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艷,李淑麗
(丹東市中心醫院圖書館,遼寧 丹東 118002)
關鍵詞:圖書館;以人為本;服務創新
摘 要:新時代的發展使圖書館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服務創新實質上是基于“以人為本”信息服務的改革,是圖書館發展的趨勢與必然,筆者就“以人為本”做好圖書館創新服務進行了探討。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1)03-0038-03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運用,數字化文獻資源和網絡信息服務逐漸成為圖書館服務的主流,而信息環境帶來了新的用戶需求與行為的信息服務機制,這些都為圖書館服務發展帶來了空前的挑戰和前所未有的機遇。圖書館如何充分利用新的環境所創造的機遇;如何挖掘、拓展服務定位,如何集成利用各種資源;如何開辟或拓展服務功能和形式;如何建立可持續、有競爭力的服務模式,已成為圖書館領域共同關心的問題。服務創新實質上是基于“以人為本”在信息服務上的改革。
1 創新服務的基礎是理念更新
筆者最近對信息利用者行為做了調查,種種調查資料顯示讀者對網絡信息產生很大依賴性,基于網絡的快速、方便、及時性,他們更多會從網絡上獲取所需信息,所以,圖書館利用本館藏書滿足讀者需要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要進行服務理念更新,圖書館應該在做好紙質文獻收藏的同時,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數字資源的收藏、拓展與開發上。要實現理念更新,必須努力實現五個方面的轉變。即服務觀念上實現由傳統的封閉型向現代的開放型轉變;在服務職能上實現由文獻服務向知識服務轉變;在服務方式上實現由接納式服務向主動式服務轉變;在服務手段上實現由傳統技術服務向現代技術服務轉變;在服務對象上實現由保障本館讀者向面對互聯網用戶轉變。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和同濟大學圖書館開展的Living Library活動,邀請了各領域的專家、學者、社會人士以及身邊的老師和同學。其活動的宗旨是:人生猶如一本書。每個人都是一本行走的書,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一段豐富的經歷;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在國內大學圖書館界開了一個好頭,將一種全新的服務理念融入了圖書館獨具特色的服務文化之中,為創建新時期圖書館增添了色彩[1]。
2 創新服務的核心是“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充分體現對服務對象的人文關懷,以美與和諧的形式提供環境溫馨、服務優質、手段科學、高效快捷、讀者滿意的服務,這應該是新時期圖書館開展創新服務的目標。始于讀者需求,止于讀者滿意,應該作為圖書館創新服務的基礎理念。正如列寧概括的“一切為了讀者,為了一切讀者,滿足讀者的一切需求”。這就是圖書館創新服務的根本核心。
“以人為本”的創新服務,指在服務過程中以讀者為出發點和中心,圍繞著激發和調動讀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展開,以實現讀者與圖書館共同發展的一系列互動活動,最終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
“以人為本”的創新服務應堅持以下基本原則:(1)重視讀者的需要,收集、加工、組織信息以讀者為中心。(2)激勵讀者和館員積極互動為主。(3)主動培養和加強讀者信息意識。
圖書館作為提供信息資源的服務機構,要進行創新服務,首先就是對服務對象信息需求的獲取與分析,找到最貼近讀者的信息需求,才能提供最恰當的信息服務,才能在此基礎上對原有的服務進行改進和創新,從而達到更好的為讀者提供信息服務的目的。這是一種由實踐到理論,再由理論指導實踐的良性循環,“以人為本”是服務創新的前提。
3 創新服務的關鍵是服務多元化
新時期的圖書館已成為地區、全國乃至全世界信息網絡的一個節點。圖書館的流通方式將更多地通過網絡來傳輸讀者和用戶,是超時空、用戶廣、方便及時、經濟高效為特點形成的一種全新的服務方式,因此,要創新服務模式,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意識、品牌意識與特色服務的理念。如在服務對象方面,要從“圖書館讀者”向“社會讀者”延伸;在服務資源方面,實現資源互補與共享;在服務時間方面,全天候服務是讀者所期盼的;在服務手段方面,要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如網絡預約、續借圖書,訂制信息,還可以網上實時咨詢服務;在服務內容方面,做好文獻信息的各種服務,并在此基礎上延伸,可與其他機構聯合辦培訓班、辦展覽、公益講座、學術沙龍,聯合開發信息產品和技術服務及一些有償服務等;在服務人員上,要求專業化,充當知識導航員的角色,通過收集、加工、整理各種資源,使無序的信息資源有序化,并輔導讀者進行自助式服務,進行用戶訪問技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