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闡述了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圖書館工作,提升圖書館在文化公共事業中的地位作用,進而提出了新形勢下加快基層圖書館工作的轉型和升級。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09)02-0129-03
當今社會.文化越來越成為增強綜合實力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優勢戰略資源及內在的精神動力.越來越成為引領經濟社會的先導力量。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時代先進文化的潮流。樂清市委推出“建設文化大市”思路,是符合我市基本市情,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符合人民群眾利益,是進一步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起點上實現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戰略部署。
進一步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文化建設.加快文化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給縣級圖書館工作帶來新的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提出了新的希望和更高的要求。
眾所周知,圖書館作為軟文化載體,是公共文化事業重要服務體系,是先進文化傳播組成部分,與提高人民群眾思想道德修養、破除落后的文化陋習息息相關,即要承擔人們精神食糧的補充,加強文獻信息資源的保障和擴散能力,提供豐富的文化知識和科學知識,為廣大人民群眾在精神文化方面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又要加強對鄉(鎮)、企業、社區圖書室的業務指導,提煉和傳播他們在實踐中創造的新經驗、新作法。
如何豐富和提升圖書館工作,發揮建設文化大市的獨特作用,推動文化事業轉型升級,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1加強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圖書館工作提升在文化公共事業中的地位作用
社會發展歷史已經證明,一個民族能否振興,一個國家能否繁榮富強,最根本的在于民族精神和公民素質;一個地方的發展能否走在前列.一個城市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最根本的也要看文化軟實力。
正如中央領導人李長春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一文中指出:當今綜合國力競爭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現,越來越多國家把提高文化軟實力作為重要發展戰略。同時又指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文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文化建設開創了新的局面。
改革開放以來,圖書館的發展不僅僅出現了一大批作為城市標志性建筑圖書館,而且是廣大群眾身邊的圖書館,初步建立滿足社會公眾需要覆蓋全社會的圖書館服務體系,加快步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相協調快速發展良性的軌道,圖書館事業建設取得顯著成績,是有目共睹的。
以樂清市圖書館2004年統計數字為例(不包括樂清文化站的圖書室)館藏總量20.57萬冊.年新購置圖書9037冊(件),讀者流通8.47萬人次;2008年館藏總量25.25萬冊,年新購置圖書15115冊(件),讀者流通15.80萬人次.同比年購置新書冊數增加了67%,讀者流通人數增加了87%。
圖書館工作功能決定了它的地位和作用.它不僅是先進文化的一翼.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力和動力。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文化和經濟相互促進,相互推進,通過文化軟實力來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成為一種歷史的必然。如樂清市成功舉辦了第九屆中國電器文化節,這就是文化和經濟相融合相互動的新生事物。樂清市圖書館承擔反映樂清的歷史、現狀、文脈、經濟信息等資料,提供多方面的文化服務,在電器文化節中彰顯了人文精神,充分體現企業家核心價值、創新意識、行為方式、文化素質及敢為天下先的創業成果,進一步推動中國電器文化節的傳播和發展。
縣級圖書館屬于非營業性的公益文化服務體系,義不容辭地提供公益文化優質服務,納入現代社會文化服務體系。當前,隨著改革不斷深化,基層文化市場(網吧、KTV、舞廳、文化茶座等)蓬勃發展、經營方式日益多樣化、經營門類日新月異、經營規模不斷擴大,活躍了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廣大群眾多層次的需求。但是,文化市場并不是萬能的,資本利潤的追求往往使經營文化產業不可避免存在著顧此失彼、不和諧現象,這就更需要政府政策加以引導、整頓、完善,促使公共文化服務走上正確、健康的軌道。
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推進文化事業大繁榮大發展,實施建設文化大市的發展戰略,文化建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須不斷加強.這樣,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保障廣大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方面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我們培育文化,發展市場文化服務的同時,必須努力辦好圖書館,大力提高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水平,為倡導文化大市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