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深圳;來深建設者;農民工;圖書館;服務
摘 要:本文就深圳市公共圖書館怎樣為來深建設者和農民工讀者服務展開探討。分析了當今農民工文化生活貧乏的基本狀況,結合深圳市文化部門以及公共圖書館在開展為來深建設者服務的工作實踐.提出深圳市公共圖書館為來深建設者服務的若干理念和應盡的責任。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09)03-0033-05
引子
提及深圳,首先給大家的印象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一座經濟高速發展的城市.其實深圳也是一座年輕的、充滿活力的移民城市。在深圳,流動(外來)人口的比例大大超過了它本域的戶籍人口.成千上萬的來深建設者來自五湖四海的不同區域.他們與深圳人共同創造了深圳的昨天與今天。“來深建設者”應該說是對所有來深圳參加城市經濟發展建設者的最美稱呼。以往我們對他們習慣的一種稱謂是“農民工”,或稱“勞務工”,其實這種稱謂還不盡準確。原因是在深圳上千萬的來深建設者中,既有戶籍來自農村的農民工,也有相當數量的戶籍來自城市的打工者,在他們中間也不乏高科技人才,這主要是指本科、研究生、博士生高學歷畢業的人才,或有高級職稱和某項專業技能的特殊人才。他們與約占90%的農民一道,在深圳的創業和打拼中.靠自己的聰明智慧和過人的才能,同樣給深圳的經濟發展帶來了突出的成就。
毋庸質疑,在來深建設者當中,農民工(主要指外地農村戶籍的工人)占有90%以上的比例。農民工是一個有特殊身份的群體.這個群體處于中國社會底層,由于生存壓力使這個群體日益充滿活力。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農村的大部分勞動力源源不斷地涌向城市,城市中的建筑業、工礦業、制衣業、飲食業,以及家政服務業等行業逐漸成為農民工從事非農產業的新戰場。據不完全統計,到2007年末,全國進城務工的農村勞動力已接近2億人。上億的農民工流動在城鄉之間.尤其在廣東的深圳和東莞這樣經濟發達城市,打工者又遠遠高于其他城市。應該說在深圳城市的經濟建設和其他各項建設中.農民工以自身廉價的勞動力和辛勤汗水為城市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有目共睹的重大貢獻.并且逐步成為深圳市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
1 當今農民工文化生活的基本狀況
從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和深圳市文化局合作編寫的《中國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報告(2007)》一書統計分析發現,當前農民工群體打工之余的文化生活比較貧乏,該書對深圳、福州、太原、鄭州、南京、杭州、合肥、成都和安徽阜陽等地農民工8000余人的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并通過對6268份有效問卷的統計分析,農民工在打工之余的主要活動分別是:睡覺的占35%、看電視的占34.7%、無事聊天的占25%.此外還有15. 1%的人讀書看報.15.1%的人將閑暇時間花費在打牌或打麻將上.1 1.7%的人聽收音機。有9.1%的農民工上網,有5.3%的看電影,3.9%的看錄像.2.8%的上歌舞廳。依據對農民工文化生活狀況調查顯示,當前中國農民工文化生活總體貧乏,而農民工群體對文化的需求卻十分旺盛。單從企業的文化供給與農民工的文化需求之間就存在著相當大的缺口。調查表明,農民工所在企業提供的文化設施或文化活動項目從多到少的依次比例是:看電視占30.2%、閱讀圖書報紙占16.1%、游戲撲克象棋等占13.1%,提供技術培訓的占12%。值得注意的是,高達27.5%的農民工反映所在企業沒有提供任何文化娛樂服務。調查還顯示,農民工的文化需求層次較高且具有多樣性,他們希望企業提供電視娛樂的占37.4%.技術方面培訓的占33.4%,圖書報紙閱讀的占27%.電腦上網的占23.2%,或者組織其他各種文體活動的占1 5%~20%。對于來深建設者當中的高科技人才,他們的文化生活也不太樂觀。來深建設者中的高科技人才,往往受工作壓力的影響,很少有瑕余光顧分布于城市各個角落的公共圖書館。即使來到圖書館.也多是為解決工作或技術上的某些問題專程而至。鑒于以上情況,深圳市的各級公共圖書館,更應該努力地為來深建設者和農民工提供優良服務。
2政府部門努力承擔來深建設者享受文化權利的責任
我們清楚,和諧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神內核和主要特征。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提速和經濟的持續發展,城市農民工群體日益龐大。深圳1200萬的總人口中有近1000萬是來深建設者和農民工.深圳數以萬計的高樓大廈平地而起出自他們之手.深圳城市的美麗風景和社會治安的良好環境.包含著1000萬來深建設者的辛勤勞動和援助之情。早在20世紀90年代,深圳市就建立了深圳義工組織,據資料表明.1989年8月,共青團深圳市委創建和扶持了“關心從聆聽開始”青少年熱線電話服務,當時就有19名義工(不收取任何勞務報酬)參加了這項服務.這是我國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義務社會工作者。1990年6月6日,“深圳市青少年義務社會工作者聯合會”正式成立,此后于1996年更名為“深圳市義務工作者f志愿者)聯合會”,“深圳義工”的稱謂正式傳開并沿用至今。由大多數來深建設者組成的“深圳義工”在深圳人心目中早就成為一個受尊敬的職業,他們為深圳的經濟建設和社會和諧發展獻出了拳拳愛心。如今深圳的義工隊伍日益發展壯大,義工的素質和服務質量也在不斷提高,“有困難找義工、有時間做義工”的口號在深圳這座城市早已深入人心。本世紀以來,豐富來深建設者文化逐步成為和諧文化的主要內容。有人享受權利就有人為之承擔責任。來深建設者和農民工有跟深圳戶籍市民一樣享受文化閱讀的權益.為了改變農民工文化生活內容少、形式單一單調、文化消費難等諸多問題,在努力打造和諧社會的今天.深圳市人民政府和各級文化行政部門注重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完成民生凈福利指標,始終把移民文化當作是深圳這座城市文化的主色調。而且從方方面面更加關注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給廣大的農民工在享受文化權利方面大開綠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