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蘭萍
(黑龍江科技學院圖書館,黑龍江哈爾濱150027)
關鍵詞:學科特色資源;質量分析;建設策略
摘要:學科特色館藏資源的質量直接影響高校圖書館特色專業讀者服務工作的效果。對黑龍江科技學院圖書館學科特色文獻收藏的數量、質量等各項指標進行綜合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學科特色館藏資源建設的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2)06-0026-05
1學科特色館藏資源數量分析
1.1藏書比例
經統計,截至2011年底,我館館藏圖書110,669種、705,448冊(不包含密集書庫及捐書室),學科特色藏書6,548種、37,492冊,占館藏圖書總量的5.31%,平均復本量為5.73冊,學科特色外文原版藏書128種、217冊,占學科特色藏書總量的0.58%,平均復本量為1.70 冊。根據《中圖法》(第5版),我館學科特色文獻涉及的具體類目為:TD、P、TQ、X,各類目藏書比例見表1。
從表1 可以看出:在中文圖書方面,4個類目入藏量差異較小,入藏品種數最高的是TQ類,最小的是TD類,兩者相差僅6.80%;入藏冊數列前3位的是TD、TQ、X,這3個類目入藏冊數之和占總冊數的81.88%。在外文圖書方面,我館學科特色外文原版藏書主要是指英文,占98.23%;涉及的4個類目入藏量差異較大,入藏品種數和冊數最高的是P類,為88種、136冊,而入藏品種數和冊數最小的是TQ類,僅為8種、17冊,入藏冊數列前2位的是P、X類,這2個類目的入藏冊數之和占總冊數的80.18%,而其他2個類目的入藏冊數之和僅占總冊數的19.81%;館藏學科特色外文原版圖書共128種、217冊,數量明顯偏少,但結構相對比較合理,基本上能和特色專業相對應。
1.2新書增長量
筆者統計了我館近5年學科特色藏書各年度的增長情況(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2007年~2011年共購進學科特色新書3,731種、11,453冊,平均復本量為3.07冊。從復本變化來看,2007年~2011年復本總體呈降低趨勢。從數量上來看,2007年為迎接本科教學評估,學校加大經費投入,圖書入藏量是近年來最高的一年,評估之后2008年、2009年、2010年連續3年圖書館藏書建設進入低谷時期,學科特色圖書的購置數量也隨之明顯減少,2011年雖有所提高,但從整體來看,評估之后由于文獻采購經費短缺,我館學科特色圖書的購置力度不大,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統性、連續性。
1.3期刊數量
圖書館期刊選購單位一般采用種,一種即為一冊,因此筆者研究僅對館藏期刊的種數進行統計分析(見表3)。經過統計,我館2007年~2011年年均擁有學科特色期刊76種,其中P類年均擁有量最多為26種,占學科特色期刊入藏量的 34.21%,TQ類年均擁有量最低為12種,僅占學科特色期刊入藏量的 15.79%,TD、X兩個類目年均擁有量之和為38種。從表3可知,近5年學科特色期刊的入藏品種數中,2007年最為豐富,評估之后2008年~2011年品種數總體呈下降趨勢,但與圖書相比變化不大,可以看出,在文獻經費緊張的情況下,采訪人員還是非常重視學科特色期刊的采集,維持品種盡可能保證了特色專業期刊的配置。
1.4電子資源數量
針對讀者的需求,我館引進了中國煤炭數字圖書館等9個中外文數據庫。此外還自建數據庫,自建數據庫主要有礦業工程電子圖書庫:該庫收錄建國以來的礦業工程類圖書5,000多種;礦業工程教師信息庫:該庫收集研究方向與礦業工程有關的我院教師個人信息,包括教學課程、科研項目、教學成果等;礦石標本圖庫:該庫圍繞我院的辦學特色,收錄有關礦業、礦產方面的礦石標本及有關礦點、礦區的圖片150多張;煤礦設計參考資料庫,內容涉及采掘作業規程、采煤質量標準、煤礦管理文件、安全技術實施等實用參考資料,資料來源于煤炭生產一線,有些十分珍貴。電子資源與館藏紙質資源兩者互補,有效地提升了學科特色館藏文獻資源的數量和質量。
2學科特色館藏資源質量分析
2.1藏書出版年代分布
藏書出版年代分布標志著館藏文獻的系統性、新穎性和完備性,其合理與否直接影響館藏文獻體系整體功能的發揮。我館最早的學科特色藏書是20世紀40年代出版的,但初期館藏建設比較凌亂,缺乏一定的系統性。筆者從1980年以后,按4年一個時段對學科特色藏書出版年代進行統計分析(見表4)。