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廣恩
(鄭州大學圖書館,河南 鄭州 450001)
關鍵詞:中原特色傳統文化;特色數據庫;特色信息資源;中原文化
摘要:通過中原特色傳統文化數據庫建設推動河南文化強省宏偉目標的實現。中原特色傳統文化有自己突出特點.依照這些特點制定建設中原特色傳統文化數據庫的原則和方法。在建設過程中要注意特色化問題、標準化和規范化問題、數據庫維護與更新問題、建庫人員素質問題以及版權問題。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0)02-0002-03
1 中原特色傳統文化數據庫建設的必要性
信息作為一種經濟資源,在當代社會的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個社會擁有信息資源數量的多少、質量的優劣以及開發和利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該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效益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以河南為中心的中原地區曾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燦爛的黃河文化曾經在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從野蠻走向文明的歷史進程中起過十分重要的凝聚和促進作用。今天正在邁向現代化的中原人,在急劇發展變化的世界的遼闊背景下,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眼光重新審視中原特色文化,就會看到其中既有凝重、樸實,至今仍閃耀著鮮活生命力的精華,又有封閉、守舊,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糟粕。本著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原則,認真分析研究中原文化,揚其精華,棄其糟粕,使其為經濟振興、社會進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乃是我們關注中原特色傳統文化的目的所在。
河南省政府在2005年就提出河南建設文化強省.并制定了2005年到2020年河南省文化強省規劃綱要,開啟了中原文化研究的高潮,中原特色傳統文化的發現、研究、產業化、創品牌等更是搞的熱火朝天,如河洛文化、三國文化、殷墟文化等中原特色傳統文化的發現與研究都有了較大進展,河洛文化度假村、河洛文化旅游節等做得相當有起色。如何把中原特色傳統文化發現與研究的成果及時公布于社會、如何把中原特色傳統文化發現與研究的成果統一起來打造河南文化產業品牌、如何通過對中原特色傳統文化的發現與研究實現河南省文化強省的宏偉目標等問題都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建立中原特色傳統文化數據庫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2 中原特色傳統文化的特點
建設中原特色傳統文化數據庫必須對中原特色傳統文化特點進行總結與歸納,中原特色傳統文化特點的研究是建立中原特色傳統文化數據庫框架結構的基礎。
2.1 中原特色傳統文化最能體現中國文化、最能代表中國文化.是最為正宗的、最具主流的中國文化。早在數十萬年前.中原地區便有人類活動的足跡。史前文化譜系不斷,三皇五帝等人文始祖與河南關系密切。自夏代開始至宋金時期的近3500年間,共有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于河南,夏、商、東周、東漢、北宋、金等朝代,均以河南為政治中心。中國八大古都中,鄭州、安陽、洛陽、開封名列其中。河南名人輩出,群星璀璨,謀圣姜太公、道圣老子、墨圣墨子、商圣范蠡、畫圣吳道子、字圣許慎、醫圣張仲景、科圣張衡、詩圣杜甫、律圣朱載癍等名人,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河南是廣義中原的主體,是狹義中原的全部.因此作為地域文化的中原傳統文化,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主干和根源。可以說,講中華傳統文化離不開中原。中原特色傳統文化所具有的正統性、原創性、連續性、輻射性,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干、根、系、脈。因此,中原特色傳統文化最能體現中國文化、最能代表中國文化,是最為正宗的、最具主流的中國文化。
2.2 中原特色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特質與表象特征。中原民族在浩浩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創造了厚重堅實的泱泱華夏文明.形成了輝煌燦爛的中原傳統文化,無不體現著其獨有的民族特色,其中一些精粹的思想和精神在悠悠千載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已被廣大人民群眾接受、認同和實踐,進而化作具有強大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民族精神,也就是中原特色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2.3發展是中原特色傳統文化的生命。在挖掘和總結中原特色傳統文化發展才是硬道理.也是創造文化精品的必由之路。先進文化之所以具有鮮明的與時俱進的品格,是基于它的發展精神。文化是人創造的,是人類創造活動的產物.它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先進文化的創新是沒有窮盡的。任何先進文化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它跟不上時代和社會前進的步伐,就可能變成落后文化。為此,我們強調文化創新要立足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實踐,著眼于民族科學文化發展的前沿,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辯證關系,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善于吸納世界上一切優秀文化成果,通過不斷創新,塑造出新型的社會主義文化。只有吸納世界科學文化的最新成果,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才能促進文化的發展,始終保持文化的先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