曰將無同太尉善其言辟之為掾世謂三語掾【名士傳曰阮修字宣子陳留人好老易能言理】
郭子玄有雋才能言老莊庾敳甞稱之每曰郭子玄何必減庾子嵩【名士傳曰郭象字子玄自黃門郎為太傅主簿任事用勢傾動一府敳謂象曰卿自是當世大才我疇昔之意都已盡矣其伏理推心皆此類也】
莊子總論
道徳三千言辭絜旨謐澹外六經之外其用則易也莊周則不然浚滌沈潛若老于玄者而泓崢蕭瑟乃欲超逸于老氏之表是以其說意空世塵倜儻峻拔無一毫蹈襲沿仍之陋極天之荒窮人之偽放肆迤演如長江大河滾滾灌注泛濫乎天下又如萬籟怒號澎湃洶涌聲沉影滅不可控摶率以荒怪詭誕狂肆虛眇不近人情之說瞀亂而自呼至于法度森嚴文辭雋健自作瓌新亦一代之竒才乎戰國多竒士荀卿之學有志斯世者也魯連之辯獨善其身者也寓言一書非深乎道者未易造此顧獨以滑稽發之士至于無所用其才而猶區區于矯拂世俗之弊者不亦恝恝乎方是時天下大壊蕩不可支攘奪爭凌斬然一律其意思有以激之回之矯之夷之肆意無忌以放乎辭矯世之私曽不一二而亂天下之過將不可免于中若其言托孔子以自致其過者二十有九章又言堯禹文王太公之事皆非詩書所見而竊快其無稽之論狎圣侮道茲為已甚矣學者知之乎
列子
劉向論列子書穆王湯問之事迂誕恢詭非君子之言又觀穆王與化人游若清都紫微鈞天廣樂帝之所居夏革所言四海之外天地之表無極無盡傳記所書固有是事也人見其荒唐幻異因以為誕然觀太史公史殊不傳列子如莊周所載許由務光之事漢去古未逺也許由務光往往可稽遷猶疑之所謂御冦之說獨見于寓言耳遷于此詎得不致疑耶周之末篇敘墨翟禽滑厘慎到田駢闗尹之徒以及于周而御冦獨不在其列豈御冦者其亦所謂鴻蒙列缺者歟然則是書與莊子合者十七章其間尤有淺近迂僻者特出于后人會稡而成之耳至于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此固有及于佛而世尤疑之夫天毒之國紀于山海竺干之師間于柱史此楊文公之文也佛之為教已見于是何待于此時乎然其可疑可怪者不在此也
文子
栁子厚以文子徐靈府注十二卷及李白等注十二卷天寳中以文子為通玄真經子為老子**其辭指皆本之老子其傳曰老子**雖其辭指栁子厚以為時有若可取蓋駁書也凡孟子數家皆入剽竊文詞又互相抵而不合人其損益之歟或聚斂以成其書歟乃為刋去謬亂頗發其意子厚所刋之書世不可見矣今觀其言曰神者智之淵神清則智明智者心之府智公則心平又曰上學以神聽之中學以心聽之下學以耳聽之又曰貴則觀其所舉富則觀其所欲貧則觀其所受又曰人**平嗜欲害之此亦文子之一臠也
子略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