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高校圖書館對開放資源的利用現狀
通過訪問其圖書館門戶網站的方式,筆者對10所高校開發利用開放存取資源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統計。結果顯示,目前高校圖書館利用開放存取資源的形式主要有:(1)將開放存取資源站點以免費資源的形式列出,并予以鏈接,主要作為“電子資源”或“數據庫”的子目錄;(2)將開放存取資源與館內其他電子資源進行初步整合,以分類導航或統一檢索的形式實現;(3)建立特色學科資料庫,資料庫既有圖書館已有的資源,也有開放存取資源;(4)實現跨庫檢索,即實現開放存取數據庫和館內其他資源庫的整體揭示。具體情況如下:幾乎所有館都有開放資源鏈接,設置開放存取資源分類導航的館有武大館、浙大館和清華館,有特色數據庫的為武大館、南大館、浙大館,只有上海交大館開展了開放存取資源的跨庫檢索。
可以看出,雖然我國高校圖書館在開放存取資源開發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深度有限,大多停留在資源簡單鏈接的層面上,在資源的深層次組織利用方面欠缺很多。
4 圖書館致力于學術資源開放存取的努力方向
4.1 積極宣傳開放存取運動,提高對開放存取的認知度
我國在2004年才引進這一概念,因此,“開放存取”對大多讀者是陌生的,對圖書館員也是新內容。一項“阻礙讀者利用開放資源理由調查”顯示,由于“圖書館管理人員缺乏引導”造成對開放存取資源缺乏了解的讀者占95.5%。可見圖書館加強對讀者開放存取資源的宣傳教育非常重要。宣傳的內容可以包括開放存取的涵義、意義、實現方式及國內外重要開放存取期刊、倉儲;宣傳教育的對象不僅包括學術科研人員、普通讀者,還有圖書館管理人員。
4.2 利用開放存取資源補充館藏,調整文獻資源建設
圖書館可發揮自己特有的功能,關注、收集、整理網絡開放存取資源。建立相應的鏈接,及時、準確地將收集整理好的開放存取資源的目錄、網址、簡介編制在圖書館期刊目錄和相關數據庫中。在本館的主頁上發布。同時,將網上的開放存取期刊與本館訂購的期刊進行比較,整合、刪減現有館藏期刊資源,以節省有限的書刊經費。然而,這種整合、刪減政策只能是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對某些利用率低的期刊初步實行。因為雖然開放存取正在發展,但在現階段從出版的比例上講,還處在初始階段,只能作為傳統出版業的一種補充。
4.3 對開放存取資源加強組織
雖然各高校圖書館對開放存取資源進行了不同形式的開發利用,但總體來說還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著各種問題:(1)對開放存取資源站點的鏈接過少,且多采取直接羅列鏈接的方式,不加分類,也沒有詳細說明介紹,不利于開放存取資源的推廣和廣泛使用。這方面做的好的館為南京大學圖書館,對開放存取、OA期刊、預印本系統都做了說明性介紹,并羅列出數學、物理、高能物理學、化學、計算機學科的OA資源。(2)多數圖書館并沒有對OA資源進行組織揭示,資源利用率較低。一半以上的館將OA資源存放于“免費資源”目錄下。還有一部分館以“電子資源”或“數據庫”作為主目錄。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讀者對OA資源的信任度和利用率。
因此,目前高校圖書館對OA資源開發利用的方向主要為:加強OA資源的收集;實現OA資源與本館資源的整合,并提供分類導航。如浙江大學圖書館不僅建立OA資源導航,將OA資源分為綜合性資源、專利文獻、各種統計數據、各種專業性資料、免費電子圖書、科技報告和成果、免費期刊和論文、電子報紙、其他7個類別,還將OA資源整合進電子資源,提供按關鍵詞、字母順序、學科、類型的導航系統;建立統一檢索平臺,分為OA資源獨立檢索平臺和跨庫檢索平臺。例如上海交通大學的學術信息資源檢索系統(AIRA),該檢索系統對上海交通大學讀者可利用的電子資源(包括:購買的資源、自建的資源、網上免費資源等)進行整體性揭示,實現了對92個數據庫的跨庫檢索。
參考文獻:
[1] 黃如花,馮晴.論開放存取出版對科學信息交流和利用的影響[M].出版科學,2008.
[2] 馬宏偉,黃顯堂.開放存取—文獻資源建設的新思維[J].圖書館論壇,2007,(1).
[3] 趙潤娣.國內高校圖書館對開放存取資源開發利用情況調查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