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pltbd"></progress><cite id="pltbd"><span id="pltbd"><ins id="pltbd"></ins></span></cite><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l></strike><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pan id="pltbd"></span>
<span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span>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ruby id="pltbd"><video id="pltbd"><del id="pltbd"></del></video></ruby>
<th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th>
傳統家譜與和諧文化建設 http://www.liqianming.com http://www.liqianming.com/LunWen/2017-02-03/108951.html 謝琳惠 (洛陽理工學院圖書館,河南 洛陽 471023) 關鍵詞:和諧文化建設;家譜;傳統文化 摘要:中國傳統家族文化倡導家國一體,推崇守法明禮、重教親傳、鼓勵修身養性等優秀理念,對當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應對中國傳統家譜文化中的優秀思想正確認識,積極利用,科學傳承,突出中國特色,使其更好地為社會文化和諧文化建設服務。 中圖分類號:K2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0)06-0039-03 1 家譜及家譜文化

傳統家譜與和諧文化建設


  • 時間:2017-02-07 17:04:29
  • 來源:本站發布
  • 作者:謝琳惠

謝琳惠

(洛陽理工學院圖書館,河南 洛陽 471023)

關鍵詞:和諧文化建設;家譜;傳統文化

摘要:中國傳統家族文化倡導家國一體,推崇守法明禮、重教親傳、鼓勵修身養性等優秀理念,對當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應對中國傳統家譜文化中的優秀思想正確認識,積極利用,科學傳承,突出中國特色,使其更好地為社會文化和諧文化建設服務。

中圖分類號:K2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0)06-0039-03

1 家譜及家譜文化

按許慎《說文解字》解釋,“家”是個象形會意字,是供人居住的房子,屋內養“豕”(豬),這是農牧經濟的象征,故可以把“家”定義為以男女婚姻關系為基礎的父母子女在一起勞動與生活的組織.它是最基本的血緣集團。至于“譜”,歷代學者對其解釋有很多。《說文解字詁林》稱:“譜,籍錄也。”即譜為薄籍冊錄。《釋名》:“譜,布也,布列其事也。”即認為譜是布列同類事物,以便直接觀賞。從上面“家”與“譜”的定義分析,既然“家”系指一定的血緣集團,“譜”系指全面系統地布列同類事物.那么,將“家”與“譜”合起來,家譜就是“記述血緣集團世系的載體”。歷史上家譜又稱為族譜、宗譜、家乘、房譜、世譜等,家譜內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遷徙、世系圖錄、人物事跡、風俗人情等。一部完整的家譜通常由以下體例和內容組成:譜名、祖先像贊、目錄、修譜名目、譜序、凡例、恩榮錄、譜論、姓氏源流、世系、傳記、家法、風俗禮儀、祠堂、墳塋、族產、契約、藝文、字輩排行、領譜字號等。在中國,目前存世的中國家譜計有52401種,此外還有大量家譜散落在民間。家譜和帝系、年表、家乘、姓族歷記、血脈圖譜等,構成獨具風格的譜牒文化系統,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家譜文化正式誕生于周代,歷經漢、魏晉南北朝,至唐代興盛,宋、元處于重要變革、轉型期,明、清、民國趨于完善、普及,近五十年來,大陸、乃至海內外有華人居住的地方重新掀起了編修新家譜的熱潮。我國傳統家譜往往縱橫幾百年.上下數千人,內容豐富,包羅萬象.能充分反映家族與當時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多方面的關系,為后人研究社會、了解歷史提供了極為豐富的內容和可靠的數據,具有其他書籍不可替代的文獻價值和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2 傳統家譜文化中的優秀思想

2.1倡導家國一體,增強民族認同感

民族認同感是指一個民族的人們對其自然及文化傾向的認可與共識。它不但包括個體對群體的歸屬感.而且還包括個體對自己所屬群體的積極評價,以及個體對群體活動的卷入情況等。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可以分為共同的民族淵源、共同的民族文化和共同的國家三個層面。民族首先是一個人群共同體.對其中的人們的相互關系的認同是民族認同的核心。傳統家譜在維系血緣紐帶和保持家族傳統的基礎上.進一步形成共同的文化意識和身份認同,進而擴展至對民族尊嚴和國家穩定的尊重與維護。其典型表現便是,包含有大量的“家國一體”的文化思想。在中國傳統政治形態中,國家就具體化為君主,愛國即為忠君。在家譜文化中,忠君和至孝是一樣對待的。如在《河南程氏正宗世系》中即明言:“君親一體,忠孝一道,忘之者謂之逆,遺之者謂之棄,慢之者謂之褻。五刑之戒莫大于不忠,百行之首莫先于不孝。為人臣者當鞠躬盡瘁,為人子者當慎終追遠,不可一毫或忽也。”此外,家譜通過記本族志士仁人傳記概略的記錄表達了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如范氏宗族所崇尚的范仲淹“先憂后樂”思想.即是范氏宗族繁榮昌盛的精神支柱,又成為中華民族高尚道德文明之核心。

2.2推崇守法明禮.維持社會穩定

家譜中一般均附有“修譜例則”、“族規”、“家法”、“恩榮錄”、“藝文”等,其中包含有大量家訓家范,主要內容要求族人遵守法紀、履行公約、誠信待人、以禮行事。家訓家范的形成往往歷經長期的社會積淀,其中也融人大量的國家政權意識形態.這是因為家譜的存在與發展必須要有一個包容的社會環境,這種社會環境的存在一方面是靠執政者的寬容.但更多是家譜文化本身要與政權統治與社會穩定客觀需要相一致。家譜的整理編撰的組織者一般都是那些擁有相對雄厚的政治、經濟、文化優勢的宗族精英,在這些族權人物的操縱下,將大量的國家政策法規和鄉規民約揉進了家范族規,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家族的一定地方權威,同時又能保證家譜存在的合理性。中國封建統治者充分注意到宗族在維持地方政權方面的重要作用,唐太宗,武則天都曾修訂族譜頒行天下的譜系等級;順治,康熙也均就宗族共同體頒布上諭;清政府的基層地方官保長、里甲等也常由族長擔任,依靠家譜文化與政治意識形態的實質互動,來維持封建統計和社會穩定。

回到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