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pltbd"></progress><cite id="pltbd"><span id="pltbd"><ins id="pltbd"></ins></span></cite><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l></strike><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pan id="pltbd"></span>
<span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span>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ruby id="pltbd"><video id="pltbd"><del id="pltbd"></del></video></ruby>
<th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th>
中國蘭花典籍書目考述 明代部分(上) http://www.liqianming.com http://www.liqianming.com/LunWen/2017-02-03/110265.html 蘭室詩(明)楊安道、段寶姬、楊黼、張繼白等合撰 安道,號“蘭雪道人”、又號“五峰道人”,元末明初喜洲白族名士,寶姬之表兄,擅寫白文、工于書法、精于玄學,傳世有白文碑《故善士楊宗墓志》、《故善士趙公墓志》及漢文碑《三靈廟碑記》。 寶姬,又名羌娜、僧娜、僧奴、寶姐,大理世襲總管段功之長女。其父段功為梁王猜忌加害后,寶姬遠嫁建昌(今四川西昌)阿榮(彝族部落首領)為妻。洪武壬申(二十五年,1392年)寶姬攜子女歸宗重返大理,隱居蘭溪,皈依佛門,建蘭苑于點蒼山尖底峰腳、中岳溪北,遍植奇蘭,以蘭修身,以蘭

中國蘭花典籍書目考述 明代部分(上)


  • 時間:2017-02-07 17:33:58
  • 來源:本站發布
  • 作者:蘇麗湘

蘭室詩(明)楊安道、段寶姬、楊黼、張繼白等合撰

安道,號“蘭雪道人”、又號“五峰道人”,元末明初喜洲白族名士,寶姬之表兄,擅寫白文、工于書法、精于玄學,傳世有白文碑《故善士楊宗墓志》、《故善士趙公墓志》及漢文碑《三靈廟碑記》。

寶姬,又名羌娜、僧娜、僧奴、寶姐,大理世襲總管段功之長女。其父段功為梁王猜忌加害后,寶姬遠嫁建昌(今四川西昌)阿榮(彝族部落首領)為妻。洪武壬申(二十五年,1392年)寶姬攜子女歸宗重返大理,隱居蘭溪,皈依佛門,建蘭苑于點蒼山尖底峰腳、中岳溪北,遍植奇蘭,以蘭修身,以蘭會友,自號“蘭室居士”,著有《蘭室居士集》。寶姬與無極大師、哈哈和尚達果、蘭雪道人楊安道、桂樓居士楊黼、張繼白和大云齊名,世稱“點蒼七賢”、“葉榆七子”。

黼,號“桂樓居士”,元末明初白族學者,生平未詳。

繼白,大理太和人,著有《僧奴傳》、《葉榆俾史》等。

此系安道、寶姬、桂樓、繼白等相會于蘭苑,詠蘭抒懷詩詞之合集,計詩百余首、詞六十首。永樂壬辰(十年,1412年)春輯成,繼白題箋,又名《蘭苑詩稿》、《蘭室詩箋》或《詠蘭詩箋》。

是集見于楊云《大理古今名蘭·南中幽芳錄·序》、李莼抄稿本《南中幽芳錄·序》引述.楊云整理、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大理古今名蘭》與李紅盎主編、云南美術出版社的《蒼洱蘭韻》一書中皆有是集。

南中幽芳錄 (明)楊安道撰書

書中就元末明初滇西蘭花38品名蘭如碧玉蓮、大雪素、金鑲玉、小雪素、金線蘭、金絲蓮、黃建素、大貢品等之稱謂、產地、分布、習性、花數、瓣形、根莖、葉鞘、花色、花香、花味等作了精準明晰、形象生動的描述與賞評,言簡意深,韻昧無窮,首開“以瓣形論花”即蘭花瓣型學說之先河,故一經面世,即被推為優秀的經典蘭譜、動人的文史佳作。永樂壬辰(十年,1412年)春輯成,繼白敘記并題箋。卷末附安道、寶姬、桂樓居士、繼白等詠蘭抒懷的詩詞一百六十余首,以及南湖樵夫朱景先所撰《庚子蘭苑記》。《南中幽芳錄》乃云南白族名士先賢留下的難得一見的蘭花文獻史料,這是一部十分珍貴的蘭花文獻遺產。它的被發掘和整理,極大地豐富了我國蘭花栽培歷史。

關于是書著者的考辨,目前尚存較大爭議,主要有:楊安道輯,段寶姬撰文、楊安道重抄,段寶姬、楊安道合編三說。

是書見于楊云《大理古今名蘭·南中幽芳錄·序》、李莼抄稿本《南中幽芳錄·序》,李紅盎主編《蒼洱蘭韻》所收李莼撰《段寶姬(蘭苑詩稿)和(南中幽芳錄)鈔本保存經過》、湖州梅松輯《歷代蘭譜著作》、葉軍然撰《江浙春蕙蘭欣賞與鑒別》并有著錄。

楊云主編、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大理古今名蘭》有楊云依李莼先生所提供的手抄本整理之殘卷,李紅盎主編、云南美術出版社的《蒼洱蘭韻》一書中則有李莼先生依手抄本整理之殘卷。

學圃雜疏

(明)王世懋撰

世懋,字敬美,自號“損齋道人”,南京太倉人,嘉靖己未(三十八年,1559年)進士。

萬歷丁亥(十五年.1587年)成書。茲編所記皆系其圃中聞見所及者,分花、果、蔬、瓜、豆、竹六類,各疏其品目及栽植之法。大致以花為主,而草木之類則從略。其中談及養蘭應隔奩置水以防蟲蟻、鼠、蚓、蟻等侵入,其栽培方法當系撰著者自己種植蘭花實踐經驗之總結。

是書《明史·藝文志·農家類》、《中國古農書聯合目錄》、《中國農學書錄》、《中國古農書考》、《江浙春蕙蘭欣賞與鑒別》并著錄。

其主要版本有:《寶顏堂秘笈》廣集,中國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山東省圖書館、陜西省圖書館、甘肅省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南京圖書館、浙江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云南省圖書館等藏;《廣百川學海》癸集,中國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殘)、遼寧省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山東省圖書館、青島市圖書館、南京圖書館、浙江圖書館、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殘)、華南農業大學圖書館、重慶市圖書館、四川大學圖書館等藏;明刻本(二卷,又《拾遺》一卷),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說郛續》第四十.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天津市人民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山東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南京大學圖書館、浙江圖書館、福建省圖書館、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河南省圖書館、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四川大學圖書館、重慶市圖書館等藏;《叢書集成初編》第一三五五冊,中國國家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天津市人民圖書館、內蒙古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吉林市圖書館、哈爾濱市圖書館、陜西省圖書館、西北農業大學圖書館、甘肅省圖書館、山東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南京大學圖書館、浙江圖書館、浙江大學圖書館、福建省圖書館、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圖書館、湖北省圖書館、武漢市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華南農業大學圖書館、江西省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四川大學圖書館、重慶市圖書館、云南省圖書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圖書館等藏;另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6月《生活與博物叢書》(上冊)校點整理本。

回到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