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pltbd"></progress><cite id="pltbd"><span id="pltbd"><ins id="pltbd"></ins></span></cite><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l></strike><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pan id="pltbd"></span>
<span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span>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ruby id="pltbd"><video id="pltbd"><del id="pltbd"></del></video></ruby>
<th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th>
民國時期河南的兒童圖書館掠影 http://www.liqianming.com http://www.liqianming.com/LunWen/2017-02-03/98689.html 陶善耕(河南省圖書館,河南 鄭州 450052)關鍵詞:民國;河南;兒童圖書館摘 要:本文依據史料,論證民國時期河南的兒童圖書館業態,包括兒童閱覽室的萌生和獨立建制的兒童圖書館的發端;分析相關理論研究動向,及其兒童圖書館掠影消逝的原因。中圖分類號:G258 文獻標識碼:G 文章編號:1003-1588(2011)06-0091-05 1898年,汲縣知識界創辦讀書組織“經正書舍”。發起人李時燦在《約目》中寫道,“將來入會諸友或出仕游學,及有故不能與會,準其子弟入會”。[1]可以揣想,“子弟”中應

民國時期河南的兒童圖書館掠影


  • 時間:2017-02-07 12:24:12
  • 來源:本站發布
  • 作者:陶善耕

陶善耕

(河南省圖書館,河南 鄭州 450052)

關鍵詞:民國;河南;兒童圖書館

摘 要:本文依據史料,論證民國時期河南的兒童圖書館業態,包括兒童閱覽室的萌生和獨立建制的兒童圖書館的發端;分析相關理論研究動向,及其兒童圖書館掠影消逝的原因。

中圖分類號:G258 文獻標識碼:G 文章編號:1003-1588(2011)06-0091-05

1898年,汲縣知識界創辦讀書組織“經正書舍”。發起人李時燦在《約目》中寫道,“將來入會諸友或出仕游學,及有故不能與會,準其子弟入會”。[1]可以揣想,“子弟”中應有未成年者。當然,河南公共性質的兒童圖書館從無到有的突破,則發生于民國時期。

1 公共圖書館設置兒童閱覽室

1924年創立的南陽縣立第一圖書館,是河南首家同時設置普通閱覽室和兒童閱覽室的公共圖書館。[2]這與創辦人張嘉謀的社會教育理念密切相關。1917年,張嘉謀向省參議會提出《陳請擴充圖書館案》,強調“應參照”重視兒童閱覽的“京津章程”。[3]據當時媒體披露,所謂“京津章程”的核心,就是向包括兒童在內的所有讀者開放。譬如京師通俗圖書館,“添木牌二十四塊,以兒童所閱書目裱于牌上”。一方面,培養小讀者“領書必循次序,閱覽必須正坐,放置必須整齊”的習慣;另一方面,根據“兒童閱覽以名勝寫真幼樨對畫為最多,童話教育畫次之,小說傳記又次之”的調研結果,來充盈陳列。[4]

南陽縣立第一圖書館效仿的就是“京津章程”,在關注成人閱覽的同時,也重視兒童閱覽室的宣傳和管理。后來成為大學問家的南陽人董作賓,曾撰寫《讀書與吃飯》的文章,引導在學和失學兒童到圖書館閱覽。不久,他又擔當兒童閱覽室的義務管理員,熱情輔導小讀者讀書。[5]

1927年,河南省主席馮玉祥指令將省政府大門以內、二門以外辟為平民公園,以顯示北伐勝利后官民屏障的沖決。內設的平民圖書館,有普通、兒童、婦女三個閱覽室。其《兒童閱覽室規則》曉示:“本室備有關于兒童之圖書,自七歲至十四歲之兒童,均可入室閱覽”,“閱覽人欲閱何種圖書,須向指導員領取,閱畢后仍交指導員收回”;告知:“閱覽人所閱之圖書,當加意愛護,如有損失,應負賠償之責”,“在閱覽室內,不得高聲朗誦,不得任意喧嘩”,“不得任意涕唾,不得任意食物”,“無論何種圖書,不得涂抹,不得私自取去”。[6]當時,管理平民公園及平民圖書館的只有三人,為省政府編制,著統一的藍色制服。省立第一女師畢業的秦婉如為其中之一,她很可能是河南第一位兒童閱覽室的女性管理員。[7]

河南圖書館的單設兒童閱覽室,則經歷了一番跌宕。1928年,何日章館長考慮到“以天真爛漫之兒童,與嚴重靜默之成人同居一處,雙方均感不便”,在開封文廟街的閱覽處(與河南學生第一圖書館同址)開辟兒童閱覽室,并以“初學兒童經一小時訓練即能檢字”的四角號碼法編制書目。[8]同年,河南學生第一圖書館改辦河南市民圖書館,[9]兒童閱覽室隨之消失。1932年8月赴任的井俊起館長認為,“以性喜活潑之兒童,與成人同室閱覽,諸感不便”,于是年11月“將兒童閱覽室重新恢復”,并“添購新書,以供兒童之閱讀”。[10]

自此,兒童閱覽室一直是河南圖書館的常設窗口。需要提及的是,開封淪陷后,日偽拼湊的偽河南圖書館,仍存有兒童閱覽室。[11]

當然,從總體看,民國時期河南的公共圖書館設置兒童閱覽室的比例甚微,許多館甚至毫無兒童讀物。諸如“新書全缺”[12]的批評,“應訂報紙雜志及兒童讀物”[13]的忠告,在1932至1933年的教育視察報告中屢見不鮮。此后,情況有所好轉,不少縣級圖書館或民眾教育館陸續購置兒童讀物。如寶豐縣圖書館,“有‘萬有文庫’、‘小學生文庫’、‘乙種詞源’及社會教育、小說等4000余冊”;[14]夏邑縣民眾教育館圖書部,“近更增添小學生文庫一部,民眾萬有叢書一百冊,及淺近之民眾讀物多種”。[15]

2 設立獨立建制的兒童圖書館

在“五四”運動的影響下,1920年,開封的“河南少年宣講團”公開聲明,“以普及教育起見”,“辦各種平民義務學校,并立閱書報社”。[16]這個“閱書報社”,應是河南依靠社會力量創辦公共性質的兒童圖書館的首次嘗試。

1922年,河南省教育廳為規范學務,在開封孔廟前院設立“河南學生第一圖書館”,“專供各校學生之瀏覽”。1923年,該館奉令籌備博物館,征集“碑帖,標本絲綢,五谷以及各地之特產”。[17]前后存在六年的“河南學生第一圖書館”,雖不為兒童專辦,但畢竟為小學生敞開了閱讀之門。其輔以實物陳列的做法,為當今兒童圖書館的運作提供了借鑒。

回到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