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荷蓮
(鎮江市圖書館,江蘇鎮江212001)
關鍵詞:圖書館;編目業務;外包;優化
摘要:編目業務外包已經在國內許多圖書館得到不同程度的實施。本文從實施編目業務外包的主要原因、模式、編目業務外包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闡述了本館實施編目業務外包的實踐、優化過程。充分肯定了編目外包工作的積極性,闡明圖書館編目業務外包是否可行,關鍵在于各圖書館應根據自身的需要,并進行嚴格的管理。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2)01-0075-02
作者簡介:徐荷蓮(1977-),鎮江市圖書館館員,采編部主任。
近年來,編目業務外包已經在國內許多圖書館得到不同程度的實施,圖書館編目業務外包這一理念,在給傳統的編目工作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為圖書館更加合理地配置自身人力資源,圍繞工作中心進一步提高專業隊伍業務素質,實現工作優勢最大化,進而增進工作活力和增強圖書館事業持續發展的動力提供了契機。本館編目業務外包是從2006年底開始實施的,已運作了4年多的時間,筆者也親身經歷了本館編目業務外包的整個發展及不斷優化過程。面對蓬勃發展的編目業務外包現象以及不同觀點的各家評論,筆者憑借若干年來的編目經驗和近年所經歷的外包實踐,特撰文與同行共同探討。
1編目業務外包的主要原因
圖書館管理發生深刻變革對圖書館館員原有的角色產生了影響,也提出了不斷適應新的管理形式的要求。從業務流程上來說,管理重心從基礎業務向服務轉移,使原來的編目崗位在圖書館的重要地位已逐步被面向讀者的一線服務崗位所替代。
圖書館實行編目外包,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財務考慮,特別是中小型圖書館。筆者所在的圖書館近幾年不斷推出新的公益活動,如“文心講堂”、“文心展廳”,這些都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免費開放,讀者數量的激增,無疑使本已人員緊張的矛盾更為突出。在人力、經費不增加,甚至還有外調的情況下,編目外包是一種理想的選擇。外包后分流出的編目人員,可以流動到其他更合適的服務崗位上。
2編目業務外包的模式
究竟采用何種外包模式?我們在做了大量調研后,才做出慎重決定,把文獻分類以外的編目業務全部外包。
2006年的時候,對我們來說,外包是一種全新的理念,將圖書館的核心,如此重要的業務工作外包出去,由外行人來代替完成,能行得通嗎?采編部的同志一度感到迷茫、困惑與無奈,但是面對圖書館現有的人力、物力,編目外包勢在必行。
當時,圖書館編目業務外包的單位還很少,我們查閱了相關資料,廣東有圖書館已經開始實施編目業務外包,對我們有所啟發。對本市的圖書館調研后發現,僅有部分高校圖書館將編目業務的非核心部分外包,如把蓋章、貼磁條等簡單易行的工作交由書商完成,編目業務的核心部分,如標引、分類、取號等對專業知識要求較高的業務仍由各館自己完成。本館究竟采用何種外包形式?沒有多少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尋求適合本館的編目業務外包方式。初定方案為:第一,在哪家書商采購的圖書,由哪家書商負責來館加工。第二,編目業務中除了分類,全部外包給書商,即由他們來館給圖書加蓋館藏章、加貼報警磁條、貼條形碼、加工編目數據、打印書標、貼上索書號標簽和薄膜、典藏處理、打印交接清單,最后協同采編部同志將這些書送往借閱部門。第三,圖書加工耗材由書商提供。
分類工作之所以沒有外包,是基于以下方面的考慮。分類工作畢竟是一項技術性的工作,熟悉編目工作的人都知道,分類所占的時間絕不是小數,即使有多年分類經驗的老館員,也只能對一些分類過程中常見的類目信手拈來,對大多數文獻還是要翻閱分類法的,對于內容復雜一些的文獻自然少不了要作仔細斟酌。如果讓書商來分類,一是他們不具備這方面的專業人才;二是他們為了提高編目速度,只會套用其他館的分類或直接利用在版編目數據,而這樣做并不符合本館的要求。
為什么不能套用其他館的分類或直接利用在版編目數據呢?一方面,本館有自己的分類細則,其他館的分類號不一定適用于本館。另一方面,筆者從事分類工作時,曾對到館新書在版編目數據上的分類做過統計,錯誤率接近0.8%。其中,有印刷錯誤的,如《感恩企業自動自發》一書,CIP上的類號是K272.92,而其正確的類號應是F272.92,F印成K,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有根本性錯誤的,如《大癲狂》一書,將應為F831.9的類號印成TN914.42;有將國別印錯的,如《明日帝國》一書,作者是美國的雷蒙德·本森,正確的類號應是I712.45,但再版編目數據卻印成I561.45。以上是羅列的幾種比較明顯的錯誤,如果外包加工人員依葫蘆畫瓢錄入數據,豈不是要貽笑大方。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如此下去會直接影響到文獻檢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